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和"吃"有关,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等,这是因为在物资匮乏的年月,人们找个犒劳自己的理由。当然,清明节也不能例外。在上海有这样的旧俗,人们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一些老上海喜欢做青团,是把糯  相似文献   

2.
黄家伟 《食品界》2020,(4):88-89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间的清明是一年之中的重要节气,兼具了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据了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省,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艾草糕。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都会做一些糕、和米棕,清明节前后供家人食用。其实,多种蔬菜、谷物都是清明时节的养生宜食之物。  相似文献   

3.
《美食》2015,(4):8-9
<正>青团江南一带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青团是将"浆麦草"捣烂后挤压出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成的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它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清明"食"节雨纷纷清明节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4.
卖鸡蛋 六七十年前,上海滩卖鸡蛋的摊头四处皆有,除了小菜场,街头巷尾也有小贩挑着担子卖鸡蛋。上海卖鸡蛋的摊头多,卖生鸭蛋者却极少,这是因为鸭蛋腌成咸蛋上市生意好,上海人不习惯吃生鸭蛋。而卖鹅蛋不知何故,几甲找不到一家。 老上海吃鸡蛋的习俗多,故卖鸡蛋的生意特别好,早先上海小囡过生日,不吹蜡烛也不吃蛋糕,大多吃鸡蛋。妈妈首先下一碗面,再煎两  相似文献   

5.
鲜物今昔     
沪渎之滨,近海先得鱼,一年四季,尝海鲜是没有问题的。旧时上海鱼行集居十六铺小东门大街(今方浜东路),有"鱼行街"之称。上世纪50年代,在这一带交易集散地,初夏,小贩挑着两个海鲜箩筐,大黄鱼500克两角钱,杂鱼海虾500克一角钱。过去吃大黄鱼真是平常,时过境迁,一切只在记忆中。老上海人称带鱼和乌贼为"一长一短,一白一黑"。带鱼在那食品匮乏的年代要凭鱼票购买。小时候,上海人过泡饭的最佳拍档小菜是干煎咸带鱼,硬硬香香,成咸鲜鲜,油油润润,一碗泡饭过两块咸带鱼是当年最享受的生活。过了几十年才晓得,原来成带鱼吃多了伤胃的。我喜欢吃清蒸东海带鱼,一次我蒸带鱼,半个美食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里,多有相应的节日食品相伴,如清明节吃清明团,端午吃粽子,中秋食月饼,重阳品糕等。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食俗也令人十分神往。油锤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  相似文献   

7.
别样茶     
正有别于米汤、菜汤、面汤,用粗粮、杂粮、果蔬略添些水,煮出来的汤汁,在我的老家一律叫"茶"。更有意思的,清早起来吃的点心、干丝、粉丝小肉丸叫早茶,午后解馋的小馄饨、豆腐花或桂花糕,叫晚茶——汪曾祺写过:"我的家乡有‘吃晚茶’的习惯。下午四五点钟,要吃一点点心,一碗面,或两个烧饼或‘油端子’。"就是过大年时热气腾腾的年蒸也叫"做茶",问问乡亲们,振振有词地答:茶饭、茶食,茶就是饭,食就是茶啊。  相似文献   

8.
正美食家蔡澜曾经说过:"你是什么地方人,就叫什么早餐"。中国人的早餐习惯各有不同,广东人喝早茶、北京人吃卤煮、上海人爱油条……如此丰富的种类使得早餐市场犹如一座金矿,不断被餐饮行业人士采掘。英敏特(Mintel)《早餐-中国,2016》报告预测,中国消费者早餐食品总消费将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1.948万亿元人民币。到2021年,在外食用早餐市场销售额预计将  相似文献   

9.
最佳健脑食品人的大脑效率与食物密切相关。日本大阪大学著名脑营养家中川八郎教授推荐"毛豆、花生加啤酒,米饭、鸡蛋配纳豆(蒸后发酵的大豆食品)和酱汤"为"最理想的脑营养食品"。奥妙在于这些食品均是卵磷脂的"富矿",大量卵磷脂进入胃肠道后被分解成胆碱,顺  相似文献   

10.
正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这一天"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由于人们对龙的崇拜,这天要吃有"龙"字的食品来沾"龙气"。称油炸糕为"龙胆",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米饭叫"龙子",馄饨叫"龙牙",饺子叫"龙耳"等等。吃春饼又叫做"吃龙鳞",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制作方法简单,饼做得可大可小,完全随心意。春饼要包卷着菜一起吃,讲究有肉、有菜、有蛋、有葱、有酱。  相似文献   

11.
正清明节前春光乍泄,桃花开了,梨花纷纷飘落,樱花在各处此起彼伏的怒放,人心被撩得浮动不已。几位朋友约了去参加"2016中国太仓旅游文化节暨江海河三鲜美食节",赏美景、品美食,最是疗愈。太仓自古便是江南粮仓,富庶之地好吃的东西令人眼花缭乱。吃过江河海交汇处的鱼鲜特产,我们来到电站村生态园,那里正举行"美丽乡村游",一车车上海游客被带来,沪侬软语  相似文献   

12.
馒头和面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制作方式上:一个是"蒸",一个是"烤"。而"蒸"制食品的关键是要有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蒸屉"。中国由于有"竹子"这种奇妙的材料,较好地解决了"蒸制"食品中关键的炊具问题。而欧洲地区由于缺乏适合制作"蒸屉"的材料,因此,延用并发展了源自古埃及的"烤制"技术。也由此导致了中国人吃馒头,欧洲人吃面包。  相似文献   

