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王美丽  丰奇成  王涵 《矿产综合利用》2021,42(4):103-109,138
氧化铜矿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但选冶难度较大,因此大量的氧化铜资源至今未被高效开发利用.本文结合氧化铜矿矿物学特性,简述了氧化铜矿难处理的原因;从浮选、浸出、选冶联合工艺等方面综述了氧化铜矿回收利用现状,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针对氧化铜矿特点与现有技术的应用潜力,探讨了氧化铜矿选冶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氧化铜矿石资源的特点及矿石性质。分别从浮选工艺、化学浸出工艺和选冶联合工艺3方面总结了氧化铜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现状,从直接浮选、硫化浮选、水热硫化浮选、微细粒真空微泡浮选、脱泥浮选等方面详述了浮选工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化学浸出工艺(包括酸浸和氨浸两方面)、集常规浮选和浸出工艺各自优点于一身的选冶联合工艺以及氧化铜矿石的微生物浸出、焙烧-氨浸和离析-浮选等新工艺的研究情况。最后指出:提高氧化铜矿石的选矿技术水平必须认真做好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要加强高效浮选新药剂的研发力度;在确定矿石的处理工艺时,要在充分认识各选矿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实现各选矿方法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3.
赞比亚某复杂铜矿预处理—酸浸提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赞比亚某复杂难选氧化铜矿石矿物组成复杂,属结合相占比较高的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2.10%。为开发利用该铜矿石资源,采用预处理—硫酸酸浸工艺进行了浸铜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58%,预处理剂K1浓度为9%、液固比为1∶1、预处理温度为85℃、预处理时间为1 h,酸浸的硫酸浓度为5%、液固比为1.5∶1、浸出温度为50℃、浸出时间为3h的情况下,可取得88.83%的铜浸出率。较好地解决了矿石的铜浸出问题,为开发利用该铜矿资源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氧化铜矿的处理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综述了氧化铜矿的处理工艺。重点介绍了溶浸工艺中的酸浸法、氨浸法、细菌浸出法等。作者认为细菌浸出将是今后处理难选冶低品位氧化铜矿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云南省羊拉低品位氧化铜矿石,在对浮选及酸浸系统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先浮后浸联合工艺,获得的浮选铜精矿产率1.76%、Cu15.24%、铜回收率30.14%;铜浸出率50.84%;两者合计铜总回收率为80.98%的较好指标。此项成果解决了羊拉铜矿堆浸回收率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云南楚雄某氧化铜矿原矿品位低、矿石性质复杂、氧化率高、结合率高、钙镁等碱性脉石含量高的特点,进行了选冶联合试验研究。酸浸之前采用高效捕收剂OA反浮选脱除绝大部分碱性脉石矿物,然后采用硫酸用量为150kg/t,液固比为2∶1,浸出时间为30min的浸出工艺条件,最终可获得铜浸出率为84.6%的良好指标,为难处理氧化铜矿的分选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东川某氧化铜矿矿石铜品位为1.16%,铜氧化率很高,92.10%的铜以氧化铜的形式存在,碱性脉石含量高,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嵌布特征复杂,属高钙镁难选氧化铜矿石。为合理开发利用该矿石,针对硫化—浮选和酸碱浸出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氨基甲酸铵作为浸出剂进行浸出试验研究,考察磨矿细度、氨基甲酸铵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强度、液固比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在确定的最佳浸出试验条件下,最终可获得铜回收率为85.42%、损失在浸渣铜品位仅为0.194%的良好指标。该浸出试验结果可为该碱性难选氧化铜矿石的工业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难选氧化铜矿的处理,国外广泛采用各种选冶联合法,可获得较常规硫化浮选法优异的技术经济指标,我国难选氧化铜矿石,普遍采用常规硫化浮选法,选别指标较低。研究改进常规硫化浮选法或新的选冶联合法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氧化铜矿石选矿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浮选(包括浮选理论、浮选工艺)、浸出(包括常规浸出、助浸方法、浸出理论)和浮选-浸出联合工艺3个方面介绍了氧化铜矿石选矿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加强浸出方面的研究是今后氧化铜矿石选矿技术发展的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铀矿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低品位铀矿资源被抛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采用常规浸出技术无法有效提取低品位铀矿、铀尾矿、铀浸渣、含铀废渣等低品位铀矿资源中的铀,为此,强化浸出提铀技术受到了关注。介绍了氧化浸出、焙烧—浸出、微波辅助浸出、超声辅助浸出、微生物浸出、酸碱联合浸出加压浸出、电场辅助浸出等8种强化浸出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现状,归纳和总结了目前低品位铀矿资源绿色高效浸出技术的研究方向,为提高铀的浸出率、解决常规技术无法有效提取低品位铀矿资源中铀的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刚果(金)某含铜3.22%、含钴0.045%的含钴氧化型铜矿石,研发了“异步浮选预处理、氧化铜钴精矿浸出-浸渣浮选、硫化铜钴精矿沸腾焙烧-浸出”的选冶联合成套工艺技术,全流程铜和钴金属回收率分别达到81.23%和59.19%,实现了铜和钴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2.
