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以蝉花菌质为试材,采用常规分析法测定一般营养成分;氯仿-甲醇改良法提取总脂肪,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总脂肪中的极性、中性脂质,TLC分析鉴定其功能性脂质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蝉花菌质干物质中的粗蛋白、总脂肪、灰分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5.22%、1.47%、1.33%和5.54%。钙和磷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0.27%、0.13%、266.59 mg/100 g、62.98 mg/100 g。TLC分析表明脂肪成分中含有鞘磷脂(SM)、卵磷脂(PC)、脑磷脂(PE)和甘油三酯(TG)等功能性脂肪。蝉花菌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8.06%,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47.94%。蝉花菌质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88.27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3.11%。综上结果,蝉花菌质富含各类营养素,可作为食品或动物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小粒种咖啡豆为试材,系统研究烘焙过程中咖啡油脂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烘焙度加深,油脂色泽加深;酸价呈增加的趋势,由1.60 mg/g增至3.75 mg/g;碘值反之,由142.04 g/100 g降至83.12 mg/100 g;茴香胺值先增大后减少,其值在3.40~16.26之间;皂化值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共鉴定出11 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相对含量在43.06%~64.39%之间,其次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在12.67%~27.55%之间,油酸相对含量为9.03%~17.20%;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明显,但各脂肪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从极浅度到法式重度的咖啡油脂样品中分别检出25、33、36、53、54、59、64 种和58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有呋喃类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吡咯类化合物等,其种类和含量均呈减小趋势;活性成分中咖啡豆醇、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含量均减少;而总酚含量不断增加,由7.75 mg/100 g升至15.96 mg/100 g。本研究结果可为咖啡精深加工及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对黑果枸杞油中脂肪酸、植物甾醇组成及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果枸杞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0%,其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7.9%、67.6%和4.0%;植物甾醇由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组成,总含量为489.2 mg/100 g;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为0.3 mg/100 g和46.3 mg/100 g。黑果枸杞油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植物油。  相似文献   

4.
酸枣仁油的理化性质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酸枣仁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酸枣仁油主要由6种脂肪酸构成,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9.1%、26.0%;通过测定酸枣仁油Sn-2位脂肪酸组成,确定了酸枣仁油甘三酯的脂肪酸分布。酸枣仁油VE总含量为18.67 mg/100 g油。使用GC/MS对酸枣仁油的不皂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出7种主要物质,其中角鲨烯的含量高达39.2%(占酸枣仁油不皂化物总量)。  相似文献   

5.
对三叶木通籽成分进行分析,并以其冷榨制得的三叶木通籽原油为原料进行精炼,对精炼前后三叶木通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籽粗脂肪含量为46.83%,蛋白质含量为19.18%,粗纤维含量为16.36%;三叶木通籽出油率为16.67%;三叶木通籽油精炼前后烟点分别为181、211℃,折光率均为1.467,酸价分别为3.50、0.90 mg KOH/g,过氧化值分别为0.058、0.060 g/100g,碘值分别为101、85 g/100 g,皂化值分别为265.25、271.05 mg/g,羰基价分别为4.00、3.71 meq/kg,其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符合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要求;精炼前后三叶木通籽油的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相当。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和分析了法系伊拉肉兔的脂肪酸组成和滋味成分。结果表明:法系伊拉肉兔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含量分别为5.52、5.31、4.19、7.16、3.65μg/100 g,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1.68μ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5.17μg/100 g;主要氨基酸为赖氨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其含量分别为2.09%、3.70%、2.05%,必须氨基酸占8%,非必须氨基酸占13.31%;主要核苷酸为5′-肌苷酸(5′-IMP)、肌苷(I)和5′-腺苷二磷酸(5′-ADP),其含量分别高达270.91、33.41、25.33 mg/100 g。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芡实壳中微量元素和脂肪酸的含量.用石油醚作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提取芡实壳的脂肪酸,0.5mol/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做甲酯化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脂肪酸成分的百分含量.经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芡实壳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从脂肪酸中鉴定出8个化学组分,和占总成分的83.72%,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10.72%、28.35%、12.62%;检测出14种微量元素,其中铜、锰、锌和铁的含量较高,分别为0.248 mg/g、0.164 mg/g、0.217 mg/g和0.305 mg/g.  相似文献   

8.
猫屎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冷榨法提取猫屎瓜籽油,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油中脂肪酸组成,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对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冷榨所得到的猫屎瓜籽油为淡黄色,清亮透明,有淡淡的清香味.猫屎瓜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含量为49.9%,占油中脂肪酸成分的一半.其余成分为:肉豆蔻酸0.2%,棕榈酸9.7%,硬脂酸1.7%,油酸27.5%,亚油酸10.1%,亚麻酸0.8%.此外,该油的酸值(KOH)、碘值(I)、过氧化值分别为3.1 mg/g、97 g/100 g和3.9 mmol/kg.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橘核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橘核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5、超声功率250 W、浸提温度40℃,在此条件下橘核提油率为31.25%;橘核油酸值(KOH)2.56 mg/g,水分含量0.24%,色泽呈亮橙色;所得橘核油经GC-MS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主要为棕榈油酸(0.23%)、棕榈酸(33.78%)、十七烷酸(0.15%)、亚油酸(31.11%)、油酸(28.51%)、硬脂酸(5.50%)和花生酸(0.71%)。  相似文献   

