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铁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多维度信息,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实现多维度信息的准确高效传递与集成管理。本文针对地铁施工过程在传统管理控制模式下遇到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地铁施工过程集成管理解决思路。首先,在地铁3D-BIM模型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将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工程维度与3D模型进行关联生成集成控制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地铁施工过程集成管理系统;最后,以武汉地铁2号线中南路站项目为案例,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中集成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和各功能模块的应用,通过系统的实施效果反映出集成管理的效果,进而充分体现了基于BIM的地铁施工过程集成管理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建设设计涉及的专业种类和专业接口繁多,设计界面管理复杂,整体设计中经常会因设计人员未充分掌握二维设计方法等因素出现遗漏、缺陷等问题,影响后续施工建设质量和进度.所以,本文主要结合BIM技术的优势,基于具体工程案例,分析BIM技术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实践策略,提出利用BIM技术对地铁车站建筑进行可视化、三维化、参数化、协同设计,并在技术支持下创建建筑模型,自动生成材料明细表,为地铁车站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施工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地铁18+22号线番禺广场站为例,介绍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的技术措施,并通过BIM技术对车站结构进行了模拟。通过实践研究发现,BIM技术在明挖法施工中的应用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BIM技术解决无锡地铁3号线长江路站绿色施工过程中"信息孤岛"、各部门相互协同性差、工期长、造价高等的问题,研究内容包括:针对长江路站实际工况利用Revit软件构建地铁车站模型并结合数值分析完成对项目建设各工序的施工管控;基于Navisworks对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进行4D进度管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统计研究;基于BIM技术的车站基坑围护结构的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在无锡地铁3号线长江路站绿色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缩短了建设周期,节约了建设成本,为信息化施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施工具有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复杂、工期紧、要求高等特点,给传统的施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此,结合某地铁车站工程实际,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管理模式,并建立了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模型。通过施工模拟、方案优化、进度控制、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及施工现场管理等,实现了项目建造过程的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管理,提高了工程施工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企业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研发基于BIM技术的集成管理平台,全过程应用BIM技术,实现设计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协同管理,探索出了基于BIM技术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协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官湖车辆段施工Ⅱ标中存在机电系统多、管线复杂、结构多变、施工专业多等特点,且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等均有严格要求。基于此,采用BIM技术在工程场布设计、图纸审核、技术交底、方案优化、管线优化、进度成本管理、资料管理、后续运维等方面进行应用,并采用BIM放样机器人来提高测量放样效率。通过BIM技术应用,解决了工程中的施工难题,提高了施工技术水平,节约了成本,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低温建筑技术》2016,(6):143-145
针对传统建筑行业设计施工相分离,存在信息交流障碍的问题,对BIM技术在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大石坝暗挖车站为例,在其设计施工过程中引入BIM技术,就BIM技术在设计、施工阶段中的碰撞检查、生成工程量清单、3D漫游、施工方案模拟、进度管理、设备台班管理、监控量测集成等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了BIM技术在地铁车站设计施工一体化中的应用情况,提高了项目沟通效率、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减少返工,实现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以长沙地铁4号线罐子岭车站项目为载体,通过分析地铁车站施工阶段的特点及难点,依托BIM技术,从设计优化、施工方案优化、施工进度优化等方面展开应用研究。实践表明,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地铁车站施工优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铁车站施工阶段过程中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BIM技术是以三维模型作为信息载体,包含了建设工程在各个阶段的工程信息,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阶段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施工模拟、进度管理、碰撞检查与协调、土石方开挖作业模拟、钢筋模型建立等几个方面,体现了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的优势[1],可以明显提高建设工程的信息化水平及管理效率,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特点,系统分析了 BIM 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线入廊,以及后期运维等阶段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利用 BIM 技术可以提高综合管廊协同设计效率,降低管道设计误差,优化施工方案,确定最佳施工工序及管线入廊方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节约管廊运营维护成本,有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桥梁具有外型美观、线条独特、造型个性化等突出特点。