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实验研究在H2O溶液中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Hecip)](ClO4)2(phen=1,10-邻菲啰啉,Hecip=2(9-乙基-9H-咔唑-3-基)-1H-咪唑并[4,5-f][1,10]菲啰啉)与G-四链体DNA(AG3(T2AG3)3)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表明,配合物能够诱导无序的G-四链体DNA以平行构型和反平行构型的共存体存在;从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表明配合物与G-四链体之间存在较强的亲和力,拟合得到的结合常数可达106。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Dy(L)3phen.1.5H2O(HL=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荧光光谱表明:镝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较强,说明配体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是很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Dy(L) 3phen·1.5H2O(HL =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荧光光谱表明:镝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较强,说明配体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是很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4.
王强  范玉华  农娟  翁艳英 《广州化工》2013,41(8):65-68,172
合成了铜(Cu)-噻吩-2-甲醛缩L-蛋氨酸亚胺-1,10-邻菲啰啉(phen)三元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及TG-DTG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确定其化学组成为[CuL(Phen)(H2O)].Ac.2H2O(L:C10H12NO2S2)。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通过插入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种L-赖氨酸多吡啶铜(Ⅱ)三元混配配合物[Cu(L-lysine)(Phen)(Cl O4)](Cl O4)(Ⅰ,Phen=1,10-菲咯啉)、[Cu(L-lysine)(IP)(Cl O4)](Cl O4)(Ⅱ,IP=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和[Cu(L-lysine)(PIP)(Cl O4)](Cl O4)(Ⅲ,PIP=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并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配合物对pBR322 DNA的氧化切割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多吡啶配体平面的增大,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大小依次为配合物Ⅲ配合物Ⅱ配合物Ⅰ,配合物可能通过部分插入方式与DNA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虎  许兴友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化学试剂》2005,27(10):607-609
合成了过渡金属元素Cu与1,10-邻菲啉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Cu(phen)3](ClO4)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中金属离子Cu2+处于N6的配位环境,配位构型为六配位的拉长八面体。  相似文献   

7.
以发光的三价铕离子为中心体,N-(2-羟苄基)-DL-丙氨酸(H2sala)和1,10-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在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二元铕配合物[Eu(sala)(H2O)4].Cl和三元铕配合物[Eu(sala)(phen)2].Cl。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荧光光谱数据表明,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实验合成了单核铕-樟脑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和La、Y掺杂异核铕-樟脑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通过配位滴定、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测试,确定其组成为RE2(CA)3(phen)2(RE为Eu、La和Y;CA为樟脑酸;phen为1,10-菲咯啉);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图确定其最佳激发波长为330.0 nm,即在330.0 nm激发光下的发射光谱图中均显示出Eu3+离子5D0→7F0(579nm),5D0→7F1(594 nm)和5D0→7F2(612 nm)等三条特征谱线,其中5D0→7F2(612 nm)为最强跃迁峰。荧光强度变化研究表明,适量镧和钇离子的掺杂并没有降低铕离子的荧光强度,说明镧和钇对铕离子荧光发射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景志红 《化学工程师》2001,(2):24-25,35
合成了两种草酸根桥联的异四核配合物[Zn3Fe(C2O4)3(Mephen)6](CIO4)3(1)和[Zn3Fe(C2O4)3(NO2phen](CIO4)3(2),其中Mephen代表5-甲基-1,10-邻菲咯啉;NO2phen代表5-硝基-1,10-邻菲咯啉。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定了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生物活性试验发现异四核配合物的杀菌活性明显优于桥配体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池泉  陈星 《广东化工》2010,37(11):22-23,38
文章合成了三种L-蛋氨酸多吡啶铜(II)三元混配配合物,[Cu(Met)(Phen)(ClO4)](ClO4)(1)(Phen=1,10-菲咯啉),[Cu(Met)(IP)(ClO4)](ClO4)(2)(IP=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和[Cu(Met)(PIP)(ClO4)](ClO4)(3)(PIP=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氧化切割活性。结果表明,虽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弱,但多吡啶配体的平面大小可直接影响到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而氨基酸辅助配体可起到进一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意  刘云军 《广东化工》2009,36(7):34-36
设计合成一个柔性插入配体dcpip(dcpip=2-(2,3-环己烯基眯唑并[4,5-f]邻菲咯啉)及其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bpy)2(dcpip)](ClO4)2(bpy=2,2'-联吡啶)和[Ru(phen)2(dcpip)](ClO4)2(phen=1,10-邻菲咯啉)。采用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试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通过插入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12.
郑春阳  汪敦佳  范玲  陶清  孙婷荃 《化学试剂》2013,35(1):80-82,84
以1,10-邻菲啰啉,苯甲醛衍生物和醋酸氨为原料,经氧化和缩合反应合成得到了两种新的标题化合物:2-(4-甲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2-(4-叔丁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采用1HNMR、13CNMR、ESI-MS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由于两种1H-咪唑化合物能形成N—H…N分子间的氢键,因而在ESI-MS图上出现很强的二聚体离子峰[2M]+;而空间位阻效应小的4-甲基-1H-咪唑出现三聚体离子峰[3M]+。  相似文献   

