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产纤溶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筛选到一株产纤溶酶较强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研究发现其最适产酶的发酵条件为:ρ(葡萄糖)=20g/L、ρ(豆渣)=60g/L、ph7.0、温度37℃、种龄24h、接种量10%。发酵第四天产酶最高,最大产酶量可达713.11IU/mL。  相似文献   

2.
果糖基转移酶(EC 2.4.1.9)是利用蔗糖为底物制备低聚果糖的关键酶。利用前期构建的产果糖基转移酶的重组毕赤酵母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发酵优化。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装液量30 m L/250 m L、V(甘油)∶V(甲醇)=1∶20、初始pH为5.5、诱导温度为30℃、初始甲醇浓度为1.0%、后续甲醇浓度为1.5%、硫酸铵浓度10 g/L、诱导时间为120 h。在优化的发酵产酶条件下,重组果糖基转移酶酶活力达218.3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5倍。  相似文献   

3.
以麸皮、豆渣为原料,对好食脉孢霉液体发酵产纤溶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纤溶酶酶活为指标,确定好食脉孢霉液体发酵产纤溶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其最佳产酶条件为:麸皮添加量10g/100 m L、豆渣添加量32.5 g/100 m L、葡萄糖添加量2 g/100 m L以及摇床转速275 r/min,此条件下纤溶酶酶活可达到134.48 U/m L。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甲基营养芽孢杆菌SK21.002产果聚糖蔗糖酶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其最适产酶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80g/L,酵母提取物10g/L,胰蛋白胨10g/L,K2HPO48g/L,MgS041g/L,NaCl2g/L;最适产酶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6.5,发酵温度30℃,装液量30%,接种量2%,发酵周期21h.在以上条件下发酵培养,果聚糖蔗糖酶活力可达到9.76U/mL,是优化前的3.75倍.  相似文献   

5.
韩建春  冯镇  张宏伟 《食品科学》2011,32(1):149-153
从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产葡萄糖氧化酶较高的菌株,利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产酶量。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9.41g/L、复合氮源(m(月示蛋白胨):m((NH4)2SO4)=3:1)37.36g/L、吐温-80 37.15g/L、KH2PO4 2g/L、 MgSO4·7H2O 0.7g/L 和KCl 0.5g/L。采用该优化培养基所得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为1.54U/mL,较优化前提高了31.6%。  相似文献   

6.
陈成  宁喜斌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138-145
为快速高效地提高菌株Bacillus cereus B03的产酶能力,采用响应面法对Bacillus cereus B03产β-内酰胺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碳源及浓度、不同氮源及浓度、不同金属离子及浓度、氯化钠、磷酸氢二钾以及温度、pH、接种量、装液量对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然后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显著性因素:温度、pH、接种量。在此基础上,最后设计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优产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 g/L、酵母浸粉20 g/L、NaCl 2 g/L、MgSO4·7H2O 0.2 g/L,K2HPO4·3H2O 4 g/L,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pH为7.3,接种量3%,装液量50 mL/250 mL。在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酶活力为113278.7 U/mL,为优化之前酶活(88792.7 U/mL)的1.28倍。本研究为进一步工业化开发利用性状稳定且高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新型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本实验从腐木中分离获得1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青霉菌株L1;经等离子-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后利用七叶苷平板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最终获得1株可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D-6,经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其发酵产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是:KH_2PO_4 6 g/L、MgSO_4·7H_2O1 g/L、CaCl_2 0.5 g/L、FeS04 0.1 g/L,初始pH5.2,接种量5%(孢子浓度10~8个/mL),碳源添加量(X_1)玉米秸秆45.74 g/L、氮源添加量(X_2)(NH_4)_2SO_47.23 g/L、装液量(X_5) 63 mL/250 mL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132 h,D-6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142.92 U/mL,较出发菌株L1提高了274.4%。研究结果为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发酵条件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该类菌株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再利用玉米芯粉这种农副产品资源,以黑曲霉为菌种,进行黑曲霉液态发酵玉米芯粉产木糖苷酶的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以黑曲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木糖苷酶活力为响应值,考察发酵周期、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发酵pH值、装液量和摇瓶转速对木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时间144 h、发酵温度34℃、接种量7%、初始发酵pH 3.0、摇瓶转速180 r/min、装液量110 mL/300 mL为该菌产木糖苷酶的最佳发酵条件。然后在上述最佳发酵条件的基础上,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最低添加量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确定了最佳产酶培养基组分为:玉米芯粉31.55 g/L,酵母粉8.00 g/L,蛋白胨5.48 g/L,硫酸镁0.70 g/L,氯化钠1.00 g/L,氯化钙1.50 g/L。利用软件构建二次式模型,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91 0,调整决定系数R2为0.982 9。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显著有效,失拟项P值大于0.05,适用于产酶的理论预测。经过上述优化后菌株产木糖苷酶活力是优化前的8.89倍。  相似文献   

