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大鲵油脱腥方法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茶多酚液、酵母液、活性炭、茶多酚-酵母复合液对大鲵油进行脱腥,再经加热真空处理,经感官评价选取呈味好的大鲵油,通过气相色谱(GC)测定其脂肪酸组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茶多酚液、酵母液、活性炭和茶多酚-酵母复合液对大鲵油的腥味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作用,茶多酚-酵母复合液对大鲵油的脱腥效果较好,油腥味较小;脱腥大鲵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EPA和DHA含量分别为33. 9%、13. 7%、6. 6%、2. 8%、3. 9%;脱腥大鲵油中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7种醛类、4种醇类、2种酮类、4种酯类、2种酸类、28种烃类和3种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9. 159%、7. 986%、1. 134%、0. 625%、0. 181%、15. 773%、64. 348%,主要特征性成分为壬醛、苯乙醛、庚醛、(Z,Z)-2,4-癸二烯醛、2-壬烯醛、芳樟醇、1-辛烯-3-醇、α-蒎烯、2-戊基-呋喃。经过充分脱腥的大鲵油适合于食用。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养殖大鲵鱼尾为原料,使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法提取大鲵油.在加酶量、酶解时间、pH值、温度4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提取大鲵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较佳酶法水解条件为温度50℃,时间1h,加酶量1.5%,pH值为6.所得粗大鲵油符合国家二级粗鱼油标准.粗大鲵油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  相似文献   

3.
以虹鳟鱼内脏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虹鳟鱼油。以虹鳟鱼油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由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虹鳟鱼油工艺条件,并对虹鳟鱼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虹鳟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温度61℃、酶解时间61 min、酶解pH 7. 0、加酶量2. 2%、液料比4∶1,在此条件下虹鳟鱼油提取率为88. 67%;提取得到的虹鳟鱼油呈浅黄色、稍有浑浊,具有鱼油腥味、无酸败味,酸价(KOH)和过氧化值分别为3. 68 mg/g和1. 75 mmol/kg,符合SC/T 3502—2016粗鱼油一级标准;虹鳟鱼油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19. 99%、亚油酸26. 75%、亚麻酸8. 93%、DHA 4. 48%、EPA 0. 97%。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大鲵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木瓜蛋白酶为实验用酶;采用中心组合实验(CCD)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确定酶解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w/w),酶添加量为6800 U/g,p H5.8,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130 min,在优化条件下大鲵油提取率为93.52%。对水酶法提取的大鲵油进行理化、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粗制大鲵油产品质量达到SC/T3502-2000二级粗鱼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我国大鲵资源利用新途径,并建立大鲵尾部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采用酶解法从大鲵尾部脂肪组织中提取大鲵尾部油,并对所得的大鲵尾部油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3%,料液比1∶1.0,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60℃,p H 6.5;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98.53%。所提的大鲵尾部油达到我国水产行业SC/T 3502—2000粗鱼油的一级标准。酶解法所提大鲵尾部油中检测出17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49.4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29.35%。  相似文献   

6.
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并对提取鱼油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酶种类、酶解温度、p H、液料比、加酶量和酶解时间对罗非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 H 7.5、液料比5∶1、加酶量3 400 U/g、酶解时间1 h。在此条件下,鱼油提取率达到88.95%,酸价达到SC/T 3502—2000的粗鱼油一级标准。罗非鱼内脏鱼油中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36.66%,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质量的38.13%和25.18%,表明罗非鱼内脏鱼油是一种营养品质较高的油脂。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解法提取冷冻罗非鱼头中的鱼油。以鱼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提鱼油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5 h、复合蛋白酶添加量1.25%、料液比1∶1、酶解温度5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鱼油提取率为81.3%,经小试实验鱼油提取率达到80.4%。粗鱼油经过活性白土脱色和过滤除杂,得到的精制鱼油理化指标除碘值外均符合SC/T 3502—2000精制鱼油一级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精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鱼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72.1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6.04%,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6.11%,主要为亚油酸。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182-187
运用酶解法从甲鱼四肢根部的脂肪中提取甲鱼油,利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结合的方法,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酶解温度61℃,酶添加量1.25%、料液比1∶1.5、酶解时间2.5 h。通过此方法得到的提取率为76.3%。再利用脱胶、脱酸、脱臭和脱色四步精制方法将甲鱼油进行精制,并对其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测得的精制甲鱼油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精制鱼油一级标准,且测得的脂肪酸共33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8.13%。  相似文献   

9.
王瑞元 《中国油脂》2023,(11):14-15
为提高沙丁鱼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沙丁鱼内脏为原料,研究5种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1种蛋白酶作为鱼油提取酶,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对酶法提取的粗鱼油进行精制,对精制鱼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性蛋白酶时,鱼油提取率最高;中性蛋白酶酶解提取沙丁鱼内脏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加酶量1%、酶解时间2 h、酶解pH 7、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可达67.86%;粗鱼油经精制后,达到SC/T 3502—2016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精制鱼油中DHA含量为26.57%,EPA含量为2.64%,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沙丁鱼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沙丁鱼内脏为原料,研究5种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1种蛋白酶作为鱼油提取酶,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对酶法提取的粗鱼油进行精制,对精制鱼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性蛋白酶时,鱼油提取率最高;中性蛋白酶酶解提取沙丁鱼内脏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1、加酶量1%、酶解时间2 h、酶解pH 7、酶解温度50 ℃,在此条件下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可达67.86%;粗鱼油经精制后,达到SC/T 3502—2016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精制鱼油中DHA含量为26.57%,EPA含量为2.64%,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唐峰  许学勤  李珏 《食品科技》2007,32(11):216-218
采用水酶法从鲢鱼内脏中提取淡水鱼油。选用Alcalase做为酶解所用酶,研究液固比(W/F)、加酶量、酶解时间、pH、温度5个因素对鱼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60℃,用酶量为1.0%(E/S),液固比(W/F)为1∶1,pH为8,酶解3.5h时鲢鱼内脏鱼油的得率达到92.36%,远远高于淡碱法提取的鱼油得率68.50%。  相似文献   

