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德国油品市场的特点是依靠进口。德国不产大量原油 ,它认为依靠进口油品和天然气可以使工业和家庭用户减少能源费用。 80年代欧洲炼油能力的合理化对德国炼油工业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对炼厂排放的环保要求趋严 ,德国在减少硫和烃类排放方面是带头的 ,由于德国有许多老炼厂缺少改造 ,很难适应重燃料需求急剧下降的市场 ,另外德国的劳动力费用高 ,因而关闭炼厂可节约更多操作费用。1998年德国油品需求是 1.2 5× 10 8t,其中汽油占 2 5 % ,石脑油占 12 % ,喷气燃料占 5 % ,柴油 /瓦斯油占 5 0 % ,液化气占 2 % ,重燃料油占 6 %。其中馏分油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原油供应日趋变重、渣油中硫、氮、残碳及金属含量的逐渐提高,世界各地区对油品质量标准要求苛刻度的不断增加,世界范围内的名炼厂正面对着强化渣油改质 形势。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渣油,选择最佳的加工方案,已成为石油炼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有两个主要因素将影响渣油转化工艺技术的发展,其一是对渣油转化产品的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其二是环保法规对石油产品硫、氮等污染物排放量的限制。纵观近十几年来渣油改质技术的发展情况,对一个炼厂而言,并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可供选择,一般要根据炼厂现有装置的具体情况及产品市场发展趋势而定。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我国即将实施的国Ⅵ产品质量升级工作,分析了当前国内炼厂汽柴油产品质量现状及下一步国Ⅵ质量升级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通过分析实施中的多个国Ⅵ油品升级项目中的技术方案,总结了国内各炼厂实施国Ⅵ油品质量升级项目过程中可以采用的不同路线。针对烷基化、异构化、轻汽油醚化技术路线中不同方案的技术特性、特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不同企业在进行国Ⅵ油品质量升级时,应根据各自的炼厂实际,按照一厂一策,综合运用多方案组合、进行多方案比选,以便确定最适合的实施路线。  相似文献   

4.
《乙烯工业》2015,(2):54
中石化2015年6月2日宣布,中石化已有70%汽油产能、40%车用柴油产能达国五标准,将提前3月完成油品升级;已向北京、上海、广东等7省市供应国五油品;正在6家企业提前布局13个升级"国六"项目。2015年6月1日,中国石化在北京召开油品质量升级工作视频会。会议透露,中石化所属炼厂均分别比国家规定早3个月完成升级。中国石化要求所属东部地区炼厂将在2015年10月1日前完成,所属其他地区炼厂将在2016年10月1  相似文献   

