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4个奶疙瘩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奶疙瘩中细菌门主要隶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44.47%)、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1.63%)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77%);真菌门主要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77.10%)、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1.74%)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7.36%)。细菌属主要隶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21.34%)、醋杆菌属(Acetobacter,12.44%)、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9.86%)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9.06%);真菌属主要隶属于毕赤酵母属(Pichia,19.53%)、曲霉属(Aspergillus,18.94%)和耐碱酵母属(Galactomyces,15.87%)。核心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中细菌类群主要以Lactobacillus、Acetobacter、Acinetobacter和Lactococcus为主,核心真菌类群主要以Pichia、Aspergillus和Backusella为主。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国井绵雅酱香型白酒堆积酒醅中的真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各轮次堆积酒醅共检出4个真菌门类,Ascomycota(子囊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共检出25个真菌菌属,Issatchenkia(伊萨酵母属)、Thermomyces(嗜热真菌属)、Aspergillus(曲霉属)和Pichia(毕赤酵母属)各轮次都可检出且为优势菌属;对比各轮次的检测结果,下沙轮次堆积酒醅的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好,五轮次堆积酒醅的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荧光定量PCR法,对凤香型白酒不同生产阶段的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分离鉴定酒醅中的优势菌种。结果表明:各阶段出池酒醅中细菌的生物量在107~109 copies/g酒醅之间,真菌的生物量在106~108 copies/g酒醅之间,细菌的生物量高于真菌。酒醅中共检测到15个细菌门和6个真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共检测到204个细菌属和140个真菌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绝对优势细菌属,毕赤酵母属Pichia、单孢酵母属Kazachstania、曲霉属Aspergillus、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假丝酵母属Candida、德克酵母属Dekkera和纽曼菌属Naumovozyma为优势真菌属。分离鉴定得到36株细菌和25株真菌,其中3种细菌、5种真菌是酒醅中相对丰度排名前十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黑提’、‘玫瑰香’、‘阳光玫瑰’、‘红提’四种葡萄表皮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3个门比较四种葡萄表皮真菌的多样性及差异。结果表明,四种葡萄表皮真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存在差异,‘红提’表皮真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均最高。真菌主要分布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镰刀菌属(Fusarium)、毕赤酵母属(Pichia)等6个属中。不同品种葡萄表皮真菌优势菌群在门水平差异相对较小,但在属水平差异较大,其中‘黑提’中的威克汉姆酵母菌属和毕赤酵母属的相对丰度远高于其他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威克汉姆酵母与毕赤酵母属明显呈正相关,且它们都与镰刀菌属呈负相关;而小画线壳属、古根菌属和镰刀菌属这三种属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比分析贵州4种豆豉粑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亲缘关 系,确定优势菌群和共有的微生物类群。 结果表明:4种贵州豆豉粑中的优势细菌菌群以芽孢杆菌(Bacillus)为主,共有的种群是枯草 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主要的真菌菌群包含酵母菌属(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 copsis fibuligera)、班图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 custersianus)、库德里阿兹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 nosa)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和霉菌属(曲霉菌(Aspergillus)A1bC-4和沙门柏干酪青霉(Penicillium camemberti)), 没有发现共有的真菌种群。  相似文献   

6.
母应春  姜丽  苏伟 《食品科学》2019,40(14):115-122
为了解贵州花溪(酒曲A)、盘州(酒曲B)、安顺(酒曲C)3 个地区的酒曲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酒曲中的细菌16S rDNA V3-V4区和真菌ITS1区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地区酒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测定不同地区酒曲的基本理化指标,与酒曲主要细菌种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细菌获得129 510 条有效序列,1 030 个OTU;真菌获得60 945 条有效序列,19 个OTU。细菌的多样性分析表明,酒曲B中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酒曲A和酒曲C,酒曲A和酒曲C的细菌群落结构更为接近。真菌的多样性分析表明,酒曲C中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酒曲A和酒曲B,酒曲A和酒曲B的真菌群落结构更为接近。在门水平上,酒曲A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门为接合菌门(Zygomycota);酒曲B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真菌门为接合菌门;酒曲C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属水平上,酒曲A优势细菌属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酒曲C和酒曲B的优势细菌属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酒曲A和酒曲B的优势真菌属为米根霉属(Rhizopus),而酒曲C的优势真菌属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不同地方来源的酒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在属和门水平上有明显差异;酒曲理化指标与酒曲细菌种群结构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究调味白酒发酵机理,该文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常规理化分析技术探究其发酵过程中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理化指标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层糟醅之间的差异和代谢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同一发酵期,不同层糟醅微生物之间丰度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发酵过程中差异显著(P<0.05)。