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富勒烯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富勒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十分有限,成为其应用在生物系统中的瓶颈.最近发现,将富勒烯制备成纳米颗粒水悬液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富勒烯水溶性的方法.介绍了目前采用的4种制备方法,即四氢呋喃-丙酮法、甲苯超声法、四氢呋喃法、直接搅拌法,同时还介绍了水中纳米富勒烯颗粒可能形成的机制以及纳米富勒烯颗粒的细胞毒性和抗菌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富勒烯主要的制备方法,并简要对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从富勒烯在固体推进剂中应用的需求考虑,总结了富勒烯衍生物制备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讨论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以期为富勒烯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研究进展及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并社 《材料导报》2001,15(9):45-48
评述了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研究发展过程和动向,论述了该物质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工艺,并对各种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比较论述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纳米洋葱状富勒烯基础研究,宏量制备和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王浩  宗楠  陈中正  薄勇  彭钦军 《材料导报》2021,35(z1):71-77
富勒烯是由碳五元环和六元环相互排列组成的封闭中空分子的统称,是继石墨和金刚石之后人们发现的第三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富勒烯具备独特的笼型结构以及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有着很高的应用研究价值,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制备与分离技术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富勒烯的制备与提取分离方法,分析了影响富勒烯制备产率和效率的因素,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富勒烯制备提纯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富勒烯C60一维、二维和三维纳米材料的晶态形貌,并对近几年来制备富勒烯C60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制备方法做了详细介绍。综述了富勒烯C60纳米材料在光学、电学、催化和生物医药等方面应用研究,并展望了富勒烯C60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富勒烯C60的缺电子多烯结构,容易与自由基发生加成反应,被称为"自由基的海绵",可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伤害。它的笼形结构还可以用作药物载体,实现靶向释放,因此在生物和医学领域中应用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富勒烯本身具有强烈的疏水性,难以在生物介质中直接使用,因此,制备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及提高富勒烯在生物体内的有效摄入量,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并制备了水溶性富勒烯羟基氨基多官能度的衍生物,通过氨基的引入,增加了富勒烯在水中溶解度,提高细胞对富勒烯衍生物摄入量。用有机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热失重等手段对其元素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其结构式为:C60O~10(OH)~16(NH2)~6(NO2)~6·24H_2O。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和Zeta电势,粒径分布在170nm,Zeta电势为-3.54mV(pH=7.0水溶液)。并探究其对细胞的抗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溶性富勒烯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可使细胞免于氧化应激伤害,提高细胞成活率,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与富勒醇对比,证明氨基引入确实提高了细胞对富勒烯衍生物的摄入量,为富勒烯在生物医药中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富勒烯制备方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评述了近几年来富勒烯物质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不同形态的富勒烯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提纯分离工艺,并对各种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性研究,在此基础眩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就富勒烯的基础研究、宏量制备和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并简述了本研究小组采用电子束辐照法,金属纳米微粒诱发催化非晶炭膜转变成泮葱头状富富勒烯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硅谷》2010,(22):I0024-I0024
<正>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可吸收光线并将其大面积转化成为电能的新型透明薄膜。这种薄膜以半导体和富勒烯为原料,具有微蜂窝结构。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材料化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电弧法制备掺硼富勒烯过程中发现,与纯富勒烯相比,掺硼富勒烯烟灰的电导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电镜观察显示掺硼富勒烯烟灰中含有较多的巴基管和巴基葱,而阴极沉积物中则发现含有珠链状巴基葱。  相似文献   

10.
以石墨、煤基炭为原料,电弧法制备富勒烯。考察了富勒烯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电弧蒸发下富勒烯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弧法制备富勒烯的过程中,一个适宜的温度场分布对于提高富勒烯的产率是很重要的,在本实验条件下,富勒烯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氦气压力P= 0.018 MPa~0.02 MPa,直流电流强度I= 80 A~100 A。  相似文献   

11.
