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提高制曲温度和延长中挺时间,分析其对大曲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制曲温度和中挺时间是影响大曲质量的重要因素,试验生产的大曲感官指标要明显优于普通中温大曲,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及发酵力等理化指标方面要低于普通中温大曲。本试验为今后进一步优化制曲工艺及指导酿酒生产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工踩曲和机械制曲方式对大曲培养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两种制曲方式在培曲过程中对曲房室温、湿度和曲坯温度的影响,并对比两者所产成品曲坯的感官和理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与机械制曲方式相比,人工踩曲更利于提高大曲培养温度,更利于延长大曲培养温度的“中挺”时间;人工踩曲在影响大曲香气程度、断面平整度和皮张等感官指标上均优于机械制曲;人工踩曲方式更利于曲坯的保水和提高淀粉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在清香型中温大曲的前期培养中,常出现“水毛”和“干皮”病害,造成大曲质量下降。“水毛”主要发生在上霉阶段和晾霉阶段,因曲坯水分过大造成,可通过调整工艺,提高制曲强度,及时排潮加以克服。夏秋季,延长晾曲时间为10-12h;冬春季,人工增加室温,控制水分。“干皮”主要形成于晾霉期间,影响感官质量,降低曲利用率,影响曲坯的后期培养。造成“干皮”的原因一是上霉不好,二是晾霉期间的排潮太快;三是晾霉与潮火之间升温过猛。克服办法:上霉期间控制好培养温度和湿度,保证曲子上霉良好;晾霉期间,先揭席,缓开窗,减缓排潮速度;曲子入房后前8d内控制品温在38℃以下,可减少“干皮”现象。  相似文献   

4.
《酿酒》2021,(3)
"曲是酒之骨",汾酒的生产离不开大曲,曲坯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在培曲过程中,曲坯上霉是制曲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热季上霉",上霉支架"效果很好,晾曲中手测曲温是把握曲心温度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将不断探索总结,探寻制曲的规律性,为大曲质量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曲生产工艺对糖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大曲生产是一项繁杂的生物技术工程,涉及到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庞大,生产过程应细致控制,以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剔除杂菌,提高大曲质量.大曲糖化力的高低受原料结构、上霉情况及大火期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制曲过程一定要控制好原料的配比;上霉适度,掌握好揭房晾霉的时间和方法方式;大火期保持曲心温度60℃以上,并维持3d以上,有利于制酒延长发酵期生产和提高大曲糖化力.  相似文献   

6.
《酿酒》2021,(5)
为优化凤香型大曲的制曲工艺,通过对培曲过程中不同的翻曲次数(3次、5次、7次、9次、12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翻曲次数对大曲培养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9翻曲微生物数量较多,整体波动较小;出房大曲质量均能达到凤香型大曲要求,9翻曲上霉均匀,曲香浓厚,得分最高,7翻曲、9翻曲的酵母菌、霉菌、细菌、放线菌数均较多,理化指标较高,故认为进行7~9次翻曲更适宜凤香型大曲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大曲质量,制曲也不能忽视。制曲中配料、粉碎、压曲应注意的问题在文中作了介绍。清香型大曲的培养中关键问题是晾曲,怎样掌握好上霉、晾霉、潮火、干火、后火各阶段的要点,也作了详细介绍。(陶然)  相似文献   

8.
习酒公司酱香型白酒生产用的高温大曲主要是传统人工曲,近年来开始仿生机械制曲,为了验证仿生机制曲培养过程中的微生物与理化指标是否达到人工曲的标准,确保最终成品曲达到人工曲效果。通过实验对仿生机制曲和人工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与理化指标进行跟踪检测,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根据实验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基本相当,仿生机制曲不影响大曲微生物的生长;各理化指标数值接近,仿生机制曲理化指标达到人工曲标准,符合公司标准要求。仿生机制曲的开发应用对高温大曲的生化指标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符合公司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感官指标来看,人工大曲较机制大曲更为紧密,香味更浓;微生物指标方面,人工大曲比机制大曲微生物数量更多;理化指标方面,人工大曲含水量、酸度、糖化酶活力与液化酶活力略高于机制大曲,机制曲高级醇及主要醛类物质含量远低于人工曲。结果表明,人工曲与机制曲各有优劣,机制大曲生产工艺经过改进,可最终替代人工制曲,从而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防止大曲夏季培养过程生酸过高的研究白利军,龚士选,范文权中国白酒协会会刊。1994(7)46~49①不用发芽、霉变的原料。②控制大曲培养前期温度,入房温度控制在22℃,曲温24~26℃,上霉温度38℃左右,晾霉温度在36℃以下。③制曲用具须清况、消毒...  相似文献   

