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为解决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因热胀冷缩导致的各种横缝问题.方法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配筋形式的无缝路面板,模拟在温降作用下路面板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斜向布筋横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可以利用斜向钢筋的变形转换能力,通过横向施加预应力即可以使水泥路面沿纵向也产生预应力,进而有效抵消沿行车方向产生的温缩应力.当对斜向配筋路面板施加适当的横向预应力后,即使路面板受50℃的温降作用,板中都不会出现温缩应力.结论 斜向连续布筋横向预应力技术可为无横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相应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结合耒(阳)宜(章)高速和长(沙)常(德)高速中路面破损调查数据,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破损形式进行分析,得出冲断破坏是连续配筋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横向裂缝不是连续配筋路面的破坏行式,但裂缝间距和宽度会影响连续配筋路面冲断破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CRC)路面结构在温降干缩作用下产生的横向裂缝,利用解析法推导裂缝控制指标的计算公式.结合有限元模拟验证解析公式的有效性,分析玄武岩纤维(BFRP)筋的材料特性与配筋方案对裂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解析法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可以用于CRC+ AC复合式路面BFRP配筋设计;BFRP筋弹性模量对裂缝间距与宽度的影响显著,为了减小裂缝宽度,采用弹性模量较高为宜;BRFP筋黏结刚度对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的影响较大,黏结刚度不应低于20 GPa/m;相同配筋率时,小直径小间距方案对裂缝控制有利,配筋率不宜小于0.5%;考虑BFRP材料的耐腐蚀性,建议提高裂缝间距与宽度控制指标,分别不大于2.0 m和1.0 mm.  相似文献   

4.
为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的横向裂缝,修建大比尺模型-连续配筋混凝土梁(CRCB),分析混凝土材料、配筋率、纤维及横向预切缝对CRCP开裂的影响. 构建解析模型推导横向裂缝间距和宽度的计算表达式,理论量化不同设计参数对CRCP横向裂缝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解析结果与现场勘测数据吻合,说明解析法切实可行;横向裂缝随着试验梁龄期增长而发展,且于19个月后趋于稳定;配筋率对裂缝间距和宽度影响较大,采用筋径为22.23 mm(#7号钢筋)的试验梁,其裂缝间距和宽度比采用筋径为19.05 mm(#6号钢筋)的试验梁降低了17%左右;采用轻质混凝土可增大裂缝间距、减小裂缝宽度,为控制冲断提供可能;加入纤维和设置横向预切缝可增大裂缝间距、减小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的横向裂缝,修建大比尺模型-连续配筋混凝土梁(CRCB),分析混凝土材料、配筋率、纤维及横向预切缝对CRCP开裂的影响.构建解析模型推导横向裂缝间距和宽度的计算表达式,理论量化不同设计参数对CRCP横向裂缝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解析结果与现场勘测数据吻合,说明解析法切实可行;横向裂缝随着试验梁龄期增长而发展,且于19个月后趋于稳定;配筋率对裂缝间距和宽度影响较大,采用筋径为22.23 mm(#7号钢筋)的试验梁,其裂缝间距和宽度比采用筋径为19.05 mm(#6号钢筋)的试验梁降低了17%左右;采用轻质混凝土可增大裂缝间距、减小裂缝宽度,为控制冲断提供可能;加入纤维和设置横向预切缝可增大裂缝间距、减小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温缩裂缝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的实测资料,对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收缩裂缝形成的力学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温缩裂缝发育规律的观测及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的研究表明:低温变化速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的大小和性质起决定性作用.沥青的性质和矿料的性质及组成是决定沥青混凝土路面温缩裂缝发育状况的两个控制性因素;而环境因素如气温、路面结构、交通量及路龄则决定温缩裂缝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及混凝土路面板与地基之间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模型以及按接触理论推导的有限元刚度矩阵。得出了有限单元法的数值解,分析了降温荷载作用下路面应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讨论了裂缝间距、配筋率和钢筋直径对CRCP的影响。通过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降温荷载作用下,随着裂缝间距的增大,钢筋和混凝土的最大应力呈非线性增加,同时不同的钢筋直径对CRCP的各种应力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通过解析方法求解含裂缝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的内力与变形,基于状态空间法和Euler-Bernoulli梁理论,引入能揭示刚度弱化的接头模型来模拟裂缝,建立综合考虑土体竖向抗力、裂缝处的抗剪切力和抵抗弯矩的三弹簧单层直梁模型,通过MATLAB编程求得了含裂缝路面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变形和内力的解析解,并与已有文献和有限元的结果对比,验证了解析结果。探讨了裂缝间距、荷载大小和面层厚度等参数对路面结构变形响应的影响,其结果也表明了本文解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水泥剂量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研究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的温缩与干缩性能.方法根据室内温缩与干缩试验及试验路段验证,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工作性能.结果得到了不同水泥剂量下的温缩与干缩曲线。在试验路段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混合料的温缩与干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水泥剂量对半刚性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有明显的影响.当水泥剂量为3%时可以有效的减少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并且能够保证路面的强度.结论水泥剂量对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温缩与干缩影响明显,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温缩与干缩显著,并且以干缩为主.  相似文献   

10.
