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鱿鱼及其制品加工贮存过程中甲醛的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鱿鱼内源性甲醛的来源,跟踪检测鱿鱼及其制品贮存和加工过程中甲醛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鱿鱼原料甲醛含量较低,鱿鱼制品中甲醛含量显著高于原料。鱿鱼肌肉在25℃和4℃贮存中随着鱼肉变质甲醛含量逐步下降,而在高温处理中随着蒸煮温度上升甲醛含量显著增加。鱿鱼丝加工过程蒸煮和焙烤工序甲醛增加最明显,鱿鱼圈加工过程甲醛含量无显著变化。秘鲁和北太鱿鱼丝在25、4、-20℃贮存时甲醛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可见,鱿鱼制品高含量的甲醛主要来源于加工中的热处理工序,并且鱿鱼制品低温贮存可以减少甲醛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阿根廷鱿鱼、北太平洋鱿鱼(以下简称北太鱿鱼)和秘鲁鱿鱼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变化情况。将3 种鱿鱼于-18 ℃冰箱中冻藏,分别于0、15、30、45、60、75、90、105 d和120 d进行取样,分析测定鱿鱼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溶解性、浊度、乳化能力、Ca2+-ATPase活力、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羰基含量和总巯基含量等。结果表明,与未冻藏(0 d)相比,经冻藏120 d后,阿根廷鱿鱼、北太鱿鱼、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浊度、羰基含量明显增加;其中,肌原纤维蛋白浊度分别增加至1.303、0.608和1.177,羰基含量分别增加了8.74、13.95 nmol/mg和4.79 nmol/mg。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ication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fication stability index,ESI)、Ca2+-ATPase活力和总巯基含量则明显下降,其中阿根廷鱿鱼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溶解度、Ca2+-ATPase活力和总巯基含量冻藏120 d后依次下降72.22%、69.68%、93.07%和76.66%。冻藏120 d后,阿根廷鱿鱼、北太鱿鱼和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EAI分别下降了10.09、15.48 m2/g和11.63 m2/g,其ESI下降趋势与EAI下降趋势基本一致。北太鱿鱼肌原纤维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下降较为明显,冻藏120 d后,分别下降了60.00%和8.89%,下降速率明显高于阿根廷鱿鱼和秘鲁鱿鱼。综上,在低温冻藏过程中,3 种鱿鱼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但不同理化特性下降幅度及速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秘鲁鱿鱼TMAOase性质及其与甲醛生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军莉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2010,10(2):97-103
为分析酶催化途径对秘鲁鱿鱼内源性甲醛产生的影响,研究了秘鲁鱿鱼不同组织中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TMAOase)的活性及酶学性质,并通过体外重组实验分析冻藏过程中TMAOase活性与甲醛生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鱿鱼不同组织TMAOase活性均较低,而肝脏酶活相对较高.肝脏和肌肉TMAOase酶学性质相似,较佳反应温度40~50℃,表现为热不稳定性.TMAOase催化活性需要一个辅助因子系统,包括Fe2+、抗坏血酸(Asc)和半胱氨酸(Cys).鱿鱼肝脏-肌肉重组体和TMAOase-肌肉重组体在冻藏过程中甲醛和二甲胺(DMA)含量显著提高,而肌肉中DMA和甲醛含量无显著增加.电镜扫描结果显示,酶促生成的甲醛促进了重组体肌肉组织的交联,使肌肉网络组织结构更加致密.鱿鱼甲醛生成相关酶TMAOase主要集中在内脏组织中,肌肉中酶活性较低,因此酶学途径并非鱿鱼及制品中高含量甲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秘鲁鱿鱼肌肉特性不同于紫鱿鱼,非常松软,不再适于采用北太紫鱿鱼的加工方法,因此研究秘鲁鱿鱼的肌肉质构改进技术,使之接近北太紫鱿鱼,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冷冻的秘鲁鱿鱼为原料,以北太紫鱿鱼为参照.测定水分含量作为质构变化的指标,结合鱼体质构感官评定标准,时比了盐渍、糖渍、盐糖同时浸渍三种方法的改善效果,选择出改善质构的最佳方法.最佳的改进方法是:采用盐糖渍法.盐糖分步浸渍:先糖浓度8%,浸渍0.5h.再盐浓度5%,浸渍1.0h;或先盐浓度8%,浸渍0.5h,再糖浓度8%,浸渍1.0h.盐糖同时浸渍:盐浓度8%,糖浓度8%,浸渍0.5h;或者是盐浓度5%,糖浓度8%,浸渍1.0h.  相似文献   

5.
