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莱钢炼钢厂120t转炉低硅铁水冶炼工艺。通过优化前期化渣、加入锰矿等手段,可有效解决低硅铁水冶炼成渣困难、不利于脱磷等难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福建泉州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在转炉冶炼低硅铁水时化渣困难,难以形成泡沫渣,造成炉衬侵蚀严重、冷钢粘氧枪、粘烟罩、脱磷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对低Si铁水冶炼造渣机理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优化造渣制度和供氧制度、制定留渣双渣操作法。实现低硅铁水少渣炼钢,解决了低Si铁水冶炼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并且降低了石灰耗和钢铁料耗。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硅铁水冶炼具有的前期成渣困难,脱磷效率降低、渣层薄等技术难题,进行转炉低硅冶炼技术攻关。采用优化吹炼制度,合理的留渣操作、补加SiC提高热量、优化底吹供气制度等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冶炼过程中化渣困难、脱磷效率低及粘枪严重等技术难题。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转炉传统高硅铁水双渣冶炼周期长、金属收得率低、消耗高等问题,对转炉冶炼高硅铁水进行了工艺优化.采用低成本的石灰石替代石灰造前渣,通过控制炉渣碱度、炉温快速脱Si等方式,有效避免了转炉冶炼喷溅,提高了金属收得率,降低了转炉熔剂消耗、冶炼生产周期和环保冒烟风险等.工艺优化后石灰消耗减少19.2 kg/t,冶炼周期平均缩短208 s,钢铁料消耗降低6.4 kg/t.  相似文献   

5.
低硅铁水的冶炼一直是转炉生产的难题,操作不好就容易引起金属喷溅、黏枪、烧枪等事故。对宣钢150t转炉炼钢设备以及低硅铁水的冶炼特点进行了研究,将低硅铁水具体细分为高温低硅铁水和低温低硅铁水。通过改变加料方式、变化枪位等措施对不同类型低硅铁水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促使前期渣提早形成,减少炉渣"返干"现象,降低黏枪、黏烟罩、金属喷溅等事故,提高转炉生产作业率。  相似文献   

6.
结合日钢120t转炉生产实践,分析认为影响钢铁料消耗的主要因素是转炉吹损、烟尘损失、渣中铁损和喷溅损失等。通过低硅铁水的少渣冶炼及合理添加烧结矿和球团矿等措施,辅以优化装入制度、优化原辅料结构、优化脱氧工艺及加强终点控制等,钢铁料消耗(Q235B)由1080.2kg/t降为1053.2kg/t。  相似文献   

7.
钟国 《冶金与材料》2021,41(5):27-28
为了能够进一步探索钢铁企业低温低硅铁水脱磷规律,需要结合转炉现场脱磷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拒相关试验操作显示,转炉在运行前期,成渣速度相对较慢;运行中期炉渣返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脱磷反映,导致脱磷率降低.因此,文章将针对转炉冶炼温低硅铁水实际情况,对低温低硅铁水脱磷工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磷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性提出低温低硅铁水脱磷工艺的优化措施,以及优化后的实践效果,希望通过文章研究,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为改善转炉运行条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八钢欧冶炉开炉初期铁水硅高,铁水硅含量平均5.1%。高硅铁水在转炉无法进行常规的单渣、双渣冶炼。八钢炼钢厂120t转炉为了消化高硅铁水,通过探索实践,采用了"双联脱硅"工艺,将脱硅与脱碳、脱磷分步进行,由两座转炉联合完成冶炼,成功解决了欧冶炉高硅铁水带来的喷溅问题。"双联脱硅"工艺日处理能力为5000~6000t。文章介绍了双联脱硅工艺的试验探索、工艺流程及转炉冶炼的制度。分析了"双联脱硅"工艺处理高硅铁水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低硅铁水冶炼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东  彭波  代宾  张其欢  肖建华 《中国冶金》2007,17(10):14-15,22
简介了川威炼钢厂低硅铁水冶炼工艺。生产实践表明,采取加入一定的钢包余渣和留渣操作等技术措施,可有效解决低硅铁水冶炼成渣困难、热量少、易粘枪、不利于脱磷及炉况维护等难题。  相似文献   

10.
简介了川威炼钢厂低硅铁水冶炼工艺。生产实践表明,采取加入一定的钢包余渣和留渣操作等技术措施,可有效解决低硅铁水冶炼成渣困难、热量少、易粘枪、不利于脱磷及炉况维护等难题。  相似文献   

