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酱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重要香型,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风格特点,其所具有的独特风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大曲在白酒的发酵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白酒的糖化发酵剂,大曲发酵过程中产生丰富的微生物和酶等物质,形成了酱香大曲特有的风味。该文系统综述了酱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产香成分分析、酶活研究,以及大曲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的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酱香大曲是优质酱香白酒重要的糖化、发酵剂,按制曲工艺划分其属于高温大曲。酱香大曲中以细菌、霉菌、酵母菌为代表的各种微生物类群混合生长,共同推动了酿造过程的顺利进行,对酱香白酒品质、风味的形成有重要贡献。该文从酱香大曲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微生物功能性分析两个方面综述了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分析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类群与酱香白酒品质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株功能微生物优化组合,强化酱香大曲,并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中。结果表明,添加适宜剂量的功能微生物,强化大曲的酱香香气较浓郁,酱香型白酒的酱香、空杯留香、细腻度和典型性等感官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酱香型是中国白酒四大基本香型之一,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酿造工艺,使高温大曲和酒醅中形成了特殊的微生物区系,微生物分泌的各种酶对酱香风味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该文首先简述了酱香高温大曲产酱香的机理及酶系构成,然后分析了酱香酒生产过程中多种酶的研究现状,为其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酱香型白酒是中国老三大香型白酒之一,被誉为中国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科学性最复杂、最具科学研究价值的白酒。从"茅台试点"后就引起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入高效培菌糟来降低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的用量.高效培菌糟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酶和香味物质,作为种曲替代部分高温大曲而用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以此来降低酱香型白酒的大曲用量.结果表明,加入高效培菌糟可以降低大曲用量,生产的酱香型白酒的出酒率高,且酒体酱香突出、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朱秀珍  张伟 《酿酒》2001,28(3):42-43
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 ,酱香突出 ,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生动的形容了该酒的特点 ,传统的酿制方法以大曲自然微生物为糖化发酵剂 ,经过有关专家的不懈努力 ,从茅台酿酒和制曲过程中分离选育出了纯种微生物。酿制麸曲酱香白酒 ,提高了优质酱香型白酒的质量和产量 ,实现了酱香白酒的工艺改革 ,创造了人工微生物酿制麸曲酱香酒的先河 ,我厂自 1989年引进该生产技术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 ,利用纯种微生物与自然微生物结合酿制麸曲酱香白酒。1 酿酒原料高粱和小麦是酿制优质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重要原料 ,在茅台酒的生…  相似文献   

7.
何菲  吴天祥  侯格妮 《酿酒科技》2015,(3):20-22,26
采用直接进样定量方式,测定和评价酱香型白酒中的26组风味物质的浓度含量,运用系统聚类法对相关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一些柔和酱香白酒与传统大曲酱香白酒之间的聚类间距离较大,酒体间的风格特征差异也比较大;柔和酱香白酒与贮存工艺独特的窖藏习酒的相似度高于其他传统大曲酱香白酒;白酒中的26组风味物质的聚类分析结果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不同风格和不同个性化酱香型白酒之间的风味特征,聚类不同白酒之间的风格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8.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独特,其风味、口感都广受消费者喜爱。细菌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是主要的生香来源,因此,研究酱香型白酒大曲细菌菌群结构对于解析其与产酱香风味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提升其酒体风味。该文阐述了酱香型白酒大曲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及功能性,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酱香型白酒中的作用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酱香型白酒大曲中细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技术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从大曲酱香白酒生产大曲中分离得的5株嗜热芽孢杆菌、3株酵母菌应用于酱香型白酒生产。结果表明:①应用5株嗜热芽孢杆菌培养制得的高温大曲曲香馥郁,幽雅纯正;②应用嗜热芽孢杆菌、酵母菌与曲药、糟醅混合高温堆积,糟醅复合酱香明显;③应用复合产酸菌、培养窖泥,用于窖底,提高了窖底香和酒产率。所生产的酱香型白酒品质优良,酱香风格典型。  相似文献   