10.
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分析了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山核桃仁粗脂肪含量为68.81%,酸值(KOH)、过氧化值、皂化值(KOH)、碘值(I)分别为3.10 mg/g、2.43 mmol/kg、195.9mg/g、105.9 g/100 g。山核桃油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66.12%、21.81%。山核桃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组成,其含量分别为73.51%、23.90%;山核桃油甘三酯组成中OOO含量最高,为28.65%。用Rancimat法测定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并推测出在25℃和20℃条件下,山核桃油货架寿命分别是0.41年和0.61年。  相似文献   

11.
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对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榧子粗蛋白、粗脂肪、饼粕总糖及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48.3%、14.6%、37.6%和68.3%。香榧子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及皂化值分别为0.95 mg KOH/g、131.3 g/100 g、8.76 mmol/kg、137.9 mg KOH/g。香榧子油主要由12种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以山嵛酸(12.2%)为主,其次是棕榈酸(9.95%)和十七碳酸(0.18%);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41.9%)和油酸(26.0%)较高,还含有3.51%的共轭二烯酸——顺-11,顺-13-二十碳二烯酸;长碳链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达18%。香榧子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46.5%)和亚油酸(45.3%)组成。香榧子油甘三酯组成中分布比较均匀,主要为β-LOL(7.51%)、LLL(7.32%)、β-LOBe(6.28%)和β-LLBe(6.12%)。  相似文献   

12.
刘玉兰  王小磊  刘海兰  田原 《食品科学》2018,39(20):197-201
以不同产地盐肤木果为原料,分别采用溶剂浸出法、热榨法、冷榨法提取盐肤木果油,对盐肤木果的主要组分和盐肤木果油的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并与盐肤木果籽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盐肤木果粗脂肪质量分数为19.17%~19.62%,粗蛋白质量分数为8.87%~11.98%,粗纤维质量分数为25.20%~31.41%;盐肤木果毛油的酸价(以KOH计)为12.5~22.7?mg/g,过氧化值为14.5~47.9?mmol/kg,毛油色泽很深且难以脱除。盐肤木果油的主要脂肪酸是棕榈酸(25.92%~38.50%)、油酸(14.77%~18.49%)、亚油酸(38.05%~54.30%)、硬脂酸(2.30%~3.26%)、α-亚麻酸(1.75%~2.56%);盐肤木果油VE含量为682.8~837.9?mg/kg,总黄酮质量浓度为102.28~165.92?mg/100?mL,甾醇含量为37.28~108.07?mg/100?g;盐肤木果油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明显低于籽油(分别约为70%和90%),亚油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籽油(分别为54.30%和74.08%),棕榈酸相对含量高于籽油(分别为25.92%和8.13%)。盐肤木果油与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毛油品质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燕麦油理化性质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红燕  齐玉堂  刘英 《食品科学》2012,33(18):202-205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燕麦油,并将其精制。测定燕麦粗油VE和磷脂的含量,以及精制前后燕麦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探讨精制对燕麦油理化性质及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粗油中VE含量为 142.8mg/kg,磷脂含量为14.159mg/g。燕麦油具有燕麦香味,折射率n20约为1.47,比重约为0.92,碘值约为100g I2/100g,皂化值接近190mg KOH/g,不皂化物含量约为1%。精制后的燕麦油品质得到改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食用植物油的质量要求。精制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了1.96%。燕麦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植物油。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美藤果及其果油的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对美藤果及其果油中主要营养成分和风险成分(塑化 剂及多环芳烃)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美藤果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特征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 地的8 个美藤果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为0.543~1.695 mg/kg、多环芳烃含量为111.65~282.21 μg/kg; 2 个美藤果样品的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44.70%和48.00%,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31.50%和29.46%;4 个美藤 果油样品中甾醇、VE含量分别为190.16~225.51 mg/100 g和177.99~208.14 mg/100 g;10 个美藤果油样品中塑 化剂含量为0.94~130.97 mg/kg、多环芳烃含量为207.92~1 139.47 μg/kg;4 个美藤果油样品酸价、过氧化值、 碘值、皂化值、磷脂质量分数分别为0.45~2.70 mg KOH/100 g、0.57~3.05 mmol/kg、189.98~193.39 g/100 g、 189.71~195.10 mg KOH/g及0.00%~0.10%;美藤果油主要由6 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亚麻酸质量分数最高,占总脂 肪酸的44.28%~46.45%,亚油酸质量分数次之,占37.88%~40.19%,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2%以上。总的 来看,美藤果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但不同的美藤果油样品中塑化剂及多环芳烃含量情况差异很大,个别油样中 塑化剂含量明显超出国标限量,因而油脂加工厂应加强对美藤果油生产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15.
对谷子的基本组成和谷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为13.9%、5.6%、66.5%和63.7%。谷子油的酸值(KOH)为11.9 mg/g,碘值(I)为132.9 g/100 g,过氧化值为30.9 mmol/kg,皂化值(KOH)为194.4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2.73%。谷子油主要由10种脂肪酸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6.81%,主要为棕榈酸(7.87%)、硬脂酸(6.17%)和花生酸(2.0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3.26%,其中以亚油酸含量(65.30%)最高,其次为油酸(14.20%)和亚麻酸(2.93%)。因此,谷子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6.
对美藤果及美藤果油的理化性质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美藤果粗蛋白质、粗纤维素、总糖及淀粉含量分别为28.87%、24.92%、6.33%和4.15%;美藤果油相对密度(d2020)为0.928 6,折光指数(n20d)为1.482 2,酸值(KOH)为0.46 mg/g,皂化值(KOH)为191.4 mg/g,碘值(I)为191 g/100 g,过氧化值为2.45 mmol/kg;美藤果油中共检出7种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3.83%)、硬脂酸(3.09%)、油酸(8.39%)、亚油酸(38.11%)、亚麻酸(45.6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46%。  相似文献   

