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以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壳聚糖作为交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硅偶联剂,协同三聚氰胺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杂化膜在纤维表面沉积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改性处理后,棉织物染色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用直接耐晒蓝染色,比未处理染色效果较好。对直接染料耐晒蓝B2RL的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多壁碳纳米管的化学功能化改性及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和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依次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了酸氧化处理和硅烷化改性处理。采用FT-IR,EDS,SEM,UV对酸氧化和硅烷化后的MWCNTs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硝酸在120℃酸氧化处理后,MWCNTs的形貌发生明显变化,纳米管间的缠结减少;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处理后的MWCNTs表面接枝了官能团及低聚物;化学处理可改善MWCNTs的分散稳定性,MWCNTs悬浮液在静置20 h后,其浓度仅降低不到5%。  相似文献   

3.
氨基硅乳滑爽剂AFS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D4与氨基硅单体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本体聚合反应制得了一种γ-氨丙基硅油AFS,用IR谱和^1H—NMR谱表征了它的结构,研究了聚硅氧烷的平均分子质量、氨值、乳化剂T-99用量等对其应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氨值较低、乳化剂用量较少的AFS硅乳赋予成革的柔软滑爽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3-辛酰基硫-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XT)、γ-巯丙基-乙氧基双(丙烷基-六丙氧基)硅氧烷(Si747)及3,3-双(三乙氧基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Si69)改性白炭黑Z1115MP填充SSBR/BR的静态性能、动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的加入使硫化胶的力学性能略有改善,但是当偶联剂用量超过其最佳用量时白炭黑表面会形成多层物理吸附的界面薄弱层,导致硫化胶的力学性能降低。3种偶联剂改性体系硫化胶的Payne效应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加急剧下降,当偶联剂用量达到1.2份后变化不大,但是硅烷偶联剂的结构对硫化胶的动态性能及白炭黑Z1115MP在硫化胶中的分散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锅法,在碱性体系和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以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前驱体制备出二氧化硅水溶胶,再用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一锅改性,获得了改性二氧化硅水溶胶.经过传统的浸轧烘工艺,将其应用于棉织物上制备超疏水棉织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织物的表面形貌,用OCA 20型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织物表面的润湿性能,用耐洗色牢度测试仪测试织物的疏水持久性.结果表明,改性织物表面的水滴接触角为160°,并且其超疏水性能可以耐10次家庭洗涤.  相似文献   

6.
对用作色谱固定相载体的大孔硅胶的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球形大孔硅胶经ACROS生产的γ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化试剂硅烷化改性后,适合作HPLC手性OJ柱固定相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醇(PTMG1000)、N-甲基二乙醇胺(MDE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有机硅单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进行硅烷偶联改性,制备了硅烷偶联改性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表面施胶剂.同时,系统研究了主要单体用量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面施胶度、接触角等测试对其结构与应用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NCO)∶n(-OH)=1.07,w(HEA)=0.9%,w(MDEA)=5.50%,w(KH550)=0.7%时,乳液性能达到最优,乳液的粒径为62.3nm;有机硅的加入明显增强了纸张表面耐水性,施胶度为146s,接触角达128°.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耐洗性反应性抗菌整理剂,以DMF为反应溶剂,100℃条件下,通过异噻唑啉-3-酮与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合成了反应性抗菌整理剂N-三乙氧基硅丙基异噻唑啉-3酮-,产率62.72%;应用1H-NMR、ESI和I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应用该反应性抗菌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并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20%(o.w.f)的整理液处理织物,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8%和94.63%,经过30次水洗后抑菌率仍可达到86.79%和85.73%,表明整理后棉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和耐洗性能;织物的白度基本不变,顶破强力却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气相生长碳纤维经双氧水改性处理,然后采用不同浓度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硅烷功能化处理.利用光学观察和SEM研究经过硅烷功能化处理前后的VGCF在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及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及与基体结合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硅烷功能化处理的VGCF在溶剂中具有不同的分散稳定性;在制备的气相生长碳纤维/形状记忆聚氨酯复合材料中,不同浓度硅烷功能化处理的VGCF在基体中分散性不同;不同浓度硅烷功能化处理的VGCF在复合材料中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将有利于有效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终结果表明,硅烷与气相生长碳纤维质量比1:1的功能化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对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碱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碎片,经盐酸质子化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硅烷化,与溴代正丁烷反应制备出表面带正电荷的铵盐功能化氧化石墨烯(PAS-bwG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并初步用于去除水中六价铬Cr(VI)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铵盐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对Cr(VI)有很高的吸附性能,初步测得其饱和吸附量达到102mg/g.