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帆  张家榜  曹天一  孙逢春 《包装工程》2023,44(12):1-15, 117
目的 在明确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该方向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为相关研究和创新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总结数字文创的特征,运用文献数据可视化软件,并选取CNKI数据库作为分析数据来源,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元宇宙互联网空间发展阶段为脉络,对数字文创设计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范围进行梳理;以场景理论为依托建立适用于虚拟文化空间的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框架。结论 在厘清数字文创产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数字文创产品的阶段划分,即以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共生为特征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当前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提出该领域在空间设计、交互体验、文化转译三个层面中的创新研究潜力,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颖 《包装工程》2023,44(4):324-331
目的 归纳中国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学术发展趋势。方法 使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2010—2021年以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为主题的1881篇文献进行图谱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聚类、突现词和时间线等,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结果 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法,得到10个主题6大类别的聚类,生成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间线等图谱。结论 论文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早期研究阶段侧重于基本理论框架的建立,中期发展阶段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范畴和设计方法;创新发展阶段更注重发掘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创新设计技术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研究结论为中国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万鸿  高瞩 《包装与设计》2023,(2):108-109
为了把握产品符号学的相关研究发展动态,本研究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梳理符号学在产品设计中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经分析发现,产品符号学相关研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国内的研究者已经建立起合作网络,未来产品符号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为产品语意的情感化研究、基于计算机辅助计算的文化创新产品设计方法,以及多学科视角下的产品符号学理论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云彦  张少楠  邢博 《包装工程》2024,45(2):397-405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基因库;其次,运用形态矩阵法,将殷商文化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类别相结合,提出文化基因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方法,详细列举产品设计的诸多可能性,为文创产品设计带来丰富的创新方案。结果 构建了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模型,阐述了基于形态矩阵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殷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殷商青铜鼎文化进行可视化解构,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元素,进行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促进殷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最终通过案例设计验证方法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李静 《包装工程》2021,42(2):252-257
目的以中国春节文化为核心,提取、构建具有识别性的主题元素,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实现对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视觉化转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方法分析国家战略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论述文创产品设计与文化创意、文化情感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消费者心理为基础得出国内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对春节文化的思考,运用感知分析法对春节文化进行符号的提取,通过递进法将春节符号进行图形与颜色的可视化设计,形成一组反映春节文化的系列创意图形,依据春节文化意识形态与文创产品载体的功能落位从而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得出设计实践。结论基于春节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是建立在中国人民对春节文化独有的情感认知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对春节文化的元素提取与设计为我国传统文化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能性,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了国内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双重意义,为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倩 《包装工程》2020,41(16):311-316
目的了解团花纹尤其是唐代团花纹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与价值,重点探究唐代团花纹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创新与应用。方法采用文献整理与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形意合一,器以载道"的思想,与唐代团花纹"形"与"意"相结合进行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综合对当前国内博物馆、传统文化研究院等机构开发的文创产品的设计调研,立足于现代人们的审美情感需求,探讨唐代团花纹装饰性结构与纹样,进行直观具象提取或灵活抽象应用的设计思路,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独特人文内涵、能激发人们共鸣的文化创意产品。结论将现代设计语言与唐代团花纹艺术特征融会贯通,能创作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意识和情感诉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团花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并以此为载体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郭伟  郝瑞楠 《包装工程》2022,43(14):326-334
目的 探析我国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特征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方法 应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网站收录的高质量期刊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随后结合文献阅读工作,从研究方法分类视角对我国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结论 可将我国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分为3个阶段:2015年以前的萌芽时期、2016—2018年的起步和发展时期、2019年以后的多元化发展时期。从整体来看,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及发文机构较为分散,但发展态势良好,研究持续升温。从核心机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及中部地区,来自各类高校的不同专业领域,覆盖艺术学、设计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从研究主题来看,包括设计元素转化、实验设计理论探析、创新视角、用户视角产品设计、产品设计链条以及实验设计应用6个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场馆文创、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方向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宁绍强  蔡蕾 《包装工程》2023,44(8):316-324, 342
