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烟草靶斑病叶际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病与健康烟叶叶际真菌与细菌菌群组成进行测序分析。感病烟叶与健康烟叶叶际真菌主要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两个菌门;感病与健康烟叶叶际细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在属水平上,感病烟叶的优势真菌属为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Stagonosporopsis、链格孢属(Alternari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优势细菌属为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健康烟叶的优势真菌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异壳二孢属(Neoascochyt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Stagonosporopsis和枝孢属(Cladosporium);优势细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田间感染赤星病烟草叶际细菌属水平上的多样性,提取了感病烟叶样品DNA,PCR扩增样品的16S区,采用IonS5XL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片段测序,并对其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间感赤星病烟草叶片叶际细菌群落结构较为典型。在门水平上,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1.59%);属水平上,优势菌为泛菌属Pantoea(31.2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2.44%)、甲醇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6.17%)、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6.02%)、Aureimonas(2.08%)、Falsirhodobacter(1.35%)。因此,感烟草赤星病叶片叶际优势细菌属为泛菌属和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雪茄烟叶工业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变化的规律,采集雪茄茄芯烟叶混配堆积发酵过程中的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结果表明:(1)在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与混配发酵前相比,混配发酵完成后样品细菌群落的OTU数量和物种丰富度降低,物种多样性提高;(2)优势菌门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转变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由海洋芽胞杆菌属(Oceanobacillu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转变为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Georgenia、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3)10个菌属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分别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Georgenia、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细粒类极小单胞菌属(Parapusilli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DSSF69、溶杆菌属(Lysobacter)、假黄色单胞菌属(Ps...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地区自然陈化1年广陈皮表面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自然陈化1年广陈皮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北京地区优势细菌属为Methylocella、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等,优势真菌属为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等;四川地区优势细菌属为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优势真菌属为Symmetrospora、曲霉属(Aspergillus)等;广东地区优势细菌属为Rubellimicrob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优势真菌属为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毛壳菌属(Chaetomium)等;云南地区优势细菌属为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Glutamicibacter等,优势真菌属为平脐疣孢属(Zasmidium)、拟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opsis)等。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及物种均衡性的变化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细菌、真菌多样性指数比值分析方法,对不同发酵阶段雪茄烟叶表面细菌、真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发酵进行,细菌α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在PEF3(中期)达到最高值;真菌α多样性基本稳定,仅在发酵PEF4(后期)显著降低;物种均衡性在前中期小幅度升高,但在PEF4后显著降低。PCoA分析显示,未发酵与发酵前中期细菌群落结构相似,与发酵后期明显分离。在发酵过程中,细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真菌明梭孢属(Monographella)、曲霉菌属(Aspergillus)、青霉菌属(Penicillium)为主要优势菌属。影响物种均衡性的关键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是:由发酵初期的泛生菌属(Pantoe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变为发酵中期马赛菌属(Massilia)、壤霉菌属(Agromyces)、根瘤菌科(Rhizobiaceae),最后稳定为Staphylococcus、Pseud...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醇化卷烟原料表面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对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功能,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醇化2年的烤烟烟梗、香料烟和烤烟片烟样品的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3种醇化卷烟原料中的果胶、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和木质素含量与表面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醇化卷烟原料中,醇化烤烟烟梗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最低,醇化烤烟片烟果胶、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最低。醇化烤烟烟梗的优势菌属为泛菌属(Pantoe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醇化香料烟的优势菌属为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醇化烤烟片烟的优势菌属为泛菌属(Pantoe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土地芽孢杆菌属(Terri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含有较多与淀粉降解相关的基因,其相对丰度与醇化样品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克雷伯氏菌属(Kl...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大曲曲皮和曲心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某酱香型白酒大曲曲皮和曲心两个部位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及菌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曲皮样品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曲心样品,但其物种丰富度低于曲心样品。曲皮和曲心样品中的细菌菌群归属于7个门、13个纲、19个目、29个科和55个属,共有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曲皮样品的特有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共有优势细菌属为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芽孢链菌属(Desmospor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除Desmospora外,其他优势细菌属在曲皮和曲心中的含量差异较大。曲皮样品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 monas)、片球菌属(Pediococcus);曲心样品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为火山渣芽孢杆菌属(Scopuli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相似文献   

