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从传统浓香型大曲微生物资源中筛选产香功能性微生物,研究其与大曲香味物质之间的联系,并对产香功能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法从不同发酵阶段的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获得细菌22株,酵母6株。以小麦固体培养基为底物对各细菌、酵母菌株进行单菌产香实验,经闻香评价,菌株X19和J3发酵后能产生浓郁的香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两株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发现菌株X19和J3的发酵产物中香味物质种类丰富,其中吡嗪类物质、苯乙醇、愈创木酚等香味物质为浓香型大曲的重要香味成分。因此,可初步认定菌株X19和J3为浓香型大曲的产香功能菌。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X19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J3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陶融型大曲微生物资源中筛选产香功能性微生物,研究其与大曲香味物质之间的联系,并对产香功能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法从不同发酵阶段的陶融型大曲中分离纯化获得细菌37株,酵母22株。以小麦固体培养基为底物对各菌株进行单菌产香实验,经闻香评定,菌株YSY04发酵后能产生浓郁的香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发现该菌株的发酵产物中香味物质种类丰富,其中吡嗪类物质、苯乙醇、愈创木酚、2,3-丁二醇和萜烯类等香味物质为陶融型大曲的重要香味成分。因此,可初步认定菌株YSY04为陶融型大曲的产香功能菌。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YSY04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anomalus)。  相似文献   

3.
浓香型酒香型的一种可能成因——窖池微生物的迁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监测窖池不同位点兼性厌氧微生物数量变化及相应理化指标,研究浓香型酒发酵体系中微生物与主体香气成分的关系,初步揭示窖池微生物的迁移性在发酵呈香过程中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主体香气相关的功能菌群从窖泥与糟醅接触面向远端窖池内糟醅迁移.  相似文献   

4.
正"复壮牌"酿酒强化菌源是利用百年以上优质老窖泥,其手感细腻,微红色,闻香己酸乙酯香味突出,微弱豆豉香,这样的老窖泥经过漫长的发酵过程自然富集的原生态微生物菌落群,采用现代独特工艺进行原生态质体融合进行富集培养得到的自然生态混合菌体,经生物工程扩大培养,制成的酿酒强化菌源,再将其返回各香型酿酒糟醅及窖泥,使它在糟醅和窖泥中的固相和液相界面之间进行相互传递,将其代谢产物传递到酿酒糟醅及窖泥中,促进微生物区系结构迅速优化酿酒糟醅中的酸、醇、酯等多种微生物菌类物质及酿酒窖泥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及有机物质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窖泥在酿酒中的两个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观察和试验,证明窖泥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发挥着两个重要的作用:1,作为微生物的栖息容器,向入池粮醅中提供发酵产香微生物,发酵生成浓香型白酒中的香味物质;2,发挥"以窖养糟"的作用,向酒醅中渗透其经过长期发酵吸附的挥发性微量香味成分,使酒味更加丰满和谐。  相似文献   

6.
从堆积发酵糟醅中分离得到1株耐高温型产香酵母菌Y3。对Y3株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试验和分子鉴定试验,初步确定Y3为毕赤酵母属Pichia kudriavzevii strain。  相似文献   

7.
对浓香型白酒糟醅进行容器和窖池发酵,并对发酵糟醅的常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主要香气成分、白酒品质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窖外发酵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容器和窖池发酵糟醅的可培养好氧细菌、酵母和霉菌、温度、水分、酸度、还原糖、淀粉、酒精度、四大酯、三大酸在发酵过程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己酸乙酯含量差异较大外,其余物质含量差异不大,窖池发酵糟醅己酸乙酯最大值为0.13 g/L,容器发酵糟醅为0.11 g/L。窖池和容器发酵糟醅酒精度在25 d均达峰值,分别为6.7%vol、6.0%vol。窖池发酵二段酒的感官评价优于容器发酵酒,但容器发酵酒的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稍高于窖池发酵酒,特别是己酸乙酯含量为窖池发酵酒醅的1.4倍,但二者都能体现浓香型白酒风格。因此,进行窖外容器发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原有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糟醅入窖时加入配制回酒入池发酵,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窖内糟醅发酵温度、出入窖糟醅理化指标、产酒数量、产酒质量等进行对比,找出该技术对生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回酒发酵技术能够抑制酸的生成,提升糟醅中的淀粉利用率和香味成分,在增己降乳方面有一定效果,提升原酒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9.
太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太白酒厂秋季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对窖池酒醅的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研究凤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构成及演替呈动态消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发酵4d时上中层酒醅中的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增殖迅速;发酵7d后,好氧细菌和芽孢菌急剧增殖,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急剧减少;发酵18d以后,酵母菌、好氧细菌和霉菌均急剧减少,芽孢菌的数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0.
庄名扬  孙达孟 《酿酒》2003,30(2):12-13
我们以酱香型白酒高温堆积糟醅为含菌样品,经分离得多株耐温、耐酸酵母菌株,对它们的发酵力、产香特征及次生代谢产物分析测定,确认Y1、Y5-1、Y5-2、Y6-1为主要功能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它们分别归属于酵母属中的意大利酵母、地生酵母、酿酒酵母、间型假丝酵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采用实验室模拟固态控温发酵方式,对发酵过程进行控温,监测糟醅理化指标、典型微生物数量变化、出坛糟醅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高温发酵加快糟醅水分蒸发,酵母菌及霉菌数量快速减少,产酒生酸快,最终糟醅酒度偏低(1.52%vol);中温和低温发酵好氧细菌及酵母数量较多,有利于持续产酒产酸,最终糟醅酒精度分别为2.98%vol、4.67%vol。高、中、低温发酵出坛糟醅中高级醇含量分别为7.74 mg/100 g、7.42 mg/100 g、9.72 mg/100 g。中、低温发酵糟醅中未检测出糠醛,高温发酵糟醅中糠醛含量为1.90 mg/100 g。高、中、低温发酵糟醅总酯含量分别为69.99 mg/100 g、109.12 mg/100 g、96.64 mg/100 g。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中温(30 ℃)发酵糟醅与对照窖池出池糟醅风味组分构成更为接近,可通过控制发酵温度生产特定基酒。  相似文献   

