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探明由珠海绿宝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增糖剂对甘蔗蔗糖分的效应及其应用价值,特进行此项试验。1试验概况本试验分别在广西田阳、云南瑞丽、广东英德、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广州甘蔗试验场设试验点。试验在大田生产栽培管理一致的基础上,设如下三个处理,于甘蔗收获前10~30天喷施叶面:处理1:增糖剂稀释300信液。处理2:增糖剂稀释400倍液。处理3:等量清水作对照。试验小区面积0.05亩,4行畦。喷施时间为下午2~4时,采样以母茎为主。喷后10天第一次采样(中间2行),对蔗茎蔗糖分,还原糖和简纯度三个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发根农杆菌ACCC10060诱导甜叶菊毛状根,建立毛状根培养生产绿原酸类物质体系,研究茉莉酸甲酯对绿原酸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经发根农杆菌ACCC10060侵染的甜叶菊叶片外植体,共培养14 d后产生毛状根。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B和rol C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甜叶菊毛状根基因组中。MS液体培养基较B5、WPM更利于甜叶菊毛状根生长及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培养35 d后,干质量增加约30倍,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最高含量分别为3.47、11.47、3.04 mg/g。毛状根在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周时分别添加15、45、1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进行诱导,处理后第1、2、4、8天收获,毛状根的生长量和绿原酸类物质含量均有提高,其中以45μmol/L茉莉酸甲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3种绿原酸类物质的总产量是对照组的2.68倍(P0.01)。以上结果表明,甜叶菊毛状根培养可用于绿原酸类物质的生产,经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显著提高绿原酸类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干酪乳杆菌LC-15冻干发酵剂制备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益生菌发酵乳制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中,益生菌发酵剂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一株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益生菌干酪乳杆菌LC-15(Lactobadllus casei LC-15)进行冻干发酵剂制备研究。通过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冻干保护剂组合为:脱脂奶粉100g/L,甘油30mL/L,麦芽糊精100g/L,海藻糖150g/L,L-谷氨酸钠10g/L。将此冻干保护剂应用于干酪乳杆菌LC-15冷冻干燥,其存活率达到82.2%,活菌数达4.4×10^10g^-1。在此基础上,对冻干过程中干酪乳杆菌LC-15的预培养条件和预冻条件进行考察,得到的优化结果为:在37℃预培养60min后以-40℃预冻3h,存活率最高可达到84.8%,活菌数达4.9×10^10g^-1,凝乳时间为13h。  相似文献   

4.
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黑曲霉的方法,优化条件包括共培养材料、农杆菌种类、诱导剂浓度、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以及共培养时农杆菌的菌体浓度。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转化黑曲霉的最适条件为107个/mL不萌发的新鲜孢子与OD_(600)培养至0.9~1.0的农杆菌以1∶1的比例混合后,在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μmol/L的IM平板上,23℃避光培养48 h后进行转膜,转化子个数可达到(60±5)个转化子/10~6个孢子,且阳性率达到90%以上。并且构建了同源黑曲霉脂肪酶的组成型和诱导型启动子表达载体,通过优化后的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转化至黑曲霉中,利用罗丹明橄榄油平板对产酶转化子进行筛选鉴定,并获得了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生产盐藻双歧酸奶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双歧杆菌与乳酸菌4:1的混合菌,接种量5%,添加鲜藻体1.5g/l,可使酸奶风味和凝固性良好,还含双歧杆菌活菌5×108cfu/ml以上及20mg/l的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方法实现异养蛋白核小球藻快速遗传转化,并优化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小球藻异养生长条件的碳氮组合配比为葡萄糖20 g/L和酵母粉2 g/L时,生长速率为自养的3~5倍;根瘤农杆菌GV3101和LBA4404均可成功实现对异养小球藻的遗传转化,且转化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优转化条件为根瘤农杆菌GV3101初始OD600 nm值= 0.8,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浓度为107个/mL,各取100 μL混合涂布在pH=5.4、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 μmol/L的CM平板上,24 ℃避光培养40 h后转到筛选平板,仅2 d转化子便清晰可见,数目达88个/106微藻。转化过程整体耗时仅5 d,普遍比自养微藻转化时间缩短3倍以上,为小球藻代谢工程改造提供技术手段,同时为其他可异养培养微藻的短时高效遗传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然发酵剂"西藏雪莲"的初步研究与菌种鉴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将获得的“西藏雪莲”菌块切片观察发现有规律的多种菌相。将样品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后制备菌悬液做梯度稀释,并选择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PDA及番茄酵母吐温80醋酸盐3种培养基做分离。28%,培养48h后,根据菌落特征并结合细胞形态挑选典型菌株,进一步纯化获取单克隆。初步鉴定出酵母菌3株,杆菌5株,球菌1株。  相似文献   