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步法,以羧甲基壳聚糖作为粘合剂,将食品级的无毒天然化合物L-精氨酸连接到棉织物的表面,制得新型的L-精氨酸/羧甲基壳聚糖抗菌棉织物。采用坂口反应显色实验、电导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电子光谱和抗菌等测试表征。结果表明,L-精氨酸成功接枝在棉织物的表面,羧甲基壳聚糖和L-精氨酸的最佳投入量分别为0.2 wt%和0.2 wt%,制备的L-精氨酸/羧甲基壳聚糖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7%和80%。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醋酸水溶液为介质制备水溶性低聚壳聚糖;以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用壳聚糖溶液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并用活性艳红X-3B对其染色.经试验对比确立了低聚壳聚糖水溶液处理棉织物的优势,并探讨了低聚壳聚糖和环氧氯丙烷质量浓度对预处理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2 g·L-1、环氧氯丙烷3 g·L-1时,预处理棉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固色率、K/S值和断裂强力均有明显提高,并且适合低盐染色,有较好的耐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和壳聚糖进行静电层层自组装整理,得到具有防紫外、导电功能的棉织物。采用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壳聚糖(CS)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并研究其导电、防紫外线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分析光谱(FTIR)及表面染色色深(K/S值)分析改性棉织物的表观形态结构;采用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评估防紫外线性能,采用两探针法测量织物表面导电性能并得到相应的IV曲线。研究表明:经石墨烯改性后的棉织物展现出超强的紫外线防护性,其导电性能也有相应的提高。组装5次,改性织物的UPF值达到92.39,远高于未处理棉织物(UPF=9.37)。另外,仅组装5次,改性棉织物的表面电阻率由未处理棉织物的7.19×10~7Ω·m降到4.4×10~2Ω·m。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SiO_2杂化膜制备及其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硅偶联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作为前躯体和交联剂,与壳聚糖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壳聚糖/SiO2纳米杂化膜.用红外光谱对杂化膜进行表征,并研究杂化膜的溶胀性能、耐酸性能及不同的因素对杂化膜吸附重金属铜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显示杂化膜内有新键产生,引入了Si-O-Si结构.壳聚糖/SiO2纳米杂化膜溶胀性能降低,耐酸性能提高,吸附铜离子性能提高.当壳聚糖/SiO2纳米杂化膜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6.8%时杂化膜吸附铜离子性能最好.室温下溶液pH值为5、铜离子浓度为0.05 mol/L、时间为60 min时,杂化膜CSH1对铜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就其耐磨性和悬垂性与纯棉织物、涤棉混纺织物做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悬垂性均优于纯棉,与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略差。通过对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为后续针织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包覆处理的快淬NdFeB磁粉的抗氧化性、尼龙1010粘结NNdFeB的永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KH550包覆NdFeB可改善NdFeB磁粉来的抗氧化性,并可提高粘结NdFeB的磁性能和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纤维素酶洗涤提高含棉织物易去污性的机理,采用滴水法、马丁代尔磨擦一扫描电镜联合分析法、XRD分析和铜值法等测试分析技术对涤棉织物经纤维素酶洗涤后的润湿性、耐磨性、表面形态、结晶度、亲水基团含量等理化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纤维素酶洗涤后,棉纤维表面发生脆损,涤棉织物的耐磨性下降,在外力作用下易使织物表面的纤维脱落从而带走污垢;同时,纤维素酶洗涤使棉纤维的结晶度有所下降,纤维素大分子的β-1,4-甙键部分切断形成醛基,从而提高了棉纤维的亲水性,增加了涤棉织物的润湿性,进而使涤棉织物的易去污性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Bagasse fibers were modified using NaOH, KH550, and NaOH/KH550, respectively, and used as reinforcement to prepare bagasse/starch/PVA composite. A combination of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surface of bagasse fibers and cross-sectional morphologies for bagasse/starch/PVA composite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Contact angles were measured to test the wettability of the resulting composite. After the chemical treatment with NaOH/KH550,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The contact angle is larger, indicating the variation of surface property from hydrophilicity into hydrophobicity.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天然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提高了茜草染料的染色性能。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讨了壳聚糖阳离子改性对棉织物手感的影响和改性后棉织物对天然染料茜草上染能力、上染率和染色牢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壳聚糖阳离子改性棉织物茜草染色的最佳工艺:壳聚糖改性液质量分数为25%,茜草染液浓度15 g/L,染色40 min。在此工艺下,其上染率可提高96%。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茜草染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天然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提高了茜草染料的染色性能。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讨了壳聚糖阳离子改性对棉织物手感的影响和改性后棉织物对天然染料茜草上染能力、上染率和染色牢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壳聚糖阳离子改性棉织物茜草染色的最佳工艺:壳聚糖改性液质量分数为25%,茜草染液浓度15 g/L,染色40 min。在此工艺下,其上染率可提高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