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干燥方式对压榨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和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压榨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红外、微波和热风加热处理油茶籽,并分别考察了处理条件对油茶籽仁的含水率、含油率,以及油茶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总酚含量和美拉德产物丙酮醛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油茶籽仁含水率随3种干燥方式加热时间的延长和加热强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显著,从含水率降低的速率来看,3种干燥方式的热效率分别为微波红外热风;3种干燥方式处理后部分油茶籽仁的含油率提高,其中微波和热风处理后油茶籽仁的含油率上升得较为显著,最高分别提高了9%和13%;短时加热后油茶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整体呈下降趋势,高强度加热时油茶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后者可能与美拉德产物有关;油茶籽经过高温/高火力加热(红外150℃,微波高火,热风150℃)后,油茶籽油中总酚的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同时,随加热时间延长和加热温度升高油茶籽油中的丙酮醛含量有上升趋势,且加热强度越大,含量越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干燥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生产中油茶籽理化性质的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对核桃进行不同温度(30~150℃)和不同时间(0~60 min)的加热处理,研究处理后压榨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水分、油脂伴随物、美拉德反应等指标探索压榨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加热前期(20 min),氧化稳定时间上升最显著,分别比加热前增加1.6、2.3、3.1、3.6、3.4倍;加热中后期(20~60 min)是氧化稳定时间缓慢变化期;在所考察的加热温度范围内,随加热温度的增加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增强,其中150℃加热20、40、60 min时,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时间分别比加热30℃时增加69.0%、38.9%、419.1%。水分和过氧化值低的核桃油可能具有更强的氧化稳定性,总酚是氧化稳定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美拉德反应及其产物可能是影响核桃油氧化稳定时间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清榨前热处理条件及其对山核桃油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山核桃经过热风和微波等两种热处理方式后山核桃仁及其压榨油部分理化及营养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热风加热温度或是微波加热功率的升高山核桃仁中的水分下降速度提高,微波处理降低水分的效率显著高于热风(P<0.05);随热风处理时间的延长,山核桃油的含油率呈现波动;120-150℃和试验范围内微波加热一定时间后β-谷甾醇含量略有升高;热风60-90℃或者微波245-420W处理条件山核桃油中角鲨烯含量随加热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而相对高温度热风或高功率微波处理后角鲨烯含量随加热时间延长有一定程度下降;山核桃油中测到4种VE,其中含量较高的是α,β和γ-VE等三种,其含量随热风或微波处理时间延长山核桃油中的VE含量呈现波动性,总体含量随加热呈现减少趋势。热处理可能导致部分亚油酸和亚麻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但三者的总含量相对稳定。从降低水分的热效率和保留营养成分考虑,推荐采用热风90-120℃或者420 W微波处理10-20 min的条件对山核桃进行榨前处理。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山核桃油制取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榨前处理的条件及其对香榧油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香榧经过热风和微波等两种热处理方式后香榧仁及其压榨油部分理化及营养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热风加热温度或是微波加热功率的升高香榧仁中的水分下降速度提高,微波处理降低水分的效率显著高于热风(P<0.05);随热风处理时间的延长,香榧油的酸价呈现先下降后略上升的趋势,拐点在90min左右;245,420和560W处理的香榧,其压榨油酸价呈下降趋势,但长时间高功率(700W)微波加热可能加速香榧油酸败。随热风或微波处理时间延长香榧油中的VE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加热强度和下降具有相关性。热风和微波处理均提高了香榧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低强度加热后香榧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高强度加热后氧化诱导时间呈现两个阶段的上升趋势,且第二阶段上升更快, 再次上升可能是因为产生了美拉德反应,香榧油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提高了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从降低水分的热效率和保留营养成分考虑,推荐采用420W微波处理20min的条件对香榧进行榨前处理。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香榧油制取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下核桃氧化酸败反应动力学过程,建立评价不同贮藏温度下核桃货架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干燥处理后核桃贮藏期间酸价和过氧化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变温滚筒催化红外—热风联合干燥处理的核桃酸价和过氧化值增幅最小,贮藏90 d后酸价为1.27 mg/g,过氧化值为0.019 9 g/100 g,其次是恒温滚筒催化红外—热风联合干燥核桃,最高的为单一热风干燥核桃,但均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且品质良好。核桃的氧化酸败反应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此外,分别以酸价和过氧化值建立了变温滚筒红外—热风联合干燥核桃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其R2>0.99,相对误差<9%,表明该预测模型在5~35 ℃内可较好地预测核桃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微波处理油菜籽对油脂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胡小泓  梅亚莉  李丹 《食品科学》2006,27(11):372-374
应用微波加热技术,对油菜籽进行干燥处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经处理后的油脂品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微波加热可使含水量11.85%的菜籽在11min后降至2.85%;经微波处理后的油料提高了出油率;脂肪酸组成基本无变化,不存在反式脂肪酸;油脂过氧化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微波辐射时间对酸价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而对水溶性蛋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楠  罗凡  费学谦  钟海雁 《食品科学》2019,40(23):14-18