12.
通过酶法提取庸鲽鱼油,对其提取条件及品质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庸鲽鱼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质量比)、加酶量0.25%(以总物料质量计)、动物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质量比1∶1.5、p H 7.5、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庸鲽鱼油提取率可达79.85%;庸鲽粗鱼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均达到SC/T 3502—2016粗鱼油一级标准;庸鲽鱼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2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3.76%,其中EPA和DHA的总含量为13.62%;庸鲽粗鱼油感官性状达到SC/T 3502—2016精制鱼油标准。庸鲽鱼油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新鱼油资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酶法从巴旦木中同时提取油与水解蛋白。依次使用复合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纤素酶;果胶酶=1:2)和碱性蛋白酶水解巴旦木浆,并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粒径40目、复合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用量3.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h、碱提pH9.0、蛋白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水解蛋白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粒径30目、细胞多糖水解酶用量3%、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h、碱提pH8.5、蛋白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5h。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总的巴旦木游离油和水解蛋白得率分别为68.74%和74.39%。  相似文献   

14.
草鱼内脏油脂的提取方法及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内脏为原料,利用稀碱水解法、真空抽提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水酶法提取油脂,从感官评价(气味、色泽、黏度、透明度)和理化指标(过氧化值、酸价)两方面评价温度(4、10、25、35℃)、抗氧化剂(TBHQ、BHT、VE)、包装条件(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对贮藏期间鱼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鱼油提取方法为水酶法,提取条件为pH8.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酶用量2500 U/g、料液比1∶1,该条件下提取的鱼油除酸价外,其它指标均达到SC-T3502-2016《鱼油水产行业标准》中精制鱼油二级标准要求。同时发现,4℃低温、真空包装、添加0.02%TBHQ均能较好减缓鱼油氧化变质速度,提高油脂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对章鱼内脏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质组成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酶解法与溶剂提取法结合的提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确定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采用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温度50℃、料液比1∶0. 5、加酶量3 500 U/g、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74. 81%。通过脱胶、脱酸、脱胆固醇、脱色、脱臭得到精制章鱼内脏鱼油,精制章鱼内脏鱼油的理化指标基本达到SC/T 3502—2016精制鱼油二级标准,油脂脂肪酸组成未发生改变,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 51%,EPA、DHA含量达37. 30%。章鱼内脏鱼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大鲵皮明胶和茶多酚为原料制备复合膜液,研究不同质量分数茶多酚的引入对复合膜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茶多酚后造成了大鲵皮明胶复合膜液L*值和p H值下降,而a*值和b*值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含0. 4%茶多酚复合膜液凝胶强度明显提高(P <0. 05),但是茶多酚质量分数超过0. 8%时,会造成复合膜液凝胶强度下降(P <0. 05)。剪切流变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复合膜液表观黏度和最终剪切应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引入不同质量分数茶多酚,大鲵皮明胶复合膜液酰胺A、Ⅰ、Ⅱ、Ⅲ带吸收峰发生了不同程度偏移。此外,引入茶多酚后,各组复合膜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P <0. 05)。综合考虑,含0. 4%茶多酚的明胶复合膜液具有较好的理化和功能性质,今后可进行食品复合保鲜液及可食膜性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实验,对梭子蟹下脚料中蟹油的溶剂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测定了蟹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为提取蟹油的理想溶剂,其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75℃、时间60min、液料比5:1;经过精炼,蟹油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鱼油SC/T3502-2000标准的精制鱼油一级要求;精制蟹油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41.79%,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56.94%,其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0.50%和1.03%,蟹油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油脂,具有很高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深海杂鱼粗鱼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磷酸体积分数、超量碱和活性白土添加量对鱼油酸值、回收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精炼鱼油的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精炼条件为采用占鱼油质量1%、体积分数80%的磷酸脱胶,脱胶油中加入占鱼油质量1.5%的超量碱和理论碱量的Na OH(4 mol/L)脱酸,脱色选用添加占鱼油质量20%的活性白土;精炼鱼油的理化指标均达到我国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一级标准(SC/T 3502—2000),酸值(KOH)由(5.52±0.12)mg/g下降到(0.29±0.11)mg/g;精炼工艺对鱼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其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8%,且分别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35.99%和51.59%,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的鱼油(即粗鱼油)外观呈黄褐色,具有鱼腥味和轻微的酸败味,其过氧化值较低,而酸值相对较高;粗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9.42%,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61.76% 和16.83%,Σn-3/Σn-6 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63。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20.
杨端 《中国油脂》2020,45(7):31-34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作为酶解用酶,酶解温度45℃,液料比8. 47∶1,pH 10,酶添加量5. 17%,酶解时间2. 16 h。在最佳条件下,奇亚籽油提取率为89. 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