8.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冻干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元懿  欧军  梁金钟 《酿酒》2008,35(4):47-51
试验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冻干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菌的最佳离心条件为:转速4000r/min,时间10min;最佳预冻温度和预冻时间为在一20℃预冻3h;冻干保护剂的最佳pH为6.5;保护剂与菌泥的最佳平衡时间为30min;保护剂与菌泥的最佳配比为4:1;最佳装液厚度为7mm;冻干菌粉的最佳含水量为2%-3%。  相似文献   

9.
嗜酸乳杆菌高密度培养及发酵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的高密度培养条件,并使用喷雾干燥法对嗜酸乳杆菌粉末发酵剂进行了制备。实验表明,嗜酸乳杆菌6012的最佳增菌培养基为:乳清培养基+0.6%(w/v)低聚异麦芽糖+0.6%(w/v)黄豆粉+10%(v/v)胡萝卜汁+0.5%(w/v)CaCO3,在培养过程中伤脑筋20%柠檬酸钠调节培养基pH值为6.2,37℃静置培养18h,活菌数可达1.0×10^9 cfu/mL。以0.5%甘油+0.5%葡萄精+3%大豆分离蛋白+2%海藻酸钠作为抗热保护剂,菌体经过喷雾干燥,其发酵剂活菌数为8.0×10^9 cfu/g。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脂肪酶生产菌株少根根霉N1023 G418的敏感性,结果表明,G418对少根根霉最小抑制浓度为500μg/mL。研究了不同条件对载体pBI121转化少根根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为介导菌,少根根霉N1023为受体菌株,G418为筛选标记的最佳转化条件为:乙酰丁香酮(AS)300μmol/L、根癌农杆菌的初始浓度OD600为0.6、共培养时间2 d。在此条件下pBI121对少根根霉的转化率达到112 cfu/106 cfu孢子。转化菌株经过5次连续培养后仍然稳定。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载体pBI121转化少根根霉的方法。这是首次成功建立少根根霉的转化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紫外诱变提高嗜酸乳杆菌的产乳酸能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诱变参数:20W紫外灯,菌液稀释至OD600O.65左右,照射60s,照射距离为30.5cm,此条件的致死率为92.5%。诱变处理后的茵体产酸速率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突变菌株在培养36h时产酸量达到最大值10.83g/L,而出发菌株最大值为10.41g/L,且突变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4诱导甜叶菊毛状根再生,建立毛状根生产绿原酸类物质的培养体系,并研究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发根农杆菌A4侵染的甜叶菊叶片外植体在共培养14 d后诱导出了毛状根;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中rolB和rolC基因均已整合到毛状根中;毛状根在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到第14 d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进行诱导,处理第1、3、6 d后均抑制了毛状根的生长,但茉莉酸甲酯促进了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而水杨酸却抑制了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由此说明,发根农杆菌A4侵染甜叶菊可诱导出毛状根,该毛状根可用于绿原酸类物质的生产,茉莉酸甲酯可提高绿原酸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以磷酸盐缓冲液为基质,研究高压(5~25MPa) CO2协同热处理对其芽孢杀灭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0MPa高压CO2处理前在45℃预热处理30min时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失活率达到了3.84个数量级,单纯20MPa高压CO2处理30min时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失活率达到2.44个数量级。采用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不同的施压方式考查其对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灭活及萌发影响,结果表明:10MPa、50℃连续30min高压CO2处理对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杀灭使其数量下降了0.67个数量级,间歇施压 (低压10MPa施压10min,高压30MPa施压10min)循环1次时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失活率达到2.55个数量级。选择添加3种组合的营养发芽诱导因子考察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10MPa 30℃、10MPa 50℃、30MPa 30℃、30MPa 50℃)与高压CO2处理相结合对芽孢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营养发芽诱导因子在低压(10MPa)时的诱导作用不如高压(30MPa)时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烟草未受精胚珠单倍体育种技术,以烟草雄性不育杂交种KRK26为材料,选取5种发育时期的胚珠,在基于H、HW和N6培养基而优化的CM1、CM2、CM3、CM4和CM5 5种培养基上培养,研究了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诱导单倍体技术。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胚囊发育越成熟,胚珠的增殖诱导效果越差,应选取发育较早的胚珠(即花朵的花冠即将露出花萼至花冠比花萼长1倍时期的胚珠)进行培养。在5种优化培养基中,以培养基CM1对胚状体的诱导效果最好,在CM1基础上将琼脂浓度调整到10 g/L利于抑制胚状体玻璃化;将胚状体转移到不含激素的H培养基上培养,能够避免胚状体褐化,利于再生芽诱导;将再生芽转移到加有IAA 10 mg/L的H培养基或N6培养基上培养,利于再生芽快速生根,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大部分再生植株为单倍体植株。据此,建立了从雄性不育烟草未受精胚珠诱导单倍体植株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浙双758为材料,研究二步培养及添加AgNO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外植体先在含0.5—1.5mg/L2,4-D的MS培养基上预培养3d或7d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再转到含有3mg/LBA和0.15mg/LNAA及添加或不添加2.5mg/LAgNO3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结果表明,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再生率与2,4-D浓度、预培养时间和AgNO3密切相关;分化培养基中添加银离子可显著增加不定芽的再生频率;二步培养及添加AgNO3可使半子叶、完整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芽再生频率分别达到了96.1%,96.7%和96.7%。  相似文献   

