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根据控制器近似化原理,以连续系统的闭环稳定性为标准,应用采样控制系统的H∞设计方法给出了一种新的连续控制器离散化方法。该方法的突出特点是考虑到了系统中连续信号的全部信息,降低了离散化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表明方法有交,且在采样周期较大时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按连续控制系统各环节的传递函数求系统动态响应的数字仿真程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龙格-库塔法的仿真程序,一种是基于离散相似法的仿真程序。前者每一步都要计算四个系数,计算速度较慢,后者的系数φ(T),φ_m(T),φ_m(T)可以一次求出,速度较快,且对非线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常见的的各种离散方法的特点,给出了一种连续系统混合变换方法,并同时给出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相应的变换方法的准则和参数整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一个实验系统的数字仿真为例,介绍了上述准则和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装备作战仿真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交互型混合动态系统,该文描述了一种基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技术,即通过确定离散系统仿真的基本要素:随机离散事件、仿真时钟及其推进方式、未来时间表、随机数发生器等,并增加对连续系统的等技术,来实现装备作战仿真中连续及离散随机事件的仿真。通过试验,仿真效果满足需求,其成果对从事作战模拟开发研究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工程仿真中,大部分仿真对象表现出同时具有连续和离散对象的特征,利用现有的离散或者连续建模理论不能全面的反应出对象特性,需要对混合系统的建模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从系统理论出发,围绕着系统的连续属性和离散属性,以及他们对系统信息的响应,还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中心,建立混合系统模型的形式化表达和系统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合系统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在实践中为某大型仿真项目中的工程对象建立了混合模型,在仿真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连续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连续一离散混合系统仿真,其应用科学业已相当成熟.不过,它们仅属于简单系统仿真,而简单系统只是复杂系统的特例.复杂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具有复杂性的系统.复杂系统的理论是一般性的科学,其内容包括现代系统论、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体系包含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超循环理论、协同学、突变论;非线性科学的理论体系包含混沌、分形、孤立子、模式形成;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体系包含神经网络、Agent、进化计算、L-系统、元胞自动机.复杂系统仿真正在逐步掀起复杂系统的面纱,不断推动复杂系统理论向前发展.至于现代系统论,不难找到专著.这里只是着重阐述复杂性科学和非线性科学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类具有周期不确定性的线性系统,提出基于二维模型的鲁棒改进型重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改进型重复控制系统中,低通滤波器的嵌入将控制和学习耦合在一起.通过运用“连续提升”方法,建立连续-离散二维模型,获得能够分别优先调节控制和学习的二维反馈控制律.运用 Lyapunov 稳定性理论,推导出系统鲁棒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条件,包含在 LMI 中的两个可调参数可以实现对控制和学习的分别优先调节.数值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 零动态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重要概念, 近年来取得了诸多新的理论与方法进展. 本文首先描述了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理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同时简要介绍了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理论所涉及到的3个相关问题, 如: 信号的采样与重建、连续时间系统的等价离散时间系统模型以及在离散连续时间系统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q算子和±算子). 其次, 立足现有文献, 针对离散零动态的特点, 从线性离散时间系统和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两个方面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近年来离散零动态研究工作的进展. 最后分析了零动态在数字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局限性以及出现的挑战性课题, 并指明未来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混合动态系统起因于离散事件系统用于监控连续状态系统的行。本文用抽象语言方法描述连续状态系统,研究状态离散事件系统描述的一致性。基于输入输出观点简要地 讨论了离散控制器综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产系统的实际结构出发,利用计算机数字仿真和干扰分析,简便迅速地为决策者提供足够的状态信息,以便合理地选择系统参数、控制系统的状态和性能.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多变量的自动生产管理系统,还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离散动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数字仿真基础科学由数字仿真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相似原理、系统论和仿真应用领域的专业理论。实验技术,对应一般实验的开始、过程和结束,则分别密集于仿真建模验模、人机交互和结果分析三大方面。所述关键问题,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只是相似度的量化计算规则和权威的相似论正在热研中。若能尽快完成相似度量化计算规则和权威的相似论,势必为数字仿真基础科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2.
数字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仿真作用很大,基于仿真的系统研究不仅在其应用领域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有效性,而且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数字仿真在其发展过程中业已形成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新兴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仿真面临着新的挑战,应虚拟样机、智能控制系统、复杂系统研究和国防现代化的需求,必须大力发展虚拟仿真、智能仿真、复杂系统仿真和当代军事仿真。在当前形势下,业界同仁亟需不疲倦地促进仿真技术交流和发展,就关键问题展开学术讨论,取得共识,促进数字仿真学科早日建立,并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协同化,迅速弥补不足,掌握和引领数字仿真的发展趋势,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其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仿真科学与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本文回顾了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学科理论体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将仿真科学与技术建设成一个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14.
仿真软件     
仿真软件对数字仿真至关重要,它是一个技术密集点,也是仿真系统的灵魂.可是从目前的仿真语言、仿真建模、仿真软件开发、仿真软件平台、仿真应用框架等发展情况来看,与普适化仿真要求相距甚远.为了让广大用户能方便地应用数字仿真,刻苦钻研,研发普适化仿真软件,勇攀世界这一科技高峰,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是可能的.俗话说,温故知新,把当前仿真软件状况总结一下,也许有利于仿真软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对医院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引进到医院管理中,医院逐渐步入数字化管理。将PACS系统新型技术应用到医院中,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由以病人费用为中心的收费信息,转变为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信息,全面地解决了医院数字化存档及通信问题,提升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层次。文章对PACS系统在数字化医院中的建设,首先对PASC系统的发展做出了介绍,然后详细地阐述了PACS系统的设计,最后对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中PACS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农业知识库检索系统以"服务农民、助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为涉农人员提供高效、准确的农业科技知识。对于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涉农人员来说,深入研究跨语种农业知识库检索技术非常必要。介绍汉-维跨语种农业知识库检索关键技术:Lucene全文检索技术,维吾尔文处理以及汉维双语倒排索引的创建与检索。阐述了系统的设计要点:汉维双语农业知识库设计,知识录入途径以及语义检索模型设计。最后,展示了系统的实现效果。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优势,体现数字化教学特点,本文研究了基于云技术理论,设计出云计算系统架构,实现基于云技术理论的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Digital twins can achieve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of both physical equipment and cyber model, which could be used to avoid the considerable cost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reconfiguration if the design deficiencies are found in the deployment process of the traditional irreversible design approach. Based on the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a quad-play CMCO (i.e., Configuration design-Motion planning-Control development-Optimization decoupling) design architecture is put forward for the design of the flow-type 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 in the Industry 4.0 context. The iteration logic of the CMCO design model is expounded. Two key enabling technologies for enabling the customized and software-defined design of flow-type 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s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generalized encapsulation of the quad-play CMCO model and the digital twin technique. A prototype of a digital twin-based manufacturing system design platform, named Digital Twin System,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MCO model. The digital twin-based design platform is verified 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hollow glass 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igital Twin System-based design approach is feasible and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9.
自动化学科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控制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交叉等领域的发展现状. 结合科技发展、国内国际研究前沿和新兴领域对自动化科学技术的需求, 提出重点发展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高性能作业机器人、信息物理系统、导航与控制技术、重大装备自动化技术、自主智能系统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技术优先领域, 加强数据驱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 进一步发展人机协同、跨域融合的智能自动化, 为实现国家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