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减水剂、引气剂、消泡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透气系数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减水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试件的气密性,其中磺酸盐减水剂对混凝土试件气密性的改善效果最佳;掺入引气剂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气密性,但随着其掺量增加,混凝土试件的透气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其中掺0.2%引气剂混凝土试件的透气系数最小,为1.4×10-12cm/s;随着消泡剂掺量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扩展度减小,凝结时间差缩短,抗压强度比先增大后减小,混凝土硬化体透气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其中有机硅消泡剂对混凝土气密性的改善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P.II42.5R海螺水泥,P.O42.5R中材水泥、S95级矿粉、二级粉煤灰、硅灰,普通的泵送混凝土砂石材料和特配的混凝土外加剂试配C40清水混凝土。实验表明,通过控制合适减水剂母液种类及比例、引气剂、消泡剂和增稠剂的种类和用量、混凝土配比的配合,可以配制出2小时后混凝土含气量无明显变化及表明无明显气孔的泵送清水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根据遂广遂西高速公路中清水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要求,优化配合比设计,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研究了引气剂、增黏剂和减缩剂对机制砂清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掺量,并对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微观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入0.2‰引气剂、1.0%减缩剂和2.0‰增黏剂,制备的混凝土黏聚性、匀质性好,色泽均匀、表观质量优异,微结构致密,28 d干燥收缩率250×10~(-6),早期抗裂等级达IV,耐久性好,并在依托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模拟水泥碱液的离子环境,测定不断稀释下引气剂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表面张力,找到表面张力出现拐点的引气剂浓度,对引气剂的引气作用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判断,提出了一种水泥混凝土引气剂引气效果的评价方法。测得:A、B、C、D四种引气剂的饱和碱液表面张力拐点时对应的浓度分别为0.2×10-4、0.64×10-3、0.128×10-2、0.4×10-4。引气混凝土试验中,固定配合比下,混凝土达到7%的含气量,有效固含量4%的引气剂A、B、C、D的掺量分别为水泥用量的0.03‰、0.6‰、1‰、0.06‰。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2014,(1)
引气剂与消泡剂对清水混凝土的性能与表观形貌有重要的影响。论述了不同引气和消泡比例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清水混凝土流动性、含气量、强度与硬化后表观形貌的影响。为使清水混凝土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和美观的表面形貌,两者存在一个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当引气剂掺量为2%、消泡剂掺量为1%时,清水混凝土的表观形貌最佳。  相似文献   

6.
针对自密实清水混凝土在制备过程中因受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出现的表面气泡、色差及蜂窝麻面等表面缺陷问题,将聚羧酸减水剂与不同比例的消泡剂和引气剂进行复配,制备了12组自密实清水混凝土,并开展聚羧酸减水剂引气方式对比试验和表观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先消后引”的引气方式能先将混凝土中劣质气泡消除,再引入直径较小、均匀分布的气泡,使混凝土的气泡质量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表观质量;当消泡剂掺量为0.05%、引气剂掺量为0.01%时,混凝土表面的孔径分布和大小均为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7.
佟琳  温晓凯 《建筑技术》2024,(7):774-778
为制备优质刨花板纹清水混凝土,研究了纤维素醚、水胶比、粉煤灰微珠以及引气剂+消泡剂对刨花板纹清水混凝土的影响。发现纤维素醚能提高保水性和工作性能,但若过量会使和易性变差;降低水胶比可提高保水性,但减少用水量会使流动性变差;粉煤灰微珠能更有效地减水润滑、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性,但降低保水性;引气剂+消泡剂可改善混凝土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桥梁工程结构特点,提出了桥梁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制备出粘聚性与包裹性好、流动度佳,且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C30~C50高性能清水混凝土。通过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硬化试件不同部位显微硬度与微观结构的测试,分析了增粘剂对其匀质性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对于C30桥梁清水混凝土,掺5×10-5的纤维素醚或掺6%的硅灰时,混凝土的含气量不超过2%,浆体旋转粘度值在1 900~2 000MPa·s之间,试件不同部位显微硬度值接近,匀质性好,结构密实。  相似文献   

9.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复配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中掺入消泡剂、引气剂和缓凝剂的复配技术,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调节,并通过研究不同消泡剂、引气剂和缓凝剂掺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保坍性以及凝结时间的影响,最终解决聚羧酸减水剂中各种掺合料的掺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影响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从减水剂角度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粘度改良剂、引气剂、消泡剂等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过硫酸铵-VC体系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母液,通过复配粘度改良剂1和复配0.2‰的消泡剂,混凝土的表观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2016,(8)
采用混凝土含气量仪与气泡参数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比例消泡剂和引气剂复掺对混凝土气泡参数的影响,结合气泡参数与混凝土外观形貌的关系,提出了优化混凝土气泡参数及提升外观质量的消泡剂和引气剂复合使用方案。结果表明:适量的消泡剂和引气剂复合使用,可提升混凝土的含气量稳定性,降低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和平均孔径,有效改善混凝土外观形貌。消泡剂掺量0.003,引气剂掺量0.01时,混凝土含气量稳定性最佳。消泡剂掺量0.001,引气剂掺量0.03时,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2.
