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小球藻精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精油得率和精油中叶黄素浓度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响应面优化萃取工艺,得到小球藻精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是:萃取压力为24 MPa,萃取温度为36℃,萃取时间为3 h,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155 mL。此时小球藻精油得率为5.68±0.06 (g/100 g藻粉)。叶黄素的最佳萃取工艺是:萃取压力为16 MPa,萃取温度为30℃,萃取时间为2.8 h,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199 mL。得到叶黄素浓度为7.13±0.10 (mg/g小球藻精油)。此研究为超临界CO_2萃取小球藻精油及其活性成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稻米胚芽油,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响应因素,稻米胚芽油萃取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稻米胚芽油萃取率为90.5%;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的稻米胚芽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0.62%、38.62%、37.46%,γ-谷维素和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490.00±5.63)mg/100 g和(352.28±11.52)mg/100 g,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为(83.02±1.49)mg/100 g。  相似文献   

3.
以淮山为试验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淮山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夹带剂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淮山多糖萃取得率的影响,优化了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淮山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3℃、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时间2.5 h、夹带剂乙醇浓度68%,该条件下进行三次重复试验,淮山多糖萃取得率为0.2807%±0.0045%,与预测值0.287%接近。以上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淮山多糖萃取工艺后,可有效提高其多糖萃取得率。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八月瓜幼果多酚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仁勇  杨万根  余佶 《食品科学》2015,36(10):76-80
为了综合利用八月瓜幼果资源,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八月瓜多酚。探讨了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作为夹带剂对多酚的萃取效果,采用响应面法,以多酚萃取得率为响应值,考察原料与夹带剂的料液比、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对多酚萃取的影响,并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为夹带剂,可使八月瓜幼果多酚萃取得率提高约2.45 倍,产品纯度提高约15.49%;优化所得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6(g/mL)、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51 ℃,此条件下八月瓜幼果多酚萃取得率可达6.41%,产品纯度为87.69%。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_2萃取大豆渣中β-隐黄素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的工艺水平,通过响应面实验对三个的工艺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时间51 min,在此条件下,萃取得率为181.32μg/100 g。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荷叶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条件.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流速、萃取时间为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荷叶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即: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0MPa,夹带剂流速0.2 mL/min,萃取时间2h.各因素影响荷叶总生物碱得率的次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夹带剂流速.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的荷叶总生物碱得率为318.45μg/g.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超临界CO_2萃取烟花中的西柏三烯二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烟花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夹带剂流速对西柏三烯二醇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上述4个因素为变量,以西柏三烯二醇提取量为响应值进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萃取时间120 min、萃取温度42℃、萃取压力13.9 MPa、夹带剂乙醇流速0.67 g/min为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由响应面模型预测的西柏三烯二醇提取量为6.065 mg/g。本试验西柏三烯二醇的实际提取量为5.978 mg/g,提取率为97.1%。说明central composite design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能够实现对烟草中西柏三烯二醇的低污染高效提取。  相似文献   

8.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夹带剂、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提取亚麻籽油,确定最佳夹带剂以及夹带剂用量,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_2流量4个单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亚麻籽提油率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料液比(物料与夹带剂质量体积比)1∶0.8,萃取温度46℃,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50 min,CO_2流量5.5 L/h。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下进行5次平行验证试验,得到亚麻籽提油率为37.98%。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须中的多酚,在单因素试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乙醇浓度对玉米须多酚提取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优化分析最佳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55℃以及夹带剂乙醇浓度为7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玉米须多酚提取量为8.54 mg/g,同时玉米须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研究表明,玉米须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提取金花葵籽油,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金花葵籽油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金花葵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对金花葵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金花茶籽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20 min,金花葵籽油得率为(22.9±0.2)%;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6.12%,其中棕榈油酸0.58%、亚油酸35.65%和油酸39.89%。超临界CO_2萃取可作为萃取金花葵籽油的有效方法,金花葵籽油可作为食用保健油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牡丹籽粕中的多酚资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牡丹籽粕多酚工艺,以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得到了乙醇(夹带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的最优条件;通过测定牡丹籽粕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3%、萃取温度52℃、萃取压力32 MPa,此条件下牡丹籽粕多酚提取量可达18.58 mg/g;牡丹籽粕多酚和VC对DPPH·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128.22μg/mL和147.72μg/mL,对ABTS~+·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109.18μg/mL和142.66μg/mL,牡丹籽粕多酚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均显著强于VC。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蓝圆鲹鱼油,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对蓝圆鲹鱼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优化Box-Behnken设计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9℃、萃取时间140 min、萃取压力20 MPa,在此条件下蓝圆鲹鱼油得率为18.45%,提取率达88.91%。蓝圆鲹鱼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1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70%,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含量为16.64%。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于蓝圆鲹鱼油的提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平贝总碱,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为响应因素,平贝总碱萃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工艺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平贝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2MPa、萃取温度48℃、夹带剂用量323mL.该条件下,萃取率为94.55%.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绿薄荷叶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_2萃取精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薄荷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4 MPa、萃取温度41℃、萃取时间1.5 h,在该条件下,薄荷精油的得率为3.21%。  相似文献   

15.
以桑枝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桑枝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夹带剂流速对桑枝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桑枝黄酮工艺。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5 min、萃取压力45 MPa以及夹带剂流速0.750 mL·min-1的条件下,桑枝总黄酮得率为2.481 7 mg·g-1,其中夹带剂流速对桑枝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萃取压力次之,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纯度较高的叶黄素,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对玉米叶黄素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叶黄素纯度。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叶黄素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3个主要因素,以叶黄素纯度为响应值,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3h、萃取温度42℃、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为90%乙醇、添加量5mL/100g。在该条件下,由响应面模型预测的玉米叶黄素纯度为46.50%。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迷迭香的作用,以迷迭香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以乙醇为夹带剂,选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3个对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单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迷迭香精油工艺,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迷迭香精油的工艺条件为以乙醇为夹带剂,用量为原料的20%,在萃取时间3 h、萃取温度50.5℃、萃取压力17.5 MPa、CO_2流速0.04 m~3/h的条件下,迷迭香精油的平均提取率达1.94%。  相似文献   

18.
优化漆籽漆蜡(油)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漆籽中漆蜡(油)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为自变量,漆蜡(油)萃取得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影响工艺条件因素,以漆蜡(油)萃取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并确定漆蜡(油)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CO2流量18 L/h,漆蜡油萃取得率为32.56%。  相似文献   

19.
在考察超临界CO2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等单因素对黄酮萃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建立影响因素和黄酮得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芹菜中黄酮工艺影响极显著,夹带剂用量影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5 h、夹带剂用量为1 mL/g。该条件下黄酮得率为9.03%,与预测值相近,差异不显著,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怀远石榴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得石榴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粉碎度为自变量,石榴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萃取工艺,并对石榴籽油的理化指标与体外抗氧化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0 MPa、萃取温度50.0℃、萃取时间103.0 min、粉碎度60.0目,在此条件下怀远石榴籽油得率为19.4%;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的石榴籽油酸值低,过氧化值与皂化值小,对DPPH·、ABTS~+·以及O_2~-·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