11.
陈珊  汤有宏  李兰 《酿酒》2023,(4):47-49
在传统软质麦生产高温曲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小麦润水量、破碎度、曲坯水分等工艺参数提高硬质麦高温曲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艺优化,硬质麦高温大曲的感官质量、理化指标、菌落总数、香味成分种类与传统软质麦高温大曲无明显差异,在保障高温大曲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制曲小麦成本,为行业应用硬质麦制曲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老白干香型大曲以小麦为原料,经粉碎,粗细比为7:3;曲坯水分含量在30%~32%之间;应防止小麦生芽霉变,曲坯踩制拌料不匀、松紧不一,曲坯厚薄不等,轻重不一;曲房要清洁、卫生,配备温度计;卧曲、曲的上霉(挂衣)期、晾霉、潮火、干火阶段、后火、出房、大曲贮存等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和工艺参数要求,按其生产所得的大曲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大曲制曲过程理化指标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大曲制曲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包括温度、水分、淀粉、酸度、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发酵力、微生物等。结果表明,3种大曲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大曲的发酵温度和制作工艺不同,造成了3种大曲之间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发酵力4个理化指标相差很大。其中,中温大曲最大,低温大曲居中,高温大曲最小。而样品大曲之间的水分、淀粉、酸度、微生物理化指标相差不大。大曲的这些动态理化数据,可为"大曲质量统一标准"的制订,以及制曲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域气候差异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大曲品质。目前传统的制曲方式多采用人工凭借个人经验控制大曲品质,受环境因素制约,导致大曲的品质不稳定;大曲制作周期受气候制约,冬季面临停产等问题,限制大曲质量和产量提升。影响大曲发酵的曲房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和湿度。本文针对古井中高温大曲生产工艺特点设计了一款能够自动调温、调湿的智能化环控曲房。智能化环控曲房可自动记录生产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实现大曲生产过程控制的追溯总结。智能化环控曲房制曲结果表明该系统制曲与传统制曲结果相比,能够克服冬季低温对制曲生产的不利影响,显著提升大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制曲“三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永建 《酿酒》2010,37(6):63-64
由于不同的原因,多年来制曲只停留在粗放式管理上,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作者就如何做好大曲这个问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作者把它概括为制曲"三法",即上霉决定法、晾霉定皮法、排水控制法。  相似文献   

16.
大曲作为大曲酒生产的糖化发酵剂,对曲酒的质量和出酒率都有极大的影响;其中,由于制曲原料、培曲工艺、地域环境等的不同,导致成品曲的理化指标差异明显。为进一步提高金种子浓香型强化大曲的品质,使其糖化力、酯化力、感官等指标均衡协调,探究不同培养温度制备的成品曲品质差异等。本文分析与探讨了金种子浓香型强化大曲的制备工艺,以小麦、大麦、豌豆等为制曲原料,经机械破碎后添加原料总质量1.0%的酯化红曲和2.0%的丢糟等,加水拌和均匀后机械压制曲坯,入房培曲并进行不同培养温度试验。结果表明,以培曲温度49~53℃制备的成品曲,其糖化力、酯化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培曲温度在53~61℃制备的成品曲,曲皮的糖化力及酯化力均高于曲心;感官品评表明,培曲温度在49~53℃之间制备的成品大曲,其一级曲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区域气候特点,在大曲的生产中,从制曲生产车间,培曲曲房的构建,工艺操作等方面,侧重于培曲前期的保温、保潮工作。在后期的排潮与贮存过程中,则因气候低温干燥,利于大曲的后期管理、贮存,生产的大曲中青霉、黄曲霉等杂菌少,长期跟踪1—4年的大曲各项理化指标变化非常小,贮存过程中损耗小,原酒的出酒率正常。  相似文献   

18.
黄水丢糟制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晓平 《酿酒科技》2014,(11):81-83
按不同比例同时添加黄水、丢糟制曲,对所制大曲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黄水和丢糟的大曲与纯小麦大曲的主要理化指标接近,但水分含量和液化力较低。总体上,同时添加黄水及丢糟制曲的最适添加比例分别为黄水8%、丢糟6%。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温大曲在制曲过程中酶活力及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对高温大曲制曲周期内8种主要水解酶系酶活力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制曲时间的延长,高温大曲液化酶、糖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的酶活力以及发酵力、酯化力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理化指标中还原糖和酸度在制曲前期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制曲后期逐渐下降,而水分和淀粉的含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温大曲制曲过程工艺控制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制曲行业呼唤大曲质量统一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肖克  黄平  姜萤 《酿酒科技》2005,(11):25-29
我国制曲行业是从典型的传统产业酿酒工序中剥离出来的新兴产业,虽然制曲历史悠久,但作为产业却非常年轻。历史上,大曲质量全凭感官判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曲质量的判别增加了理化指标。各白酒企业制订了相应的大曲质量标准或指标,但不尽科学合理,尚无大曲质量统一标准。随着制曲专业化的发展,制曲行业正在呼唤“大曲质量统一标准”。衡量大曲质量的指标能否统一到真正能反映大曲生化性能的几个指标上,如“酒化力”、“酯化力”、氨态氮和淀粉消耗率及容重等,并重新考虑感官质量指标与理化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权重。大曲质量统一标准的制订必将助推制曲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和提高,并促进制曲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