12.
浓香大曲酒在发酵过程中窖泥pH降低,形成窖泥的老化,窖泥产己酸能力减弱,导致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降低,影响基酒质量。为解决此问题,筛选出一株高产己酸的微生物,使用筛选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富集培养,该菌株具备调节窖泥pH功能。采用显微镜镜检技术对该微生物进行形态鉴定,并采用16S rDNA测序进一步鉴定菌株的种属,鉴定该菌株为Clostridium celerecrecns。将Clostridium celerecrecns(克氏梭菌)制成养护液喷洒于窖池中,可有效改善窖池pH下降,保证基酒中己酸乙酯稳定产出,基酒中主体香更加突出,窖池中己酸菌菌数较对照组增加50%~70%,窖池pH升高2.0左右,基酒己酯含量提升0.9g/L,可有效防止窖池老化,提升基酒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大曲酵母菌及窖泥生香菌耐酸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从艾  穆文斌 《酿酒》1999,(1):47-51
大曲酵母菌及窖泥生香菌,是浓香型大曲酒酿造过程中的两大主要功能菌。前者是乙醇的主要产生菌,后者则是合成浓香型大曲酒主体香己酸乙酯的重要前驱物———己酸的产生菌。它们的生长、代谢情况直接左右着酒醅的发酵质量及其产品质量的优劣。实践证明,酒醅在发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江苏双洋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1999年前没有使用窖头泥。回糟糟醅在发酵窖池中的顶部,由于封窖不严密和管理不善及长期未与窖泥接触,酒质较差,也影响了全窖的酒质量。从1990年我们通过外出学习以后,开始使用窖头泥,窖头泥经长期连续不断地使用,窖头泥中富集了大量有益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参与回糟糟醅的香味物质形成,进而达到了提高丢糟酒产、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糟醅是原料和辅料发酵后的产物,是酒、酒中香味成分的载体,是微生物繁殖的培养基.糟醅经发酵后会产生很多呈香呈味成分——醇、醛、酸、酮、多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生长素、多糖等,能为下一轮发酵提供有利的物理条件、化学条件、营养条件.浓香型白酒采用续糟配料工艺,即所谓“千年窖,万年糟”.  相似文献   

16.
浓香型白酒主要发酵产物生成与微生物类群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趋势,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和常规分析的方法,跟踪测定不同层次粮糟在不同发酵时间的主要代谢产物含量。研究表明:糟醅中乙醇、总酸、总酯含量与微量香味成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下层糟醅中的产物相应高于上层糟醅中产物;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为:酵母菌>细菌>霉菌;上层糟醅的霉菌、酵母菌与细菌的数量分别略高于其下层糟醅的霉菌、酵母菌与细菌数量。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  相似文献   

17.
冯雨 《酿酒科技》2013,(2):80-81
堆积是酱香型白酒酿造中特殊而重要的工艺步骤,主要可起网罗筛选微生物及培菌增香的作用,是生成酱香型白酒的香味成分或香味前体的过程.在堆积过程中,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长,温度由内向外不断升高,总酯及总醛含量明显增多,最终堆积糟醅顶温升至50℃左右,闻有浓郁香味时即可入池发酵.  相似文献   

18.
利用换热装置控制浓香型白酒窖池的发酵温度,通过对正常发酵与控温发酵窖池糟醅中的水分、酸度、总糖、总酯及香味成分等理化因子进行跟踪监测,探讨发酵温度对窖池糟醅理化因子的影响和对浓香型白酒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控温措施作用明显,控温条件下进行发酵对突出浓香型白酒的特色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军 《酿酒科技》2010,(2):73-74
对枝江大曲酒发酵窖期内糟醅的温度、淀粉及酸度进行跟踪检测研究,总结糟醅在窖池发酵过程中各时期、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窖温度偏高,糟醅淀粉利用率略低,升酸幅度略大;入窖温度偏低,糟醅淀粉利用率略高,升酸幅度略小。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技术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从大曲酱香白酒生产大曲中分离得的5株嗜热芽孢杆菌、3株酵母菌应用于酱香型白酒生产。结果表明:①应用5株嗜热芽孢杆菌培养制得的高温大曲曲香馥郁,幽雅纯正;②应用嗜热芽孢杆菌、酵母菌与曲药、糟醅混合高温堆积,糟醅复合酱香明显;③应用复合产酸菌、培养窖泥,用于窖底,提高了窖底香和酒产率。所生产的酱香型白酒品质优良,酱香风格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