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主要研究水溶剂法提取紫甘薯β-淀粉酶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提出影响β-淀粉酶活力的几个主要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NaHSO30.5g·L-1作还原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h、提取液pH6.5、液料比5:1时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甘啤4号大麦为实验材料,对麦芽干燥工艺过程的凋萎初始温度和焙焦温度,进行二因素三水平全面试验,通过分析测定麦芽关键品质指标,对啤酒大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β-.葡聚糖酶活力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为:焙焦温度凋萎初始温度;凋萎初始温度48℃、焙焦温度78℃时大麦芽β-葡聚糖酶活力最高.麦芽中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α-淀粉酶活力、蛋白酶活力、浸出物含量、α-AN和库尔巴哈值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麦汁黏度、糖化时间以及β-葡聚糖浓度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钠离子对大麦发芽过程中主要水解酶系(α-淀粉酶、β-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酶活力的影响及在其影响下大麦叶芽长度的动态变化来研究钠离子与大麦发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钠离子与大麦发芽的生理过程存在着相关性,如对大麦发芽过程中水解酶系的活力和大麦芽长度的影响,这种相关性随钠离子的添加浓度的改变而呈现出高度的线形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在大麦发芽过程中通过浸泡方式添加金属离子K 、Na 、Cu2 、Mg2 、Zn2 来提高制麦酶系中α和β淀粉酶的活力, 使麦汁中的离子构成及含量更加合理,这对于啤酒发酵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发现,Na 、Cu2 对α和β淀粉酶活力影响较大;Mg2 和Zn2 对α-淀粉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 对β-淀粉酶活力有影响,但幅度较小;K 对α-淀粉酶活力有影响,而时β-淀粉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当Na 、K 、Mg2 、Zn2 和Cu2 浓度分别达到80、60、40、20、20mg/kg 时,两种淀粉酶活力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王云庆  潘亚芬 《酿酒》2004,31(5):50-51
对大麦发芽过程中生长调节剂影响麦芽合成淀粉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发芽过程添加适量的生长调节剂可以明显提高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何熙  钟丽琴 《啤酒科技》2011,(11):28-31
本文研究了糖化过程中麦芽淀粉酶系的热稳定性、不同品种麦芽间淀粉酶热稳定性的差异及对麦汁糖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中45~65℃α-淀粉酶活力变化不显著;β-淀粉酶在60℃左右时酶活最大;极限糊精酶在45~60℃时酶活力稳定;温度超过60℃,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的酶活显著下降,温度超过65℃α-淀粉酶活力下降明显。不同品种麦芽中淀粉酶系的热稳定性存在差异,其中β-淀粉酶热稳定性的差异最为显著。麦芽品种对麦汁可发酵性的影响明显。研究表明β-淀粉酶活力及其热稳定性是决定麦汁可发酵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SN1391为试材,按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进行实验得到9组麦芽,通过对麦芽品质分析研究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品质的关系。发现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浸出物含量、α-淀粉酶活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糖化力、库尔巴哈值、α-AN、蛋白酶活力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麦汁粘度、糖化力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影响β-葡聚糖酶活力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为:浸麦度>焙焦温度>发芽温度。浸麦度为47%~48%、发芽温度为15~17℃、焙焦温度为80~81℃时SN1391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8.
实验对豆类β-淀粉酶的最佳活力的条件进行了选择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研究的豆类中黄豆的β-淀粉酶含量较高;通过对黄豆发芽前后β-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发现,发芽第3d中黄豆的-淀粉酶活力最高;发芽黄豆β-淀粉酶活力为最大的条件是pH5.7~6.6、温度40~50℃、最佳提取时间1.5~2.0h。  相似文献   

9.
饴糖为我国自古以来的一种甜味食品,制饴已有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一贯以大麦芽为糖化剂,利用它的α-淀粉酶及大量的β-淀粉酶生产麦芽糖。由于大麦发芽操作手续较为繁复,并受季节的影响,而使麦芽质量不易稳定,又要消耗粮食。麸皮中所含β-淀粉酶的数量基本上和大麦芽相同,在酶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不同产地(加拿大、澳大利亚)、不同品种(Metcalfe、Copeland、Hind marsh、Bass、Baudin、Scope、Gairdner)麦芽淀粉酶系活力,发现加拿大麦芽淀粉酶活力普遍高于澳大利亚麦芽,且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研究麦芽淀粉酶系活力与常规指标的关系,发现常规指标糖化力与β-淀粉酶与极限糊精酶活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次,将酶系活力差异较大的麦芽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搭配,分析搭配前后酶活力变化,发现搭配后3种酶活实际值均高于按比例计算的理论值,表明麦芽搭配具有协同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淀粉酶活力对麦汁糖组分的影响,模拟大生产含辅料的糖化工艺进行麦汁制备,分析配方麦芽淀粉酶活力与麦汁糖组成的关系,发现影响麦汁极限发酵度、可发酵性糖比例的关键酶为极限糊精酶。  相似文献   

