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PSCAD的并网风电场电压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凯  王志新 《华东电力》2007,35(1):54-57
我国风电场多建在薄弱电网,一定规模的风电场接入局部电网后势必带来电压稳定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稳定.针对以笼型异步电机作为发电机的风电场并入薄弱电网的电压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风电系统模型,并采用PSCAD进行仿真,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影响风电场电压稳定的不同因素,并寻求改善风电场暂态稳定性的方法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对某风电场并入某220kV变电站110kV侧的公共连接点即PCC点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研究。该风电场一期规划装机容量为49.5MW,拟安装33台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方案采用单回110kV线路并入附近110kV变电站。风电场并网接线图,如图1所示。风速变化使得风电场的输出功率发生波动,从而引起电网电压波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规定,风电场应当能够在其容量范围内,控制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额定电压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双馈感应电机(DFIG)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风电场并入电网后对电网静态电压的影响因素,包括风电场输出功率、风电场接入点以及风电场功率因数等因素。以洋前风电场并入湛江市电网实际工程为例,将风电场等效为PQ节点,仿真研究了风电场输出功率、风电场接入点以及风电场功率因数对电网静态电压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容量直驱式风电场并入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风速、风力机、轴系、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变流器控制策略和桨距角控制策略;并搭建直驱式风电场并网的仿真模型.以风电场并网点电压为研究对象,用电压跌落深度、电压冲击幅值、暂态电压恢复时间三个指标,对风电场出口故障、风电场突然切出、在同一点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不同风电场容量及三相短路故障发生在线路不同位置时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直驱式风电场具有一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突然切出时,并网点电压有小额增幅;风电场接入会改善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但当容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稳定性下降;随着故障点与风电场电气距离的增大,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5.
由于风电场容量较大,并位于电网末端,可能会对电网的电压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保证风电场投入后的安全,按大干扰下风功率的转换特性及异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建立了风电场与相关电网的数学模型,计算了风电场与相关电网发生短路故障后的电压稳定性。通过数值仿真计算,揭示了风电场接入导致电网电压稳定性被破坏的机理,指出机组转速是影响风力机和异步发电机这两个能量转换器工作特性的关键参数,控制风电场内风机的速度增量是保持大容量风电场接入后电压稳定性的关键,靠近故障点的风电单元容量、故障点位置和故障持续时间是影响短路后电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大容量风电场接入后保证电网电压稳定性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型风电场并入电网,特别是并入孤立运行的小电网会给电网带来电压调整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电压调整困难的原因,提出用改变风电机组运行功率因数的方法改善系统电压调整难的问题,并通过计算进行了验证说明.建议该风电场在后续工程的设计规划中,对风电场并网引起的电压调整问题应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把风电场功率圆的稳定性作为评估配电网稳定性的依据之一,计算功率圆的电压稳定性、电网架构安全性和用户用电的可靠性等指标,最后提出配电网的安全性综合指标。分三种情况对电压稳定性进行评估:风电场并入网络时,计算流进负荷点的冲击电流,得到电压波动情况,评估网络电压稳定性;风电场切出网络时,计算负荷点失去电压支撑的大小得到电压跌落情况,评估网络电压稳定性;风电场间歇输出功率时,考虑风电场改变配电网的功率潮流,重新构造电网电压稳定指标,根据风电场的有功和无功判断系统电压稳定性。最后以IEEE123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计及风力发电的配电网电压稳定评估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风电的易变性和不确定性,大比例风电接入电网时会对其运行、调度和稳定性带来影响。文章介绍了风电场并网需考虑的因素,分析了风电场并网技术和控制技术,包括调节无功容量、低电压穿越、减出力和调节有功功率变化率等。最新的风电并网技术可控制整个风电场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调节并网点电压,并使得风电场在电网故障条件下也能保持并网,这对于电网成功接纳高比例风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的快速增长,风电并网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规模风电并网造成的电压稳定性问题,是制约风电并网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风电并网导致的电压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优化的九区图控制策略(其中无功补偿装置采用的是STATCOM,升压站变压器为OLTC)对并网点进行电压控制,改善并网点的电压稳定性,提高电网接纳风电能力。利用PV曲线法,结合并网点的电压要求,以及风电场内部的风机保护系统,进行风电并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研究;以故障极限切除时间为指标,进行风电并网暂态电压稳定性的研究。通过仿真和计算分析,验证了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策略在改善并网点的电压稳定性,提高电网接纳风电容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风电场接入地区电网后的电压暂态稳定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分析了电压暂态稳定的相关理论,通过实际电网的仿真计算研究了风电场接入地区电网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改变风电场接入系统的阻抗值,比较了系统电压暂态稳定性的程度,并得出地区电网在风电接入后的电压稳定性状况.仿真模型采用实际电网模型,对实际电网研究风电接入后的电压稳定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风电接入电网的比例逐渐加大,对接入点电压水平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电压稳定性是风电场并网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多采取在风电场升压站添加无功补偿装置的方式来控制并网点电压。本文主要分析风电场无功损耗的来源,结合我国内蒙古地区某风电场接入系统实际情况,利用德国电力系统仿真软件DIgSILENT进行模型搭建,提出保证风电场可靠并网的无功补偿方案,并进行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爱军  赵丽君 《电工技术》2011,(12):13-13,21