何小宇  周孝军 《山西建筑》2014,(23):155-157
根据成都市二环路高架桥与广巴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工程清水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要求,采用密实骨架堆积理论进行了清水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了外加剂组成与掺量、浇筑与振捣工艺等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得到了消泡剂与引气剂的合理掺量,确定了各施工过程的最佳工艺,并在依托工程中成功应用,制备出具有色泽均匀、美观的镜面效果的清水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由于胶凝材料等多种原因,C50混凝土预制方桩表面出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严重影响预制方桩产品外观。从微观角度对混凝土表面气泡形成机理、排出机理进行了分析,采取了在RY300高性能减水剂中加入优质消泡剂和引气剂,同时降低了混凝土粘度的措施,有效消除了预制方桩表面的大气泡,混凝土表面平整,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士伟  安普斌  李超 《混凝土》2012,(4):89-91,96
通过原材料控制、聚羧酸减水剂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模板体系选择及施工工艺控制等措施,解决近海环境下清水防腐混凝土遇到的表观气泡问题。控制粉煤灰烧失量、优化水胶比及矿粉掺量、采用消泡剂与引气剂复掺技术、掺入超细石灰石粉、使用聚氨酯改性模板漆,以及采取分层浇筑、充分振捣等工艺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表面气泡的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差、易泌水离析等问题,通过筛选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和保坍剂,并复配适量的消泡、引气和缓凝组分,开发出一种机制砂混凝土专用外加剂。结果表明,采用MS-3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与BT-3保坍剂复配,并掺加少量的消泡剂X1、引气剂Y1和缓凝剂H1,可赋予机制砂混凝土优异的流动性、保坍性和力学性能。制备的机制砂混凝土成功用于高层楼板,获得良好的技术及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主要针对搅拌站常用的C30、C40混凝土,把浓度为5wt%、10wt%、15wt%的浆体掺入到混凝土中,取代50、60、70、80 kg清水,探究浆体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以及凝结时间的影响。实验表明:在C30、C40混凝土中掺加废浆体,当浓度为10wt%取代60 kg清水,处于临界状态,当超过此掺量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四川建材》2017,(6):14-15
根据中冶·铁山坪项目C40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研究了清水混凝土的制备技术及胶凝材料种类、消泡剂掺量及外加剂掺量对其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入模温度和引气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微观孔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标准养护下5、10、15、20℃这4组入模温度和0、0.05%、0.10%、0.15%、0.20%这5组引气剂掺量下的强度试验,以及测试了28 d龄期下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28 d龄期时,入模温度从5℃提高到2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了51.3%,入模温度提高加快了水泥的水化反应,改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之相反,引气剂含量增加到0.2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了50.9%(入模温度为20℃),引气剂含量偏大时混凝土总孔隙率明显增加,密实性下降抗压强度降低.研究结果为掺入引气剂提高抗冻性的混凝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清水混凝土对工作性能及外观气孔分布较高的技术要求,按拌合掺量设计增稠剂与消泡剂复合应用方案,通过调整2种组分的掺入比例,研究了增稠消泡方案对清水混凝土硬化前后工作性能及内外部气泡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宜掺量的增稠剂和消泡剂复合使用对改善清水混凝土流动性及塑性黏度有利,且在不同的消泡剂用量下存在最佳的增稠剂掺量,使得清水混凝土具有较好内部气泡结构和外观气孔分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地区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存在明显的盐冻病害现象,采用在混凝土中单掺引气剂、单掺硅灰、单掺粉煤灰、双掺硅灰和粉煤灰及双掺并掺引气剂的方法,提出了引气剂及矿物掺合料的最优掺量。结果表明,对C30、C40强度等级混凝土而言,掺加引气剂对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较水灰比更为显著,0.02%和0.03%掺量的引气剂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混凝土抗盐冻性能随硅灰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硅灰的较优掺量为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