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PLC-MS-MS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应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生中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根据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和基本程序,建立测定花生中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数学模型,依据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和分析,给出了1μg/kg的检测水平下,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生中4种黄曲霉毒素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通过比较各个分量不确定度,发现实验过程中最小二乘法拟合带来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的方法。方法 采用Acquityuplc BEH C_(18)液相色谱柱(50 mm×2.1 mm,1.7μm),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通过黄曲霉毒素M_1与免疫亲和柱中抗体结合,确定了从牛奶中提取黄曲霉毒素M_1的处理条件并优化了质谱的测定参数。结果 黄曲霉毒素M_1在0.1~1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其回归标准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7 8,回收率94.8%~98.2%,RSD为2.34%~3.87%,方法定量限为0.005μg/kg。结论 提供了一种有效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粉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为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CNAS—GL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粉中黄曲霉毒素B_1各个不确定度来源,并对数学模型中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进行分析、量化和合成,得出黄曲霉毒素B_1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当小麦粉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为4.30μ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72μg/kg(k=2)。结果表明,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标准溶液的稀释配制、最小二乘法标准曲线拟合以及提取效率和免疫亲合柱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牛奶中土霉素残留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方法测定牛奶中的土霉素,建立该方法测定牛奶中土霉素含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评定。结果当牛奶中土霉素含量为0.049μg/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36μg/g(k=2)。其中,测量重复性和标准曲线对不确定度的影响最大。结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土霉素含量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另外还要保证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牛奶中强力霉素残留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方法测定牛奶中的强力霉素,建立该方法测定牛奶中强力霉素含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评定。结果当牛奶中强力霉素含量为0.052μg/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56μg/g(k=2)。其中,测量重复性和标准曲线对不确定度的影响最大。结论通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强力霉素含量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另外还要保证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6.
将蛋白质沉淀法应用于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检测的前处理,建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检测的快速前处理方法,并与国标法(GB 5009.24-2016/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比较。在样液中加入乙腈,振荡后再加入乙酸锌及亚铁氰化钾溶液,混合均匀并离心,取上清液过滤膜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采用Inersil ODS-3(2.1 mm×150 mm,3μm)色谱柱,以0.1%甲酸+10 mmol甲酸铵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行正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定量分析。在最优的条件下,方法定量线性范围为0.2~10 ng/mL,方法回收率为72.0%~94.8%,精密度为2.1%~5.8%。与国标相比,本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且精密度高,回收率好,可应用于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GB29688-2013《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数学模型,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对测量结果的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量化。结果本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测定结果重复性。当氯霉素的添加水平为0.1064 ng/g时,氯霉素的结果可表示为0.1064±0.0457 ng/g(k=2)。结论该评定方法清晰合理,简便准确,可适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中兽药中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相关规定, 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中兽药(白头翁散、苍术香连散、银翘散)中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 中兽药中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的含量分别为1.024 mg/kg、1.056 mg/kg时, 取k=2, 测定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7463、 0.07245 mg/kg, 结果分别表示为(1.024±0.07463)、(1.056±0.07245) mg/kg。结论 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的灵敏度、天平的精密度、操作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不确定度。方法样品经过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经色谱柱分离,流动相等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依据JJF10591.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考察称量、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测量重复性等主要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幵对不确定度的各分量进行计算和合成。结果当牛奶中地塞米松添加量为3.67μg/kg时,在95%的置信区间下,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98μg/kg(k=2)。评定结果表明,实验过程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曲线拟合、测量的重复性。结论该斱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对检测结果准确度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玉米粉中伏马毒素B_1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通过整个过程测定,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成和扩展,最终建立了液相色谱_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粉中伏马毒素B_1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表明,影响玉米粉中伏马毒素B_1测定的主要来源为溶液测定,样品定容,提取回收率,测定重复性和称样量,其测定结果为(3.542±0.779)μg/kg,k=2。按引入的不确定度的贡献大小排序,依次为溶液测定,样品定容,提取回收率,测定重复性和称样量,溶液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李姣 《食品安全导刊》2022,(2):91-94,99
目的:评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油脂中合成辣椒素含量的不确定度,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找出对不确定度影响最大的关键性因素.方法:依据CNAS-GL 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油脂中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粮油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经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浓缩等步骤,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甲醇溶液(50:50,V:V)为流动相,按照梯度洗脱程序,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黄曲霉毒素B_1在0.2~20n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68577.3X-20845,r0.998,加标回收率在85.0%~94.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5.5%,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7和0.2μg/kg。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快速测定粮油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定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玉米赤霉醇残留方法的不确定度。方法以牛奶为例,对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玉米赤霉醇残留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包含标准溶液配制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回收率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称量引入等的不确定度几方面。结果牛奶中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的含量为1.997μg/kg、2.023μg/kg时,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分别为0.241μg/kg、0.256μg/kg,k=2。结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主要来源为测量重复性、测量回收率以及曲线拟合,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可通过增加平行样、标准工作液的测定次数,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GUM法和Top-down法对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蛋白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1测量不确定度的进行评定。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评定过程和评定结果发现,Top-down法在简化评定步骤、保证评定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利用实验室检测数据和质量控制数据,能够引入检测人员变动、检测仪器更换等带来的不确定度,是一种客观、高效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数据准确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生油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方式、多反应监测测定,基质配置标准溶液工作曲线法定量。结果此法检出限4.04~5.06 pg,回收率79.6%~94.3%。结论此法可同时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具有操作方便、准确等优点,可满足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大体积流通池荧光法测定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依据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第三法无衍生器法测定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TB1),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大体积流通池测定花生油中AFTB1含量的数学模型,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 在95%置信区间下,当花生油中AFTB1含量为1.1815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2217μg/kg,k=2。结论 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受标准曲线拟合、样品回收率、标准溶液配制、重复性测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牛奶中磺胺吡啶、磺胺噻唑和磺胺甲基异恶唑残留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方法建立测定牛奶中磺胺吡啶、磺胺噻唑和磺胺甲基异恶唑含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评定。结果当牛奶中磺胺吡啶含量为5.09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62μg/kg(k=2);当牛奶中磺胺噻唑含量为8.62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71μg/kg(k=2);当牛奶中磺胺甲基异恶唑含量为10.15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81μg/kg(k=2)。其中,测量重复性和标准曲线对不确定度的影响最大。结论影响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样品测量的重复性、标准曲线拟合和样品的前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红酒中安赛蜜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SN/T3538-2013《出口食品中六种合成甜味剂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测量结果的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评定,从而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红酒中安赛蜜的含量为0.968 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616 mg/kg (P=95%,k=2)。结论影响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回收率、重复性测定及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定液质联用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的不确定度。方法 根据GB/T 20756-200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其进行量化。结果 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5.1837 μg/kg ,取k=2,得到扩展不确定度为0.67938 μg/kg。其结果可表示为(5.1837+0.67938) μg/kg,真实反映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性。结论 影响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标准储备液以及标准曲线各点的配制。  相似文献   

20.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方法。与液相色谱法相比较,无需衍生化,避免了柱前和柱后衍生受衍生产物的不稳定性、衍生剂的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和色谱峰展宽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黄曲霉毒素B_1在1.0 ng/m L~20 ng/m L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1,在空白样品中加入2.0μg/kg和16.0μg/kg两个浓度水平的黄曲霉毒素B_1,平均回收率在89.5%~93.1%,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3%~5.8%,定量限为0.3μg/kg,仪器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