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赵云  张珲  丁强  刘晓玲 《供水技术》2021,15(1):13-16
当水源地藻类或水草大量生长时,原水出现pH过高、溶解氧饱和、总碱度降低的变化,此时仍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处理,出厂水存在铝和pH超标风险.试验研究得出,当硫酸铝投加量为55 mg/L或组合投加45 mg/L硫酸铝+10 mg/L PAC,以及调节原水pH值至8.5后投加20 mg/L PAC时,可使出水中铝和pH均...  相似文献   

2.
马越  吴维  韩宏大 《供水技术》2011,5(3):26-27,31
采用自来水为原水,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对重金属钼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pH值为7.5时,投加15 mg/L三氯化铁能将原水中标准限值100倍(7mg/L)的钼去除到0.07mg/L以下;聚合氯化铝对钼的去除效果较差,对原水中标准限值5倍的钼的最高去除率仅为11%;三氯化铁对钼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3.
铝酸钙粉对水中硫酸根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琨 《供水技术》2011,5(3):23-25
采用铝酸钙粉去除水中SO2-4,考察了铝酸钙粉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中SO2-44为300~1 000mg/L、温度为30℃时,投加7.5g/L铝酸钙粉,调节pH值为9.0,反应30 min后,水中残余SO2-4稳定在250 mg/L以下.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物粒径及过水比阻特征测定表明...  相似文献   

4.
通过向含铁水中投加二氧化氯和混凝剂,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铁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铁的去除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当原水Fe2+浓度为5 mg/L时,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为5 mg/L,最佳氧化时间为10 min,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 mg/L,最佳pH值为7~9,对铁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94.0%。  相似文献   

5.
铝盐强化混凝去除水中腐殖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水中腐殖酸含量、温度、pH值、混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强化混凝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原水中的腐殖酸含量小于10mg/L,pH值为5.5~6.0,AlCl3的投加量为0.5×10-3mol/L的条件下,原水剩余的腐殖酸可以控制在0.02cm-1以下;加入0.05mol/L的NaCl对腐殖酸的去除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凝-微滤工艺进行了地下水除氟的试验研究.静态试验表明了硫酸铝的混凝除氟效果比聚合硫酸铝的更佳.动态试验中发现,在改善饮用水水质及降低运行成本方面,采用CO2降低反应体系的pH比采用H2SO4更具有优越性.当原水F^-浓度为2.74 mg/L、硫酸铝投加量为154 mg/L、混凝反应器内CO2的溶入量为183.2 mg/L时,出水F^-浓度为0.98 mg/L、浊度<0.10 NTU、UV254为0.012 cm^-1、Al^3+<0.02 mg/L、SO4^2-浓度为125.77 mg/L、pH值为7.51,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投加高铁酸盐对微污染原水进行预氧化和强化混凝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并对药剂投加方式和投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和硫酸铝复合投加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投加高铁酸盐、硫酸铝或聚合氯化铝铁的,可有效去除有机物、浊度和氨氮,在较优药剂组合和投量下,可保证沉后水的CODMn和浊度分别低于3.0 mg/L和0.5 NTU.  相似文献   

8.
以乐果为目标化合物,探讨了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以及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三种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乐果的去除效果随着活性炭投加量与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活性炭吸附-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要略好于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但这两种工艺都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乐果.采用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时,乐果的去除率随着石灰碱解的pH值升高而增加.当原水乐果含量为0.182 mg/L,用石灰调节原水pH值为9,投加30 mg/L活性炭吸附20 min后,去除率达89.9%,沉淀出水乐果浓度为0.018 4 mg/L,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浊、低pH值下高稳定性铁锰的特殊水质情况,开展了强化去除水中稳定性锰的应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高稳定性铁锰的微污染地表水,通过投加石灰调节原水的pH值7.3-7.4,可明显改善混凝工艺对锰的去除效果,稳定性锰的去除率提高了10%;投加黄泥调节原水的浊度至15NTU时,稳定性锰的去除率提高了11.4%;同时投加石灰、黄泥和二氧化氯预氧化的生产试验表明,当原水的锰含量为0.4mg/L时,能够保证滤后出水锰低于检测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方某水源水库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采用硫酸亚铁还原、碱性条件下沉淀去除原水中高含量六价铬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原水的酸碱性适宜、硫酸亚铁的投加量足够,混凝沉淀的pH值控制得当,对总铬的去除率可以达到接近100%,且出厂水中总铁和铝的浓度都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偏酸性的原水(pH3~5)有利于六价铬的去除,但对于试验的中性原水,不调节pH值出厂水中的总铬也能降低至0.05mg/L以下;硫酸亚铁的投加剂量以3倍最低化学反应剂量为宜,即硫酸亚铁剂量与六价铬浓度比为26;沉淀反应的pH值控制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铅污染应急处理技术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投加碱液预处理+常规净水工艺对水中铅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应急处理技术对水中的铅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铅含量可降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10μg/L)以内;聚铝比液铝具有更好的除铅效果,当聚铝投加量为42~48 mg/L,原水pH调节至7.8~8.4,进水铅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出水铅含量最低可降至0.56μg/L;pH值对除铅效果有一定影响,pH值越高出水铅含量越低;清洁滤池时,应采用碱液梯度递减的方式,以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混凝搅拌设备模拟水厂净水工艺,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对汞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调整原水pH>10.5(反应后pH>10.1),采用三氯化铁或聚合硫酸铁作为混凝剂,投加量为5 mg/L,能将水中汞从0.005 mg/L降低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0.001mg/L)以下,是一种有效去除汞污染物的应急处...  相似文献   