10.
以柔和酱香白酒——天朝上品酒为分析研究样品,采用气相色谱分析香气成分,对29种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对照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柔和型天朝上品酒中的乙酸乙酯含量明显高于传统大曲酱香白酒,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含量明显低于传统大曲酱香白酒,特别是乙缩醛含量明显低于传统大曲酱香白酒.天朝上品酒的品评体现了“绵柔、醇厚、酱香显著、舒适、谐调”柔和酱香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酱香型白酒的新型生产工艺对改善酱香型白酒酒体风格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酱香型白酒的机械化生产工艺、碎沙生产工艺、翻沙生产工艺与传统大曲酱香生产工艺各有不同,其所生产的基酒之间各有风格。对酱香型白酒各类新型生产工艺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2.
酱香型白酒是我国传统发酵饮品,具有酱香突出、酒体醇厚、空杯留香等特点,其独特的品质与酿酒微生态中的微生物息息相关,其中酵母菌是酱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家族中重要的三大菌群之一,对酱香型白酒的出酒率、酒体的风味及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该文概述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的多样性、菌群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从酵母菌代谢产物的角度阐释酱香型白酒发酵的内在机理以及呈香机制,介绍功能酵母在实际生产中对乙醇产率及酱香风格特征的贡献,并指出对高温大曲中酵母菌的研究尚有不足、酵母菌与其他酿造微生物或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较少等问题,为酱香型白酒科学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麸曲法生产酱香型白酒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希玉  王晓凤 《酿酒》2003,30(4):29-30
酱香型白酒的传统生产工艺是以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 ,以高粱为原料生产的。贵州茅台酒是其典型代表。但由于该工艺生产周期长、粮耗高、产量低、资金周转慢、成本高 ,从而导致酱香型白酒市场价格相对偏高 ,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另外酱香型白酒 ,质量、风格明显不同。为降低成本 ,减少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应用纯种微生物制成麸曲 ,生产酱香型白酒 ,成为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经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通过大量的科学分析实验 ,从茅台酒酿造微生物中分离出了 6株产酱香细菌曲 ,为麸曲法生产酱香型白酒创造了条件。我厂于 1 987…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尾酒、黄水、高温大曲、发酵糟按一定比例制作酱香生物培养液,应用于酱香型白酒酿造的新窖底泥培养,并结合酿酒生产应用试验,提高了调味酒的质量和产量,为酱香型白酒酿造生产过程窖泥的熟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最知名的白酒之一。制作工艺包括大曲制作,堆积发酵和酒精发酵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均有其独特的工艺,是保持酱香酒品质的重要保障。综述了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这三部分的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6.
贵州麸曲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麸曲酱香型白酒生产具有发酵时间短、出酒率高、贮存期短、资金周转快、价廉物美的特点.但与优质大曲酱香型白酒相比,酒质尚有一定差距.可采取一些方法提高质量,突出酱香风格.  相似文献   

17.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按所用糖化发酵剂的不同,一般分为大曲酱香酒和夫曲酱香酒。大曲酱香酒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出酒率低,但成品酒质量好。夫曲酱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但要生产出质量较好的曲酒也有一定困难。因为大部分厂家生产中使用的菌种单一,生成的香气成份少而低,再加上发酵时间短,发酵过程中生成的酒精成份未能很好地与有机酸类物质酯化及发生其它生物化学变化而形成香味,酒质单薄,香气和口味都不理想。同时,由于酱香型白酒成份比较复杂,产生酱香的主体香气成份至今还是个迷,所以在工艺上也很难准确地采取合适条件来提高其质量。 能否既保持夫曲酒的出酒率又能使其酒质接近大曲酱香酒水平,这是国内各酒厂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  相似文献   

18.
下糙沙生产工艺是大曲酱香白酒的关键生产工艺之一。作者以写实、白描的手法从下沙时令、润粮、蒸粮到堆积发酵的水分、淀粉、糖度、酸度等进行了陈述,介绍其摸索出适合珍酒生产的大曲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谷壳、稻草和封窖泥等辅料在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作用、选用标准以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蒸馏酒,其生产工艺独特,酒体风味独到,以茅台酒为典型代表而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知名度,是中国发酵食品行业的名片之一。酱香型白酒发酵的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变化主要发生在大曲制作、堆积发酵和下沙3个主要工序,其主要工艺特点为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多轮次固态发酵、发酵周期长、贮存时间长,每一道工序在酱香白酒的生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使酱香白酒的生产周期近1年才得以完成。独特的工艺造就其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代谢过程,这是形成酱香风味的重要物质保障。研究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及其代谢过程,对于揭示其风味形成机制、优化工艺过程控制、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关于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旨在推陈出新,进一步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多样性解析和代谢组学技术来揭示中国传统酱香白酒的生产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