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肉类研究》2016,(9):35-39
冷鲜肉因其营养物质丰富、安全卫生和肉质柔嫩,已逐渐成为生肉市场的消费主流。但裸露放置极易受到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感染,适宜的包装保鲜技术能使冷鲜肉的卫生条件良好,也可避免肉品因失水而品质下降,从而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同时有效的贮藏前处理也是延长货架期的关键过程。本文综述了目前冷鲜肉贮藏前处理的技术及国内外冷鲜肉常用的包装技术,旨在为冷鲜肉贮藏前处理及保鲜包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冷鲜肉以其新鲜、味美、营养健康而逐渐成为国内外肉品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本文对冷鲜肉进行了介绍,并概述了冷鲜肉保鲜包装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冷鲜肉保鲜的研究及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肉品包装的重要性以及肉品包装材料的特性,同时总结了国内外肉品包装的常用材料及包装技术。其中冷鲜肉的真空热缩包装技术及肉制品的拉伸膜包装技术是肉品包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肉制品包装是保障肉制品质量和延长货架期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者对肉制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食品包装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肉制品包装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是肉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真空包装、气调包装、活性包装以及智能包装在肉制品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肉制品保鲜包装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未来肉制品包装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含有海藻糖的生物可降解薄膜对冷鲜肉的保鲜与护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含有海藻糖的生物可降解薄膜对冷鲜肉的保鲜与护色作用,本研究选用完全可降解性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乙烯醇(PVA)和海藻糖(TH)为制膜材料,制备PPC/PVA/PPC及PPC/PVA/PPC-TH复合膜。用复合膜对冷鲜肉进行真空包装后,定期对冷鲜肉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同时选用常用的PA/PE复合膜和PE保鲜膜作对照,确定复合膜包装冷鲜肉的货架期。结果表明:由PPC/PVA/PPC-TH复合膜包装的冷鲜肉的货架期可达到28~32d,而PPC/PVA/PPC和PA/PE复合膜包装的冷鲜肉的货架期均为20d,PE保鲜膜包裹的冷鲜肉货架期仅为12d。在肉品储藏期间,PPC/PVA/PPC-TH复合膜包装的冷鲜肉其p H、色差、汁液流失率和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均优于其他薄膜包装的肉品。由此可见,PPC/PVA/PPC-TH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冷鲜肉货架期,保持肉品色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充分发挥民间传统贮藏肉品加工方法,通过现代包装技术与冷藏贮销的方式,使传统贮藏肉品得以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肉类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但是,冷鲜肉在储运及分销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微生物繁殖等潜在安全问题。通过对冷鲜肉实施有效包装,不仅可避免交叉污染.还能延缓有害细菌的繁殖速度,从而延长保质期,保障冷鲜肉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肉的腐败气味一直是消费者评判肉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不同包装冷却肉中的微生物群落和代谢途径不同,导致肉品贮藏期间释放出不同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这直接决定了肉的腐败气味和腐败程度;因此,进行包装肉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对认知肉品腐败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冷却牛肉、猪肉、羊肉及禽肉在托盘包装、真空包装、气调包装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其典型挥发性物质变化过程,揭示了特定包装过程中诱发肉品腐败气味的优势菌群,从底物利用和代谢通路方面分别探讨了这些气味的产生机制,并对现有检测手段进行总结,以期为控制肉品腐败异味,利用挥发性标记物监测包装肉品货架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物保鲜剂对冷鲜肉抑菌效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冷鲜肉成为国内外肉品市场的主流产品,冷鲜肉生物保鲜将是国内外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冷鲜肉中常见的微生物和不同生物保鲜剂的抑菌效果,以期为生物保鲜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究含有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生物可降解薄膜对冷鲜肉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使用生物可降解性聚乳酸(PLLA)、聚乙烯醇(PVA)和聚己内酯(PCL),制备PLLA/PVA/PCL复合膜,并且结合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Nisin)制备抑菌薄膜。用复合膜对冷鲜肉进行真空包装后,定期对冷鲜肉的菌落总数、p H、TVB-N、色差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组,对比确定使用复合材料包装冷鲜肉后它的货架期。结果表明:使用PLLA/PVA/PCL-Nisin复合抑菌膜包装的冷鲜肉其货架期可达到21~23 d,使用PLLA/PVA/PCL复合膜包装的冷鲜肉货架期为17~19 d,而作为空白使用PE保鲜膜包装的冷鲜肉货架期仅11 d。在相同储藏期的肉品,对其进行p H值、色差和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的测试比较,PLLA/PVA/PCL-Nisin复合膜包装组均优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由此可见,PLLA/PVA/PCL高阻隔复合膜与Nisin结合后的抑菌薄膜对微生物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保持贮藏期内肉品色泽,延长冷鲜肉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冷鲜肉因其具有较好的口感,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安全系数,广受消费者青睐,但是较短的货架期制约了冷鲜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冷鲜肉进行保鲜处理从而延长其货架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可食性涂膜作为一种新型保鲜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冷鲜肉的包装及保鲜问题,延长其货架期。