11.
黑豆粉中β-淀粉酶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黑豆粉中β-淀粉酶的提取工艺条件.分别讨论了提取酸度、温度、时间、外加盐、表面活性剂、还原剂等对黑豆粉中β-淀粉酶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料水比1:10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0.5h,提取温度45%,提取酸度pH6.0,0.2mol/LNaCI,0.5%(w/v)SDS,0.2%(w/v)CH3CH2SH.β-淀粉酶在最优化条件下的提取量为34.25 U/mL.  相似文献   

12.
小麦和酿酒大麦发芽过程中主要酶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大麦发芽过程主要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植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芽过程中,小麦和大麦中几种酶的酶活力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发芽前4d酶活不断增加,随后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燕麦麸为原料提取β-葡聚糖,系统研究了原料处理、去除淀粉、蛋白质及醇析等关键步骤对β-葡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了β-葡聚糖提取工艺,料水比110,提取温度65℃,pH 9.0,提取时间2 h;提取中加入耐热α-淀粉酶去除淀粉,pH 4.5静置4 h去蛋白,60%的乙醇溶液醇析,时间9 h.采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β-葡聚糖的得率和纯度分别为6.52%、75.56%,经过硫酸铵分级法进一步纯化,其产品纯度可达到90.66%.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国产大麦甘啤4号大麦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木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水解酶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大麦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木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两种大麦的α-淀粉酶活力均在发芽后122 h时,达到最大值,高氮甘4为57.296u/g(绝干),低氮甘4为57.882u/g(绝干),而两种大麦的植酸酶活力变化规律则有所不同,但同时在发芽后26 h时,两种大麦的植酸酶活力同时达到最大值,高氮甘4为2.569 u/g(绝干),低氮甘4为2.851 u/g(绝干).  相似文献   

15.
焙焦温度对麦芽品质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焙焦温度对成品麦芽品质及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焦温度的升高,麦芽的糖化力、α-AN、浸出物含量及水分含量都有所下降,且糖化力下降显著(α=0.041<0.05):色度、糖化时间、麦汁黏度随焙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淀粉酶活力都呈下降趋势,且β-淀粉酶活力下降极显著(α=0.0004<0.01);蛋白酶活力、β-葡聚糖酶活力、PPO活力都有所下降,且得出PPO的失活温度为82℃.  相似文献   

16.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真菌α-淀粉酶酶量、β-淀粉酶酶量、普鲁兰酶酶量、糖化转苷温度、糖化转苷pH、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6个因素为自变量,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之和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木薯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中的糖化和转苷工艺.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模型预测以及响应面分析.优化后工艺:温度为41.9℃,pH 5.45,α-淀粉酶酶量为30.60 U/g(淀粉)、β-淀粉酶酶量为1.04U/g(淀粉)、普鲁兰酶酶量为1.10 U/g(淀粉)和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为0.48 U/g(淀粉).经试验验证,在此工艺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总和为0.417 2 g/g(淀粉),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8%.  相似文献   

17.
生化方法高效提取黄豆粉中β-淀粉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豆粉中β-淀粉酶的提取工艺条件.分别讨论了外加盐、表面活性剂、还原剂等对黄豆粉中β-淀粉酶提取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提取条件.即:料水比1:10,外加1 mol/L,NaCl,0.2%(w/v)烷基醇酰胺和0.5%(w/v)Na2SO3,于50℃和pH6.5提取0.5h,β-淀粉酶的提取量为34.78U/mL,与未使用任何添加剂的对照提取效果(26.80U/mL)相比,产量提高29.8%.  相似文献   

18.
麸皮中β-淀粉酶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β-淀粉酶在麸皮中存在方式的探讨,选用适宜的缓冲溶液进行抽提,β-的淀粉酶的抽提率可达94%以上;通过酶性能和应用实验,论证了该酶活力较高,酶系较纯.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大豆粕、大麦、山芋等β-淀粉酶的抽提,国内尚无从酶分子结构上对提取β-淀粉酶进行过研究,所以该研究将为我国有效地工业化提取和应用β-淀粉酶提供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优化高甜木薯辅料麦汁中外加酶对α-氨基氮含量影响的条件,以外加中温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的量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α-氨基氮的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实验结果表明,甜木薯粉∶大麦芽∶小麦芽原料配比为5∶3∶2,糊化料水比为1∶5,耐高温α-淀粉酶加入量为0.5%,糖化料水比为1∶4,得出最佳的酶添加量分别是:中温α-淀粉酶0.23%,β-淀粉酶0.35%,糖化酶添加量0.4%,在此条件下得到α-氨基氮的含量为168.38mg/L。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大麦发芽时,麦芽中β-葡聚糖酶的产生和β-葡聚糖降解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发现,在发芽时控制低温有利于β-葡聚糖酶的生成和β-葡聚糖酶的降解;浸麦水的pH在中性和偏酸性条件下有利于β-葡聚糖酶的产生,但是在pH中性和偏碱性条件下有利于β-葡聚糖的降解;镁离子,锌离子,钾离子和钠离子有助于β-葡聚糖酶的生成及β-葡聚糖的分解;铜离子会抑制β-葡聚糖酶活性及β-葡聚糖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