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孔祥敏  刘何清  王浩 《制冷》2013,32(1):1-6
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根据动量方程导出的壅塞流判据作为确定毛细管合理长度的判据,选择了用于计算机模拟计算的两相区毛细管长度计算数学模型;计算毛细管长度的计算机程序基于Matlab软件进行编译。通过分析制冷剂通量、毛细管管径、制冷剂冷凝压力对毛细管长度的影响,总结得出了制冷剂通量、毛细管管径、制冷剂冷凝压力对毛细管长度的影响规律。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可方便、快速、准确确定不同制冷量下小型空调装置的毛细管参数,为设计高效空调装置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目前芯片毛细管电泳的主要分离技术:芯片毛细管区带电泳、芯片毛细管凝胶电泳、芯片胶束电动色谱、芯片毛细管电色谱及多相层流无膜扩散分离.芯片毛细管电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制出了多种微型化、集成化的芯片,多种分离技术在芯片上的开发应用,显示出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众多分析领域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长度、不同粗糙度的毛细管,测试其流量,同时测试装有不同毛细管的空调器制冷量及能效比(EER),分析毛细管长度和加工粗糙度对系统温度、制冷量及能效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毛细管内径不一致引起的毛细管粗糙度的不同对系统影响最大,毛细管内径减小可导致系统能效比降低0.1以上,对整机制冷量的影响达到5.5%。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冰箱实际运行工况,提出了冰箱毛细管的优化方法;并对工质R12、混合工质R22/R152a的冰箱毛细管进行了优化;得出了一定工况下R12、R22/R152a冰箱毛细管系统的毛细管与回气管的最佳长度分配;同时对毛细管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空调系统节能分析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毛细管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分析了毛细管末端的特点,对毛细管空调系统的优势做了定性分析,总结毛细管在当前工业、生活领域的应用方式,指出了毛细管空调系统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从理论上,概括说明了这种绿色节能舒适健康的系统所具的优点,表明了作为新型空调系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建立毛细管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给出制冷剂的干度x、温度t、速度W、压力P沿毛细管长度的变化关系,研究了毛细管的内直径、长度、冷凝温度、过冷度等因素对毛细管内R134a、R600a两种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建造了一套小型制冷装置的毛细管实验研究台以及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改变毛细管的组合方式和实验工况,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得出了过冷度、毛细管长度、毛细管进口压力、出口压力等参数与质量流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U型毛细管房间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模型,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室内存在热源的情况下房间内的温度场及速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情况下,毛细管辐射供冷能满足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毛细管内水流速及送回水温度对毛细管制冷能力的影响,得出了毛细管的最佳运行参数。分析了抹灰层对毛细管制冷能力的影响,从而为实际工程中抹灰层材料、厚度的参数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非绝热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动特性,建立了采用两相流动的漂移流动模型,并开发了非绝热毛细管数值计算程序.利用该模型和程序对非绝热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特性分析,得到了毛细管内制冷剂干度、空隙率和相对漂移流速3者在毛细管内流动特性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由吸气管与毛细管热交换形成的回热器对小型制冷装置的制冷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回热器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毛细管外穿式、铝箔覆盖式、铜锡焊式、毛细管内穿式。结合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了制冷装置采用不同类型回热器时毛细管进出口温度、吸气管进出口温度、蒸发器温度以及压缩机吸排气温度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换热性能上看,毛细管内穿式回热器与铜锡焊式回热器的性能基本相同,从制冷装置总体制冷性能上看,毛细管内穿式回热器优于铜锡焊式,且比毛细管外穿式及铝箔覆盖式回热器同等条件下单位容积制冷量提高17.4%,采用毛细管内穿式回热器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气体流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气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的沿程能量损失规律,经过数据处理,拟合出了毛细管的气体流量随毛细管内径、长度的变化曲线及其变化率曲线,得出了其韦泊分布函数。拟合出了毛细管的气体流量随压力差变化的曲线及其直线函数。为制冷系统的设计匹配以及毛细管批量生产的质量检验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绝热毛细管的分布参数仿真模型,分析了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动特性,得出了毛细管进口压力、进口过冷度和出口压力对制冷剂流量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源热泵+毛细管网空调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分别将地源热泵与毛细管网建立模型,结合实例,同时将地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毛细管网与风机盘管作比较,既评价了地源热泵+毛细管网空调系统的能质利用和?损失情况,又明确了其比传统空气源热泵+风机盘管空调的节能优势,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地源热泵+毛细管网空调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正>一、前言目前大部分计量单位针对毛细管黏度计的工作都是人工手工完成,工作效率低。我们以本单位待检数量最大的毛细管式黏度计作为研究对象,对毛细管式黏度计复杂的清洗方式进行改善。依据工作毛细管黏度计检定规程,在检定过程中毛细管式黏度计需要使用汽油,铬酸,蒸馏水分别反复清洗3次以上,烘干备用。每次清洗,工作人员需要用洗耳球将清洗用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制定背景毛细管黏度计自动检定仪是用于测量工作毛细管黏度计(包括平氏、乌氏及芬氏黏度计等)常数的检定设备。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测量标准黏度液流经黏度计计时刻线的流出时间,计算黏度计常数。毛细管黏度计自动检定仪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自动检定毛细管黏度计的仪器,可同时检定多支黏  相似文献   

