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 ℃、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 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 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72.34%,酸值下降了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 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油为原料,研究了吸附剂种类、添加量对大豆油中3-氯丙醇酯的脱除效果和吸附剂种类、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大豆油中缩水甘油酯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吸附剂对大豆油中3-氯丙醇酯的脱除效果依次为H-1号活性炭活性白土 H-2号活性炭普通活性炭凹凸棒土,所有吸附剂对3-氯丙醇酯的脱除率均较低,脱除效果相对较好的H-1号活性炭的脱除率仅达到34. 42%(添加量为油质量0. 5%),3-氯丙醇酯含量从1. 107 mg/kg下降至0. 726 mg/kg;对缩水甘油酯的脱除效果依次为H-1号活性炭 H-2号活性炭普通活性炭活性白土凹凸棒土,在添加量为2%时,前3种吸附剂对缩水甘油酯的脱除率均达到80%以上,H-1号活性炭的脱除率达到90%以上。在H-1号活性炭添加量3%、吸附时间40 min、吸附温度100℃的优化条件下,大豆油中缩水甘油酯的脱除率为95. 59%,含量从初始的2. 810 mg/kg降低至0. 124 mg/kg,可以有效脱除大豆油中的缩水甘油酯。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脱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吸附剂、吸附剂添加量以及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玉米油中AFB_1的脱除效果和最佳脱除条件。结果表明:当吸附剂添加量为油质量的2%时,活性白土、凹凸棒石、WY1活性炭、WY2活性炭及普通活性炭对玉米毛油中AFB_1的脱除率分别为98.04%、97.66%、94.35%、95.72%和75.71%,AFB_1含量由39.28μg/kg分别降至0.77、0.92、2.22、1.68、9.54μg/kg,明显优于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的AFB_1含量小于等于20μg/kg的限量指标;在玉米油吸附脱色的精炼过程中,选用活性白土或凹凸棒石或WY2活性炭、添加量2%、吸附时间25 min、吸附温度100℃的工艺条件,可将玉米毛油中AFB_1含量降至欧盟要求的小于等于2μg/kg的限量指标;若综合考虑AFB_1脱除、吸附剂成本及油脂损耗,可适当降低吸附剂添加量,当WY1和WY2活性炭添加量为1%时,可将玉米毛油中AFB_1含量分别降至3.07、2.15μg/kg。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毛油为原料、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及脱除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炼对玉米毛油中ZEN的脱除效果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炼对玉米毛油中ZEN的脱除效果显著,碱炼条件对ZEN脱除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时间碱炼温度;碱液质量分数5.11%的脱除效果明显优于碱液质量分数11.06%的,脱除率分别为93.52%和70.84%;超量碱从0.1%增加至0.4%,ZEN脱除率由45.67%增加至78.57%;在碱液质量分数5.11%、超量碱0.4%、碱炼时间20 min、碱炼温度5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玉米油中ZEN脱除率为94.63%。  相似文献   

5.
吸附法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9):6-10
以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脱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以玉米油脱色效果为次要考察指标,研究吸附剂种类和吸附剂用量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和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WY1活性炭对玉米油中ZEN的脱除效果优于其他吸附剂。当吸附剂用量为油重1%时,活性白土、凹凸棒石、WY1活性炭、WY2活性炭、普通活性炭及NORIT活性炭对玉米毛油中ZEN的脱除率分别为5.57%、10.73%、38.50%、11.10%、14.45%和17.35%,ZEN含量由8 026.67μg/kg分别降至7 579.28、7 165.38、4 936.46、7 135.34、6 867.12、6 634.27μg/kg。WY1活性炭用量2%时,ZEN脱除率达到48.25%,ZEN含量降至4 153.77μg/kg,明显高于欧盟要求400μg/kg的限量。因此,对于ZEN含量很高的玉米毛油,必须结合优化的碱炼脱酸及水蒸气蒸馏脱臭的精炼过程才能对ZEN进行系统和高效的脱除,但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严格控制待精炼玉米毛油的ZEN含量,即减少和控制玉米胚中ZEN含量,提高玉米胚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一种用吸附的方式高效地脱除食用油脂中缩水甘油酯(GEs)的方法。结果表明,实验所选的10种吸附剂对GEs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中,食用油专用活性炭H-1(AC1)的吸附能力最强,棕榈油经AC1吸附后GEs的含量由3.77mg/kg降至0.15 mg/kg,其脱除率高达95.92%;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添加量为1%~5%时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佳的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80~100℃;吸附对油脂的品质没有影响,经AC1吸附的棕榈油的诱导时间为19.35 h,氧化稳定性有所提高;借助吸附动力学方程研究活性炭和凹凸棒对GEs的吸附机理,研究发现它们对棕榈油中GEs的吸附过程都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说明它们都发生了化学吸附,而不只是简单的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7.
将醋酸纤维素负载在活性炭表面得到的改性活性炭应用于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吸附脱除,以吸附脱除率为衡量指标,从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方面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添加量为油重的0.8%,110℃下吸附30 min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苯并(a)芘的脱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8.
吸附法脱除油脂中多环芳烃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油为原料,以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为单因素试验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吸附法对油脂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及最佳脱除条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吸附剂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依次为:Norit-8015活性炭WY2号活性炭WY1号活性炭Kermel活性炭活性白土凹凸棒土。综合考虑对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和PAH16的脱除率以及对花生油香味的保留和生产成本,优化的脱除条件为:WY2号活性炭用量1.0%,吸附时间35min,吸附温度110℃。在此条件下,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及PAH16的残留量分别为0.06、0.69、1.74、95.11μg/kg及80.90μg/kg,脱除率分别为99.74%、99.28%、98.65%、85.75%及89.41%,若仅考虑B(a)P、PAH4的残留量达到欧盟标准(分别为≤2μg/kg和≤10μg/kg),WY2号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就可满足要求,此时B(a)P和PAH4的残留量分别为0.53μg/kg和6.64μg/kg,脱除率分别为97.79%和94.86%。  相似文献   

