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水质硬度对煤泥水的沉降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调控煤泥水体系的水质硬度,确定合适的水质硬度调整剂用量,提出了矿物颗粒实现自发凝聚的最低水质硬度这一临界硬度的概念,并建立了基于DLVO理论的临界硬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临界硬度与Hamaker常数的二次方成反比,与对称型电解质的作用离子价态的二次方成反比,与颗粒表面电位的四次方成正比.临界硬度值的确定为煤泥水水质硬度的调控处理技术奠定了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黏土对煤泥水中颗粒分散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蒙脱石、高岭石和煤颗粒的表面接触角和ζ电位,根据扩展的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计算了含两种黏土煤泥水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并分析了颗粒分散行为.在沉降试验基础上讨论了颗粒之间的沉降模式.结果表明:试验中高岭石颗粒之间总作用势能为正,煤颗粒之间及其与高岭石颗粒之间总作用势能均为负,含高岭石的煤泥水上清液中仅含少量剩余分散的高岭石颗粒,其余凝聚后沉降.含蒙脱石的煤泥水中,蒙脱石颗粒之间及其与煤颗粒之间总作用势能均为正,蒙脱石颗粒形成网架结构,煤颗粒被"包裹"其中,所以呈整体沉降.  相似文献   

3.
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难以处理的问题,通过对几个选煤厂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了搅拌速度、PAM的用量、PAM的分子量、煤泥水的浓度及表面ζ电位对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泥水浓度不超过80 g/L时,按照PAM与干煤泥质量比为1∶10000加入PAM,进行搅拌速度为300-400 r/min的搅拌实验效果最好,并结合降低ζ电位的实验进一步探讨了煤泥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4.
用循环水和自来水作为浮选试验用水,用石膏和硫酸钾作为水质调整剂,通过实验室和工业试验,研究水质硬度对煤泥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质硬度是影响煤和黏土颗粒之间分散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随着水质硬度的升高,浮选精煤灰分提高了1%~2%,但精煤产率没有明显变化.水质硬度小于35。DH时,水质硬度越高,煤和黏土颗粒之间的凝聚作用越强,精煤灰分越高;水质硬度大于35°DH时,这种凝聚作用不再增强,精煤灰分也不再提高.  相似文献   

5.
煤泥水中高岭土颗粒表面荷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泥水中高岭土颗粒表面电负性是其难以沉降的主要原因.采用电泳法研究了pH值、搅拌强度、浸泡时间、阳离子浓度与种类对高岭土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规律及不同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搅拌使高岭土颗粒表面Zeta电位增大;Zeta电位随pH值增大和浸泡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在pH值约为8及浸泡2d时均达到最小值;不同阳离子改变高岭土颗粒表面Zeta电位能力顺序为Al 3+>Ca2+>Mg2+>Na+;不同矿物颗粒间因互凝作用会增大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FTIR分析表明,悬浮液中离子在高岭土颗粒表面的吸附及表面Si-O,Al-O及Al-OH基团的变化是其颗粒表面Zeta电位变化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煤中黏土矿物含量上升导致的煤泥水处理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利用煤泥颗粒间沉降末速的差异及管束内壁的边壁效应规律,提出一种深锥脱泥浓缩池,设计了倾斜与垂直两种形状的整流管束.通过Fluent软件对深锥脱泥浓缩池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者内部雷诺数、湍流强度、湍流动能等流体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倾斜管束时,溢流中-45μm粒级产率高达86.58%,脱泥效率达到40.66%,降灰率达到7.57%,脱泥效果优于采用垂直管束,与模拟结果相符.试验表明:采用倾斜管束对流场具有较好的稳流作用,深锥空间有利于煤泥分级.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处理煤泥水沉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添加絮凝剂和凝聚剂解决高泥化煤泥水沉降存在成本高、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电化学预处理煤泥水的方法,考察了电解后煤泥水的沉降特性,研究并优化了电解条件.利用电泳仪、红外光谱以及影像分析仪表征了电解前后煤颗粒表面电动电位、官能团以及絮团大小变化.结果表明:采用3种电解质对煤泥水进行电化学预处理后沉降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沉降速度提高约3cm/min,上清液浊度降低约8.3NTU.MgCl2电解质好于NaCl和AlCl3.最佳条件为:电流0.75A,电解时间10min.电化学预处理,改变了煤泥水中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量,电解质在水中电解产生的离子消除了固体表面电荷、压缩双电层,达到了减小甚至消除相同固体颗粒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而凝聚,原来的强极性官能团转化为弱极性官能团,憎水性增强,使煤泥易于沉降.  相似文献   