13.
1960 傅波     
<正>一个6岁的孩子,对"代食品"的痛苦回忆,一直延续到现在。傅波,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1960年时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在他的记忆中,吃"代食品"实在是痛苦。本刊记者是在他的新浪博客中,检索到了他对20世纪60年代痛苦童年的回忆。傅波这样写道:"1960年我6岁,记事了。记得上下两层面,中间夹‘代食品'蒸着吃,饿呀!口味还可以,就是粗糙,口感渣巴拉  相似文献   

14.
辣椒焖子     
<正>油汪汪、咸鲜扑鼻的辣椒焖子,在东北常常被用作杀饭的菜,也是百姓人家待客的一道美食。记得在我小时候,有年夏天舅姥爷来家中作客,姥姥拣了几只大鸡蛋,蒸了一碗辣椒焖子,香喷喷的。菜刚刚端上家里那张老黄榆木的地桌中间,我就一筷子去挑汪着油滴凝着蛋花的地方,结果姥姥一筷头子下来打在我  相似文献   

15.
正蒸蛋羹五注意一注意打蛋时要轻、慢:将鸡蛋打到碗中,用筷子轻打至蛋液上出现1厘米高的气泡即可。如果用力搅,蛋液会产生大量气泡,蒸熟后水和鸡蛋羹容易分离。二注意鸡蛋羹用温开水:打蛋时,要一边搅拌一边缓缓加入温开水。凉水蒸出的蛋羹发硬,而开水会将蛋液烫熟,甚至出现蛋花,营养会流失。三注意不要冷水上锅蒸:要等蒸锅里水开后再放入蒸碗,蒸蛋羹时最好用中火或文火,  相似文献   

16.
正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餐桌上吃着吃着,忽然踩到了"地雷阵",掉进了"埋伏圈"……等等,你大概会一脸诧异:开玩笑吧,吃个饭还会有这样夸张的事?其实,这些打了引号的"地雷阵""埋伏圈",说的是食品  相似文献   

17.
非常蛋     
平平常常的鸡蛋,一到春天就变得不一样了。西方人把它们装扮威漂亮的复活节彩蛋,而我们中国也有清明节吃蛋的习俗,全因为小小的鸡蛋象征了生命的萌芽,与万物复苏的春日景象极为契台。那么,如何让非常普通的鸡蛋变得不再普通呢? 超萌的蛋盅 蒸水蛋谁没吃过?但是如果把如此可爱的小蛋盅盛着的蒸水蛋递到你的手中,你会不会更加有食欲呢?这种陶瓷质地的小蛋盅尺寸比一只鸡蛋稍大一些,正好可以蒸一只鸡蛋的蛋羹,萌萌的样子只是看看就喜欢得不行。即便吃腻了普通的蒸水蛋,用它来做容器一定会让你重新爱上这种家常美食。在网店就可以买到这种可爱的小蛋盅。  相似文献   

18.
人们俗称的"腊八节",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性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在古代人们"祭祖"和"腊祭百神"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秦以前,帝王、诸侯和大夫、士,皆营建宗庙,作为祭祀祖宗的地方。每年春夏秋冬都要进行祭祀,"春日祠,夏日和,秋日尝,冬日蒸。"(《毛传》)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对以前"祭祖"的风俗作了统一规定:除了天子(皇帝)而外,其他人一律不允许营建宗庙。天子以下,诸侯和大夫、士,祭祖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湖北的朱先生将鸡蛋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发生爆炸,导致双目失明。微波炉看上去无所不能,但有些东西却和它"水火不容",加热时可能会起火爆炸,一定要小心。食品篇1.有"衣"食物诸如鸡蛋、鹌鹑蛋、脆皮肠等有"盔甲"或有膜的食物,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蒸气,有可能出现爆炸现象。加热时应该去掉外壳,或在膜上割几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市场上所售喷码鸡蛋所用喷码油墨的主要成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on trap-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IT-TOF)和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y,GC)对鸡蛋喷码油墨的着色剂和溶剂进行成分分析;采用原子吸收仪(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AAS)和原子荧光仪(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AFS)对油墨中可溶性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市场上所售喷码鸡蛋所用喷码油墨的着色剂大部分为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中允许使用的"赤藓红"和"亮蓝",溶剂为允许使用的助剂丙酮和乙醇,但个别企业采用的喷码油墨为食品中禁止使用的工业染料"溶剂红49"。当喷码油墨着色剂为食品级"赤藓红"时,生鸡蛋及蒸煮鸡蛋的蛋白和蛋黄里均无喷码用着色剂,蛋壳表面着色剂含量为0.2~2.0 mg/kg,远低于其在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最大限量值;当喷码油墨着色剂为"溶剂红49"时,鸡蛋的可食用部分均未检出"溶剂红49",但鸡蛋壳、煮鸡蛋的水、与鸡蛋同蒸的馒头中,均检出不同含量的"溶剂红49"。结论市场上所售大多数喷码鸡蛋所用油墨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安全风险,但个别企业采用的喷码油墨为食品国家标准禁止使用的工业染料,虽单个鸡蛋表面油墨含量较少,但食用采用这种喷码油墨的鸡蛋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避免该现象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