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为了抑制交通 PPP 再谈判的频繁发生,在 PPP 初始合同中引入柔性合同条款,并以交通量波动作为判断社会资本方是否发起再谈判的量化指标,对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演化规律展开研究。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规律,得到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与交通量波动的关系;设计基于交通需求风险共担的柔性合同,对比分析有无柔性合同条款下交通 PPP 项目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柔性合同可以促使社会资本方在实际交通量低于预期时的策略选择朝着不发起再谈判演化,从而有效抑制交通 PPP 再谈判的发生。研究结论可以为 PPP 柔性合同的设计及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PPP项目运营阶段收益分配再谈判问题,运用博弈论中讨价还价模型,分析私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博弈互动机理,探讨双方策略选择对PPP项目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得出关于贴现因子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然后提出提高合同完备程度,制定外部规制手段,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和植入关系治理等建议,以期对PPP项目收益分配再谈判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私合营制(PPP)项目已成为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重要解决方案,而再谈判是目前 PPP 项目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梳理总结了 PPP 项目再谈判的原因,通过分析 PPP 项目再谈判过程,分别构建私营部门发起再谈判和公共部门发起再谈判的 PPP 项目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出对应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状态下双方的风险再分担比例,并据此提出深入了解再谈判发起者的动机,加大 PPP 项目建设运营期的监督力度,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和第三方仲裁,加强再谈判组织等建议,为 PPP 项目事后风险的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促进 PPP 项目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PPP模式的快速发展,PPP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在实践中发现再谈判频发,一定程度上说是不可避免的。再谈判实质上是公私双方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合同不完备、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因各方认识不到位,目前再谈判出现了效率低、结果差等问题,与再谈判的本质相背离。利用扎根理论对PPP项目再谈判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开放式、主轴及选择性编码探索出再谈判效果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访谈构建各影响因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模型并验证影响因素及模型的有效性,为PPP项目再谈判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PPP模式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政府资金不足、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公私双方合作目标和价值取向不同,容易造成利益冲突。其中,主要的冲突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冲突,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针对学前教育PPP项目公私利益冲突问题,分析冲突的原因,并对公私双方合作进行演化博弈。结果表明:激励成本、监管成本、惩罚力度和收益分配比例是影响公私双方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协调对策,以期推动学前教育PPP项目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启动再谈判调和各方利益成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梳理将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因素归因于"已识别风险变异和未识别风险突发",其次,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框架,构建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再分担流程,有助于识别与厘清导致PPP项目再谈判的核心触发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PPP项目具有投资大、运营周期长、风险因素复杂等特点,寻求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提高前期谈判效率在PPP模式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PPP项目的需求风险分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在各阶段最大化其目标函数,分析影响政府方付费机制选择的各因素,据此为需求风险的合理分配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PPP项目中初始信任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将PPP项目中的信任划分为资格预审中形成的静态的初始信任和合同谈判与再谈判过程中动态演化的持续性信任,通过文献分析构建PPP项目中初始信任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管理能力、力量投入、社会声誉、财务状况、安全和环境能力、技术能力是PPP项目中初始信任的关键驱动因素;②过往表现和工程经验间接促成初始信任的形成;③初始信任的3个维度对其总体水平的贡献度相差不大。该研究成果可帮助公共部门优化PPP项目资格预审评审指标和评审标准,从而促使项目成功。  相似文献   

9.
医养结合PPP 模式不仅可有效满足医疗健康及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质量和供给需求,还能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对医养结合PPP 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分析其各自的行为逻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地方公共部门、社会资本和消费者三方博弈模型并绘制各主体动态趋势相图,确定了“地方公共部门积极监管、社会资本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消费者进行反馈评价”的理想稳态策略。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公私合作机制,以演化博弈论为理论依据,构建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演化均衡稳定策略。选取案例项目进行数值仿真,探究各相关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提高社会资本方的收益回报,降低积极合作成本,增加消极合作的惩罚力度,降低政府方扶持成本,提升特色小镇PPP项目的社会效益,能改变博弈收敛方向,实现稳定的合作共赢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 PPP 项目再谈判频发和效果差的问题,从公平感知影响谈判行为角度出发,以契约参照点理论为基础,设计公平感知测量题项,对全国 20 个省(市)的调研参与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 SPSS 统计分析数据,实证解析我国文化背景下 PPP 项目再谈判中社会资本方的公平感结构及作用顺序和整体公平感受。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方公平感知由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组成,按解释力度大小排序,互动公平位列第一;当前社会资本方整体公平感偏低,在三维度公平中,分配公平感最低。  相似文献   

12.
PPP 项目是一项涉及多个参与主体的大型复杂工程项目,政府指挥部作为 PPP 项目的直接发起方与最初推动者,其管理模式的确定和具体实施将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结合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提出一种“项目总监”的指挥部管理理念,分析了 PPP 项目指挥部的多种管理模式,并就主要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比对分析,界定了该模式的管理框架,提出了指挥部实施监管的依据、目的及目标,以此创新指挥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我国 PPP 养老项目运营阶段绩效指标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以 PPP 养老项目运营阶段关键成功因素为基础,同时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兼顾老年人的需求,采用文本分析法,利用 NVivo 质性分析软件对 193 篇文献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识别出 PPP 养老项目运营阶段的绩效指标。并基于编码结果赋予绩效指标权重,构建了较为完整的 PPP 养老项目运营阶段绩效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基于第三方的客观视角,以期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绩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帮助社会资本参与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推动“PPP+EPC模式”在铁路建设行业的持续发展,对高速铁路建设项目“PPP+EPC模式”实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实际调研识别高速铁路建设项目“PPP+EPC模式”实施的影响因素,对铁路PPP+EPC项目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项目主要参建方,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因素的影响评价和影响机理分析。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投资建设方使用“PPP+EPC模式”参与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参与主体众多且利益与信息交流错综复杂,参建各方对该模式的价值创造认知模糊是导致现阶段 PPP 模式泛化与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明晰 PPP 模式带来的项目增值效应,从全局角度明确参与主体在 PPP 项目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分析关键利益相关者在该模式中的价值获取能力,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Stakeholder Value Network,简称 SVN)模型,构建 PPP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信息—协调关系综合网络,结合 SVN 与传统项目模式对比,对 PPP 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获取能力及其不确定性风险进行综合评判,为 PPP 模式项目前景战略制定和参与决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综合管廊 PPP 项目中各主体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 考虑风险偏好因素, 构建政府、社会资本及管线单位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各主体在不同情形下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风险偏好可以改变系统的收敛速率与方向, 各方对激励与惩罚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适当的补贴和罚款能够有效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 政府应建立合理的协调机制来规范各主体行为,促使多方达成合作意愿,实现“多赢” 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