烤制作为鱿鱼丝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对鱿鱼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秘鲁鱿鱼在烤制过程中色泽、营养成分、安全性及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秘鲁鱿鱼色泽加深;氨基酸含量下降,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下降最明显,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降幅不大;牛磺酸的含量略有降低;甲醛含量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香气物质的种类显著增加,其中吡嗪、噻唑等杂环化合物对烤香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船上加工鱿鱼熟片的品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船上加工秘鲁鱿鱼熟片的品质特性,对比船上加工、岸上加工对秘鲁鱿鱼熟片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微观结构变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蛋白组成变化情况;通过测定蛋白疏水性、巯基和羰基含量分析肌肉蛋白氧化变性程度;利用质构仪分析质构特性;检测鱼片中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甲醛含量及pH值,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船上加工秘鲁鱿鱼熟片与鱿鱼原料的蛋白条带基本吻合,没有明显的条带产生或消失,全质构分析发现两者在硬度和弹性指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岸上加工鱿鱼熟片相比,船上加工鱿鱼熟片肌原纤维结构破坏少,表面疏水性低,溴酚蓝结合量为25.22μg,蛋白质变性少,巯基含量为38.98 nmol/mgpro,氧化程度低,羰基含量为0.92 nmol/mg pro;感官评价显示船上加工鱿鱼熟片色泽白皙、较有光泽,具有浓郁的鱿鱼香味,总体接受度高达9.78分。结论:船上加工秘鲁鱿鱼熟片肌肉组织坚实富有弹性,蛋白损失少,TVB-N含量为29.25 mg/100 g,符合GB 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总体品质比岸上加工鱿鱼熟片好,适于二次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7.
周秀锦  鲁华  邵宏宏  张静  杨赛军 《食品科学》2016,37(14):189-192
目的:研究日本福岛核事故对舟山口岸进口鱿鱼中134Cs和137Cs比活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北太、日本海、阿根廷和秘鲁4 个区域2011-2014年间310 份鱿鱼样品,采用高纯锗γ谱仪分析样品中134Cs和137Cs的比活度。结果:共检出阳性样品20 份,检出率为6.5%,其中北太鱿鱼占阳性样品的85.0%,134Cs的最高比活度为4.12×103 Bq/g,137Cs的最高比活度为6.89×103 Bq/g,远低于各国限量标准(最低限量为100×103 Bq/g)。结论:舟山口岸进口鱿鱼放射性核素134Cs、137Cs比活度低于10.0×103 Bq/g,不会危害食品质量安全,但是北太和日本海鱿鱼相对检出率高,应给予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秘鲁鱿鱼串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鱿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美味食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将鱿鱼制成方便食品——调味鱿鱼串,因其口感好,食用方便等特点,更使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好! 随着北太鱿鱼及阿根廷鱿鱼产量的下降,以及秘鲁鱿鱼产量的不断增长,开发秘鲁鱿鱼深加工提上日程。但秘鲁鱿鱼具有不受人欢迎的“怪酸味”,严重影响秘鲁鱿鱼的食用。如何改进原料特性,使得以其为原料的制品受人欢迎,成为每一个鱿鱼加工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公司科技人员,通过对秘鲁鱿鱼特性的分析,经过深入研究,初步解决了秘鲁鱿鱼的酸味问题。现将秘鲁鱿鱼串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秘鲁鱿鱼鱼糜为原料,研究凝胶性条件对鱿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并优化了鱿鱼鱼糜凝胶条件。实验分为新鲜鱿鱼鱼糜和冻藏鱿鱼鱼糜2组,比较不同凝胶条件下2组鱼糜的甲醛等相关指标的含量变化和凝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新鲜鱼糜,冻藏的鱿鱼鱼糜中甲醛、二甲胺、三甲胺含量显著(p0.05)升高,氧化三甲胺含量显著(p0.05)降低,凝胶品质劣化。当低温凝胶化温度为40℃,凝胶化时间为30 min时,经二段式加热鱿鱼鱼糜凝胶表现出的凝胶(质构特性、凝胶强度、弛豫时间T23、持水性和蒸煮损失)品质更好;扫描电镜观察鱼糜凝胶组织微观结构表面较平整、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仪(ESR)测定秘鲁鱿鱼中与甲醛生成相关的自由基,结果显示,在秘鲁鱿鱼加热过程中伴随着甲醛的生成,产生了(CH3)3N·自由基.为进一步证明(CH3)3N·自由基与甲醛生成的相关性,在TMAO-Fe(Ⅱ)体系中研究(CH3)3N·自由基的生成规律.(CH3)3N·自由基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多,与甲醛生成规律一致.(CH3)3N·产生后,在室温条件下,10min内信号强度迅速衰减,随后缓慢衰减.因此初步证明秘鲁鱿鱼中甲醛产生的非酶途径中存在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