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石榴籽为原料,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石榴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石榴籽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石榴籽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80 min,分离釜Ⅰ温度60℃,压力10 MPa,分离釜Ⅱ温度35℃,压力6 M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得率为18.6%。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五叶瓜藤种子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釜Ⅰ压力、CO2流量等参数对油收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佳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 ℃、分离釜Ⅰ压力9 MPa、分离釜Ⅰ温度55 ℃、分离釜Ⅱ压力5 MPa、分离釜Ⅱ温度40 ℃、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2 h.最佳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的五叶瓜藤种子油的收率为28.35%;油的理化指标为:折光率1.468 1、酸值(KOH)9.65 mg/g、碘值(Ⅰ)66.74 g/100 g、过氧化值14.56 mmol/kg、不皂化物1.93%、水分及挥发物0.28%.GC-MS分析显示五叶瓜藤种子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占65%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黑加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黑加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为40℃,分离釜Ⅰ压力为6MPa,萃取时间为120min.在上述务件下黑加仑籽油的萃取效率为60.26%,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黑加仑籽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白木香种子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并对所得种子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指标分析。得到的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20~3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 min,分离釜Ⅰ压力11 MPa,分离釜Ⅰ温度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白木香种子油平均收率为41.2%,与传统石油醚回流提取收率(平均收率41.9%)相近。白木香种子油脂肪酸种类较为丰富,主要组成为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80%。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玉米黄色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黄色素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天然营养色素,本试验以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品一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采用两级分离法,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和分离玉米黄色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条件为:CO2流量40kg/h、温度(T)40℃、压力(p)35MPa、时间(t)90min;得到高质量的色素产品的较优分离条件为:分离釜Ⅰ压力9MPa,分离釜Ⅰ温度45℃,分离釜Ⅱ温度50℃。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超临界CO2(SFE—CO2)萃取湖南山银花香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8℃、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温度35℃、萃取釜压力28MPa、分离釜Ⅰ压力12MPa、分离釜Ⅱ压力5MPa、流速18L/h、萃取时间120min。用所优化的工艺条件萃取晒干湘蕾金银花、冻干湘蕾金银花、晒干灰毡毛忍冬、冻干灰毡毛忍冬的香精,提取量分别为3.03%、4.42%、2.87%、4.12%,湘蕾金银花比灰毡毛忍冬的香精含量略高。  相似文献   

7.
以猕猴桃籽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猕猴桃籽油的分离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分离工艺条件对萃取毛油的分离效果,并对二级降压分离工艺的分离Ⅰ、分离Ⅱ的压力和温度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采用二级降压分离,其中分离Ⅰ压力9MPa、温度42℃,分离Ⅱ压力6MPa、温度为室温(20~30℃)时,所制得猕猴桃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0.12%,酸价1.2mg KOH/g,可不需精炼即能达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茶叶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茶叶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9MPa、萃取温度43℃、分离温度36℃、萃取时间74min,该条件下,茶叶籽油得率达26.13%。  相似文献   

9.
湘西产枳椇籽亚麻酸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湘西产枳椇籽亚麻酸的最佳条件,并对枳椇籽脂肪酸提取物进行了理化检测。研究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5℃、压力36MPa、时间120min、分离釜Ⅰ压力10MPa,此条件下提取脂肪酸得率为8.1%,α-亚麻酸相对含量为37.90%。GC-MS分析显示超临界CO2萃取的枳椇籽油主要脂肪酸组分为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74.76%。  相似文献   