醋杆菌属(Acetobacter)、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为优势细菌;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丝衣霉属(Byssochlamys)、毕赤酵母属(Pichia)等为优势真菌。相关性分析显示,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与Acetobacter、Bacillus、Byssochlamys等呈正相关,与Trichomerium、Pichia等呈负相关。水分和酸度与Lactobacillus、Issatchenkia、Pichia等呈正相关,与Acetobacter、Bacillus、Byssochlamys、Monascus等呈负相关。细菌涉及代谢、遗...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汾酒伏曲、冬曲等不同时期及不同区域生产用曲中细菌和真菌的组成结构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共获得850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和223个真菌OTU,其中,包含54个细菌核心OTU和15个真菌核心OTU。不同大曲中的优势微生物组成相似,优势细菌属为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ella)等,优势真菌属为毕赤酵母属(Pichia)和覆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但这些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大曲中的丰度差异较大,尤其是伏曲,特点明显,拥有最高丰度的乳杆菌属及毕赤酵母属,为汾酒的优质稳定高产奠定了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传统木桶自然发酵生产奶酪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凝乳及不同成熟阶段奶酪样品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发酵凝乳中细菌菌群多样性最高,奶酪成熟10 d时细菌菌群丰富度及真菌菌群多样性最高,成熟30 d时真菌菌群丰富度最高。发酵凝乳及奶酪成熟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平均相对丰度>1%)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葡萄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优势真菌属为地霉属(Geotrichum)、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未分类双足囊菌科(unclassified_f_Dipodascaceae)、毕赤酵母属(Pichia)、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德克酵母属(Dekkera)。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表明,发酵凝乳和奶酪成熟0 d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奶酪成熟10 ...  相似文献   

10.
张青  付华  苏靖  夏美茹 《中国酿造》2022,41(12):139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酸粥样品中的真菌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酸粥样品中的优势真菌门(平均相对丰度>1.0%)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98.11%);优势真菌属为毕赤酵母属(Pichia)(37.32%)、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20.34%)、酵母属(Saccharomyces)(11.03%)、耐碱酵母属(Galactomyces)(9.41%)、假丝酵母属(Candida)(5.88%)、曲霉属(Aspergillus)(4.44%)、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2.69%)和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1.51%)。8份样品共包含50个核心操作分类单元(OTU)(存在于所有样品中的OTU),其中有15个为优势OTU,分别被注释到8个优势菌属中,累计相对含量达92.49%,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核心优势OTU间均为正相关关系,该酸粥样品中的真菌类群以Pichia等酵母菌为主,且核心真菌菌群之间大多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离、保藏自然发酵食品中乳酸菌资源,丰富自然发酵食品中乳酸菌多样性信息,本文采用纯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摩洛哥的2份自然发酵橄榄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52株乳酸菌,分属于3个属、4个种,其中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为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地区发酵橄榄汁中的优势菌种,占总分离株的42.31%,同时还分离到植物乳杆菌和肠球菌;利用PacBio SMRT16S rRNA测序技术,将橄榄汁中的细菌归为5个门、40个属和80个种,优势菌种同样为Lactococcus lactis,其次还检测到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12.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凯里地区辣椒酸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结合传统纯培养技术对样品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样品中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含量分别为77.9%和19.59%;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ales)、Lelliott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相对含量分别为72.02%、5.59%、3.97%、5.30%、1.64%、1.07%和1.02%。同时,采用纯培养技术从辣椒酸中分离出了43株细菌,其中34株被鉴定为乳酸杆菌,6株为芽孢杆菌,3株为葡萄球菌。由此可见,乳酸杆菌为凯里地区辣椒酸中的优势细菌,且主要为植物乳杆菌;同时分离出了葡萄球菌,提示传统发酵辣椒酸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纯培养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第四轮次堆积发酵正常和腰线酒醅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通过纯培养计数发现,酒醅腰线处乳酸菌、细菌以及酵母和霉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正常酒醅(P<0.05)。经α多样性分析发现,正常和腰线部位酒醅细菌及真菌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β多样性分析发现,两处酒醅中细菌类群差异不显著(P>0.05),而真菌类群差异显著(P<0.05)。经Wilcoxon test检验发现,酒醅腰线处芽孢杆菌(Bacillus)和丝衣霉属(Byssochlamys)的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而毕赤酵母属(Pichia)、酵母属(Saccharomyces)、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和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显著偏低(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腰线部位酒醅微生物菌群间相较于正常部位存在更加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腰线与正常部位酒醅的微生物类群差异主要体现在真菌类群上。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种与样品之间的关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酱香型白酒第二轮次酒生产堆积及窖池发酵过程酒醅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主要功能菌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堆积过程中共检测到细菌138个属,真菌54个属;窖池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细菌262个属,真菌267个属。