9.
对一株产碱性蛋白酶海洋弧菌(Vibrio sp.pro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无机氮源、pH值、温度、装液量、接种量等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最佳组成为蛋白胨5.0g/L,酵母膏1.0g/L,硝酸钾0.6g/L,氯化镁4.0g/L。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为8.5,发酵温度33℃,装液量40.0mL,接种量2.0mL,优化后产酶量提高了6.3倍。  相似文献   

10.
对一株产碱性蛋白酶海洋弧菌(Vibrio sp.prol)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无机氮源、pH值、温度、装液量、接种量等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最佳组成为蛋白胨5.0g/L,酵母膏1.0g/L,硝酸钾0.6g/L,氯化镁4.0g/L.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为8.5,发酵温度33℃,装液量40.0mL,接种量2.0mL,优化后产酶量提高了6.3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芽孢杆菌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芽孢杆菌为发酵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对芽孢杆菌的10L发酵罐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产β-葡聚糖酶的最优培养基为甘油含量6g/L、酵母粉含量24g/L和NaCl含量10g/L;发酵条件:接种量为10%、初始发酵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7℃、转速为350~950r/min、通风量为1vvm和发酵时间15h。经过3批发酵实验验证,最优条件下β-葡聚糖酶最高酶活可达3112U/mL。  相似文献   

12.
在液体发酵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二水平设计的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3个对黑曲霉产α-葡萄糖苷酶影响的关键因素:玉米淀粉用量、装液量和温度。再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酶活区。最后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以期获得黑曲霉产α-葡萄糖苷酶最优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黑曲霉产葡萄糖苷酶最优条件为:玉米淀粉55.8 g/L,玉米浆干粉30 g/L,接种量4%(体积分数),装液量49.3 m L(500 m L摇瓶),摇床转速240 r/min,初始p H4.8,发酵温度36.3℃。优化后α-葡萄糖苷酶活为375.5 U/m L。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对耐热β-葡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大麦粉43.48g/L、豆粉34.40g/L、Na Cl 2.4g/L、磷酸二氢钾2.4g/L和磷酸氢二钾12.5g/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量为(110±2.67)U/m 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1%。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是廉价的大麦粉和豆粉,大大降低了β-葡聚糖酶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构建的木聚糖酶xyn B表达载体p BS-XTP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表达系统中实现了高表达,并对基因工程菌A70的发酵特性及产木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L9(34)的正交实验优化菌种产酶条件,优化得到摇瓶产酶条件为:玉米芯质量浓度80 g/L,麸皮质量浓度18 g/L,糖蜜质量浓度14 g/L,Na NO3g/L,用30 m L无氮Mandels营养液配制发酵液。在发酵温度为28~30℃,接种量为0.5%,装液量30m L/瓶,摇床转速为220 r/min,发酵时间96 h,菌株A.niger A70产酶水平达12 664 U/m L,是优化前的3.5倍,较出发菌株A.niger A327产酶水平提高约60倍。  相似文献   

