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现代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我国两位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韩美林和靳埭强,设计的作品,正是艺术与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从“道”家文化的研究人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论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综合创新”论之间的契合与分歧。二者都认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应当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在如何界定传统文化、如何定位儒家思想以及如何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如何确立中国文化现代化走向等方面,“返本开新”论与“综合创新”论之间存在许多原则性的分歧。在文化现代化问题上,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论存在自身难以逾越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内涵,并从物质形态和表现内容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设计元素进行了归类整理。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提取和运用,对中国传统设计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做出展望,对发展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设计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环境审美观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环境审美观进行梳理阐释:自然山水审美观、阴阳学说与"天人合一"论、意境论;然后揭示了其对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人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美学修养,他们对于住居境界的描述无论是住居实体还是理想描述都是中国传统住居文化的精华提炼.本文以中国传统文人为载体,以传统住居为研究对象,从"道"和"器"两个层面阐述和概括中国传统文人住居的住居理念之"意"和住居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境",对中国传统住居文化加以分析、总结和提炼,以期能对当代住居的本土化设计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本位文化"论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思想渊源及其对待东西方文化之关系、传统与现代之关系的立场和态度,认为"本位文化"派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主张,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但是出于反对当时的"西化"论调,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期中国知识精英阶层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和忧患意识。他们强调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反对盲目模仿外国,在固守民族本位的前提下审慎地承续和变革传统、建设中国的新文化,这在今天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符号学的角度追溯"蓝"元素的历史起源、演变趋势、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阐述以"蓝"符号为出发点的"中国蓝"在传统文化下的体现形式和古今色彩中的重要地位,并研究其符号在现代商业中的应用价值,这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中国当代色彩设计水平、深化设计内涵、形成设计的民族语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文章从标志设计入手,从传统图形的"形"、"意"、"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先秦道家学派道论开启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大门,在理论上必然要关注道本体论形成的逻辑演进过程。选取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三个重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文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道体特征、宇宙生成论、道气论等方面对其本体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通过对先秦道家代表人物本体论个案的分析,从而整体把握先秦道家本体论的特点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儒家思想开创的"仁"而"乐"的高雅情怀境界理论的提出决定了中国的诗词、音乐、绘画所追求的最高审美标准也是意境。道家思想强调的逍遥物外的"虚静"境界,追求的是在物我交融中造就意象。禅宗思想以心性修炼开创的虚静、脱俗的境界进行分析,使艺术家开始意识到本身的重要性,这种思想逐步地渗入到艺术和审美领域里。最后归纳出儒、道、释三家哲学精神都关注生命、肯定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术起源于远古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成熟和完善,为中国传统武术形成发展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本末"论是春秋战国时期文人阶层的一种风气,其本身不包含思想和内容,是一种结合观点的表述方式。"本末"的讨论贯穿整个春秋战国的始终,结合此时期儒道等哲学思想的"本末"论,探讨对中国传统武术道德观形成的影响,对当代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西方强势文化主导着全球风尚的今天,受染于时代浮躁文化的中国设计在"拿来"的沾沾自喜中逐渐疏离了它本应特有的传统内涵.本文从中国传统纹样鲜活的生命力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入手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阐明了传统文化之"根"对于现代中国设计的意义.我们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刻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吸取外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意味的视觉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化改革成为时代的强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一系列改革话语透射出习近平对中国深化改革的全方位思考,在继承邓小平改革思想基础上,形成了改革方法论、改革问题论、改革成本论、改革目标论、改革系统论、改革底线论、改革现代化论、改革进行论、改革价值论等九大深化改革的新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构筑中国现代译论是现代译学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传统译论不可能径直走进现代译论,只有对优势传统译论加以继承,进行相应的现代转化,赋予其现代译学的概念体系和学科形态,才能具有现代译论的特征.因此,现代转化是实现继承传统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现代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包装作为商品经济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包装设计应顺应潮流的发展,与其本土的传统文化发展密切联系。"和"文化下的吉祥五福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在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中,将会成为中国包装设计标志性的图形体系,成为全新的包装设计观念的内涵延伸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16.
"道"是老子的哲学核心概念,无独有偶,杨伯峻发现":孔子言道,仅《论语》中就有六十处。",文章中通过对《论语》中所有"道"字进行穷尽的统计发现",道"在《论语》中一共出现89次,其中用作名词80次,用作动词9次。试图从语义角度对《论语》中"道"字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与《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有关"道"字的解释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论语》中"道"字语义使用及后代延续使用情况,并试图揭示出其词义引申的规律性,方便今后的语义训释及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对解放区"文化领导权"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创作在文化维度上对中国现代小说"通俗化"进行了新的建构。他从农民生活经验出发,将革命与私情融合,使用传统"复仇模式"重新建立农村秩序和瓦解法外封建势力,更重要的是他借用传统小说个人情爱的表达结构,将主流话语与潜在结构相倒置,为推动现代启蒙小说向"通俗化"转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的发展源头进行追溯,可以认为早期道家的“器”与“道”关系论就是形神理论的源头;到了庄子,形神理论在哲学里已趋成熟,并开始了它向人的转化,至此,中国古代形神理论则已经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9.
"日本设计"一词,是指具有鲜明日本传统文化特质,同时又具有现代高科技含量,并在整体上形成了独特性和高品质的日本现代设计的一种称谓."日本设计"的形成,与其技术立国和提高生产力的国策直接相关,同时也与其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丰厚的传统工艺文化的积淀和滋润分不开.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梳理文献,并运用归纳、对比、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国学的角度对目前高校"射艺"教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学"射艺"教学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中开设射艺课程是可行的.进而针对制约国学"射艺"教学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开展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应明确"射艺"课程定位,充实"射艺"课程教学内容,借鉴日本"弓道"教学,并丰富课程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