纳米金属微粒催化制备的洋葱状富勒烯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采用金属Cu,Al做粒/石墨混合材料.用直流电弧放电方法制备了洋葱状富勒烯。对两种产物进行了XRD、SEM、HRTEM和Raman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纳米金属微粒均可催化得到洋葱状富勒烯;所得产物中有单纯洋葱状富勒烯和内包纳米金属微粒洋葱状富勒烯,且石墨化程度都很高;纳米金属微粒尺寸大小不同决定洋葱状富勒烯的直径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其拉曼谱峰相对于石墨特征峰1582cm^-1发生了频移;用汽-液-固(VLS)生长模型描述了洋葱状富勒烯生长机理,解释了汽态碳原子通过在液态催化剂中扩散和析出,逐渐长大成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富勒烯C_(60)衍生物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纳米须、纳米线、纳米球、纳米网和微米花等不同晶态形貌的纳米材料,并对近几年来富勒烯C_(60)衍生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制备方法做了详细介绍。综述了富勒烯C_(60)衍生物纳米材料在光电转换、疏水材料、生物医学应用和有机太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展望了富勒烯C_(60)衍生物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富勒烯(Fulerene)和碳纳米管(CNT)可能是本世纪末材料科学领域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进入90年代以来,其制备方法、物化特性及可能的应用领域等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并对材料物理、微电子、介观量子效应等众多科研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根据目前进展,富勒烯/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很可能首先在CNT缺陷研究、分子工具(Moleculartools)、纳米装置(Nano-device)应用和新一代贮能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4.
用富勒烯残余烟灰制备炭分离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富勒烯残余烟灰为原料,采用粘结成型炭化法制备出炭分离膜,目的在于考察富勒烯残余烟灰的有效利用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富勒烯残余烟灰可以用来制备炭分离膜,制备工艺条件对膜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弧法制备洋葱状富勒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运用纳米Bi2O3微粒作催化剂,在电弧放电条件下,进行了纳米洋葱状富勒烯大量合成的研究。并用透射电镜对产物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石墨化程度很高,且直径均匀(约为25nm),结构较完善;同时伴有单核纳米洋葱状富勒烯向多核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转变。为洋葱状富勒烯的宏量制备提供了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一种简易的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首先采用强酸氧化处理多壁碳纳米管使其表面产生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基团,再将氧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通过羟基和羧基基团与异氰酸根的反应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修饰,最后利用富勒醇表面的羟基与碳纳米管表面异氰酸之间的反应制备出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产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富勒烯与碳纳米管的化学组装。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直流电弧放电法制备富勒烯过程中,从阴电极表面收集到大量的碳纳米管及巴基葱,产生率达到50%,并用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观察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内包金属Fe/洋葱状富勒烯,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ETR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FT-IR)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硬脂酸对Fe/洋葱状富勒进行化学修饰;着重讨论硬脂酸修饰后Fe/洋葱状富勒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洋葱状富勒烯颗粒均匀,通过酯化反应Fe/洋葱状富勒烯能够被硬脂酸包覆,显著提高了Fe/洋葱状富勒烯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在MRS-10A型四球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Fe/洋葱状富勒烯作为机油添加剂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用直流碳弧法制备出碳包Ni金属纳米晶,在石墨阳极复合棒中掺入不同组份的Ni,研究其对碳包Ni纳米,富勒烯等碳微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爆炸辅助气相沉积法制备富勒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双釜爆炸装置,将爆炸后产生的高温气相碳簇快速转移到温度相对比较低的环境中沉积,成功地制备了C60富勒烯.富勒烯的形成与沉积温度密切相关,当沉积温度为0℃时,紫外光谱以及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表明,产物的甲笨抽提物中生成了C60富勒烯.与其它制备方法相比,本体系的气氛更为复杂,包含H、O、N等元素,此条件下富勒烯的成功制备为深入理解富勒烯的生长机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实验范围内,当沉积温度为450℃、150℃以及-78.5℃时,产物的抽提物中都没有发现富勒烯生成,可能是由于碳簇退火沉积速率太慢或太快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