铜矿峪低品位矿石地下生物浸出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媛媛 《矿冶》2004,13(1):26-29
针对铜矿峪低品位矿石进行了室内摇瓶和柱浸试验。试验表明 ,采用细菌浸出可将铜浸出率提高 10 %以上。为了克服地下浸出过程中存在的温度和氧气不足的问题 ,生产中采用细菌先将Fe2 + 氧化为Fe3+ ,然后将含有Fe3+ 的溶液注入地下矿体进行硫化矿氧化浸出的方案。本文还对工程投资、技术经济指标、对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采用地下生物浸出技术不仅能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 ,而且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锰矿资源分布不均衡、产能高度集中。在概述全球与我国锰矿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锰矿资源分布广、品位低、技术加工性能差、高质量锰矿对外依存度高的特点,从传统选矿法、还原浸出法和焙烧联合法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锰矿选矿技术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锰矿选矿存在的工艺技术问题,并展望了未来高效、清洁、经济处理锰矿选矿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可为锰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大量低品位软锰矿的资源利用率,优化由软锰矿生产一氧化锰的工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进低品位锰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锰系产品的质量升级,对近年来低品位软锰矿的还原工艺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不同低品位软锰矿的湿法浸出工艺,重点介绍了还原剂的选择和应用,为合理开发利用不同的低品位软锰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色矿山低品位矿床开采技术进步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降低采选成本,是充分开发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的主攻方向。开展低品位矿床新型采矿技术研究,既可大幅度降低回采成本和矿石损贫化,又能锻炼和培养科技骨干,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十多年来的应用研究表明,原地浸出是低品位金属矿床回收的有效方法,也是低品位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我国铜矿资源的分布、金属铜的生产、消费现状及主要生产企业和难选铜矿石的分选技术现状。着重介绍了硫化浮选法、有机酸浮选法、氨浸硫化沉淀浮选法、离析-浮选法、硫化焙烧-浮选法、化学选矿-浮选联合法、细菌浸出法、氯化焙烧-化学选矿法和特殊捕收剂法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对今后氧化铜矿石选矿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会混入围岩和夹石,造成出矿品位的降低,且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高品位和易选矿产资源储量日益减少,低品位和复杂难选矿产资源的经济高效开发利用愈发迫切。预选抛尾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入选矿石品位、减少磨选矿量、降低细粒尾矿排出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意义重大。从光电选矿抛尾、重选抛尾、磁选抛尾、浮选抛尾以及联合工艺抛尾,分别介绍了预选抛尾技术的现状和进展,并指出了各种预选抛尾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每种预选抛尾技术都有其特有的优势,联合工艺抛尾将是解决低品位矿产资源经济高效开发利用的重要技术突破,预选抛尾将成为选矿中一个通用必备的工艺环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易选硫化铅锌矿石资源的日渐减少,市场对铅锌金属的强烈需求推动了难选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的进步。为了系统展示难选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的进展,从硫化钠硫化浮选法和硫磺硫化浮选法等2方面总结了硫化浮选技术的进展情况,从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和选冶联合工艺等2方面总结了联合工艺技术的进展情况,从絮凝浮选法、螯合剂浮选法、组合捕收剂浮选法和组合抑制剂浮选法等4方面总结了基于新药剂的浮选技术进展情况,最后对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发展的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刚果(金)某难选氧化铜钴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刚果(金)某难选氧化铜钴矿高氧化率、高结合率、泥化严重、有害杂质钙镁含量高的特点,制定了不经脱泥,先浮选硫化铜钴矿、后硫化浮选氧化铜钴矿的原则流程,对易给氧化铜钴矿闭路选别带来中矿累积的微细粒中矿制定了选冶联合处理工艺。对含铜3.10%的原矿,采用最终闭路试验流程处理,获得了铜品位31.52%、回收率33.25%的硫化矿精矿和铜品位23.76%、回收率47.14%的氧化矿精矿,稀硫酸浸出中矿,可以回收6.64%的铜,总铜回收率达到87.03%,同时回收53.96%的伴生金属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