9.
以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毛玉米油为原料,研究了γ-环糊精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一定油重质量分数的γ-环糊精加入到常规碱炼的碱液中,发现其γ-环糊精的碱性溶液,对ZEN的脱除率效果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其它物质和空白常规碱炼的脱除率。最优工艺条件为:γ-环糊精添加量为5%,反应温度为35℃,时间为45 min,碱液浓度为15%,玉米赤霉烯酮脱除率可达96.02%。  相似文献   

10.
采用10种不同的吸附剂对冷榨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进行吸附脱除,考察了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受试油样中5种塑化剂组分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30 min、吸附剂用量为油重的2%时,H-2型活性炭的脱除效果较好,其次为55F-A型活性炭、55JN-C型活性炭、凹凸棒土和活性白土。采用H-2型活性炭用量为2.0%、吸附温度130℃、吸附时间50 min的优化条件,DMP、DEP、DIBP、DBP及DEHP的脱除率分别为76.7%、50.7%、52.4%、22.2%、6.1%。吸附法对茶籽油中DMP、DEP、DIBP的脱除效果较好,但对较大分子量塑化剂组分DBP和DEHP的脱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南极磷虾蛋白肽脱色工艺,提高南极磷虾蛋白肽产品品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脱除南极磷虾蛋白肽溶液中的色素,以脱色率和蛋白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活性炭用量、pH、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脱色温度50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蛋白肽脱色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脱除南极磷虾蛋白肽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4.0%、pH1.5、脱色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脱色率达到82.19%±0.20%,蛋白保留率为90.93%±2.28%。采用优化工艺对南极磷虾蛋白肽进行脱色处理,样品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占比以及样品的分子量分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研究将为优质南极磷虾蛋白肽产品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性炭吸附去除大豆磷脂中的内毒素.以磷脂残留的内毒素浓度和磷脂回收率为指标,考察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内毒素脱除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活性炭用量0.6%,吸附时间40 min,吸附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测得磷脂中细菌内毒素的浓度为11.02×10-3 EU/mL,回收率为89.65%.  相似文献   

