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体外模型探讨了山药低聚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以山药低聚糖取代葡萄糖为碳源添加到双歧杆菌基础培养基中,发现山药低聚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体外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随着山药低聚糖的加入,培养液中活菌数增加,p H值降低。当山药低聚糖取代葡萄糖且质量分数为0.5%时,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最大生长量分别提高了(10.70±4.93)%和(6.02±2.00)%;p H值分别下降(2.64±0.001)%和(3.85±0.65)%。同时,山药低聚糖可提高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生长速率,使其生长提前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牦牛酥油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 MFGM)蛋白探究其对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 B. longum subsp. Infantis)CICC6069和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B. adolescentis)CICC6070体外增殖的影响。在MFGM蛋白不同添加量下,通过菌落计数探究MFGM蛋白对双歧杆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FGM蛋白添加量在0~1 200μg/L,菌落总数随着MFGM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MFGM蛋白添加量为1 200μg/L时菌落总数达到最高。利用全自动生长曲线分析仪每隔2 h实时测定双歧杆菌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OD)OD600,探究酥油MFGM蛋白对双歧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MFGM蛋白能够促进200μL体系下双歧杆菌的生长,提高了双歧杆菌对数期生长速率。牦牛酥油MFGM蛋白对双歧杆菌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其中MFGM蛋白对B. adole...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益生菌群具有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为明确猴头菇多糖对胃肠道益生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0.3%、0.5%、0.7%的猴头菇多糖,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3种胃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情况。接着通过体外模拟人胃和肠道环境试验,分析猴头菇多糖对这3种菌在胃肠道模拟环境中的生长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添加猴头菇多糖的培养基相比,随着猴头菇多糖含量的增加,均能够显著促进保加利亚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P<0.05),0.7%的猴头菇多糖添加量增殖效果最为明显;而随着猴头菇多糖含量逐渐增加,嗜热链球菌的生长量增速放缓,0.5%的猴头菇添加量即达到促进的最大值。7%的猴头菇多糖添加量能够显著增强保加利亚乳杆菌对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P<0.05),增强青春双歧杆菌对肠液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嗜热链球菌对肠液的耐受性(P<0.05)。因此0.3%~0.5%的猴头菇多糖添加量可促进胃肠道益生菌的生长;7%的猴头菇多糖添加量可提高益生菌对胃肠道消化液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1):108-114
通过测定菌体培养液吸光值的方法,进行茯苓发酵产物提取液(FPE)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异麦芽低聚糖(IMO)和低聚果糖(FOS)相比,添加了FPE的培养基可以更好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P 0.01),说明FPE可以作为一种双歧因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培养基中FPE的浓度为2.5%~5%时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在添加了FPE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双歧杆菌的生长迟缓期较在未添加的基础培养基中更短,添加FPE的培养液的吸光值明显大于未添加培养液(P0.01),说明发酵产物提取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益生元促进二者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感官评价得分及酸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槲皮素酸奶的最佳发酵条件和最优配方。通过检测酸奶乳酸菌总数,探究槲皮素对酸奶菌群的影响。动态观察槲皮素酸奶对小鼠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体外增殖的影响。实验证明,槲皮素酸奶最佳发酵条件和工艺配方为:发酵时间为8 h,发酵温度为42 ℃,发酵剂接种量为0.1%,乳粉添加量为12%,蔗糖添加量为4%,槲皮素添加量为0.1%,所制得的槲皮素酸奶色泽均匀,呈黄绿色,酸甜适口,带有愉悦的轻微苦味(可能来自添加的槲皮素和某些蛋白水解产生的肽)。槲皮素酸奶中乳酸菌总数为(1.475±0.005)×108 cfu/mL,高于原味酸奶乳酸菌总数(p<0.05)。观察动态微生物变化,发现小鼠肠道菌群体外增殖的变化,槲皮素酸奶处理组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高于原味酸奶处理组,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生长曲线低于原味酸奶处理组。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槲皮素酸奶能促进小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体外增殖、抑制肠杆菌和肠球菌体外增殖,且口感优于市售酸奶。