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一株具高木二糖和木三糖形成活力木聚糖酶链霉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具高木二糖和木三糖形成活力木聚糖酶的链霉菌菌株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产木聚糖酶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0107.从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PCR扩增得到16S rDNA序列全长为1406bp,从Genbank数据库中BLAST对比,并运用Clustalx 1.8和MEGA 3.1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菌株与Streptomyces tauricus EU841578同源性达99.36%.结合传统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初步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0107所产木聚糖酶水解不同木聚糖主要产物为木二糖和木三糖,在低聚木糖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烟草疫霉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对洛阳烟区烟株根围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采用改良平板对峙法与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供试菌株及其发酵液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了优势拮抗放线菌的种类。结果表明:在获得的227个放线菌单菌落中,8个菌株的发酵液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100%,被确定为优势拮抗放线菌。根据这些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与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YY75鉴定为鲁萨链霉菌(Streptomyces lucensis),菌株YY124、YY135鉴定为高贵链霉菌(S. nobilis),菌株LN204、LN221、LN247鉴定为娄彻链霉菌(S. rochei),菌株SX92鉴定为珊瑚链霉菌(S. coralus),菌株SX59鉴定为金黄回旋链霉(S. aureoverticillatus),均属于放线菌门、放线菌纲、链霉菌目、链霉菌科、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3.
当将“暗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heochromogenes)培养在含木糖培养基中时,该菌能够产生葡萄糖异构酶。后来,据日本Takasaki氏报道,当把“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培养在木糖或者木聚糖培养基中时,该菌亦能产生葡萄糖异构酶。最近,又从巴西Campinas地区分离到一株特别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当把它培养在木聚糖或木糖培养基中时,该菌株就产生胞内葡萄糖异构酶。而且将该菌  相似文献   

4.
纳他霉素——一种抗真菌生物防腐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他霉素是26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一种,主要由3种链霉菌产生,分别是恰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ttanovgensis)、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和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经发酵、提取、精制获得的具有广谱、双效的生物防腐剂。它既可以抑制各种霉菌、酵母的生长引起的食品腐败,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防止造成毒素型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作为酱香型白酒生产主要微生物之一,对酱香型白酒的风味有一定的影响,研究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放线菌的种类和对窖池环境的适应性对于认识放线菌对酱香型白酒风味的具体影响方式有一定作用。以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筛选获得的A2、A22为对象,对其进行多相分类鉴定,并考察其对窖池环境中p H值、乙醇、温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A2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A22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均能耐受p H值4.0及4%vol乙醇浓度。A2、A22两株链霉菌对酿造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纳他霉素抑菌机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纳他霉素(Natamycin)也称匹马菌素(Pimaricin)、游链霉素,是一种重要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素剂。其生产菌种主要有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natalensis)、恰塔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chmanovgensis)和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纳他霉素对真菌的抑制和杀灭具有广谱和高效的特点。本文对纳他霉素理化性质、抑菌机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烟草青枯菌的有效拮抗菌,本研究从烟草根围土壤中分离了97株放线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抑菌圈直径均达20 mm以上的拮抗放线菌3株.根据其在鉴别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孢子和孢子链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这3株拮抗放线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拮抗放线菌都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为粉红孢类群中的玫瑰暗黄链霉菌(S. roseofulvus Preobrazhenskaya)、绿色类群中的橄榄绿链霉菌(S. olivaceoviridis Preobrazhenskaya)和灰褐类群中的黄麻链霉菌(S. corchorusii Ahmed).其中,玫瑰暗黄链霉菌菌株对青枯劳尔氏菌的拮抗效果最好,其平均抑菌圈直径可达54.66 mm;橄榄绿链霉菌菌株的拮抗效果次之,其平均抑菌圈直径为43.20 mm;黄麻链霉菌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0.34 mm.  相似文献   

