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中山市农田土壤有机物污染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1个土壤样品,对17项有机物含量进行测试分析,分析了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污染物均全部达标,菲(PHE)、苯并[a]蒽(BaA)和苯并[b]荧蒽(BbF)存在超标,其中主要污染物为苯并[a]蒽,超标率为16.4%;全市超标率为23.0%,尚不存在普遍性的污染;苯并[a]蒽以"轻微污染"为主,轻微污染率为14.8%,局部地区存在重度污染;苯并[a]蒽的污染点位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中山市东部地区;局部高污染点位位于中山市港口镇;以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指标,中山市土壤有机物主要污染级别为"清洁"水平,有机污染物污染情况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2.
某化工企业旧址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程的应用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城市环境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发展规划等需要,大多污染企业经搬迁后须进行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针对超过土壤污染管控值的建设用地还需做治理修复。本文以江苏省某化工企业旧址污染地块的土壤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对有机污染土壤实施修复的应用现状,工程竣工验收结果表明:氯苯、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a)蒽、茚并(1,2,3-c,d)芘和二苯并(a,h)蒽等6种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效果达到了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焦化厂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群解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5种较难降解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和能源,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焦化厂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50株PAHs降解菌。通过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这些PAHs降解菌分为15个种群,分别属于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Methylobacterium(甲基杆菌属)、Burkholderia(伯克霍尔德氏菌属)、Rhodococcus(红球菌属)、Brady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Phyllobacterium(叶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Microbaterium(微杆菌属)8个属,其中优势菌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纯菌株降解能力测试表明,培养12 d后,菌株3-6-12降解效果要优于其他菌株,对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的降解率分别可达39.64%、33.52%、38.57%、25.37%、31.17%。实验结果可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高效的降解菌源。  相似文献   

4.
上海某大型动迁安置基地地块土壤受多环芳烃污染,根据目标污染物的特性及修复场地实际情况,设计了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施工方案。通过小试试验研究得到了过硫酸盐类氧化剂的活化方式和添加量等参数,并对污染土壤样品中目标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效果验证。最终工程实施结果表明:本场地土壤中四种目标污染物(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全部达到了修复目标值。本修复工程对过硫酸盐类药剂活化方式的研究,可为今后类似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21,49(16)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表明上海市某地块受到苯并[a]芘污染,且污染物浓度对地块运营期间工作的成人有致癌风险,需要对超风险区域开展土壤修复。该地块采用高级氧化技术进行修复,过硫酸钠作为氧化剂、硫酸亚铁作为活化剂,实际修复土方量为712 m~3,依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25.5-2018)对整个修复过程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估。结果表明修复后土壤中苯并[a]芘低于标准限值,修复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五环多环芳烃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属于高环多环芳烃,降解难度高、危害大,其中苯并[a]芘危害性最大,具有很强的致毒性和致癌性。通过竖式电炉模拟制备炼焦烟气,采用微波和吸波介质协同处理的方法,以二氯甲烷和玻璃纤维对多环芳烃进行收集,通过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炼焦烟气产生的五环多环芳烃,研究了微波-吸波介质处理五环多环芳烃实验时微波温度,以及吸波介质的质量、粒径、种类等实验因素对4种多环芳烃各分量及总量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温度400℃、碳化硅吸波介质6 g时,总的降解率为72%,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降解率分别为79%、75%、72%和48%,处理效果较好,尤其苯并[a]芘降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市某地块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为实例,通过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确定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加热温度和时间工艺参数,并对修复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实验证明,在加热300℃以上且加热时间在1 h以上条件下,5种目标污染物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能够有效被去除;在工程中当热脱附系统控制反应温度350℃且加热反应时间1 h时,修复后土壤检测结果均符合效果评估要求,修复后土壤采用原位回填的方式处置。该应用案例对异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16,(9):1789-1791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色谱(UPLC)-荧光检测器法测定柴油中10种常见的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这10种常见的多环芳烃为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芘。样品经过固相萃取后用甲醇溶解,采用Acquity UPLC BEH Phenyl C18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并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率实验,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考察,相对标准偏差为0.56%~8.76%,加标回收率为100.04%~115.04%。与其他检测柴油中多环芳烃方法比较,该方法简单,分离效果好,快速及准确。  相似文献   

9.