8.
难选煤泥形貌特征及搅拌强化可浮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镜(SEM)研究高灰难选煤泥的形貌特征,发现煤泥表面罩盖着大量的异质细泥,煤粒的微细裂隙中嵌布着高灰泥质,这些细泥主要是微米级的高岭土等易泥化的黏土矿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调浆搅拌转速对煤粒的Zeta电位、接触角以及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转速的增加,可降低煤粒表面的Zeta电位;强搅拌可清除粗煤粒表面的部分细泥罩盖层,提高煤粒的表面疏水性,最佳搅拌转速为2 200~2 400r/min;在保证精煤质量的同时,强搅拌条件下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比弱搅拌条件下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9.
煤泥水中微细粒在季铵盐作用下的疏水聚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泥化煤泥水特性,通过聚团形态观测、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测试及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季铵盐作用下微细煤泥颗粒的疏水聚团特性.结果表明:季铵盐能降低煤泥颗粒表面电负性,促进煤泥颗粒形成疏水聚团;随着季铵盐烷基链长度及药剂用量的增加,季铵盐对煤泥颗粒的聚团效果增强,且在煤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增大,当药剂用量达到约7 000g/t时,吸附量趋于平衡;弱碱性条件有利于季铵盐在煤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吸附电中和"及疏水作用是煤泥颗粒在季铵盐作用下形成疏水聚团的主要原因.当煤泥水浓度为30g/L,pH=8.7,季铵盐(1831)用量为4 000g/t时,煤泥疏水聚团效果较好,聚团尺寸较大,直径约1.5mm.  相似文献   

10.
碳酸钠对细粒铝硅酸盐矿物分散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碳酸钠(Na2CO3)是铝土矿浮选脱硅工艺中的高效分散剂,通过沉降试验系统地研究了pH值和Na2CO3用量对一水硬铝石、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腊石分散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单矿物在pH〈4的酸性条件下形成显著聚团,在碱性条件下则呈分散状态.其中,伊利石和叶蜡石在pH〉6,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在pH〉9时处于较好分散状态.动电位测定和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添加Na2CO3后,4种单矿物的表面ζ电位的负值均显著增大,导致矿物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大,从而增强了4种矿物颗粒间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1.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文安斜坡内带深层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法研究识别隐蔽油藏.通过兴隆1井地层重新划分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应用,将该区沙三、沙四段地层之间重新确定为不整合接触.在三级层序地层框架建立的基础上,刻画各体系域砂体展布特征,构建了坡折带控制沙四下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通过钻井实践,首次在霸县凹陷发现沙四下段含油层系及新的烃源岩层,实现了深层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3.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15.
主要借助螺线特性,对一类含间隙分布时滞的种群增长模型特征方程λ+c=d(1+λT)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浓度的纤维索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对红豆杉种子的胚进行了处理,采用3% 0.5%(m/v)的纤维索酶 果胶酶混合液效果好.得到了红豆杉胚原生质体;同时采用了B5、V-KM、MS3种培养基对所得到的原生质体进行了初步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V-KM附加椰子汁(含天然植物激素)培养基培养胚性原生质体效果较好,并研究了植物激素的浓度和光照强度等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的影响,表明采用IAA和NAA对愈伤组织生长效果较好,光照强度在1000lx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从而避免虚增企业利润。但在实务中,一些企业却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原则性,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本文即是从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入手,以实例来揭示企业计提秘密准备的意图,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现行高校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设想,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圆锥面截交线为椭圆时的投影方程,分析了截交线的投影形状,为准确作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用解析法分析了圆锥面与圆柱面正交时相贯线的投影形状、特殊点位置及其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