10.
当归油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利用汽液交替循环高压相平衡装置测定了当归油在超临界CO2流体(SC-CO2)中的溶解度,并内插得到了测定范围内溶解度随压力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同时测定了从当归粉中萃取当归油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当归油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从原料中萃取当归油的溶解度因为受到基体结构等的影响而明显变小。在此基础上,重点试验了超临界流体从当归粉末中萃取当归油时压力和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较好的萃取工艺为萃取釜压力(18-20)MPa,温度40℃;分离釜Ⅰ压力8MPa,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MPa,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2-2.5)hr。当归油萃取率可达2.57%。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优化超临界CO2提取含原花青素的葡萄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和葡萄籽的出油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均匀设计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3 h,萃取温度50 ℃;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出油率为(10.92±0.25)%,原花青素提取率为(23.4±7.2)mg/100 g.在加入无水乙醇夹带剂的前提下,利用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可以使油中含有原花青素,提高葡萄籽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辣木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木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在超临界CO2条件下,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分离温度等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最后用GC-MS法测定辣木籽油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80 mm,萃取压力20 MPa,CO2流量20 kg/h,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40℃,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36.3%,提取率为97%。GC-MS测定结果显示辣木籽油主要由脂肪酸组成,总的质量分数为92%,其中含油酸65.63%;此外还含有1%~3%的饱和烃(1.07%)、醛和醚(1.76%)、酯(2.85%),1.95%的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岩藻甾醇。揭示了用超临界CO2法萃取辣木籽油是可行的;辣木籽油是一种富含油酸、甾醇等功能性成分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3.
朱莉  罗士数  张海德  李远颂 《食品科学》2010,31(24):151-154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 流量20L/h,槟榔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7.81%。结论:槟榔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9.10%)、亚油酸(15.46%)和油酸(11.26%)。  相似文献   

14.
强伟  索有瑞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8):65-68,10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柠条锦鸡儿籽油进行萃取,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HPLC - APCI - MS柱前衍生法分析柠条锦鸡儿籽油的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柠条锦鸡儿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柠条锦鸡儿籽油萃取率为6.70%;柠条锦鸡儿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含量为71.84%,其中亚油酸与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1.79%和17.03%.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加热茶叶籽仁粉,用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适宜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100 min,CO2流量45~55 kg/h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94.1%,并测定了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精馏技术从小米细糠中提取小米糠油。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对出油率的影响,以及压力、温度对精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CO2流量50kg/h的萃取条件下小米糠粗油的出油率可达19.69%。在精馏柱压力10MPa、4个精馏柱温度分别为40、45、50、55℃条件下,对粗油进行精馏得到小米糠精油。通过检测,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小米糠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含有高达67.8%的亚油酸,且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市售小米糠油。  相似文献   

17.
王欣  陈庆华  李元瑞 《食品科学》2007,28(7):249-251
在利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蒜风味成分的研究中,以正交试验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浸提时间、循环时间等对大蒜有效成分萃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比较了萃取温度对萃取产物可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加料量和预处理条件下,萃取压力19MPa,萃取温度35℃,静态浸提50min,动态循环50min后,在分离温度为35℃,分离(I)压力8MPa,分离(II)压力6MPa下分离。萃取率较高,萃取物中大蒜精油的可分离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任保国  昌友权  郑鸿雁 《食品科学》2006,27(12):459-463
本文以超临界CO2(SC-CO2)流体萃取技术从奇可力种子中萃取脂肪油,探讨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等因素对萃取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分离I压力7.0MPa,分离I温度45℃,分离Ⅱ压力6MPa,分离Ⅱ温度40℃,萃取时间3h,与传统的溶剂萃取相比,萃取时间大大缩短,可避免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产品品质优良。经GC-MS分析,奇可力脂肪有油的主要成分为:月桂酸、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γ-亚麻酸和芥酸等。γ-亚麻酸在分离I和分离Ⅱ脂肪油中的含量分别为38%和3.41%,相差较大。这证明该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实现了对γ-亚麻酸的萃取、分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_2萃取黑加仑籽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影响黑加仑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投料量300g、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25MPa,粉碎度50目、萃取时间3.5h;在此条件下黑加仑提油率为90.78%。超临界CO2法得到黑加仑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其中γ-亚麻酸含量为15.2%,品质优于溶剂萃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