以某大型汽车厂涂装车间搬迁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在初期污染识别的基础上,采集0~6 m深的58个土壤样品、4个地下水样品及1个清洗池废水样品,检测其中的重金属、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物(VOC)及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的含量,分析了主要污染物在该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并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场地布局等情况进行污染源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检测出的污染物为TPH(C_(15)-C_(28))及苯并[a]芘、苯并[a]蒽等多环芳烃类,地下水和清洗池废水中检测出的污染物为TPH(C_(15)-C_(28))。土壤污染物检出样品基本分布在表层(0.5-1.5 m),场地内污染物分布也较集中,其中超标样品集中在SB-4点位0.5 m处,但检出深度达5 m,推测该处的污染是由原材料跑冒滴漏所致。水样中检出TPH的质量浓度范围是120~2 100μg/L。由地下水埋深及流向判断,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是因为清洗池渗漏。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某汽车厂总装车间场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和地下水进行调查,采集了0~6.0 m深度的243个土样以及4个地下水样,检测了总石油烃、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并研究了它们在车间内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总装车间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分布有明显差异,而地下水几乎未受污染;(2)土壤中的典型污染物为总石油烃(C_(15)-C_(28))、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蒽和重金属砷,可能来源于清洗汽车零部件过程中渗入土壤的含油、含重金属混合废水;(3)车间内的污染物基本集中在0~0.5 m的浅层土壤,随土层深度增加及其性质改变,总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的浓度逐渐减小,砷的分布因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规律。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等标准对该场地进行评估:车间内多环芳烃、总石油烃和重金属砷含量均超出商住用地筛选值,点位超标率达18.5%,存在较大风险。结合调查数据和后续利用规划,该场地可以选用化学-植物联合法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上海某多环芳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场地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针对潜在暴露人群,该场地单一污染物经口摄入土壤颗粒物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均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对应的土壤监测点位分别为:S20-E-A、S20-S-C、S23-W-B以及S19-S-A,目标污染物为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 h)蒽、砷。所有关注污染物针对未来工作人员和福利设施使用人员的非致癌危害均处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在进行场地再开发之前需要考虑场地修复等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9):1789-1791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色谱(UPLC)-荧光检测器法测定柴油中10种常见的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这10种常见的多环芳烃为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芘。样品经过固相萃取后用甲醇溶解,采用Acquity UPLC BEH Phenyl C18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并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率实验,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考察,相对标准偏差为0.56%8.76%,加标回收率为100.04%8.76%,加标回收率为100.04%115.04%。与其他检测柴油中多环芳烃方法比较,该方法简单,分离效果好,快速及准确。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上海某VOCs/SVOCs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场地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监测点位S1、S1-3和S1-7针对潜在暴露人群(未来商业工人),存在单一污染物所有土壤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目标污染物为苯并(b)荧蒽、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h)蒽,地下水中所有关注污染物针对未来商业工人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均处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在进行场地再开发之前需要考虑场地修复等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焦化厂各岗位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来源于有机物热解和不完全燃烧,广泛分布在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中,其中苯并[a]芘(BaP)具有较强的致癌性,苯并[k]萤蒽、苯并[g,h,i]茈、二苯并[a,h]蒽和苯并[b]萤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萤蒽和苯并[a]蒽的致癌性较弱。流行病学研究表明,BaP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可诱发皮肤癌、肺癌、直肠癌、胃癌和膀胱癌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程序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贝类中15种多环芳烃的方法。通过液相色谱柱、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等条件的优化,实现15种多环芳烃组分基线完全分离和荧光高灵敏度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萘、苊和芴的检出限为0.5μg/kg,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苝的检出限为2.0μg/kg,其余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0μg/kg;在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菲、蒽、芘、苯并[a]蒽、崫、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在0.001~0.5 mg/L浓度范围,其余化合物在0.002~1.0 mg/L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5;当样品加标水平分别为2、10、100μg/kg时,回收率在71.1%~98.4%,RSD10%。该检测方法重现性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四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方法。方法用中流量TH-16A四通道采样器,石英纤维滤膜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波提取样品;用甲醇-水作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采用优化的分离和测定条件对四种多环芳烃化合物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苯并[ghi]芘进行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回收率范围为86%~9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0%~6.2%。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煤焦化过程中焦化固废的潜在环境风险,利用GC-MS和ICP-MS等高精度测试技术研究了某煤焦化企业产生的煤焦化固废(焦油和焦油渣)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和7种典型有害元素的浓度特征,分别评价了PAHs和有害元素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煤焦油和焦油渣中PAHs的总量为174650 mg/kg和69010 mg/kg,并主要以萘、苊烯、芴、菲、蒽、荧蒽和芘为主;煤焦油和焦化渣中的PAHs组成结构较为相似,均以2-4环的PAHs为主,占比分别为91.5%和93.2%,其中3环的PAHs的占比分别达41%和48.5%;单体PAHs的等效致癌毒性中,致癌毒性贡献较大的主要有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a]蒽和二苯并[a,h]蒽这些中高环的PAHs;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6600-2018规定的有害元素风险筛选值相比,发现煤焦油和焦油渣中有害元素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范围选取了3个浓度值进行液化石油气的爆炸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爆炸后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得出液化石油气爆炸后气体除含有大量烷烃和烯烃类物质外,还舍有并四苯、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j)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分析结果对在相关火灾爆炸事故的救援、勘察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以及事故后的环境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俊  徐蒙蒙  陈静  熊荟菁  柯军 《当代化工》2022,51(3):594-598,602
以某废弃金矿污染地块为例,开展了土壤污染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并根据采样分析结果确定了污染地块关注污染物和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块污染类型为土壤,关注污染物主要为重金属As,最大超标倍数为0.63倍,最大污染深度为1.5 m.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重金属As的总致癌风险超过10-6,非致癌危害指数大于1,...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二甲亚砜作萃取溶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测定环保型橡胶填充油中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了溶剂萃取环保型橡胶填充油多环芳烃和HPLC测定环保型橡胶填充油多环芳烃组成的条件。结果表明:二甲亚砜萃取多环芳烃的最适宜萃取温度为(23±2)℃,萃取重复性最大偏差值为0.27个单位,标准偏差为0.190个单位;萃取回收率最低的90.1%,最高的109.8%;HPLC分析以ZORBAX PAH色谱柱可对16种多环芳烃实现分离,可将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苯并[b]荧蒽基线分离,芴和二苯并[a,h]蒽两种芳烃能够被检出。HPLC重复性的最大标准偏差为0.39个单位,最小的为0.01单位,通过对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可满足环保型橡胶填充油技术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