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塑造21世纪—哈佛设计学院的风景园林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园林以及与风景和人居相关的设计领域正在塑造这个新的世纪。这种工作要有新的紧迫感,正确对待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根源,同时又需要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领域中有真正的革新和创造。其中以下三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城市地区大规模扩张前提下新城市风景园林的品质、意义和持久性,处理大地上工业活动遗留物,并引导那些对国家经济发展来说依然十分重要的现有或未来工业正确的发展,应对由于气候、社会、文化与环境上的改变而对全球自然资源与生态可持续性产生的紧迫的、全球性的巨大压力。在哈佛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目前许多新主题和方向正在展开,它们都涉及到以上关注点。这些内容范围和与之相关的知识基础对以上方面提出了重要课题,即将来的设计领域的范围,全球化及其对设计的影响,风景园林师的任务将来不仅要塑造全球的风景更要处理当地乃至全球的社区的发展与健康的多种问题,也要重塑自然环境与人工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李雄 《风景园林》2011,(2):28-29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风景园林学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学科。就目前风景园林建设项目的数量、规模和建造速度而言,当代中国的风景园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远远多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3.
杨锐 《中国园林》2021,37(1):6-11
回顾了《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史》写作的缘起,总结了学科史的特征、结构和内容,划分了世界和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阶段。世界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造园阶段(1828年以前)、孕育和创立阶段(1828—1900年)、现代主义运动阶段(1900年—1960s)、生态运动阶段(1960s—1980s)、多元发展阶段(1980s—)。与此相对,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也可分为5个阶段: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1912年以前)、孕育和萌芽(1912—1949年)、创立和艰辛曲折发展(1949—1978年)、蓬勃发展(1978—2011年)、全面规范发展(2011年以后)。重点阐述了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外部条件和内生动力,总结归纳了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宋维明 《风景园林》2014,(3):137-138
风景园林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将风景园林学、建筑学以及城乡规划学并列为一级学科,这是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重大进步,是学科发展的里程碑。2013年,我们相继召开了陈俊愉先生和汪菊渊先生思想研讨会,达成高度共识,充分继承园林老一辈先生们的精神,并通过各种形式传承下去。今天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和高校教育者再次齐聚一堂,举办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研讨中国风景园林的继承与创新之路,势必将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推向新高潮。  相似文献   

5.
从学科角度认识风景园林及其学科的三大作用与价值。论述学科知识领域组成,回顾现代学科专业实践,论证了风景园林学科特有的交叉、跨界、协同性及其总体发展趋势。指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导向及其与现行"单一性"学科体制大环境的矛盾。提出了基于交叉、跨界、协同的风景园林学科综合性发展体系设想,及其学科核心理论。从风景园林师必备的当代人类9种生产性知识讨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素质导向。面向新时期"绿色发展""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四大人居环境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实现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和教改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春兰  郑曦 《中国园林》2021,37(1):26-32
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整体水平尚存提升空间,学科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并从营造学科环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现状、学科内涵、学术和社会地位及其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队伍、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装备条件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园林》2019,(9)
<正>风景园林学科发展以人居环境学科群为基础平台。自1951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造园组"后,风景园林学科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建设与发展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诉求紧密相关。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与我国各个时期的宏观政策导向紧密相关,经历多次的名称变化和较大跨度的整合。其中2011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将风景园林学调整为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人居环境学科群,极大地促进了风景园林教育专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十九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风景园林人提出更多挑战、更高要求。未来如何推进风景园林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永恒的命题,也是新时代赋予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大使命。人居环境建设需要大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和高水平的专业科研队伍,以解决区域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价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划分的提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通过区分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中专生的教学层次,提出了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科可以下设3个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评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在本科教育层面,作为风景园林二级类(专业),设置风景园林学1个专业;在高职高专教育层面,可以设置-插花与盆景技艺、园林工程技术与养护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经营3个专业:在中职中专教育层面,设置园林专业.这是在风景园林学科群理念的统领下,整合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各种资源,全面推进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的一套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新的机遇开始显现。中国,开始一个新时代。2015年,《风景园林》杂志迎来10周岁生日,新的发展之路徐徐铺就。我们,蓄力寻求一个新时代。1缘起1.1杂志诞生的行业发展背景(1)学科发展陷入低谷中国是世界风景园林之母,风景园林发展有数千年历史。但直至1951年才创办造园学科并发展成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在1984年7月31日教育部、国家计委发出"印发《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的通知"中,"风景园林"专业首次出现在通用专业目录部分的土建类专业中。1980年代,全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规模很小,但是孕育着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工作是工程施工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它内容广泛,构成原因复杂,规律性较差,发生的时间长,难以确定其造价。因此,重视和搞好这项工作是建设单位正确确定工程造价、控制投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工程项目生态活力的概念,并描绘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生态活力趋势图和曲线图.从工程项目本身来看,其适应性表现在工程项目自身具备较强的生态活力,在项目种群中处于优势地位,而且在项目群落和项目环境系统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生态位重叠值较小.  相似文献   

13.
体育的价值在于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要,而体育的时代性是影响体育价值的重要因素,体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会产生新的价值取向,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体育价值新的内涵。探讨新时期体育的价值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体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香樟树裹草绑膜保湿移栽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一民 《中国园林》2001,17(5):66-68
香樟大树移栽,在考虑其成活机理的基础上,对传统技术进行改进,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刘兵 《建筑电气》2007,26(2):36-38
低电压软启动器以体积小,转矩可以调节、启动平稳、冲击小并具有软停机功能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软启动器的类型(电子式、磁控式和自动液体电阻式等)及它们的特点,总结了工程中选择软启动器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及经验公式,包括低压软启动柜电气接线与元件排列、不同负载软启动器的选型、隔离器和熔断器选择、旁路接触器的选择、过负荷保护装置的选择、变压器负载能力及保护整定值的校验等,并举一典型应用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主会场,规模大、造型新颖。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主体为框架结构,飘带式波浪状钢屋盖为空间钢桁架,腰鼓形变截面的独立双塔柱支撑着巨大的钢结构屋盖体系。工程施工中应用和发展了一系列施工新技术,其技术创新主要反映在八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建筑设计只有在特定情境下的体验中才有具体的物性,因此建筑的上下文在实践中至关重要,而建筑"语言"也不再可有可无了。当代日本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高度综合的社会一工艺环境的产物,而它的方法论表述起来却显得是普适的和没有时间特征的。日本建筑的经验产出之丰富恰和它的理论之抽象互为映照。本文试图将建筑言说划分为3种不同性质的"批评",同时以当代和历史的例证对日本建筑写作做一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检测的电化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钢筋锈蚀速率的检测和锈蚀状况的判定,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可靠度计算以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提供依据.介绍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电化学检测技术,论述了3种常用的电化学方法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及应用情况,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机理:混凝土中的钢筋按其锈蚀机理的不同,可分为应力锈蚀、化学锈蚀和电化学锈蚀。  相似文献   

20.
高贝利特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采用普通水泥和高贝利特水泥(HBC)配制的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抗裂性能。采用高贝利特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远小于普通水泥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较普通水泥混凝土偏低,但后期强度增幅较大;28d龄期抗拉强度均略高于普通水泥混凝土;并具有更好的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