浅析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收缩裂缝形成的力学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温缩裂缝发育规律及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性能,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影响桥梁使用和维修保养的桥面铺装层问题,研究分析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的纵桥向裂缝、横桥向裂缝、龟裂、松散剥落及伸缩缝处破坏等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措施.概括总结了钢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混杂纤维混凝土和钢纤维轻混凝土在桥面铺装层中的研究成果,列举了几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集成光场三维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提出基于光场重构的提高三维显示亮度均匀性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调制每台投影机投射画面各颜色通道的各处亮度,从而提高三维画面的整体亮度均匀性. 实验样机主要由76台小投影机构成的投影阵列和光场调控屏幕组成,通过 实验验证了提出的改善亮度均匀性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克服现有基于多投影的光场三维显示中画面亮度不均匀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连续配筋混凝土加铺层的结构型式、端部锚固结构以及施工技术,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使用寿命长、养护工作量小、能耗低、施工简便等优点,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度不如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舒适度不佳最主要原因是切缝的存在,使行车时产生"咯噔"跳车现象.此外,切缝的存在也将严重影响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增加维修维护费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并实践了无切缝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建造技术.设置高延性低干缩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low shrinkage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延性段取代传统混凝土路面切缝,LSECC可形成多条细微裂纹吸收两侧混凝土路面板的收缩和温度变形.通过施工现场模具和工艺设计,实现了界面锚固钢筋的定位和LSECC后浇空间预留及反射裂缝的定位,模具拆除后进行LSECC材料浇筑,实现了无缝路面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安玉华 《宁夏工程技术》2010,9(3):246-248,252
针对货运站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组织技术人员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冷缩拉伸变形、不均匀沉降和施工缝切缝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对于不同裂缝采用扩缝灌浆法、集料嵌锁法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修复,经过修整,混凝土路面表观质量及内部结构质量稳定,达到了质量验收标准.为防止后续施工出现类似裂缝问题,采取及时切割分隔缝、及时覆盖、加强基底压实度检查等措施.在后续施工的混凝土路面质量稳定,没有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措施科学有效,为今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裂缝预防及采取补救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存在的病害,运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混凝土损伤力学与混凝土断裂力学理论,对混凝土道板贯通裂缝机制、温度应力,裂缝尖端附近应力场强度作了分析,并采用早强膨胀钢纤维混凝土对贯通裂缝做了修补加固,使机场混凝土道板符合安全飞行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连续配筋混凝土机场道面,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在移动荷载作用下,机场道面的面层上部节点竖向位移、应力最大,结合部位属于薄弱层,最容易破坏,交变的水平及横向应力是引起道面破坏的主要因素;节点塑性应变集中发生在面层中间节点附近,竖向最大,几乎是其余两个方向的两倍,水平向最小.钢筋单元应力时程曲线中,研究点最近的横向钢筋单元应力最大,且钢筋单元的应力远小于钢筋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8.
结合湖南省G107,G320,湖北省G318,福建省G319国道建成通车的层布式钢纤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情况,为配合交通部《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章节的修订,从路面施工等角度分析了层布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