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镍薄膜电阻作为多功能传感器的温度敏感元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铝萍膜和银萍膜电阻率小、热敏电阻灵敏度低、耐腐馈性差、工作低等问题,提出镍薄膜电阻可以作为温度敏感元件集成在压力传感器上,对镍薄膜热敏电阻的制备方法、温度敏感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实验研究,并将其集成在耐高温压力传感器上,对制备的压力-温度多功能传感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可在室温至200℃温度压力传感器上,对制备的压力-温度多功能传感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可在室温至200℃温度范围工作并达到较高精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兵器试验中,炮口角测量是火炮试验中的重要项目,为提高试验效率和检测精度,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给出了基于激光准直技术、位置传感器(position sensing detector,PSD)技术实现火炮炮口角自动化高精度测量的方法、原理及测试系统结构;针对该系统中的机械装置、电子系统及光学系统引入的许多系统误差,重点分析了这些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减小这些误差影响的方法,并采用误差理论分析了系统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高灵敏和多功能的传感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柔性传感器感受外部环境和监测人体生理特征信息的关键。采用简单的压印转移技术将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转印至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上,制备柔性RGO薄膜,再利用双层柔性RGO薄膜构建柔性力敏传感器。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柔性RGO薄膜表面沉积叉指电极,封装后得到柔性湿敏传感器,研究不同外压力及湿度条件下多功能柔性RGO薄膜的力敏和湿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负载状态下,RGO片层间距减小,片与片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增加了导电通路,引起传感器电阻减小。该柔性力敏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540ms,对30mg的药丸有明显的压阻响应,且能检测人体脉搏信号和喉部声带振动信号,表现出很高的灵敏度。此外,该柔性湿敏传感器对呼气等行为引起的微小湿度变化有明显感应,湿度增加时RGO表面吸附更多的水分子,从而引起电阻增大,多次检测信号变化稳定。  相似文献   

4.
第1期SF。全封闭组合电器中断路器触头间电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一………………………………···王尔智佟立柱(1)关于齿厚测量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商向东(8)铬矿砂抗金属渗透机理的研究…………………………………………李英民(14)温.湿.气多功能智能测试系统的研究 ………姜万钟董恩生孙洪林(21)关于随机变量子序列的可控置换 ……………………………………张俊华(27)论测量齿距误差的三种测量基准 …………………王维张桂英 经以广(34)氟卤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r.…一……………………  相似文献   

