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肉制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了各种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方法,综述其在肉制品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免疫学技术以其敏感、快速、特异性等特点在沙门氏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PCR与ELISA技术已应用于实际检测中。最后展望了其检测方法应用于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自行研制的一种沙门氏菌强选择性增菌液PNT与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快速、特异、敏感地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PNT—PCR技术。通过对食品样品、污水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可检出食品中10cfu的沙门氏菌。应用本检测系统检测各类食品及污水样品612份,PNT—PCR法检出沙门氏菌198份,而常规方法检出104份,本法在特异性、敏感性及实际样品检出率方面均显示了很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人畜共患病,可以引起人类败血症、胃肠炎等疾病,还能导致动物伤寒、副伤寒,严重者会危及人、畜的生命。因此,建立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感染至关重要。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有传统培养法、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如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纳米技术、基于适配体检测技术等新型技术。该文总结了沙门氏菌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及研究情况,并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导致人食物中毒,引发胃肠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建立快速、准确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是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疾病的关键,发展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在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阐明各种食源性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为优化食源性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检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及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判别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检测方法。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如培养法、显微镜观察法等)虽然准确性较强,但常因耗时长、操作繁琐而难以满足迅速反应的需求。本文基于PCR技术的原理与优势,选取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沙门氏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以及非致病菌检测,分析PCR技术的实际应用流程及应用效果,以期为PCR技术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每年引发大量财产损失,快速简易的检验方法对于食品沙门氏菌的检验至关重要。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作为PCR的有力替代工具,经历多年发展已在等温扩增领域显示出明显优势,在沙门氏菌检测应用方面也日渐成熟。本文对近五年来LAMP技术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应用和LAMP技术检测平台进行了分析汇总。在沙门氏菌LAMP技术的特异性方面,对现有靶标基因的有效性和新靶标基因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对不同血清型的特异性检测和多重LAMP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处,以此说明探针法、多重检测,微流控技术和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是沙门氏菌LAMP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LAMP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沙门氏菌检测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提高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传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包括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免疫分析法、核酸分析法等,其可靠性高,但检测限低、繁琐且费时。传感器是整合生物学、化学、光学等技术的新型快速检测技术。本文对比了沙门氏菌的传统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近几年来基于纳米材料、适配体的光学或电化学沙门氏菌生物传感器检测的新方法,并对沙门氏菌检测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等。目前,乳品中致病菌的检测以培养法为主,但此类方法操作较为繁琐,且耗时长,不能满足检测的时效需求。本文探索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快速检测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应用,并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和实际检测,形成了乳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体系。该体系可以在24h内完成金黄色葡萄菌和沙门氏菌的增菌与检测,缩短了整体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为进一步改良乳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沙门氏菌是威胁公众卫生安全的一种重要的致病菌,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或者药品后,能引起人和动物中毒并引起多种严重的疾病。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是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疾病的关键。本文主要对目前用于沙门氏菌检测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高效、准确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的检索,在文中对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原理、应用情况以及各自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尤其是对纳米技术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应用作了重点描述,希望能为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SELEX技术筛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适配体,利用该适配体结合拉曼光谱技术建立肠炎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全细菌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whole-bacteria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whole-bacteria-SELEX)筛选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与SERS技术对筛选出的适配体亲和力及特异性进行评价,建立肠炎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结果:本研究通过对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十五轮SELEX筛选,并通过ELISA对其亲和力进行评价,筛选出Aptamer4、Aptamer10、Aptamer12三条候选适配体,并通过SERS技术确认Aptamer4为亲和力最佳适配体;将Aptamer4与肠炎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5种混合菌结合,结果表明,通过SERS技术可特异的检测出肠炎沙门氏菌,且该方法重复性较好,其最低检测限的细菌浓度为102 CFU/mL。且在猪肉样品的检测中,肠炎沙门氏菌的回收率为93.37%~100.18%。结论:应用SELEX方法成功筛选出与肠炎沙门氏菌高特异性、高亲和力适配体,并建立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快速简便,可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肠炎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食源性沙门氏菌污染的危害,并探讨了几种常见的先进的快速检测方法。这些快速检测方法对于沙门氏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鸡禽肉中的沙门氏菌和现代工业控制其污染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荣玉 《食品科学》2001,22(2):85-88
从食品加工的角度论述了鸡在孵化、运输和深度加工过程中受沙门氏菌污染的机制,介绍了工业上去除鸡肉制品上的沙门氏菌污染的几种方法,及使用疫苗培养无沙门氏菌感染的活鸡群,使鸡从根本上摆脱受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沙门菌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于沙门菌的检验,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编号为AE016841的沙门菌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在fimY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同时应用BLAST程序进行网上序列比对,并进行筛选、优化。用鼠伤寒标准菌和60份食品样本进行本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与常规法和科玛嘉平板分离法做比较。本方法对沙门菌的检测具高度的特异性,检测的灵敏度这102CFU/ml,从增菌至完成检测仅需24h左右,是一种快速检测沙门菌的敏感、特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总结食品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传统的细菌学检测耗时繁琐,不能满足当今发展的需求。目前采用的PCR、ELISA、核酸杂交、生物传感器等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技术,检测周期短、精确度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好等,这些方法联用能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2000年~2002年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福建省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以及耐药情况和噬菌体类别,为评价和预警我省食品污染状况,为制定相关食品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根据福建省的不同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选择福州、泉州、龙岩和尤溪4个市县为监测点,在夏季和冬季随机采集农贸市场的样品。增菌后,采用沙门氏菌显色平板分离,经VITEK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后进行噬菌体分型和药敏试验。2000年冬~2002年夏共检测978份食品,沙门氏菌的总检出率为6.44%,分属5个群,13个血清型,噬菌体型剐分散,耐药株占29.69%。实验显示福建省生(冻)畜禽内、生食水产品、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沙门氏菌污染,应加强畜、禽类屠宰、运输、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和监测,并规范抗生素的管理和使用,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对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 干扰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干扰菌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准确检出的影响。方法在无菌奶粉样品中人工污染不同浓度的沙门氏菌(1~100 CFU/10 g)和铜绿假单胞菌(0~10~6 CFU/10 g),参照GB4789.4-2010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系统(VIDAS30)和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BAX Q7 System)对样品进行快速筛查,以此综合评价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干扰菌对沙门氏菌检测过程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浓度的铜绿假单胞菌干扰下,VIDAS和BAX系统均能够准确筛查出沙门氏菌阳性样品;使用的3种选择性平板对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效果存在差异,XLD平板优于BS平板和科玛嘉CAS平板,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门氏菌在科玛嘉CAS平板上具有相似的显色情况,直接影响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BPW前增菌8 h沙门氏菌的平板分离效果优于前增菌18 h。结论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选择性平板分离步骤时对沙门氏菌具有干扰作用。联合使用2种以上沙门氏菌选择培养基,才能保证沙门氏菌的准确检出。VIDAS和BAX可作为沙门氏菌快速筛查的可靠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普遍关注,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和志贺氏菌等。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国家标准中的培养法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对国家标准中的常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在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产品及食品会对人类及牲畜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真菌毒素的检测主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等传统检测方法。然而,这些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比较繁琐、费时,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的有毒试剂。微芯片技术所需样品的消耗量少并且分析时间短,可实现样品的集成化、微型化以及高通量检测。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弥补了上述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主要综述了微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对农产品及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毒性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重点对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微芯片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