13.
预氧化-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预氧化-化学沉淀法对水中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水砷质量浓度为5倍标准限值时,在NaClO预氧化条件下,投加8 mg/L的聚合氯化铝可使砷去除率达到84%,且出水砷含量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要求;在KMnO4预氧化条件下,投加8 mg/L的聚合氯化铝可使砷去除率达到90%,且出水砷含量满足标准限值要求,而投加8 mg/L的聚合硫酸铁可使出水砷含量降至18.72μg/L,无法满足标准限值要求;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时的除砷效果优于聚合硫酸铁,以KMnO4作为预氧化剂时的除砷效果优于NaClO。  相似文献   

14.
采用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分别考察了混凝沉淀工艺及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原水中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对As(Ⅴ)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投加量大于3 mg/L,即可将As(Ⅴ)由0.1mg/L左右降至0.005 mg/L以下,三氯化铁对As(...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矿井水混凝处理过程中投加的聚合氯化铝(PAC)残留物对超滤膜的污堵问题,采用在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前投加不同量的PAC对矿井水进行混凝和超滤试验,考察PAC不同投加量下浊度、污染指数(SDI)、残留铝含量、跨膜压差(TMP)和归一化膜比通量(NSF)间的相互关系及对超滤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C投加量为35~40 mg/L时,混凝上清液中SDI最小为5. 3,残留铝含量约为0. 16~0. 23 mg/L,浊度约为6. 0~8. 0 NTU。跨膜压差随着PAC投加量、残留铝含量和pH值的增加而上升。当PAC投加量为40 mg/L、残留铝含量为0. 18 mg/L、pH值为4. 2~5. 2时,跨膜压差(TMP)最小值约为64. 8~68. 4 kPa。水中残留铝存在形态在不同pH值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聚合态和絮凝体粒径又影响着超滤膜污染,酸性条件(pH值为4. 2~5. 2)下更有助于减少残留铝对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除锰方法的投加点及投加量。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在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之前投加效果较好,当原水锰含量在0.16-0.24 mg/L时,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0.40mg/L。在不改变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将该方法用于生产,3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根据原水锰含量适量投加高锰酸钾,可以达到较好的除锰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模拟遭受突发性镍污染的水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化学沉淀法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对镍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饮用水水源中的镍,可作为突发性饮用水水源镍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pH对除镍效果有较大影响,故在水厂现有常规工艺基础上,通过调整混凝前原水的pH值,保证滤后水的pH值在9.0以上,即可使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聚合氯化铝在高pH值条件下存在铝超标风险,故化学沉淀法除镍时宜选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  相似文献   

18.
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就氯化铁和硫酸铝两种混凝剂对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确定了针对黄浦江原水的最佳混凝条件:混凝剂为氯化铁,投加量为30mg/L,混凝pH值为5.5,此时对DOC、A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42%、60%和56%,SUVA值也从2.3降为1.7,降低了26.1%。紫外扫描结果显示,强化混凝主要去除对波长〉250nm的紫外光有吸收的有机物,同时可降低60%以上的需氯量,这是因为它去除了在波长为272nm附近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的有机物,而这部分物质被认为是最易生成消毒副产物的部分;此外,强化混凝还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细菌,对其灭活率可达2.09-lg,明显高于常规混凝的1.0-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