5.
焊接接头是一个组织与性能的不均匀体,为了对接头力学性能作出有效评价,采用示值球形压痕技术(IBIT),以步进电动机为动力,用载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连续获取载荷、位移数据;以触摸屏为操作界面,用PLC进行运动控制和数据处理,研制出压痕性能测试系统,获得被测接头的压痕硬度、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应变硬化指数及表面残余应力.与其他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相比,该系统具有便捷、非破坏、多功能、实时在线检测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工程现场焊接接头微区力学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极端环境下对芯片进行高效准确的可靠性试验,利用C#编程语言和相应的测试设备与环境设备搭建多功能芯片(MFC)可靠性测试系统.系统针对自主研发的T/R多功能芯片的测试需求设计,通过设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开发板,配合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控制芯片实现控制信号的串并转换,简单、准确地切换待测芯片工作状态.综合可视化编程技术、虚拟仪器软件结构(VISA)、MYSQL数据库、串口通信技术,实现仪器一键设置、芯片状态自动切换、参数自动测试、数据自动处理保存与结果分析报告的功能.结合测试系统中的辅助测温系统和环境设备,对多功能芯片进行三温试验.经检验,整个测试系统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结果精确,支持多功能芯片的大部分可靠性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使用的传统电容式指纹传感器采集湿手指指纹效果差以及不能区别出“死手指”的现状,介绍了一款新型指纹传感器FPC1011F.重点介绍了该型号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优势及开发接口,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RM9核心S3C2440A微处理器的指纹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S3C2440A微处理器的SPI口与FPC1011F进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引信压力传感器在弹丸着发时处于高速冲击状态的特点,根据研制引信压力传感器的要求,采用反弹道模拟的方法,设计了一套既可对传感器进行动态标定 又可模拟弹丸以不同着角、不同速度碰撞目标时对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的装置.该装置既能测试一般传感器技术性能,也能测试军工特殊传感器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出汗暖体假人“Walter”测试各层服装及不同服装组合在10℃、45%的温湿度环境下的热阻、湿阻,研究了多层服装系统的热阻值与各层服装热阻值算术和之间的关系及多层服装系统的湿阻值与各层服装湿阻值算术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服装系统内各单件服装的有效热阻(或湿阻)或基本热阻(或湿阻)累加和可以用来预测服装系统的热阻(或湿阻)。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限温伴热带在手工操表测试其性能时存在着效率低,误差较大等问题,利用AD590、功率传感器WBP412和模拟乘法器分别来测试伴热带的温度、功率和电压信号,开发了可实现自动测量的性能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测试系统操作简单,效率高,测试准确,其相对误差均低于2%.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及电阻法测量湿度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电阻式集成电路木材湿度测试仪。较好地解决了木材及建筑材料湿度的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热板仪进行了适当改造,通过计算机计算系统连续读取实验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处理。运用该实验仪器,选择不同的织物,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测量织物微小气候空间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为了验证测量系统的精确性,将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比较,测量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够较好地测试不同织物的微小气候内温、湿度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根据热传导和热敏电阻测温原理,讨论了用热敏电阻快速测湿的可能性,设计和制作了热敏电阻测湿试验电路并进行了试验研究,找出了测湿电路输出电压与湿度之间良好的对应关系,为开发热敏电阻湿度仪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测量氢气时的一些相关问题 ,设计了一种氢气湿度在线测量系统 ,介绍了系统硬件的配置和软件的设计及其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任意形状工件的体积测量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任意体积测量仪(已拥有发明专利)的原理、结构和测量方法,并对某厂生产的汽车连杆成形各工步的整体体积、局部体积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该测量仪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的特点,不仅能够测量密度大于水的工件的任意体积,还可以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工件的任意体积。  相似文献   

16.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利用光学多普勒效应和光外差技术制造的。本文主要对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信号的计数法处理系统的原理介绍。计数法处理测速信号解决了频率跟踪法遇到的信号脱落和被测对象先要有一段速度史传统方法的弱点。它特别适用于散射粒子浓度低高速流体流速的测定。同时计数法处理系统还便于和计算连接,用计算机可以直接处理测速数据。  相似文献   

17.
旋臂式冲蚀磨损试验机是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固体粒子冲蚀磨损试验机.对这种试验机进行了结构设计与改进,采用槽轮给料装置,以提高给料稳定性,采用脉宽调制调速、光电测速、PID自动调节系统控制速度,使冲击速度和给料速度的精度大大提高.初步试验表明,该试验机数据稳定,性能可靠,适合于冲蚀磨损机理研究和材料耐磨性测试.  相似文献   

18.
磁致伸缩材料是重要的能量与信息转换功能材料.对磁致伸缩材料进行研究,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对静态磁致伸缩性能的测量.然而,目前磁致伸缩测试仪器普遍存在体积大、价格高等特点,因此不便推广.采用电阻应变计法,通过对直流磁场、磁致伸缩测量部分和数据采集与显示模块三部分的设计以及测试软件的编写与调试,完成了对静态磁致伸缩测试仪的研制.该仪器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结构紧凑,可作为材料磁性能测试仪器;同时,该仪器演示清晰、携带方便、成本相对较低,又可以作为演示仪器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测量仪在已知蒸馏水密度的条件下 ,根据浮力定律能够测量出固体材料的密度 ,特别是两种不同材料结合为一体时 ,若已知第一种材料的密度和重量 ,能够自动测量出第二种材料的重量及密度 ,实现不解体测量 ,并自动进行温度补偿、计算、打印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介质损耗因数是反映电力系统中高压容性设备绝缘状况的重要参数,通过对介损因数的测量可以及时发现电力设备中的绝缘受潮、劣化变质与局部缺陷等问题,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阐述了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并且以TI公司TMS320F2812 DSP为控制与处理核心,对系统的各部分进行了设计,包括:信号传感、调理、采集和校准等单元.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硬件系统和算法具有较好的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准确度和抗干扰能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