目的 针对当前钦州坭兴陶的历史文化文献数据较为零碎,产品缺乏普遍性的影响力,非物质的活态传承断层、断链等问题,梳理坭兴陶的发展脉络及研究趋势,归纳整合现有的知识构架,挖掘钦州坭兴陶背后的研究价值,达到文化传承发展与保护。方法 通过文本分析法,国内学者针对坭兴陶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实现知识图谱可视化。从发文量、作者合作、研究热点问题、关键词共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学者近40年里对坭兴陶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和产品设计两个研究主题上。结论 坭兴陶的研究态势显现了跨学科的特性。研究成果为坭兴陶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上的学理重构与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梳理可穿戴产品设计的研究发展态势,从文献计量可视化的角度对近20年国内外关于可穿戴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和分析。同时,明确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存在的局限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2002—2022年CNKI和WOS数据库中与可穿戴产品设计主题相关的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数据源,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的概况和热点,提出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美国是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中中国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等高校是主要研究机构;人机交互、交互设计、用户体验是国内外对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可穿戴产品的医疗康养与适老化设计将是学者与决策者持续关注的课题。2002—2022年国内外可穿戴产品设计的研究历程可分为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增速变缓期三个阶段,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的研究热度、发文频次高于国外,以人机交互领域研究尤为突出,研究重点在发热理疗、医疗监测系统、人体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产品设计模式;而国外研究以生理数据监测、电子纺织品和传感器网络等方面为主。综观研究现状和趋势,从人本智能形态、多学科研究和人口老龄化设计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可穿戴产品设计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李娟  陈香 《包装工程》2020,41(8):160-165
目的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同质化、地域性文化元素识别性特征较弱以及文创产品与用户、市场需求脱节等现状,围绕传统文化正确传承与产品设计创意创新2个重点,寻找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出路,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潜能。方法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语义学、语构学、语用学3个维度对无锡博物院馆藏文化以及现有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提取地域特色文化符号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总结出基于符号学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要素,提出一种符合地域性文化应用方式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即"提取语义—解剖语构—改善语用",以达成博物馆文创产品内容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计创新。以无锡博物院泥人"阿福阿喜"为例导出产品设计,为地方性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肖代柏  罗坤明  吴婉菁  宋佳鑫 《包装工程》2024,45(2):406-416, 431
目的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布绣非遗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夏布绣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实现夏布绣非遗在当代的价值转化。方法 通过剖析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总结夏布绣非遗文创产业的现实问题。运用服务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基于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属性进行分类,使用层次分析法拆解量化夏布绣文创产品的用户体验需求。结论 根据用户体验需求权重,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提出提升产品视觉形象和功能创新、突出文化特色、注重文化消费体验、遵循市场逻辑,以建立产品服务系统的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多维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当前国内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用户体验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从“移情–共情”的视角出发,以重视用户体验层次的基础展开研究,补充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的新内容。方法 在厘清设计中移情与共情关系的基础上从三大层次出发,设计师作为移情的执行者,从视觉元素、场景构建等方面入手,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形、景、感”进行逐层移情;用户作为共情的执行者,在对博物馆文创的“感知–认知–行为”的逐层共情体验中由表及里地逐步感受与理解馆藏文化。结果 基于“移情–共情”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注重用户体验层次及与用户间的互动,能够帮助用户理解馆藏文化并获得文化认同。结论 以十二生肖甲骨迷宫甲骨文文创设计为例,验证了逐层的移情设计有助于设计师将用户的情感诉求及相关的文化情感等映射到设计对象本身,从而使用户在逐步升级的体验层次对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进行层层感知,从而达到共情及文化认同。该方法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拓展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14.
牛富杰 《包装工程》2023,44(18):400-403
目的 探讨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概念与价值,为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进行探讨,使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更为系统、科学。结论 文创产品包括原创型产品设计和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消费者和文创产品的结合、景点文化和文创产品的结合及自然环境和产品的结合,从而使文创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实现产品实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劭坤  戴翔 《包装工程》2023,44(4):262-269
目的 全面分析Kano模型在我国设计学领域文献中的应用现状及全局特征。方法 以 CNKI收录的设计学领域Kano模型相关应用文献作为数据源,以科学文献计量可视化的方法综合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从文献的年份产出分布、研究机构、作者和  相似文献   

16.
王佳春  曹磊 《包装工程》2022,43(12):324-331
目的 针对非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转化现状,探索非遗主题与文创产品结合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文创产品创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法 分析课题研究现状,指出非遗文创设计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方法总结,提出较完整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体系。结论 非遗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不仅限于物质型的产品服务,更在于非物质型的精神体验。采用非遗主题品牌化、文创产品市场化等方式,通过生活类形态与个性化标签的打造,从而吸引用户关注、推进年轻化进程,非遗文化与创意产品可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载体的高质量融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可视形态与功能体验为内容提炼文化符号;二是应用传统工艺或新兴技术搭建产品载体;三是以引流话题与场景体验激发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7.
蒋驷驹  卢章平  李明珠 《包装工程》2021,42(14):302-311
目的 研究系列化文创产品开发中多元化设计模式的应用.方法 首先,从系列化文创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出发,搜集多类型文创产品样本,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比较法、归纳总结法、图谱分析法等方法对设计对象类型、文化元素提取角度、设计方法、产品类型、色彩方案等方向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元化设计流程框架,构建系列化文化创意产品多元化设计模型.最后,通过赛珍珠文化案例验证文创产品多元化设计模式并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多元化设计模式能够在系列化文创产品开发中,充分发掘设计对象的文化特征、结构化设计流程、明晰设计步骤、提炼设计要素,从而达到管控整个设计活动,提升整体的产出效率的结果,以此激发文化市场的活力,满足当前市场巨大的消费缺口.  相似文献   

18.
邱松  覃千航 《包装工程》2019,40(24):11-17
目的为文创企业和设计师提供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设计方法论模型,并在品牌主导下快速、高效地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同时,帮助设计研究人员针对既有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进行研究,凝练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之中。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国内外文创产业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然后,针对品牌文创产品在文创市场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论证;最后对品牌主导文化主题向文创产品转化的方法与流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通过反复的研究和验证,最终完整、系统地建构了品牌主导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论模型,以及其使用方式和步骤。结论被品牌化的文创产品必将引领未来的文创市场,品牌驱动的文创设计也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基于品牌主导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论模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和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