11.
杨生州  侯伟 《甘肃冶金》2013,(6):23-24,34
高炉冶炼过程中,降硅是一项重大节能增产措施。既可降低高炉焦比和提高产量,也可促使转炉炼钢实行无渣或少渣冶炼,从而降低炼钢成本。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高炉冶炼低硅生铁的技术现状、硅的还原机理,提出了高炉冶炼低硅生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P. I. Yugov 《Metallurgist》2005,49(7-8):307-310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 modern high-speed converter steelmaking is early formation of the furnace slag. Early slag formation helps optimize conditions for the oxygen blow and facilitates thorough refining of the steel in the converter. The main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rate of slag formation are the contents of oxides of iron and manganese in the sla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teel, a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lime is added. When converter steelmaking is done on low-silicon, low-manganese pig iron with use of a portion of the slag from the previous heat, the slag tends to form earlier and intensive decarbonization takes place as the blow proceeds in the dynamic regime. Such steelmaking is also more efficient as a whole, since it reduces the amount of silicon and manganese in the pig and shortens the hea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Metallurg, No. 8, pp. 42–43, 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13.
大型转炉低硅铁水炼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转炉低硅铁水炼钢成渣困难,渣量少不利于脱磷,容易产生粘枪、粘烟罩等问题,在吹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熔剂,枪位稍高于正常含硅铁水炼钢,设计化渣效果好、喷溅少的多孔喷头。低硅铁水炼钢化学热减少,可减少矿石、废钢用量,保证熔池金属正常的升温速度。低硅铁水炼钢可以实现少渣炼钢,有利于减少石灰消耗和提高金属收得率。  相似文献   

14.
张彦恒  周海龙  喻林  卓钧 《特殊钢》2018,39(5):21-23
西昌钢钒有限公司高炉使用钒钛矿,铁水含钒钛较高,炼钢采用提钒-炼钢的双联工艺,提钒过程的冷却工艺削弱了热源优势,半钢碳低、硅低、锰低和温度低的特点又造成炼钢转炉热源不足,成渣难等问题,限制了提钒炉和炼钢炉废钢比的提升。通过对提钒炉、炼钢炉提高废钢比的工艺研究和探索,西昌钢钒成功将全流程的废钢比从2%~6%的水平提升至7%~10%水平,并保证了转炉的炉体状况和钢水洁净度,在钒钛铁水冶炼的企业中处于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日本转炉炼钢工艺的最新进展,对不同转炉炼钢工艺路线的渣量进行了比较,介绍了新日铁、JFE、神户制钢和住友金属等厂家各自开发的大型转炉冶炼新工艺流程,对比分析了日本各大钢铁厂转炉双联法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其生产实绩。日本转炉炼钢新工艺的操作方式主要有双联法和双渣法两种,双联法比传统方法工序简化,转炉内自由空间大,反应动力学条件优越,生产成本较低,通常铁水磷含量可脱至0.010%,适于大批量、经济地生产纯净钢。指出日本的转炉炼钢工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决了超低磷钢的生产难题。  相似文献   

16.
在统计分析了转炉前期炉渣碱度和钢水温度,终点炉渣碱度、终渣全铁含量和终点钢水温度对脱磷率影响的基础上,优化了0.29%Si,0.085%P铁水180t复吹转炉的高磷钢冶炼工艺。200炉冶炼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低枪位使钢水快速脱碳升温,控制前期炉渣碱度≥2.2、终点炉渣碱度2.8~3.2,终点炉渣全铁含量≤17%,转炉出钢温度1 650~1 680℃,可控制脱磷率≤60%,终点钢水磷含量均值为0.035%。  相似文献   

17.
通过石灰石造渣前期成渣机理的分析和转炉热平衡计算得出石灰石消耗为6.0t/炉时,需增加铁水消耗2.1t/炉,减少2.5t/炉废钢消耗,可保证石灰石炼钢终点温度和石灰炼钢终点温度一致。生产试验得出,石灰石造渣炼钢转炉终点碱度(3.3),终点温度(1662℃)、终点[C](0.081%)、[P](0.016%)、命中率(90%)和普通石灰造渣炼钢工艺一致,但降低转炉炉料成本10.4元/t钢,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鞍钢100 t转炉回收利用富矿、烧结矿、铁碳复合球、渣道回收渣铁、脱硫喷溅渣铁等含铁资源的工艺实践。通过采取优化转炉含铁材料的加料控制、过程控制方式等措施,含铁资源回收率可达30%以上,单炉可节省供氧200~300 m3。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转炉冶炼低硅低温铁水终点磷含量偏高的现象,从冶炼中期炉渣FeO含量、炉渣碱度及倒炉温度等几方面因素对脱磷分配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善化渣条件和成渣途径等相应措施,降低了冶炼终点钢水中的磷含量,提高了钢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炉渣的岩相研究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岩相检验方法可以确定炉渣的矿相组成和分布。把岩相检验与炉渣化学成分、流动温度数据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炉渣的性质。介绍了不同成分铁水炼钢的炉渣岩相检验结果和特点。炉渣岩相研究结果为改进转炉造渣工艺、降低石灰消耗和延长炉衬寿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转炉高效吹氧、低硅铁水炼钢和溅渣护炉技术开发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