5.
低馏分油在炼厂里通常被用来加工低凝柴油。由于油品里硫、氮含量都不高,通常通过低压气相加氢方式就能够将它们大部分脱除。液相加氢工艺取消了气相加氢工艺中氢循环系统,利用油品中溶解的氢气进行全液相加氢反应。由于该工艺存在上述优点,近几年在一些炼厂投入了应用。2017年我国即将实施国Ⅴ柴油标准,油品更加环保,导致加氢工艺条件变得更加苛刻。在这样的背景下,气相加氢、液相加氢哪个工艺更加适合,通过对一套40万t/a低馏分油加氢装置采用这两种工艺在加工工艺、设备数量、投资额、能耗等方面比较来说明哪种工艺更适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孙井侠 《橡胶科技》2018,16(7):28-28
2018年6月1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辽河石化)研制的AP-2/AP-3环保橡胶油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随着橡胶生产、应用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环保油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目前出于产品质量稳定和供应充足的考虑,轮胎生产企业出口轮胎用操作油和合成橡胶厂用环保填充油多采用进口环保油品,如环保芳烃油或重环烷油等。但是这类油品价格较高,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张艳姝  郑经堂 《炭素》2006,30(3):24-28
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轻质油品低硫化,加氢脱硫技术虽可大幅度降低油品硫含量,但很难满足目前环保法规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吸附、生物和氧化等高效、经济、环保的非加氢脱硫技术,通过单独或几种方法的联合,可使硫含量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国外油品进口情况,列举了我国汽、柴油和润滑油的具体质量指标与国外相比的差距,说明了提高我国油品质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为提高油品质量我国炼厂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石蕙青 《江苏化工》1998,26(1):6-10
简述了国外油品进口情况,列举了我国汽、柴油和润滑油的具体质量指标与国外相比的差距,说明了提高我国油品质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为提高油品质量我国炼厂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炼厂油品储运系统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情况。通过对预处理技术和焚烧处理技术方案进行比选得出,吸收+吸附预处理技术在工艺流程复杂程度、物耗能耗、占地面积、投资等方面具有优势,推荐采用;从投资额、能耗指标、使用寿命、处理效率来看,蓄热式热氧化技术较其他技术优势明显。最后根据炼厂实际情况及相关经验汇总成储运系统工艺路线选择原则流程图,为炼厂储运系统的VOCs治理工艺选择与流程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RFCCU加工劣质原料油专用催化剂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部分炼油企业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RFCCU)所加工的劣质原料油M-100性能进行了分析,根据各装置的工艺技术特点和对目的产品分布等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该类油品在加工过程中对催化剂造成危害,设计出RFCCU加工该类油品专用催化剂CORH和CMO,并进行了实验室评价和性能评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新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炼油工业发展面临着全球炼油工业步入微利时代、环保压力增大、原油进口量增加、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加剧、炼厂利用率不高和化工原料全部依赖炼厂提供等问题,今后的发展必须走精细化、集约化之路,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降本增效,以低成本发展,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炼油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车用乙醇汽油政策的实施,甲基叔丁基醚今后将无法作为汽油添加剂使用。甲基叔丁基醚生产装置停产,释放大量的异丁烯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异丁烯成为炼油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油品质量的升级,烷基化油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介绍异丁烯的各种用途,综述异丁烯生产二异丁烯所用的催化剂以及在提高二异丁烯选择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王秀文  张日勇 《现代化工》2003,23(12):41-43
介绍了高含硫蜡油的加工工艺路线,从技术方案、产品结构、投资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高含硫蜡油前加氢和后加氢2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炼厂实际情况,对高含硫蜡油加工路线的选择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渣油加工仍是21世纪重要的石油炼制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志强 《当代石油石化》2005,13(4):10-14,i001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重质原油产量的增加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渣油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渣油加工方案及加工技术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需根据原料性质、产品需求、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抉择。延迟焦化工艺是较经济的加工工艺,焦炭部分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是降低炼厂公用工程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原油质量变差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石油炼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在我国炼油技术现状的同时,介绍了我国开发的几项重要加氢技术。  相似文献   

17.
原油加工损失产生于油品储运损失、装置加工损失等炼油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原油加工损失率反应原油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程度,其数值直接关系到炼油企业的经济效益,炼油企业都把原油加工损失率作为关键技术经济指标.重点介绍了原油加工损失的主要研究内容,确定或建立了从装置到系统的各环节加工损失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炼油系统基准加工损失计算软件,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计算出的炼厂加工损失值可为企业生产计划安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随机规划的炼厂氢网络改造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宣吉  廖祖维  荣冈  阳永荣 《化工学报》2010,61(2):398-404
氢气是炼油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多的炼油企业开始改造其氢网络以应对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和产品质量。炼厂的氢气产耗量受原油供应和产品需求的变化而随机波动,这使得传统的确定性模型无法有效描述氢网络设计问题。本文针对氢网络的改造设计问题,建立了同时考虑设计和调度问题的集成优化模型。采用基于场景的二阶段随机规划方法表达氢网络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将决策变量分为一阶和二阶决策变量,优化计算使第一阶段决策成本与第二阶段决策的期望成本之和最小。算例表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与传统的确定性方法相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FFHT蜡油加氢处理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友良  张学辉 《当代化工》2008,37(1):15-17,20
FCC原料加氢预处理具有原料适应性强、目的产品收率高及产品质量好等特点,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和油品质量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炼油工业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并将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在蜡油加氢处理技术开发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及在企业成功工业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Ways of developing and modernizing Russian oil refineries are considered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ations of Russian and foreign companies at the 10th Russian and CIS Refining Technology Conference (RRTC) held by Euro Petroleum Consultants in Moscow on September 23–24, 2010. It is shown that the main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oil refining industry with the purpose of overcom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are the rational use of production facilities, the modernization of existing plants to increase the depth of processing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production, satisfying the growing demand for motor fuels (especially diesel) and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to meet the parameters of eurostandards, increasing the conversion of the processing of oil at oil refineries, reducing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improving the process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systems at existing plants to increase their efficiency and minimize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in operating plants.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ation processes that allow the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products from cheap sour crude oil or the qualified 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s for the process of catalytic cracking must now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oil refining in Russia and CIS countries. Oil residue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e.g., hydrogenation processes, catalytic cracking, new and improved catalysts for hydrocracking, catalytic cracking, hydrotreatment of heavy oil residues; and hydrogen synthesis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