本研究结果为槲皮素功能酸奶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参多糖对乳酸菌发酵及酸奶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参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pH值、滴定酸度、乳酸菌菌落总数、黏度、持水力和质构等指标,研究人参多糖对酸奶发酵剂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两种乳酸菌的发酵及酸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多糖可促进这两种乳酸菌产酸及其菌数增殖,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9%的人参多糖可使乳酸菌的产酸速度提高为空白对照的1.2338倍,并且可使菌数增殖提高为空白对照的144.44倍。但人参多糖会使酸奶的硬度、黏聚性和胶着性下降,并使其黏度降低,当人参多糖的添加量为0.5%时,黏度降低为空白对照的78.42%;人参多糖的添加对酸奶的保水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添加魔芋低聚糖对益生菌增殖和酸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魔芋低聚糖对酸奶中益生菌增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魔芋低聚糖,在其0,7,14 d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酸奶中益生菌的生长情况,同时对该酸奶的感官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魔芋低聚糖,对酸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嗜热链球菌有显著的增殖作用,且魔芋低聚糖添加量为3%时酸奶中益生菌增殖作用最好,感官品质也较好。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魔芋低聚糖还可使益生菌活菌数在贮存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魔芋低聚糖可促进酸奶中益生菌的增殖、改善酸奶的感官品质,并使益生菌活菌数在贮存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酸奶生产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研究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在脱脂乳中的生长特性、影响其发酵的因素以及发酵方式 ,优化出双歧杆菌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研究结果显示 ,选用长双歧杆菌制作酸奶时 ,在乳中添加 0 3 %酵母粉 ,低聚糖取代 10 %的蔗糖 ,接菌量为 10 % ;选用婴儿双歧杆菌制作酸奶时 ,在乳中添加 0 6%的酵母粉 ,以低聚糖取代 2 0 %的蔗糖 ,接菌量为 15 %。 3 9℃条件下发酵 ,然后再按 1∶1的比例与普通酸奶混合 ,所制得的酸奶在贮存期间 ,活菌数可达到10 8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9.
优化两歧双歧杆菌培养基的增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两歧双歧杆菌的营养需要,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酵母膏是短双歧杆菌的显著影响因素。最佳的优化培养基配比是:酵母膏0.9%,胰蛋白胨0.3%,大豆蛋白胨0.3%,葡萄糖2.0%,双歧因子0.8%,生长因子10%(均为质量分数)。用经优化的增殖培养基配方测定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pH值的变化,确定该菌增殖培养的最适终止时间约为18h,此时平板菌落计数的菌数可高达2.1×1010mL-1。  相似文献   

10.
测定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在该菌于乳品中的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利用生长曲线可以了解该菌的对数生长期,以便适当地控制扩大培养的时间,又是提高产品中双歧杆菌含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测定生长曲线是双歧杆菌应用于乳品的必备的一项实验。然而双歧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与普通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有所不同。在测定普通细菌生长曲线时,一般是将适量的试验菌接种到一定容量的适宜培养液中,置其最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益生菌及其胞外多糖对酸豆乳的影响,利用产胞外多糖双歧杆菌及其活性多糖与传统发酵剂共同发酵豆浆,研究其对酸豆乳理化、感官及质构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双歧杆菌(107 CFU/mL)和其活性胞外多糖(质量分数0.3%,下同)均对酸豆乳凝乳速度及后酸化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0.3%胞外多糖能显著提高酸豆乳的黏度、持水力和质构特性(P<0.05)。添加产胞外多糖双歧杆菌107 CFU/mL,对发酵期间酸豆乳发酵速率及凝胶特性影响不大;在后酵期间产生86 mg/L 胞外多糖,显著提高酸豆乳的黏度和质构特性(P<0.05),但对产品持水力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可有效改善酸豆乳凝胶特性,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2.
初步探究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的促双歧杆菌增殖功能及润肠通便功效。以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取代葡萄糖为碳源添加到双歧杆菌MRS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实验及生长曲线的比较;对小鼠建立便秘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组并进行小鼠排便实验及小肠推进实验。结果表明,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促增殖作用。随着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添加浓度的增加,活菌数增加。当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替代葡萄糖且浓度为1.5%时,培养24 h后,青春双歧杆菌活菌数为(7.22±0.15)%,达到最大生长量,且使青春双歧杆菌提前进入稳定生长期;低、中、高剂量的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均能改善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功能,其中,中剂量的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效果较好。说明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有良好的促双歧杆菌增殖功能及润肠通便功效。  相似文献   

13.
