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卵黄抗体/壳聚糖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以壳聚糖为壁材,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卵黄抗体(IgY)壳聚糖微囊,应用星点实验设计,以微囊对IgY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对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和IgY的初始浓度三个因素进行模型拟合,效应面分析,获得制备IgY-壳聚糖微囊的最佳工艺: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0.23g/100mL,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4∶1,IgY的质量浓度2.46mg/mL,以该条件制备的IgY-壳聚糖微囊的包封率(93.26%)和载药量(25.64%)高,与理论预测值的误差较小。IgY/壳聚糖微囊经粒度分析测得平均粒径为2.16μm,Zeta电位为26.20mV,分散度较好,体外有一定缓释作用,时间为6h,微囊化对IgY活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丘里管空化对壳聚糖微球制备及抑菌剂包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为模型抑菌剂,探讨基于文丘里管的水力空化效应对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及包埋MIT的影响,考察空化入口压力、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TPP)的质量比、MIT浓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并与传统机械搅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壳聚糖和TPP的质量比≥2.5,文丘里管空化可稳定制备得到壳聚糖微球;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入口压力0.2 MPa,空化时间20min,壳聚糖浓度3.0g/L,TPP浓度3.0g/L,MIT浓度0.5mmol/L,该条件下微球包封率可达62.3%;与传统机械搅拌相比,文丘里管空化制备所得微球对MIT的包封率提高了17.7%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罂粟籽油的稳定性,通过复凝聚法制备罂粟籽油微囊。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通过微囊化技术、喷雾干燥得到微囊。正交优化确定最佳配方,并考察芯壁比(罂粟籽油∶阿拉伯胶/明胶)对微囊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罂粟籽油微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壁材浓度为2.0%,芯壁比1∶3,p H 4.2,乳化剂浓度1.5%,此时包封率为76.9%。包封后罂粟籽油的氧化实验表明微囊可提高其存储稳定性。复凝聚法制备罂粟籽油微囊的工艺简单,产品稳定性好,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选择锐孔-凝固浴法,以葛根提取物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葛根微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其制备工艺条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度测定评价其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浓度0.16g/mL、海藻酸钠浓度0.9%、壳聚糖浓度1.5%、氯化钙浓度20%,药物包埋率可达65.07%。该微囊在24h内释放完全,释药动力学拟合符合一级方程:In(1-Mt/M∞)=-0.11×t-0.4651(r=0.9967),具有明显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新的D-苯丙氨酸生产工艺,对固定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拆分D,L-苯丙氨酸进行了研究。以介孔材料(MCM-41)为载体固定PAL,将其用于拆分消旋体D,L-苯丙氨酸制备高光学纯的D-苯丙氨酸。最佳的固定化条件是载酶量为50mg/g、壳聚糖浓度为0.1%(w/v)、戊二醛浓度为0.05%(v/v),固定化酶的活性达到最大,酶活保留达到92%,重复利用20次后,活性仍能保持85%。将制备的固定化酶应用于D,L-苯丙氨酸的拆分,反应24h L-苯丙氨酸转化率达到98%,D-苯丙氨酸的ee值达到96%,且连续拆分10个批次后固定化酶对L-苯丙氨酸的转化率仍保持在95%以上。因此,高效稳定的固定化PAL在拆分D,L-苯丙氨酸生产D-苯丙氨酸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乳法制备生物黏附乳糖酶纳米微囊,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作为黏附材料,分别考察了壳聚糖和卡波姆单独表面修饰以及协同表面修饰对纳米微囊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外翻肠囊法考察纳米微囊在离体大鼠小肠黏膜的滞留程度。相对分子质量为120 kDa、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和934P型号的卡波姆作为修饰材料制备的纳米微囊粒径大小均匀、Zeta电位绝对值和包封率较高。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卡波姆修饰的纳米微囊在小肠黏膜的滞留率显著高于未修饰纳米微囊,壳聚糖/卡波姆(质量比为2∶1)协同修饰纳米微囊的黏附性最高,小肠黏膜滞留率可达(91.1±3.4)%。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明胶为壁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叶黄素肠溶微囊。以微胶囊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检测指标,研究了明胶浓度、药胶比、凝聚剂浓度和成囊温度对微囊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明胶浓度4%,Na_2SO_4浓度20.84%,明胶与叶黄素质量比2.02∶1,成囊温度53.29℃。在此条件下,叶黄素微囊的包封率为80.73%,载药量为24.90%。产品应干燥、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8.
山梨酸纳米防腐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其缓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陶  丁武 《食品科学》2014,35(10):57-61
为扩大山梨酸在肉品保鲜上的应用范围,克服其水溶性差的缺陷,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山梨酸壳聚糖纳米防腐颗粒。以颗粒粒径与包封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壳聚糖质量浓度、三聚磷酸钠质量浓度、交联时间、山梨酸质量浓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颗粒粒径与包封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制备工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颗粒进一步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山梨酸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工艺为壳聚糖质量浓度1 mg/mL、三聚磷酸钠质量浓度0.5 mg/mL、交联时间30 min、山梨酸质量浓度 1 mg/mL,该条件下山梨酸颗粒平均粒径为337.2 nm,包封率为74.3%;红外光谱表明壳聚糖与山梨酸静电吸附,山梨酸被包封;透射电镜图表明所制颗粒大小均匀,呈规则球形;缓释实验表明:24 h山梨酸的释放量为50%,纳米防腐颗粒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9.
以茶多酚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茶多酚壳聚糖微胶囊(GTP/CS-MC)。以包封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微胶囊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GTP/CS-MC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50℃、茶多酚质量浓度4.8 m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包封率达到80.91%±2.96%,GTP/CS-MC平均粒径为(8.721±0.16)μm,多分散系数为0.218±0.008,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刘欣  郭星尧  韩亚  刘淑萍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9):1043-1045,1015
研究了采用海藻酸钠为囊材,CaCl2溶液为固化液,锐孔法制备铁叶绿酸钠微囊的工艺条件.在实验中,探讨了固化液的浓度、囊材浓度、针头孔径、下滴高度、搅拌速度、乳化剂浓度等实验参数对微囊形态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为囊材锐孔法制备铁叶绿酸钠微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CaCl2溶液的浓度为2%,海藻酸钠溶液与铁叶绿酸钠溶液的浓度比为1:1,针头孔径0.45 mm,转速800 r/min,下滴高度10 cm.铁叶绿酸钠微囊产品为墨绿色小颗粒,外形颗粒圆整,大小均匀,赋有青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