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水泥工业应率先“由大变强”──“九五”水泥工业发展展望曾学敏“九五”乃至进入21世纪,水泥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实力,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预分解及当代先进...  相似文献   

2.
陈勋惠 《中国建材》2001,(10):68-69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广东经济发展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也是广东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的意义广东建筑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石湾瓦,甲天下”之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建陶工业迅速发展。广东已成为全国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与出口基地。装备技术方面,我省建陶工业90年代后期技改引进的一批生产线达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内陆省份建陶工业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广东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进入强强竞争、优胜劣汰的新时期。一、实施外…  相似文献   

3.
共圆发展梦──畅谈浙江水泥工业“由大变强”董波展开我国地图,您可以看见,濒临太平洋东部,绵延1.6万公里的海岸──浙江,便镶嵌在这条黄金海岸线的中段。这里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浙江经济快速增长,1...  相似文献   

4.
总结经验继续前进为全面实现达标达产而努力———在“全国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达标达产经验交流和表彰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国家建材局副局长杨志元一、开展达标达产工作是落实十五大精神的重要措施开展达标达产工作是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攀龙成“龙”附凤得“凤”黄晓平“攀龙附凤’、“贪大求洋”在中国的汉语辞典里,是两个含有讥贬之义的条目。然而,安徽宁国水泥厂却用自身的行动赋予它们以积极的意义和绚丽的色彩。他们不怕人说“贪大求洋”,敢于自我设计,把规模搞大,由大变强;敢于把洋人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九五”计划的开局年,认真回顾四川建陶工业在“八五”期间发展的历程,总结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弄清现状,看到不足,找准同省外和国际同行业的差距,明确发展方向,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对促进四川建陶工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进一步健康发展,使其由大变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面完成“九五”计划开好头,是十分重要的。回顾:有发展,也有教训“八五”期间是四川建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乡以上建材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27.9%,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长24%的发展速度,建材工业产值在全国排序中由1990年的第7位上升到1995年的第5位。主要建材产品中,除水泥、玻璃纤维降了位以外,其他都升了位。水泥综合生产能力和即将形成的生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动水泥工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动水泥工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刘德庆为了加速水泥工业的发展,国家建材局制订了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上大改小”、“低投资国产化标准设计”以及对地方水泥“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等发展方针和政策,是非常正确及时的,立窑水泥确实解决了我国农村和...  相似文献   

8.
张友棠 《中国建材》1997,(11):19-20
资本经营是“由大变强”的突破口张友棠资本经营是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必然产物,是经营形式从“产品经营→商品经营→资本经营”逐级递升进程中的高级形式。建材行业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必须以资本经营作为突破口。建材行业资本经营现状及成因1、...  相似文献   

9.
水泥工业面临新问题闯滩过关尚需好对策虞伯铭罗澍军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水泥工业面临不少新问题,必须寻求对策,使水泥工业沿着“由大变强”的道路健康发展。一、水泥工业面临的新问题1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针对过去低水平重...  相似文献   

10.
多锯片组合锯机是目前石材加工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高效率薄板生产线主机,生产高质量的组合锯片及用好组合锯机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至关重要。为加快我国石材工业“由大变强”的进程,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主持召开这次技术研讨会,得到了许多企业的积极响应。从全国各地来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0多人。会上中国石材工业协会理事长宗本木介绍了中国石材工业的发展慨况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和放射性问题向大家作了解释和说明。石材杂志社李运璧社长作了题为扩大金刚石工具品种、提高质量,为石材工业“由大变强”作贡献的发言。  相似文献   

11.
"读"与"展"     
《建筑知识》2008,28(4)
展览中心是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对外交流的平台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展览中心以及展会的层次能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位。图书馆是精神世界的乐土,它的意义在于体现民众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体现对国民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展览中心和图书馆,乍看之下,两者并无多大瓜葛,但在2008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北京,随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的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两者的并置,从中似也能读出些许意味。  相似文献   

12.
"大"和"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和效率是大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大"和"快"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席卷全国的建设大潮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建筑师们所承担的工作,与膨胀的建设规模相对应的往往是被大大压缩的设计周期.但是,对发展指标和速度的追求却驱赶着中国建筑师们不得不"大"干"快"上!  相似文献   

13.
境物之间     
“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这是大舍为他们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举办的X-微展所起的名字.“即”意为接近,境是指“一个空间及其氛围的存在”,而物是指“建筑的实体”.[1]从题目中不难读出,大含将自己的建筑历程定义为对“境”与“物”这两个建筑本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探寻.它像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却因为目标与路径的迷惑而产生曲折与跌宕.这种情节也暗藏在这个命名中:“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词序的转换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用一种简单而分明的方式体现出大舍在“境物”之间的权衡与选择.如果说,大舍早先的设计策略更倾向于“境”的营造,那么,他们近期作品中的一个新动向是“物”的构筑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种变化戏剧性地体现在龙美术馆与大舍之前作品的强烈差异之上,在设计策略与建筑语汇背后,所隐含的是建筑师对于建筑本源价值与实现手段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前,商品楼盘多喜欢称"花园"、"广场",那时还引出不少讥评,说你那不过是些楼房,怎么能这样叫呢?其实那称谓是从GARDEN和PLAZA译转过来的,一度在香港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住宅设施》2009,(8):32-32
8点15分,方太的上班时间,展厅接待主管谷陶已经在忙忙碌碌的做接待准备。今天的来宾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油烟机分会一行,共四十人,几乎网罗了全国的厨电知名企业精英人员,更不乏国内排得上名的厨电巨头。谷陶介绍,今天总共要接待五批客人,这是今天的第一批。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们思想观念中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的本质等问题予以深入的论述,进而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和“现代”,如何正确思考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洪鸿  何方 《建筑》2006,(6):63-66
2002年,宁夏吴忠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民居工程”,以经济适用房为突破口聚集人气,加快新区建设。2002年9月,吴忠市政府决定成立民居办公室,明确提出按照“零利润工程”的开发原则,实行封闭运行。该项工程于2002年10月动工建设,2003年10月交付使用。然而,就是这样一项被当地政府称之为深得民心的工程,却被承建该项工程的建筑承包商及施工单位称之为“陷阱工程”,由此也拉开了承包商们旷日持久向当地政府讨要工程款的序幕。“零利润工程”仓促上马2002年8月28日,吴忠市政府通过常委会研究决定,在该市北郊开展实施“民居工程”计划,会议决定本…  相似文献   

19.
在徐工新疆地区代理商伟业公司的会客室里,我见到了第一位采访对象——徐老板。憨憨的体型,黑黑的皮肤,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朴实,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聊起来之后,我渐渐发现徐老板朴实、率真之外更透着一种睿智。从做生意上来讲,他绝对是个有想法的人。十几年前,徐老板凑钱买了几台平板车,  相似文献   

20.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