13.
以1,10-菲啰啉(phen)和乳酸为配体合成了三元钴配合物[Co(phen)(la)_2]。采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等考察了其与鲱鱼精天然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显示,在[Co(phen)(la)_2]中加入DNA后,配合物在270 nm处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并伴随红移,表明[Co(phen)(la)_2]可通过其phen配体插入DNA中相邻碱基对。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进一步表明,与DNA结合后,复合物在水溶液中扩散系数降低,从而导致电化学信号减弱。微分脉冲伏安实验显示,[Co(phen)(la)_2]氧化峰电流与DNA浓度在2.66×10~(-5)~1.34×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Co(phen)(la)_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DNA检测探针。  相似文献   

14.
用溶液法合成了钴的配合物[Co(thy)(phen)(H2O)2],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其中硫代水杨酸和1,10-邻菲啰啉为双齿配位,分别与Co^2+形成稳定的六,五元螯合环。并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和配体硫代水杨酸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60℃下,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氨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利用配合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TG-DTG)、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FS)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光学等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推测系列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Nd(Amino)3Phen]Cl3.3H2O。通过抑菌实验对配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氨酸的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的氮原子均与Nd3+配位,且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子组装原理合成配合物{[Zn(1,2-pda)(phen)4]·NO3·4H2O}n(1,2-pda=邻苯二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对所合成的配合材料运用了单晶结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分析等技术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13.246(2)魡,b=32.949(6)魡,c=14.804(2)魡,β=114.756(2)°,V=5867.7(16)魡3,Z=4。配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由两个Zn(Ⅱ)原子、一个邻苯二乙酸根1,2-pda2-、四个phen、四个晶格水分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组成,这个双核结构再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高维扩展结构。最后以酸性品红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配合物及其敏化纳米Ti O2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任宁  张大海  董春华  张建军  刘玉莲 《化学试剂》2013,35(4):353-355,358
标题配合物[Sm(L)3(Phen)H2O]2(HL=1H-苯并三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是由SmCl3.6H2O、1H-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经水热反应得到。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手段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3.887 9(6),b=12.973 4(5),c=21.713 7(9),α=90°,β=100.820(2)°,γ=90°。V=3 842.7(3)3,Z=2,Dc=1.602 Mg.m-3,μ=1.600 mm-1,F(000)=1 860。配合物中每个Sm(Ⅲ)与来自4个配体L的6个氧原子、1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和1个邻菲啰啉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9配位的单帽四方反棱柱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的生物碱色胺酮(Try)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卤代衍生物8-溴色胺酮和其铁配合物[Fe(8-Br-Try)4](1)。X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由中心铁(Ⅱ)原子与两个8-溴色胺酮配体三齿螯合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变型八面体几何构型。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配合物1与G-四链体HTG21DNA的相互作用,发现这个化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较强,它与DNA的紫外结合常数为8.70×10~6 dm~3·mol~(-1)。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表明,配合物1能对pUC19质粒DNA产生切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水溶剂中,采用回流法合成了两个二羟基苯二磺酸单核Mn(Ⅱ)含氮配体配合物Na[Mn(3,5-(SO3)2HCat)(phen)2H2O](1)和[Mn(3,5-(SO3)2H2Cat)(phen)2H2O]·H2O(2)(H2Cat=1,2-二羟基苯,phen=1,10-邻菲罗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晶体均属于单斜晶系,晶族分别为P2(1)/c和P2(1)/n。两个配合物的配位方式相似,锰离子均与两个1,10-邻菲罗啉、一个水分子以及磺酸基配位。锰离子是六配位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过渡金属元素Zn与1,10-邻菲啉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Zn(Phen)3](ClO4)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中金属离子Zn2 处于N6的配位环境,配位构型为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