以乌拉特中旗文更站与德岭站所接风电场为例,分析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电网对风电场并网点电压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风电场大量接入电网,常见的接入电网方式有两种:各个风电场直接接入电网、各个风电场汇集在风电场群汇集站再并入电网。由于多数风电场均位于电网末端,远离负荷中心,周围缺少火电和水电等其他电源的支撑和调节,可能会对地区电网线路传输功率及电压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法有3种:在风电场群汇集站处加装静止无功补偿器进行无功补偿、在各个风电场加装静止无功补偿器进行无功补偿、在各个风电场和风电场群汇集站均加装静止无功补偿器进行无功补偿。为了使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合理化以及无功补偿最优化,并基于这3种补偿方法,研究了在风电场接入容量不同以及地理距离不同的情况下,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安装位置以及补偿容量的问题,并通过PSASP仿真程序验证了最优补偿的合理性,提高了系统电压的稳定性以及风电送出能力,为风电场建设提出借鉴和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风力发电在电网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其对电网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归纳总结风电场并网侧感受到的电压跌落的原因的基础上,推导风电场并网点故障所引起的电压跌落特性,依据电力系统故障传播分析方法,对风电场并网点发生故障后电压跌落及经变压器传播至风电机组机端后的电压跌落特性进行分析,以风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为例,仿真分析并网点与机端电压跌落特性。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并网风电场会显著影响局部电网的电压稳定性,为研究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包含风电场的电网模型,以某实际风电场接入地区电网为例,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三相短路故障情况下风电系统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场无功补偿能力、故障点的位置以及故障切除时间等都将影响系统电压稳定性。通过提高风电场无功补偿能力、加快保护切除时间以及限制接入某点的风电容量,可提高风电接入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风电场一般并入大电网末梢,对系统电压稳定有深刻影响。该文在分析双馈风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Matlab电力系统分析软件PSAT搭建了包含双馈感应风电机组的New England 10机39节点系统,采用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在不同接入位置和不同电气距离情况下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双馈风电机组接入重负荷区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接入薄弱区域会减弱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接入电网的电气距离的增大会降低风电场及附近区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浅谈风电场的电能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电场的电能质量是风电场并入电网运行的关键指标。文章从风电场的电压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和频率偏差三个方面分析了风电场的电能质量,并引用广东惠来海湾石风电场的实测数据,说明风电场的电能质量能够满足公用电网电能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规模的风电并网稳定性WPGS问题进行研究。利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软件,对并入电网后的风电场系统稳定性指标,如节点电压水平和UQ灵敏度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EPRI-36节点的分布式电网系统,在考虑风电场装机容量、电网电压等级和接入位置等因素条件下,应用PSASP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别从电压水平、灵敏度和PV曲线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当这3种因素情况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稳定性问题,所得结论基本与实际相符,从而验证了其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风电场的大规模接入会对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以含直驱风电机组的扩展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例,通过2种静态潮流计算方法对含直驱风机的系统等值模型进行分析,推导风电接入后系统并网点母线电压的解析式。在BPA中分别建立含直驱风电机组的扩展单机无穷大系统以及实际电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分析并网点母线电压在不同控制方式下,风电渗透率、风机并网位置、负荷接入比例和负荷接入位置等因素对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内外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概况、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和主要功能;结合大理电网的实际,从风电场规模对电网安全的影响、风力发电对电能质量和云南电网小干扰动态稳定性的影响、风水共济发电等方面对风电场并入大理电网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