以油茶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风、红外辐射和微波辐射3 种方式进行干燥,通过测定油茶籽油中美拉德反应产物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油茶籽油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反应产物丙酮醛、3-脱氧奥苏糖的生成量逐渐增多;经过最高强度(150 ℃红外辐射和热风加热120 min以及高火力微波辐射加热20 min)干燥处理后,3 种干燥方式中丙酮醛含量依次为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热风,3-脱氧奥苏糖含量依次为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热风,3 种干燥方式中乙二醛含量均约为7.0 μg/g。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的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3 种干燥方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热风。研究结果为探究油茶籽油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机理以及优化油茶籽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加热温度对核桃油理化品质的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希尔、香玲和老树3个品种的核桃经过30~150℃不同温度加热1 h后的压榨核桃毛油物化、营养成分和气味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在考察温度范围内核桃经过不同温度加热后,其压榨毛油氧化稳定时间均有所延长,当加热温度达到150℃3个品种的核桃毛油的氧化稳定时间分别为4.2、3.97、4.8 h,比对照分别延长了6.4、2.9、7.4倍;不同温度加热处理后核桃油中水分均有所下降;在120~150℃温度加热1 h后,核桃压榨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相比对照也有所下降,显示油脂氧化受到抑制;营养成分对加热温度的变化呈现升高(总酚、β-谷甾醇)、下降(VE)、变化不明显(角鲨烯)等变化规律,可能与营养成分的热稳定性或溶出规律有关,其中经过150℃加热后总酚含量明显上升,分别达到17.63、11.31、9.37μg/g,比对照增加了161.1%、82.4%、21.3%。水分降低、多酚和β-谷甾醇含量的升高对提高加热后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可能性最大,同时不排除具有抗氧化性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贡献,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电子鼻能够对核桃油的整体风味进行有效判别,由传感器的响应值分析得出,核桃油气味中主要由乙醇、对硫化物、氮氧化合物以及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等组成,种间差异可区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物理调控方式对广式腊肠进行干燥处理,以热风干燥为对照,研究低温+红外辐射和低温+红外+紫外辐射对广式腊肠干燥过程中水分、亚硝酸盐、色泽、脂肪氧化等理化指标和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红外和低温+红外+紫外环境下Page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其干燥过程;多个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与热风干燥的有明显区别,明度值和红度值都比热风干燥的高,但成品的亚硝酸盐残留量等指标都在GB 5009.33-2010的正常范围内。在低温+红外和低温+红外+紫外干燥环境下腊肠的酸价分别为2.31,2.45 mg/g,过氧化值分别为0.019,0.018g/100g。以热风干燥工艺为对照,低温+红外辐射和低温+红外+紫外辐射均能增加腊肠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硬度分别为49.3,47.4N;弹性分别为4.86,4.69mm;胶黏性分别为27.1,25.7N;咀嚼性分别为131.71,120.45mJ。说明在低温环境下用红外和紫外辐射进行干燥处理可以提高广式腊肠的口感、色泽和质构特性,在低温+红外辐射环境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烘烤可以有效增加核桃油的风味,但核桃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受热氧化,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要控制烘烤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以核桃仁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下烘烤,分析烘烤条件对所得核桃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核桃仁烘烤温度升高、时间延长,核桃油色泽呈加深趋势,其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维生素E含量减少;烘烤对核桃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适当烘烤有利于增加其氧化稳定性。核桃仁在150℃下烘烤35 min后得到的核桃油色泽、风味良好,品质高,是核桃仁烘烤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
核桃综合深加工的思路与技术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充分发挥核桃资源的价值,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深加工.核桃综合深加工的基本思路是:将核桃壳加工成核桃壳超细粉,将核桃仁加工成核桃油、核桃粉和核桃乳等产品.核桃壳超细粉的用途比较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核桃油的制取方法比较多,通过快速液压法制取的核桃油既保留了核桃油的天然品质,又避免了核桃蛋白的变性.采用含有部分油脂的核桃蛋白既可以加工成半脱脂核桃粉,也可以加工成品质稳定的半脱脂核桃乳,还可以添加在肉类食品或焙烤食品中.核桃综合深加工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辅助核桃饼脱脂,并以脱脂核桃粉为原料制备核桃蛋白,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核桃蛋白制备多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超声辅助核桃饼脱脂和核桃多肽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核桃多肽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核桃饼脱脂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20、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140 min,在最优条件下脱脂率为91.23%,蛋白损失率为11.32%;酶解制备核桃多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9、加酶量3.0%、酶解时间5.0 h,在最优条件下水解度达到22.63%,多肽得率为88.24%。核桃多肽粗蛋白质含量约为95%,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 Da的多肽占比达91.61%。  相似文献   

13.