16.
在类比法和当量法基础上,提出多根毛细管之间长度、内径相互转换的当量方法。指出毛细管的摩擦系数对当量转换公式有直接的影响。计算表明,当N/Neq=1.5时,采用不同毛细管摩擦阻力系数进行毛细管当量长度的计算结果差别在6%以内。以制热量为8.5kW和9.85kW的空调机组采用的毛细管为基准,通过类比方法和笔者提出的当量方法计算制热量18kW的空调机组应采用的毛细管的几何尺寸。实验表明:以8.5kW机组为基准时,毛细管内径和长度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分别相差-7.2%和2.9%;以9.85kW机组为基准时,毛细管内径和长度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分别相差-6.5%和12.7%。实验说明笔者提出的方法可以用来指导空调机组的毛细管匹配实验。  相似文献   

17.
建立单相区和两相区毛细管模型,模型计算的毛细管质量流量与实验测量的质量流量差别小于(10%.研究了R134a代替R22后毛细管的质量流量随冷凝温度、过冷度、毛细管内直径和毛细管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制冷剂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下,R22的质量流量比R134a大,比如冷凝温度为45℃时,R22的质量流量比R134a高31.1%.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X射线毛细管特性研究实验平台,用于研究准直毛细管光学器件加入前后成像系统在射线调制及成像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性,涉及光强放大比、平行度、空间分辨力、对比度等方面,分析了毛细管在调制X射线及其成像特性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实现对显微CT领域应用可行性的研究.在光强增益方面,准直毛细管可以对入射射线增益至50倍以上;其出射射线发散角在2.2 mrad左右,与理论值相契合;因毛细管结构及原理问题,其空间分辨力相比锥束射线有所降低;图像对比度在加入毛细管之后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绿色制冷剂--液体CO2在毛细管中的流动特征,对液体CO2在外径为2.18mm、内径为1.20mm,在一定进、出口压力下,对不同长度、不同曲直程度的毛细管内的质量流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制冷系统中使用了毛细管的冷藏车的保温性能进行了测试,从而获得了与冷藏车厢体冷负荷相匹配的最佳毛细管长度.  相似文献   

20.
平面吊顶辐射空调系统中常用S-M型毛细管末端形式,通过对S-M型毛细管的三维流-固耦合换热模型的建立,应用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S-M型毛细管的"热短路"现象及各因素对毛细管供冷能力的影响,对S-M型毛细管产品的优化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