针对上述特点,在桥梁深化设计阶段引入 BIM 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理论,并采用基于 BIM 的多软件协同作业平台与基于 BIM 和有限元分析联合深化设计方案,提出一种基 于 BIM 技术的全方位城市景观桥梁联合深化设计管理新方法,并以长白山建封路大桥及引线工程典型城市景观桥为例,介 绍基于 Revit 和 Dynamo 的城市景观桥梁参数化建模方法和具体应用。结果表明:在三维可视化设计和工程量统计等方面均 表现了上述管理方法的精准和高效,基于 BIM 和有限元分析联合深化设计为城市景观桥梁深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直径公铁合建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为了将产生的信息更好的共享与管理,在施工前期建立基于GIS的BIM模型,BIM模型内的各构件信息包含了该构件的所有三维几何信息和施工信息,通过BIM模型链接施工全寿命周期内产生的信息,并研发建立BIM智慧指挥平台,从而指导项目管理。依托大直径公铁合建盾构隧道项目,将BIM技术覆盖至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隧道地质勘察、前期设计、设计碰撞核查、施工技术交底、工程进度可视化管理、大数据信息集成、安全质量监管与风险管控等阶段,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阶段性介入设计,远滞后于设计,难以及时有效提供成本决策依据问题,以初步设计阶段为研究范围,以设计与造价的协同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 BIM 和数据库技术,设计相应工作流程,实现设计与造价的协同管理。并以某办公楼项目为例,重点介绍基于 BIM 的造价协同管理模式在初步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中的应用,通过与传统模式的时间价值指标对比,验证了造价协同管理模式在成本控制中的高效性,为 BIM 技术推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与造价协同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 BIM 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成本、质量、安全和进度 4 个方面的管理优势及具体应用,探讨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强化施工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以某海洋馆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上的具体应用,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质量,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大型综合体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开展施工进度模拟精细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施工进度管理方法,以期有效提升工程信息化水平。首先利用参数化建模方式创建三维BIM模型,导入广联达BIM5D平台生成四维模型,然后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理论与BIM技术相结合,应用在结合点一(宏观视角下施工全过程进度管控)与结合点二(施工进度管控中重点环节的BIM强化应用),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大型综合体项目进度管控实例中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将BIM技术与PDCA循环管理理论相结合,可以使施工全过程的进度管控目标更明确、管控流程更优化; 实际案例施工段二区的进度模拟次数减少60%,工期整体提前3.5%; BIM和PDCA结合应用有效提升了工程信息化水平,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进度管理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利用BIM技术的信息集成管理优势,推进施工阶段基于BIM的造价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施工过程造价BIM成本管理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造价BIM模型的创建方法及要求、模型构件种类划分、模型构件与工程量清单关联方法、BIM建模精细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对业务流程中造价BIM与项目信息的集成管理数据关系模型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8.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工程建设行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大突破,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设计必将提高工程设计行业的效率和利润。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工程设计行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BIM采纳过程中工程设计企业的采纳行为,建立工程设计企业BIM采纳行为模仿者动态模型,识别出工程设计企业采纳BIM的耐心程度、采纳BIM带来的超额收益、采用"采纳BIM"策略时企业的初始投入成本是影响BIM采纳行为的3个主要因素。通过模拟仿真分析3个因素对BIM采纳行为演化趋势的影响,并给出促进我国工程设计行业采纳BIM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冲破阻碍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人才匮乏瓶颈,工程管理专业BIM 实践教学亟待改革。对标行业需求,将OBE-CDIO理念引入BIM 实践教学改革以培养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能力。基于OBE 理念确定培养目标,指导BIM 实践教学框架设计,并合理分配所需理论知识点进入各相关理论课程;再以CDIO 理念指导实践教学过程,实现对建模能力、专业分析能力、目标控制能力的培养,满足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BIM 能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信息化技术在高铁连续梁桥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以跨新沂河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基于BIM技术开展了高铁连续梁桥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技术研究。基于BIM技术参数化设计特点,完善了桥梁结构及施工临时设施的参数化族库,建立了施工场地和桥梁结构模型; 开展了钢筋的碰撞检查和施工过程的碰撞分析,优化桥梁的设计方案; 基于BIM模型,模拟了施工现场布置方案,形成了3D施工文档用于可视化交底,并将BIM与施工监测结合,实现桥梁施工监测布置方案的可视化; 针对传统施工进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高铁连续梁桥的4D(3D+时间)施工进度模拟与施工进度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参数化建模策略提高了高铁连续梁桥的建模效率; 基于BIM的施工全过程可视化模拟不仅有利于施工方案的完善,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理解难度; 4D进度管理可实现材料、设备、场地布置和施工进度的动态及可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现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研究成果为高铁桥梁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