15.
分离出一株能产纤溶酶的芽孢杆菌菌株,以大豆为原料对其产纤溶酶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对发酵产物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面粉:大豆(W/W)=1:8,培养基加水量为0.75 mL/g物料,初始pH自然;接种量为2mL/100g物料,培养基厚度为18g/250mL三角瓶,培养时间为60h,温度37℃.优化条件下的固体发酵纤溶酶产量平均达580.52 U(尿激酶单位)/g物料.  相似文献   

16.
拟蕈状芽孢杆菌Gxun-30产角蛋白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海洋来源拟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Gxun-30产角蛋白酶的能力,该文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对该菌产酶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对羽毛浓度、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及接种量等影响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羽毛15 g/L、果糖10 g/L、玉米浆4.0 g/L、初始pH 6.5、氯化钙0.15 g/L、接种量2.0%、接种发酵48 h后酶活达到最高。再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对菌株产酶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为玉米浆、氯化钙及羽毛浓度;结合最陡爬坡及响应面试验优化方法对这3个显著因素进行优化,获得最优产酶条件为玉米浆8.17 g/L,氯化钙0.27 g/L,羽毛含量13.58 g/L,在此发酵条件下,模型预测角蛋白酶酶活为1866.47 U/mL,验证试验实测值达到1810.98 U/mL,较优化前酶活227.38 U/mL提高了7.96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发酵产碱性果胶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产酶的最优培养基:30 g/L豆饼粉、35 g/L马铃薯淀粉、20 g/L果胶、2.775 g/L氯化钙、4.025 g/L硫酸锌、113.6 g/L Na 2HPO 4。同时对温度、接种量、发酵pH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温度35℃、接种量3%、发酵过程控制pH=7.4,在此基础上进行补料流加实验,补料配方为350 g/L葡萄糖、10 g/L果胶,补料控制总糖浓度为20 ug/mL,并调整转速和风量控制溶氧30%~40%,最终酶活达到6120 U/mL,较初始酶活1061 U/mL提高了4.77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以原位酶解方式整合产酶菌株的发酵条件和酶解条件差异的可行性,以木质纤维结构典型的水稻秸秆为对象,里氏木霉为产酶微生物,通过研究液态发酵原位酶解糖化水稻秸秆,对发酵过程和酶解过程协同控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优产酶发酵条件为水稻秸秆添加量30 g/L,发酵温度30℃,初始pH 6.5,发酵时间48 h;最优酶解条件为酶解pH 4.8,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4 h,最终的秸秆比产糖量为0.350 g/g。通过在酶解阶段时补加少量的粗酶液(体积分数5%),可以提升最终的比产糖量,由0.332 g/g提升至0.400 g/g,约提升了20%。原位酶解糖化秸秆纤维素是实现水稻秸秆高效降解利用的可行方式。该研究可为纤维素酶解工艺提供技术参考,为秸秆纤维素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弧菌HB161653产褐藻胶裂解酶活性,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弧菌HB161653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海藻酸钠5 g/L,蛋白胨7.5 g/L,NaCl 25 g/L,K2HPO4 0.2 g/L,MgSO4 0.1 g/L;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0,接种量1.5%,发酵温度28 ℃,发酵周期12 h。在此优化产酶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可达42.1 U/mL,较优化前(26.0 U/mL)提高了62%。该研究可为弧菌HB161653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规模化生产和褐藻寡糖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食品级漆酶,以可用于食品的原料对虎皮香菇的漆酶发酵进行优化,考察培养条件、碳源、氮源及铜离子等因素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确定虎皮香菇产漆酶的发酵培养基为:果糖48 g/L,玉米粉12 g/L,胰蛋白胨9 g/L,NH_4H2_PO_41 g/L,KH_2PO_42 g/L,MgSO_4·7H_2O 0.25 g/L,CuSO_4·5H_2O 1 m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 H自然,种龄3 d,接种量6%(体积比),装液量150 m L/500 m L三角瓶,发酵1 d~4 d摇床转速为150 r/min,第4 d~11 d摇床转速为200 r/min,发酵液中漆酶活性达到462.59 U/m L,为优化前的2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