13.
利用活性炭吸附和TiO2光催化降解脱除杨木预水解液中的溶解木素,探讨了不同活性炭类型(木质基磷酸活化活性炭、食品质303活性炭、煤质活性炭)、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光催化时间、TiO2用量对预水解液中木素、总木糖、糠醛、羟甲基糠醛(5-HMF)以及乙酸等有机组分含量的影响,优化确定了活性炭吸附和TiO2光催化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基磷酸活化活性炭对木素的吸附脱除效果最好,在活性炭用量为1.0%和吸附时间为10 min时,总木糖得率为93.1%,木素、糠醛、5-HMF、乙酸脱除率分别为75.1%、29.3%、22.4%、3.5%。单一TiO2光催化处理,在TiO2用量1.0%和光催化时间10 h条件下,总木糖得率为89.0%,木素、糠醛、5-HMF、乙酸脱除率分别为40.2%、24.2%、32.1%、3.1%。活性炭协同TiO2光催化处理预水解液的较优工艺条件为:木质基磷酸活化活性炭用量1.0%、光催化时间6 h和TiO2用量0.1%~0.5%,此条件下预水解液中木素的脱除率为84.4%~86.7%,总木糖得率为88.2%~89.8%,糠醛脱除率为53.8%~65.1%,5-HMF脱除率为48.6%~51.7%,乙酸含量变化不明显 。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亚麻籽油中苯并(α)芘残留问题,采用了物理吸附法脱除亚麻籽油中的苯并(α)芘。以活性炭与活性白土为吸附剂,通过二者单独作用及其混合使用,比较三种吸附剂对苯并(α)芘的吸附速率,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结合NIST标准图谱库对经脱除装置处理前后的亚麻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含量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白土的固定用量为4%时,苯并(α)芘脱除率将近达到40%;活性炭的用量为2%时,其脱除率达到83%;将二者串联使用时,脱除率可达到96%。另外苯并(α)芘浓度<15 μg/kg时使用活性白土吸附过滤;苯并(α)芘浓度为15~30 μg/kg时使用活性炭吸附过滤;苯并(α)芘浓度>30 μg/kg时使用二者串联吸附过滤,因此物理吸附法去除亚麻籽油中苯并(α)芘效果最好的是将活性白土与活性炭串联处理,其最佳条件为:活性粘土与活性炭串联比例为0.8%+4%,在此条件下去除率可达96%。同时利用吸附剂对亚麻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并没有造成损失。综上,本文为亚麻籽油中苯并(α)芘的脱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 目的 研究活性炭脱除芳香族氨基酸工艺,优化活性炭吸附条件。方法 采用F值、BCAA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保留率和AAA(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去除率3个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温度、pH、吸附时间、固液比4个因素对活性炭脱除芳香族氨基酸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35℃、pH 6、吸附时间2 h、固液比1:10,经活性炭吸附后,酶解液F值达到33.22,制备出了符合高F值要求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加工副产物酶解液。结论 该活性炭吸附脱芳技术为栉孔扇贝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应用及栉孔扇贝的综合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KHCO3为活化剂,采用高温热解和化学活化方法制备了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用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对模拟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影响脱色率的因素有活化剂与活性炭质量比、改性活性炭用量、温度、pH、吸附时间,采用L16(45)对这些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优化工艺为:活化剂与改性活性炭质量比2.0、改性活性炭用量0.65 g/L、温度35℃、pH=9、吸附时间180 min。在该工艺下,平均脱色率为94.28%。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玉米油含蜡特性,即在低温脱蜡过程中,皂粒以晶核状态吸附蜡质结晶脱蜡,同时完成了一次脱皂。在脱色过程中,加入活性白土脱色,同时残余的微量皂被活性白土进一步吸附,达到了二次脱皂的效果。考察了碱炼油中含皂量、碱炼油中含水量、养晶时间和活性白土添加量对二次脱皂后脱色油中残皂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玉米油精炼脱皂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碱炼油中含皂量300 mg/kg,碱炼油中含水量0.4%,养晶时间24 h,活性白土添加量0.5%。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脱皂,得到脱色油中残皂量为0.19 mg/kg,脱皂率为99.9%。新工艺脱皂效果更好,而且不经过水洗过程,无废水排放,符合节能环保的工艺要求,而且简化了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黄麻纤维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溶液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麻纤维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得黄麻纤维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纺织印染加工中较为常用的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染料溶液为吸附质,研究染料溶液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黄麻纤维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染料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两种染料的去除率逐渐降低,吸附量逐渐增大;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和吸附时间的延长,两种染料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水浴温度对两种染料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影响都较小;染料溶液pH值对两种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MB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随染料溶液pH值增加而增大,而MO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低聚果糖液脱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粉末活性炭对酶法生产的低聚果糖溶液进行吸附脱色,研究活性炭的用量、脱色温度及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低聚果糖溶液脱色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的用量22g/L、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低聚果糖溶液的脱色率达79.16%。  相似文献   

20.
苹果渣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磊 《食品科学》2012,33(21):78-82
采用静置吸附法,以苹果渣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Cr6+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苹果渣对Cr6+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Cr6+初始质量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苹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苹果渣加入量相同时,吸附率总体上随Cr6+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呈增大趋势;正交试验得到3个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吸附温度>pH值>吸附时间,最优吸附条件为pH4、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5h,此条件下吸附率为72.43%;苹果渣对Cr6+的吸附是先快速吸附,吸附时间超过120min后为慢速吸附,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热力学情况,吸附动力学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对于50mg/L的Cr6+溶液,苹果渣为吸附剂时的最佳固液比为8:1000(m/V);苹果渣对中、低质量浓度Cr6+溶液(≤30mg/L)的吸附效果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