本文综述了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的原理、工艺及材料,例举其在肉类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该技术在冷鲜肉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延边黄牛冷热鲜肉货架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延边黄牛外脊和臀中肌两个部位的热鲜肉和3±1℃条件下排酸24h的冷鲜肉进行托盘包装,置于3±1℃冷藏箱中贮藏。通过pH值、TVB-N值、表面颜色、菌落总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延边黄牛冷热鲜肉的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1℃排酸24h冷鲜肉的货架期较热鲜肉货架期延长期3-4d,为了保证肉品质量,延边黄牛外脊和臀中肌的热鲜肉和冷鲜肉的货架期以不超过4d和8d为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冷鲜肉包装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冷鲜肉进行了介绍,并综述了冷鲜肉包装技术,同时对冷鲜肉包装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为我国肉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鲜畜禽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食源性致病菌在冷鲜肉加工、贮藏和消费过程中的存在与消长规律及其消费者健康的影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其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逐渐受到重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microbialriskassessment,QMRA)是此类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核心,为冷鲜肉加工过程中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目标与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自《食品安全法》颁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以来,QMRA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在畜禽肉制品中已开展的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定量风险评估进行归纳,并对过程风险模型、模块化过程风险模型与组学技术在QMRA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QMRA在生鲜肉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冷鲜肉中的致病菌定量风险评估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开展,屠宰加工正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肉品质量有所提高。但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肉”,除了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外,还应注重提高肉品品质。“肉品品质”是指经过良好的屠宰加工工艺,具有宰后肉品固有的物  相似文献   

16.
生鲜肉 品在流通环境中会易受到微生物、酶以及物理、化学等作用使其腐败变质,而消费者只能根据包装日期和有效期来判定肉品的新鲜度及安全性,对肉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变化,不能准确判定。智能指示标签技术恰恰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实时监测肉品的新鲜程度。本文正是在智能指示标签概述的基础上,以肉品智能指示标签的分类形式为切入点,阐述了不同类型指示标签的工作原理、应用优势以及新鲜度信息的表达形式,并从pH响应机制、硫化氢敏感机制、生物胺传感机制、酸性气体敏感机制以及微生物生态感应机制等方面深入论述了智能指示标签在表征肉品新鲜程度上的内在机制,以期为提升现代智能包装以及基于肉品智能指示标签的研究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肉品成熟、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肌肉蛋白的氧化会使肉品色泽变暗,持水性和嫩度下降,食用品质劣变,营养价值降低,消费者接受程度下降。综述了近年来肉及肉制品中肌肉蛋白氧化的最新研究,主要阐述了蛋白氧化机理以及对肉品结构和品质的影响,对肌肉蛋白氧化的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概括,并对肉及肉制品中蛋白氧化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肉品加工和贮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肉类食品保鲜包装材料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肉类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视,现代食品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肉类食品包装材料和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是提高现代肉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文章综述了不同种类的新型肉品包装材料(复合包装、活性包装、可食性膜、纳米复合包装)和包装技术(真空包装、气调包装、智能包装)在肉及肉类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指出肉类食品包装材料和保鲜技术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272-279
为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推动智能包装在食品加工产业中的商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该文系统总结了各类智能包装的功能特性、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动物源性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动物源性食品作为多元营养因子的载体,在贮藏和销售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利用智能包装可以实时监测食品在供应链中不同阶段的质量,显示食品真实的货架期,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随着智能包装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智能包装在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量化产品质量,减少食物浪费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肉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从农场到餐桌等诸多环节。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肉品的安全现状,肉品供应链加工贮藏和零售运输过程中影响我国肉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加工贮藏和零售运输过程中肉品质量安全的措施,并分析了提高我国肉品安全的意义。以便解决肉品加工贮藏和零售运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