17.
舟山小黄鱼的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舟山小黄鱼的营养价值,为舟山小黄鱼产业的市场开发提供营养数据支持。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干燥法、灰化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滴定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舟山小黄鱼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矿物质含量。结果水分、灰分、脂肪、粗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为75.3 g/100 g、1.78 g/100 g、3.90g/100 g、18.3 g/100 g、41.7 mg/100 g; 18种氨基酸总量为15.71 g/100 g (鲜重),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43.10%和75.90%。舟山小黄鱼肌肉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AAS评分接近于1,其余必需氨基酸的AAS均大于1;15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1.13%,其中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2.83%,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分别占总脂肪酸量的4.93%和8.38%,由脂肪酸组成计算出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75和0.46;核苷酸中含量最丰富的肌苷酸含量达1975mg/kg,对舟山小黄鱼鲜美滋味的贡献最大。富含的K、Mg、Ca、Zn、Fe、Cu和Se等矿物元素含量分别为3330、256.5、76.9、6.25、3.03、2.11和0.86 mg/kg。结论舟山小黄鱼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海水鱼类,具有广泛的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油茶籽油主要特征成分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了采自我国油茶籽主产地95个油茶籽和87个成品油茶籽油样品的特征成分.结果表明:油茶籽的纯仁率为57.5%~71.8%;含油量(干基)为39.6%~65.3%.提取油茶籽油的皂化值(KOH)、碘值(Ⅰ)分别为178.0~197.7 mg/g和79.3 ~97.3 g/100 g,成品油茶籽油分别为181.0~188.0 mg/g和82.0 ~86.0 g/100 g.提取油茶籽油和成品油茶籽油中占主要组分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几乎一致,提取油茶籽油的棕榈酸含量为7.1% ~9.6%,硬脂酸含量为1.6% ~3.3%,油酸含量为77.2% ~ 83.6%,亚油酸含量为5.4%~9.8%;成品油茶籽油分别为3.9%~9.1%,1.0%~4.6%,74.3%~83.6%和7.0%~15.0%.根据上述数据可确定油茶籽油国家标准的特征指标和限量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凤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我国不同产地牡丹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评价,对于筛选油用牡丹最佳种植地和研究其道地性具有重要意义。对7 个产地的牡丹品种‘凤丹’的籽油进行提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脂肪酸成分,并采用内标法对其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不同产地‘凤丹’籽的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差异显著,主要脂肪酸总含量为77.33~97.38 g/100 g粗提油,彬县‘凤丹’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最高;不同产地的‘凤丹’籽油中单体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彬县和凤县‘凤丹’籽油中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8.25 g/100 g和37.50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铜陵等地区;而旬阳‘凤丹’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30.62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主要脂肪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亚油酸含量与其他脂肪酸含量呈负相关,亚麻酸、油酸含量与总脂肪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因此,在今后牡丹籽油的生产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油品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青刺果及其油脂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刺果纯仁率、粗蛋白质、粗纤维素及总糖含量分别为73.7%、26.5%、15.3%和5.2%;青刺果油相对密度、折光指数、酸值、含皂量、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0.9245、1.4712、0.18 mgKOH/g、0.02%、78.66 g/100g和1.52 mmol/kg;青刺果油中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15.15%)、硬脂酸(6.85%)、油酸(38.82%)、亚油酸(37.15%)、亚麻酸(1.13%)。上述理化指标均可达到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说明青刺果是一种开发价值极高的木本油料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