8.
1株具有高产木二糖的产木聚糖酶马特链霉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具有高产木二糖的产木聚糖酶马特链霉菌进行了鉴定。从土壤中新分离得到1株具有产木聚糖酶活性的链霉菌sp.67,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面的鉴定。PCR扩增得到其16s rDNA序列为1481 bp,通过在NCBI上BLAST比对,并运用ClustalX 1.8和MEGA 3.1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sp.67与S.matensis AB 184221菌株同源性为99.52%。结合与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一致,初步鉴定sp.67为马特链霉菌(Streptomyces matensis)。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水解碱处理棉籽饼的主要产物为木二糖,在生产高纯度木二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与其它菌种的亲缘关系,并分离纯化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产生的抗菌成分,鉴定抗菌成分的结构。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与其它菌种的亲缘关系;采用甲醇提取、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技术纯化抗菌成分,鉴定抗菌成分的结构。结果: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与Streptomyces sp. NEAE-126存在很近的亲缘关系;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产生的抗菌成分得到了纯化,获得了化合物1。化合物1经高分辨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分析鉴定为Borrelidin A(疏螺旋体素)。结论:从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种抗菌成分,丰富了Borrelidin的生产菌库,为海洋菌株活性产物的分离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酱香大曲中放线菌的种类及功能,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放线菌分离筛选方法,并通过此方法在28 ℃培养条件下,从茅台大曲中分离出了3株放线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菌株的产酶、产香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BKL4.001、FBKL4.002鉴定为可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cacaoi)、FBKL4.003鉴定为沙阿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zaomyceticus),3株菌产果胶酶能力较为突出,分别为299.66 U/g、216.52 U/g、294.86 U/g,其固态发酵挥发性成分以酯类物质为主,分别占62.80%、59.23%、46.77%,且均能产生吡嗪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收集太子滩温泉周围的4份土壤样品,用6种分离培养基对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再通过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PCR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放线菌是否具有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NRPS、PKS I、PKS II。从4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104株放线菌,主要分布于放线菌域的3目5科12属,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壤霉菌属(Agromyces)等;菌株M6W4-7-2与发表菌株Streptomyces ruber NRRC 14600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58%,可能为链霉菌科链霉菌属的潜在新种。太子滩温泉附近土壤有着丰厚的放线菌资源,且放线菌的抗生素合成基因的阳性率较高,具备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及新抗生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对从赤水丹霞山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SDX076进行液体发酵。利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和反相中压柱层析对发酵液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法对纯化的分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该研究从链霉菌属中成功分离得到次级代谢产物Pseurotin A。采用滤纸片法对Pseurotin A进行抗菌活性测试,Pseurotin 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径为5.0 mm。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9月17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就审查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菌株WYEC 108的现有最大残留水平发布意见。根据欧盟委员会第396/2005号法规第12章,欧盟食品安全局审查了利迪链霉菌菌株WYEC 108的最大残留限量。考虑到成员国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种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转谷氨酰胺酶产生菌的筛选以及菌种的鉴定。利用凝胶法进行初筛得到产转谷氨酰胺酶的菌株,再通过Folk的比色法确定菌株产转谷氨酰胺酶的量,得到SW-14(0.38 U/mL)和SW-215(0.42 U/mL)两株菌。根据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对两产酶菌株的进行菌种鉴定。初步鉴定得到的两个菌株属于放线菌科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15.
从长白山区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产多聚赖氨酸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110,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16S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系统发育树中,Streptomycessp.110菌株与白色链霉菌(S.albus)在同一分支中,2者序列相似性为99%。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Streptomyces albus,并对其发酵液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土传性病害。从健康土壤中分离到对青枯雷尔氏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放线菌LC-7,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链霉菌LC-7的发酵液用氯仿、正丁醇萃取后,通过捷克八溶剂系统分析,判定该抗菌物质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抗菌物质进一步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并经醇沉后,获得抗生素的结晶,再用HPLC进一步纯化后并进行质谱分析可得出,LC-7所产抗菌活性物质为一种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分子量为365.1。田间试验表明,链霉菌LC-7对烟草青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5.48%。  相似文献   

17.
提高链霉菌FIM-B0711发酵液中的抗肿瘤成分bafilomycin A1含量,通过对FIM-B0711的形态学、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 DNA分析鉴定菌株。经鉴定FIM-B0711为灰褐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brunneus)。并确定了最优的发酵培养基(g/L):可溶性淀粉40、蛋白胨30、酵母粉20、玉米浆15、Ca Co32;最优摇瓶发酵条件:接种量5. 0%,发酵周期96 h,500 m L摇瓶装量100 m L,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基初始p H值为7. 0。优化后发酵工艺bafilomycin A1的发酵产量较初始工艺提高了约344%。  相似文献   

18.
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类化合物,其中包括克拉维酸。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Targeting体系构建棒状链霉菌突变株是获得克拉维酸高产菌株的又一可行方法。采用该体系对棒状链霉菌的lat基因进行了敲除,获得了没有抗性标记的lat基因被敲除的突变株S.clavuligerus lat::scar,其克拉维酸产量是出发菌株的2.8倍。由于最终构建的突变株没有抗性标记,因此可以将该方法应用于突变棒状链霉菌的其他基因,实现用一种抗性标记突变同一菌株不同基因的目的,为链霉菌的基因突变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组织匀浆法分离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根、茎、叶3个部位的内生放线菌,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明显的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内生放线菌55株,抑菌活性试验中共有21株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占全部分离菌株的38.2%,其中4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经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3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1株为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sp.)。  相似文献   

20.
两株土壤放线菌ZSM-1和ZSM-2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土壤的2 株编号为ZSM-1和ZSM-2的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后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菌株16S rDNA,基因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进化树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将该2 株菌分别鉴定为纳士维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shvillensis)与土地戈登氏菌(Gordonia terr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