8.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清香型白酒酒糟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酒糟样品中细菌菌群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均大于真菌,细菌菌群归属于10个门、18个纲、31个目、66个科、86个属、124个种,真菌菌群归属于5个门、11个纲、20个目、33个科、49个属、66个种。优势细菌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细菌属为根瘤菌属(Rhizobium)、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Devosia、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未分类-鼠杆菌属(unclassified-Muribacu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霉门(Mucoromycota)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优势真菌属为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横梗霉属(Lichtheimia)、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酵母属(Saccharomyces)。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品种大麦表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品种大麦表皮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甘啤6号大麦表皮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汾麦30和大麦3018。在细菌属水平,甘啤6号相对丰度较高的依次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马赛菌属(Massilia)、泛菌属(Pantoe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类芽孢菌属(Paenibacillus)等。汾麦30和大麦3018中,相对丰度较高的依次是Pantoea、Pseudomonas和一类未鉴定的菌属。在真菌属水平上,甘啤6号相对丰度较高的依次是类型孢子菌属(Tylospora)、横梗霉属(Lichtheimia)、维希尼克氏酵母菌属(Vishniacozyma)、线黑粉酵母属(Filobasidium)等。汾麦30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一类未鉴定的属为优势属;大麦3018中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为优势菌属。该研究揭示了不同品种大麦表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为清香型白酒制曲原料大麦的选择和质量把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烟叶表面优势微生物群落与其品质的关系,采用高通量技术分析了不同品质烟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使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挥发性香气物质,通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与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形成相关的优势微生物种属。结果显示,烟叶中优势细菌为贪噬菌属(Variovorax)、鞘氨醇单胞菌属(Sp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优势真菌为桑帕约氏酵母(Sampaiozyma)、曲霉(Aspergillu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细菌群落与烟叶品质差异相关,贪噬菌属(Variovorax)、鞘氨醇单胞菌属(Spingomonas)、红球菌属(Rhodococcus)等的相对丰度在上等烟、中等烟中上调;而真菌群落与烟叶的地域差异相关。在中、上等烟中含有较高呈焦糖香的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呈甜奶香的香兰素等挥发性成分;下等烟中则含有更多α-尼古丁,增加烟气刺激性。结合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菌物种与烟叶中多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呈正相关,红球菌属(Rhodococcus)、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烟叶中主要的风味关联菌。结果表明烟叶中优势菌群在促进其香气品质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实现以微生物技术对烟叶提质减害、风味定向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分析茄芯烟叶在二次发酵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及菌群动态变化规律。  方法  以德雪三号初次发酵烟叶为试验材料,采用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1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烟叶二次发酵0、5、10、15和20 d时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丰度信息。  结果  发酵0 d时细菌群落Chao1、ACE和Shannon指数最高,分别为423.38、424.40和4.67;发酵10 d时真菌群落Chao1和ACE指数最高,分别为85.82、89.49。基于门水平,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细菌从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转变为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真菌主要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在71.61%~98.16%之间。基于属水平,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为整个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优势细菌属,在发酵15 d时相对丰度最大(91.25%);次要优势细菌属由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马赛菌属(Massilia)等转变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土地芽孢杆菌属(Terribacillus);曲霉属(Aspergillus)为真菌绝对优势菌属,平均丰度达到87.40%。LEfSe分析结果表明,21种细菌在属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6种真菌在科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茄芯烟叶在二次发酵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在属水平上,不同发酵时间茄芯烟叶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结构相似,相对丰度有明显差异,Staphylococcus和Aspergillus为二次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生态环境和基因型对雪茄烟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2个生态环境(五指山、儋州光村)和3个基因型(M1~M3)对大田成熟期雪茄烟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的雪茄烟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叶际真菌的Shannon、Simpson、Chao1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光村生态区的烟叶样本真菌OTU数量是五指山的3.07倍,三个不同基因型的雪茄烟叶中以M.3的OTU数量最高;3大优势菌群门分别是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3大优势属分别是枝孢属,桑帕氏酵母菌属、尾孢菌属;叶际真菌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基因型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的影响,但受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可知,生态环境是成熟期雪茄烟叶际真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腐乳自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第一阶段,占比较大的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乳球菌属(Lact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真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属为久浩酵母属(Guehomyces)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发酵第二阶段,占比较大的细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属为类香味菌属(Myroide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真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属为久浩酵母属(Guehomyces)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发酵第三阶段,占比较大的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属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赤霉菌属(Gibberella)。整个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变化明显,不同阶段主要存在的菌属不同,既有利于发酵的有益菌属,也有影响食品安全的有害菌属。  相似文献   

14.