由脱脂核桃粉制作风味酸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鲜乳和脱脂核桃粉为原料生产风味型酸奶的最适配方及生产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将脱脂核桃乳与鲜乳以14的比例混合,再加7%的白砂糖,菌种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的比例,4%的接种量接种,在42℃条件下发酵4~6h,可制得优质核桃风味酸奶.  相似文献   

14.
核桃仁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核桃奶的生产工艺 ,并描述了加工过程中因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核桃仁皮衣进行处理而使产品核桃奶的品质有些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低筋面粉为基料,添加核桃仁制作核桃仁桃酥。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核桃仁桃酥的最佳配方:低筋面粉100%,核桃仁35%,玉米油45%,白砂糖35%,小苏打0.6%,泡打粉1%,鸡蛋20%。最佳焙烤工艺:面火180℃,底火160℃,焙烤时间15 min。此条件下,产品风味纯正、品质优良、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核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探究副产物中多酚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槲皮素、没食子酸、儿茶素、绿原酸、鞣花酸5种核桃内源性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将5种内源性多酚分别加入核桃油中,进行18 d的加速氧化试验,以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同步荧光光谱、色泽及感官品质(透明度、气味、滋味)作为考察指标,分析其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5种多酚均能有效减缓核桃油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和共轭三烯值的升高,其中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儿茶素在维持核桃油感官品质方面优于其他2种多酚。综上,在开发核桃油相关产品时,可以考虑通过添加没食子酸、儿茶素和绿原酸提高产品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核桃粕为原料,以核桃多肽含量为考察指标,黑曲霉发酵产核桃多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黑曲霉发酵核桃粕产核桃多肽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8h、摇床转速为200r/min、核桃粕浓度7%、pH=6、接种量11%,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核桃多肽含量为22.33Lg/mL.  相似文献   

18.
不同贮藏条件下核桃及其油脂品质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核桃及其油脂品质的影响。将新鲜核桃分别贮藏于常温、低温、蜡封与保鲜袋包装中,通过测定核桃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酶活力以及核桃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贮藏条件对核桃及其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油中饱和脂肪酸约占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约91%;蜡封贮藏条件下的核桃在贮藏90 d后,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下降速率最慢,分别减少8.09、0.7、2.16个百分点,核桃油酸值(KOH)与过氧化值增长速率较慢,分别为0.44 mg/g、2.19 meq/kg;蜡封贮藏条件下核桃脂肪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且整体活性较低;蜡封贮藏条件下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幅度最低,为1.03个百分点。在降低温度的基础上采用蜡封的密封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隔绝氧气,对核桃及其油脂的保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核桃渣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及其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核桃渣中的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利用超声波于pH8.5、温度55℃、料液比1∶20提取1h,可以使蛋白质提取率接近70%,且核桃蛋白有良好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娜 《中国油脂》2020,45(11):62-67
采用5种商业蛋白酶水解核桃粕,评估水解物对二肽基肽酶4(DPP-Ⅳ)的抑制活性,优选出碱性蛋白酶作为水解用酶。研究确定了碱性蛋白酶水解核桃粕的最佳水解时间为5 h,然后通过超滤和SP Sephadex C-25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碱性蛋白酶水解物得到核桃蛋白DPP-IV抑制肽,并对所得DPP-IV抑制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模拟胃肠道消化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核桃蛋白DPP-IV抑制肽(025 mg/mL)DPP-Ⅳ抑制率(76.19%)比未分离纯化的水解物的提高了约3倍,其富含碱性氨基酸(含量34.36%),尤其是精氨酸含量高达25.93%。核桃蛋白DPP-Ⅳ抑制肽在高温(121 ℃)、极端pH(pH 1.0和pH 11.0)和模拟胃肠道消化条件下,均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可用作控制血糖的功能性食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