16.
甘蔗亲本开花诱导及杂交配套技术的研究──谭裕模等,甘蔗,19974(3)1~6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光周期处理方法、温度、湿度、株龄等对甘蔗开花诱导与杂交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人工控光、温、湿等因素的适度配合,可以有效、稳定地诱导处理材料开花,1994~1996年的诱导率稳定在681~72%之间,被诱导过的材料有兀个抽穗开花,3年共获杂交花稳305个、杂交组合225个、有发芽能力的种子10万多粗,使我所保存的野生和栽培材料得到利用,基本弄清楚适用于在南宁自然条件下诱导甘蔗开花的综合配套技术。除草地膜在福建蔗区的应用推广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烟草发状根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根农杆菌Ar1334工程菌株与烟草叶片共培养,诱导的根在MS无激素培养基上呈现旺盛的生长态势和典型的发状根结构特点,并在附加0.5mg/mL KT的MS培养基上实现了植株再生。发状根经PCR检测扩增出了500bp的rolC目的片断,组织化学检测也证实了GUS基因在发状根及再生植株叶片中的表达。该体系为利用发状根进行外源基因表达,并通过大量培养进行物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泡菜生产用的戊糖片球菌PP、植物乳杆菌P158为菌种,通过补料和等pH培养的方式实现菌种的高密度培养,以10%脱脂乳为基础,添加海藻糖、蔗糖、谷氨酸钠为冻干保护剂,优化预冻条件及保护剂配方。结果表明,采用补料与等pH培养时,戊糖片球菌PP与植物乳杆菌P158的最高活菌数分别可达9.01×109cfu/mL和2.14×1010cfu/mL;戊糖片球菌PP、植物乳杆菌P158的最适预冻条件均为液氮中预冻15min;戊糖片球菌PP的最适保护剂组合为:海藻糖7%,蔗糖7%,谷氨酸钠3%;植物乳杆菌P158的最适保护剂组合为:海藻糖7%,蔗糖7%,谷氨酸钠5%;在最适培养及冻干条件下,戊糖片球菌PP和植物乳杆菌P158的冻干存活率分别达到95.8%和75.6%。  相似文献   

19.
几种天然提取物对两株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种天然提取物添加到双歧杆菌基础培养基中,通过单因素实验找到可显著提高双歧杆菌活菌数的天然物质,并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向婴儿双歧杆菌PBA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平菇汁20%,卷心菜汁20%,豆浆20%,胡萝卜汁5%可使双歧杆菌活菌数增加2.78倍,向长双歧杆菌INF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10%平菇汁,15%蕃茄汁,15%肝浸汁可使活菌数增加2.95倍,为筛选安全而又低廉的双歧杆菌增殖物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干酪乳杆菌在干酪生产和人体胃肠道环境中主要面临的酸、胆盐和渗透压3种胁迫条件下的同源抗性和交叉抗性进行研究.首先确定酸、胆盐、NaCl胁迫的亚致死水平和致死水平分别为pH值为5.0和pH值为3.5,质量浓度为0.5 g/L和3 g/L,20 g/L和180 g/L.同源抗性实验表明,酸诱导2h存活率可提高23倍,胆盐诱导提高25倍,NaCl诱导提高75倍.交叉抗性实验表明,酸诱导后茵体在胆盐、NaCl中存活率分别提高20倍和11倍:而NaCl诱导后茵体在胆盐中存活率提高250倍,但却不能诱导茵体的抗酸能力.稳定期茵体具有比对数期菌体更强的抗胁迫能力.实验结果为优化干酪生产工艺,提高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