气调醇化是片烟醇化的一种方法。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片烟醇化过程中对烟叶的吸食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比较气调防霉杀虫阶段(S1)、气调醇化阶段(S2)及气调保质阶段(S3)共36份样品的细菌16S rDNA序列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S1到S3的过程中,片烟中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呈增加趋势。S1阶段片烟的优势种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其占比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S2阶段的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3阶段细菌种群分布较为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醇化阶段的样品可以较明显地区分开来。可见,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的细菌种群组成非常丰富,不同醇化阶段活跃的微生物类群有所不同,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主要在醇化前期参与了烟叶醇化过程,而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则主要在醇化后期发挥着微生物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发酵不同阶段的汉中浆水进行细菌与真菌多样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较为稳定,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先增加后趋于稳定。3个发酵时期中优势细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细菌属为乳植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腐败乳杆菌属(Loigo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寡碳乳杆菌属(Pauci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真菌属主要有双胞菌属(Cystofilobasidium)、白冬孢酵母属(Leucosporidium)、镰刀菌属(Fusarium)、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Holtermanniella等。整个发酵过程中优势菌属相对含量有明显波动,参与发酵的真菌种类多于细菌。微生物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细菌中涉及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的通路比例分别为(74.11±0.11)%、(12....  相似文献   

16.
藏东南产区苹果表皮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二豪  杨雪  张鑫  尹秀  禄亚洲 《中国酿造》2022,41(5):118-123
为了探究藏东南产区苹果表皮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苹果表皮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优势微生物菌属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苹果表皮样品分别获得554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612个真菌OTUs,根际土壤样品分别获得1 717个细菌OTUs、1 371个真菌OTUs,根际土壤样品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丰富度均高于苹果表皮,且同一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真菌。在属分类水平上,苹果表皮和根际土壤的主要优势细菌属均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3.06%和5.53%,外囊菌属(Taphrin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分别是苹果表皮和根际土壤样品的主要优势真菌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1.07%和7.62%。优势细菌属和优势真菌属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真菌与细菌间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晴隆酸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晴隆酸菜四个发酵时期(T1、T2、T3、T4)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发酵的细菌有24门262属,真菌有7门131属;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发酵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发酵末期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低、微生物种属数量最少;发酵前中期微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相似性较低,而发酵末期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相似性较高;四个发酵时期的酸菜中存在着优势菌属的消长变化,总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优势菌属为5个细菌属:魏斯氏菌(Weissella)、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Leuconostoc)、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根瘤菌(Rhizobium),9个真菌属:Sampaiozyma、枝孢菌(Cladosporium)、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Vishniacozyma、附球菌(Epicoccum)、Plectosphaerella、Filobasidium、红酵母(Rhodotorula)、枝顶孢(Acremonium)。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凤香型白酒酿酒区域空气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新老车间环境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差异。结果显示,新老车间相同月份空气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但是不同菌属的丰度占比差异较大,不同月份样品的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显著。酿酒环境空气中含有丰富的细菌群落,其中一年四季稳定存在的细菌属有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微球菌科未培养细菌属(unclassified_Micrococcaceae)。结果表明,酿酒区域空气细菌群落组成种类十分复杂,为后续空气微生物的筛选和制酒车间环境微生物的稳定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监测了不同保鲜处理的鲜湿米线在25 ℃条件下贮藏后品质劣变、微生物生长的情况,并对腐败样品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CK)样品保质期仅为1 d,腐败后表面变黏,食用品质明显下降。酸浸单处理组(CA)、酸浸结合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处理组(PL)和酸浸结合水浴处理组(SY)则可分别将鲜湿米线保质期延长为2、4 d和13 d,其主要腐败特征为霉斑。16S rDNA结果表明CK组的优势腐败菌为泛菌(Pantoea)、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和芽孢杆菌(Bacillus);不同保鲜处理明显降低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CA组明显降低了鞘氨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而PL组对此三种优势菌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TS rDNA结果发现CK组的优势真菌门为毛霉门(Mucoromycota),优势真菌属为根霉属(Rhizopus);保鲜处理后具有较强抗逆能力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成为优势菌门,且根霉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至0.1%以下。本研究结果为鲜湿米线保鲜技术的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四川晒醋固态发酵过程的醋醅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丰度。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醋醅中的细菌群落共包括166个属。当发酵第15 d时,经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分析共得到11个门、14个纲、36个目、45个科和79个属;通过UPGMA聚类分析初步探索了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同池发酵的分界节点,即第1~3 d为发酵初期,其优势细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Weissella);第5~11 d为发酵中期,其优势细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杆菌属(Acetobacter),在发酵第7 d时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达到最高值;第13~17 d为发酵后期,其优势细菌为醋杆菌属(Acetobacter)、贪铜菌属(Cupriavidus)、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本研究揭示了晒醋固态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为进一步研究晒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