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洲防务局(EDA)支持的葡萄牙军民两用研究项目目前正进行水下机器人节能技术试验。该项目名为“海龟”,由葡萄牙海军研究中心(CINAV)、葡萄牙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组成的课题组共同研发,旨在开发出应用于水下机器人的节能技术。这一技术能够使无人水下系统和水下机器人低成本运行,并增加其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2.
3月6日,安川机器人(中国)有限公司在常州市武进区工商局登记窗口领取了中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标志着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安川电机株式会社正式落户武进。这也是该区今年诞生的酋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外资企业。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机器人已开始代替人类在一些特殊场合的工作,"机器换人"已然成为现有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针对消防辅助救援机器人群开展研究。在分析消防辅助救援机器人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由一台领航机器人和两台跟随机器人组成的消防辅助救援机器人群,并分别讨论了每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了可实现的功能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为消防机器人完成团队化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技术是全球看好的高新科学技术,也是科技部重点关注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服务机器人研究已经引起欧美各国、日本、韩国和我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十一·五”规划重点支持的服务机器人项目——助老助残机器人系统,正是在这种契机下,于2009年11月24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开发了一套智能察打、消防一体化处置系统,通过在无人化巡检及消防灭火等场景中应用,以提升消防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对应用场景内目标的消防保障能力。其中,该系统通过数据连通、共享,协同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消防机器人,实现了在无人干涉的情况下协作完成复杂任务的功能,并成功应用在某高压变电站的消防保障上。  相似文献   

6.
业界动态     
中国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国家863项目又出新成果近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两项机器人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了由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织的项目验收,为我国的机器入研究新增一个亮点。第一项是一台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作的机器人。在项目研究中,科研人员实现了SPM纳米扫描运动机理和机器人监控系统技术的结合,建立了纳米尺度下的物体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与模型,探针三维受力形变分析与解藕方法,实现了传感器信息实时采集与处理、力/视觉反馈与人机交互控制、基于人工/自然标志的位置反馈控制方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使机器人的操作控制精度达到纳米级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特别是服务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在全世界兴起研究热潮。2009年6月,我国由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助老/助残机器人系统集成、监控与产品综合展示平台——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依托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和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构建综合展示环境,围绕老年人生活、健康、交流和监护的重要需求,集中演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共7个课题的高技术成果和产品,并结合其他先进的安全监护技术,建立老人智能居室、康体中心和信息监控中心,构建室内外网络化监护环境,展示老年人利用高技术装备、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模式,引领助老助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特别足服务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在全世界兴起研究热潮。2009年6月,我国由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助老/助残机器人系统集成、监控与产品综合展示平俞——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依托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和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构建综合展示环境,围绕老年人生活、健康、交流和监护的重要需求,集中演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共7个课题的高技术成果和产品,并结合其他先进的安全监护技术,建立老人智能居室、康体中心和信息监控中心,构建室内外网络化监护环境,展示老年人利用高技术装备、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模式,引领助老助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消防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我国消防实战的需求出发,论述了在各类危险场合使用的消防机器人应该具备的各种功能,并对消防机器人进行了分类;论述了我国消防机器人的开发,以及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类生命机器人是一种由生命系统与机电系统在分子、细胞、组织尺度有机融合而成的新型机器人,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续航时间长、小型化等潜在优点,可为突破传统机器人在驱动、感知、智能等方面所面临的瓶颈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围绕类生命机器人的研究现状,首先根据不同的生命材料(如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肌肉、昆虫肌肉组织、微生物)对现有类生命机器人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类与介绍。然后,对类生命机器人常用的非生命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水凝胶)、控制方法(如电控制、光控制、化学控制、磁控制)及其应用场景(如微型机器人、芯片实验室、生物医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对类生命机器人研究所面临的潜在挑战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机器人的足球比赛中,上位机根据视觉系统采集的信息做出辨识和决策,指挥场上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战术动作。根据机器人足球赛规则,足球机器人必须由上位机以无线方式控制。 因此,无线通信系统就成为足球机器人闭环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将计算机的命令准确无误地传送给机器人。 1、系统设计要求: (1)足球机器人系统由一台主机指挥3至5个机器人进行比赛,每个机器人得到的命令又各不相同,因此要求通信系统能够利用一台发射机对不同机器人发射不同的任务信号。 (2)规则还规定,为了避免互相干扰,每支机…  相似文献   

12.
智能机器人主题型号工作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年3月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 ,对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联名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发展高技术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的建议 ,做了“此事宜速决断 ,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他亲自推动下 ,诞生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智能机器人是863计划的15个主题之一。15年来 ,智能机器人主题出色地完成了计划目标 ,取得一批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3种类型5种型号机器人的研制成功 ,实现了我国特种机器人从无到有的突破 ,为我国机器人技术跻身世界水平和在国际机器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云技术和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使得能够设计出具有改进能源效率、实时性高、成本低的多机器人系统。为了解决云增强系统中机器人的潜力,介绍了云机器人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有关云机器人的研究项目。介绍了云机器人系统的整体架构,然后从开源源码、云计算、雾计算、网络切换管理、机器人即服务(RaaS)、大数据等方面分析了云机器人系统中各层的主要发展驱动力。详细阐述了当前云机器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对云机器人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近十年,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特别是服务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在全世界兴起研究热潮。2009年6月,我国由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助老/助残机器人系统集成、监控与产品综合展示平台——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依托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和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构建综合展示环境,围绕老年人生活、健康、交流和监护的重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韩国教育部官员宣布,29个机器人英语老师已经正式在韩国小学上岗,作为一项试验性项目,以此发展初期的机器人工业。该机器人名为"英课译(Engkey)",由韩国科学技术院开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主要由单片机控制系统、行驶避障系统、传感器网络系统、GPRS通信系统、清扫垃圾系统、信息显示系统等组成。结合软件程序编写,可实现GPRS通信、检测环境信息(温湿度)、自动清扫垃圾、环境质量优化(智能消毒)等多项功能。其使环境清洁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是一款集创新性、环保性、经济性、多功能性于一体的家庭服务机器人。  相似文献   

17.
刘庆龙  陈宗海 《计算机应用》2001,21(5):13-14,17
针对复杂、不可预测环境下自主机器人系统的特点,研究开发了自主机器人仿真系统(AR-SIM)。本文介绍了AR-SIM的设计目的、系统特点、系统结构,以及在Linux环境下现,并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自主机器人控制结构。  相似文献   

18.
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获准临床应用近日,我国著名疼痛医学专家、全国三叉神经痛研究中心主任彭胜领衔开展的"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已通过国家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批准,正式应用于临床,这标志着我国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学科水平已经迈入"机器人时代"。智能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属于国家863计划项目。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是由北京彭胜医院专家团队基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机器人  相似文献   

19.
德国马格德堡-施腾达尔大学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消防机器人甲虫奥勒(OLE),可以用来监管森林,尽早发现丛林火险。  相似文献   

20.
基于垂线和水平线的机器人自定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基于垂线和水平线的机器人自定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当空间直线都垂直于机器人运动平面时,机器人的位置有向无法线性求解;(2)当空间直线都平行于机器人运动平面时,至少需要三组直线对应对(一组直线对应地由一条空间直线和对应的图像直线构成;垂直直线对应对是指空间直线为垂线的直线对应对;水平直线对应对是指空间直线为水平线的直线对应对)才能线性求解机器人的位置与朝向;(3)当空间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