以纯牛奶和荔枝汁为主要原料,以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探讨三种乳酸菌的不同组合发酵对凝固型荔枝酸奶的发酵特性和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产胞外多糖能力较强,单独发酵时胞外多糖含量达到22.50g/L,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单独发酵时胞外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73 g/L和0.29 g/L;各种不同乳酸菌组合发酵后酸奶的表观粘度和持水力与胞外多糖的含量呈正相关(R2=0.98);干酪乳杆菌产酸能力弱,单独发酵后p H高于其它添加有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组合,导致酸奶的硬度偏低,但干酪乳杆菌联合嗜热链球菌或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时,发酵酸奶的硬度和乳酸菌活菌数均明显优于单独发酵组。因此,当干酪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联合发酵时,能充分发挥三个菌种的各自优势,菌落总数、胞外多糖含量和质构均能达到较好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松茸多糖对乳酸菌发酵及酸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茸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酸奶的滴定酸度、持水力、质构、乳酸菌活菌数、感官等指标,研究松茸多糖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两种乳酸菌的发酵及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茸多糖对乳酸菌的影响呈倒"U"型,松茸多糖添加量低于0.06%时,对乳酸菌有极明显的促生长作用(p0.01),添加量为0.04%时促生长作用达到最佳;同时松茸多糖对乳酸菌产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显著延长酸奶的后酸化过程;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酸奶的持水力、质构以及感官均呈倒"U"型变化,在多糖添加量为0.04%时酸奶的品质达到最佳。结论:当松茸多糖添加量为0.04%时,松茸多糖对乳酸菌的促生长作用以及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石花菜酸奶发酵工艺。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不同双歧杆菌接种量、石花菜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对感官评价(R1)、活菌数(R2)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花菜琼胶寡糖能增加酸奶的持水力,改变酸奶的组织状态。石花菜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蔗糖添加量11%、石花菜添加量20%,双歧杆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为6 h,感官评分为80分,活菌数为2.65×109 CFU/mL。  相似文献   

16.
菊芋汁双歧杆菌培养基的筛选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双歧杆菌在菊芋汁中的生长状况,考察了添加不同物质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在菊芋汁中能够良好生长,在菊芋汁中添加胰蛋白胨、牛肉膏、玉米浆、半胱氨酸盐、大豆蛋白胨对双歧杆菌促进生长作用极显著。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菊芋汁双歧杆菌培养基的配方:菊芋汁+0.3%玉米浆+0.5%大豆蛋白胨+0.025%半胱氨酸盐酸盐,双歧杆菌在其中的活菌数可以达到109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质构测定技术、双歧杆菌及微生物检测技术分析石花菜酸奶片在4℃和常温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情况,并分析质构特性变化与感官评分变化的相关性,探寻更加适宜的储藏条件,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石花菜酸奶片在4℃下的质构特性、双歧杆菌活菌数、菌落总数和感官都比常温条件下稳定,铝箔密封包装效果优于PE塑料密封包装,随着储藏期的延长,酸奶片的品质逐渐下降,硬度、咀嚼性、双歧杆菌活菌数、感官评分下降,黏性和菌落总数上升。在第180d时品质下降,但基本符合品质标准。因此,控制的关键期在180d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两歧双歧杆菌培养液中的活菌数,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其增殖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了影响两歧双歧杆菌生长的4个主因子,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4个主因子的最佳浓度为:三氯化铁、水苏糖、蒺藜提取液和pH分别为0.012 g/L、8.0 g/L、2.5%和6.90,用优化后的增殖培养基培养两歧双歧杆菌,24 h后其培养液OD600为1.398±0.007,比优化前提高了24.28%。  相似文献   

19.
活性酸乳中每种益生菌总数的同时计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若竹  丁梅  孟宪志  孙健 《食品科学》2008,29(4):244-248
益生菌酸奶的营养作用和保健功能决定于成品中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级的活性益生菌数.本实验通过研究分析活性酸奶中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LGG菌)、干酪乳杆菌等乳酸菌在BBL.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菌体形态,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准确计数每种益生菌总数的新方法,该方法可直观地观察到各种益生菌的生长活度,免除了传统方法计数不同益生菌总数要用不同培养基的繁琐,为快速鉴定益生菌酸奶品质好坏和保健功能活性高低提供了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木糖醇、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蔗糖的混合对复合益生菌枸杞酸奶发酵的影响,实验测试了复合益生菌枸杞酸奶的产酸速率、质构、感官、p H值、益生菌菌落数等指标。结果表明:4种益生元成分均对复合益生菌枸杞酸奶的发酵有促进作用,其中6%低聚果糖添加后对益生菌增殖效果最佳,产酸速率最快,发酵出的酸奶口感、质地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