酒醅中主要细菌类群为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主要真菌类群为Ascomycota和Basidiomycota。堆积过程中绝对优势细菌属有Bacillus、Enterococcus、Lactococcus、Lactobacillus;绝对优势真菌属有Thermoascus、Thermomyces、Candida、Aspergillus。在窖池发酵酒醅中其绝对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绝对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es、Candida、Penicillium、Fusarium。由于堆积、窖池发酵酒醅所处发酵环境、发酵物料物态及其工艺参数差异较大原因,使得两者之间生物物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堆积发酵过程中堆积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堆积发酵酒醅中共检测出171个属微生物,其中细菌125个属,真菌46个属。堆积酒醅中优势真菌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裸胞壳属(Emericella)、毕赤酵母属(Pichia)、红曲霉属(Monascus)、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节担菌属(Wallemia)、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优势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光冈菌属(Mitsuokella)等。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总酸含量与曲霉属、裸胞壳属等微生物的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温度、粗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与裸胞壳属的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对裸胞壳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水分含量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离、保藏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菌种,丰富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多样性信息。本文采用传统的纯培养分离方法和宏基因组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阿尤恩地区自然发酵牛乳的乳酸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纯培养结果表明:5份自然发酵牛乳中共分离出111株乳酸菌,鉴定为5个属10个种,其中Lactococcus lactis,占总分离株的45.95%;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5份样品中的细菌归属于8个门、66个属和131个种,其中优势菌门为Firmicutes(69.63%),优势菌属为Lactococcus(31.80%),优势菌种同样为Lactococcus lactis(22.95%),另外还检测到含量较高的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17.12%)、Lactobacillus helveticus(14.44%)等菌种。通过分析发现,Lactococcus lactis为阿尤恩地区5份自然发酵牛乳样品的优势菌种,并且自然发酵牛乳样品中细菌种类丰富,样品间细菌组成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选取6种天然抑菌成分,考察其对引起贵州糟辣椒“生花”主要微生物及有害食源菌的体外抑菌性能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将不同剂量复合配比的天然抑菌剂添加至糟辣椒制品中,追踪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和总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天然抑菌成分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和MIC存在较大差异,植物源抑菌成分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曲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其中山苍子油、大蒜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对部分供试菌的MIC达到0.312 μL/mL。最佳复合天然抑菌剂为山苍子油0.2%、大蒜油0.025%及生姜油0.025%,其对糟辣椒的抑菌效果和持续性及维持总酸稳定性的能力最优,糟辣椒贮藏180 d时,菌落总数降低了58.7倍,总酸含量降低0.22%。该研究在保证糟辣椒食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了较长的保质期,可为糟辣椒的绿色保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适宜谷物黏豆包发酵的酵母菌菌株。方法 以采集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传统自然发酵黏豆包谷物发酵液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液中微生物多样性,再利用传统培养法对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筛选出耐低温、耐低pH、起酵时间快和酵香风味好的酵母菌株。结果 通过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真菌菌属水平上, 3个地区样品共包含5个门、30个属、30个种,微生物群落为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毕赤酵母属(Pichia)等,其中酿酒酵母属为首要优势菌属,次级优势菌皆为威克汉姆酵母属。在此基础上,利用平板划线分离出21株酵母菌,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 TY5、TY9和AC6为酿酒酵母, TY8和SC4为威克汉姆酵母, AC3为热带假丝酵母, SC3为季也蒙毕赤酵母,SC5为胶红酵母;TY5、TY8、TY9、AC6、SC6在pH为3、15℃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其中菌株TY9和AC6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及耐低温性,且起酵时间快,菌株TY9发酵风味最好,呈现较强的谷物发酵风味。结论 筛选出一株耐低温、耐低pH、起酵时间快和酵香风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传统自然发酵豆酱酱块中微生物多样性,本文首次应用Miseq测序对采自沈阳胡台的6家传统自然发酵成熟酱块样品进行微生物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属水平上,主要细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主要真菌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毛霉菌属(Mucor)。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同一地区不同农家制作的酱块,绝大多数样品的微生物细菌菌群之间都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研究夏冬两个季节青稞酒醅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在青稞酒醅发酵过程中,夏季酒醅细菌种群多样性要高于冬季,而夏季真菌种群多样性低于冬季;真菌属水平上,夏季微生物组成比冬季更为丰富,在发酵过程中,夏季的青稞酒醅中Pichia、Komagataella占优势,冬季主要有Saccharomycopsis、Saccharomyces、Pichia,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占比均衡;在细菌属水平上,夏季酒醅中的细菌组成较冬季单一,在发酵起始Weissella和Pantoea的数量占优势,随着发酵的进行,从5d开始Lactobacillus逐渐增加并在发酵后期取代其他细菌占主导地位。实验结果表明季节差异对青稞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组成及群落结构的演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