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原料的遗传性制成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组织不同的球墨铸铁,研究了低温热处理对球铁中不同原始石墨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热处理后,铸态石墨化程度低且球化效果较差的石墨组织,球化率和球化级别显著提高,石墨的平均球径增加;铸态石墨化程度高且球化效果比较理想的石墨组织中出现了部分点状石墨,石墨球的平均球径减小,且点状石墨群和球状石墨群有规律地交替分布,而石墨的球化等级和球化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石墨形状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呈球状,其大小以放大100倍的显微镜下的直径分级,用球径大小号数表示之。表17列举了石墨球径的几种分级方案。 (二)石墨球化率球墨铸铁中并非所有石墨都是理想的球状石墨,而混杂有种种形状的石墨。这里试图定量表示石墨的球化程度。首先,日本铸造协会特殊铸铁分会提出了如下方法,现正被广泛应用着。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球墨铸铁低温冲击韧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低温球墨铸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铜元素对低温球铁(球墨铸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铜元素可以提高石墨球的圆整度,减小石墨球径,并且使石墨球的分布更加均匀。在一定范围内(铜的质量分数为0~0.5%),随着含铜量的增多,球铁的抗拉强度、硬度得到有效提高,低温冲击性能、伸长率降低;当名义含铜量为0.3%时,布氏硬度达到178 HBW,抗拉强度达到510 MPa,伸长率为18%,-40℃热处理后低温冲击功为16 J,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厚大断面球铁曲轴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大断面球铁曲轴的生产山东高密内燃机厂(261500)刘松油田六缸石油气发动机上的大马力曲轴材质原为45#钢,经过论证调研,决定用珠光体球墨铸铁代替。互设计上对球铁材质的要求及毛坯尺寸选定牌号为QT700—ZA,要求球化级别不低于3级,石墨大小不低于...  相似文献   

5.
球墨铸铁中石墨的形态分为常态、过渡态、壳形和异态四种,简述了不同石墨形态的形成机理。分析了添加元素、壁厚、过冷度以及石墨核心对石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状石墨数越多,石墨球越圆整且球径越小,球铁的力学性能越好。为了提高球化效果,探讨了抑制石墨畸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生产耐低温冲击球墨铸铁件,制定了不同球化及孕育处理工艺的组合方案,对浇注的试样进行了拉伸和低温冲击性能试验,并观察了显微组织,分析了不同预处理工艺和多次孕育工艺对球墨铸铁石墨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土球化剂、包内预处理及多次孕育的组合工艺,能显著改善石墨球径的均匀性及石墨球分布的均匀性,保证球墨铸铁低温冲击性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沈光  李治远 《铸造》1989,(4):1-4
探讨了石墨球径的大小和球铁共晶膨胀力的关系,球径大小和球数对球铁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所用的铸型刚度相同,石墨面积率基本相近时,球铁的共晶石墨化膨胀力和球径大小呈凸抛物线关系;并且,和P_(max)(最大共晶膨胀力)对应的石墨球径与石墨面积率有关,与铸型刚度无关.磨损试验发现,球径大小与磨损量呈凹抛物线关系,且出现最小磨损量时的球径与产生最大共晶膨胀力时的球径吻合,表明耐磨性与共晶膨胀力有关.文中还讨论了球径影响共晶膨胀力的原因.认为在一般生产条件下,为增强球铁件的耐磨性,宜选择最有利的球径是45μm.  相似文献   

8.
大断面球铁原铁液的石墨颗粒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了用石墨颗粒对大断面球铁原铁液进行前期处理,研究了其对模拟大断面球墨铸铁试验石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前期处理可显著增加石墨球数,减小石墨球径。此外,还初步分析了此种前期处理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φ600×1500mm大断面球墨铸铁件的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断面球铁件的生产,一般都是采用工频炉(电弧炉)熔炼或冲天炉一电炉双重熔炼.针对我国目前球铁生产仍以酸性炉衬和使用冶金焦的冲天炉为主,且普遍存在出铁温度低(<1440℃)、含硫量高(>0.06%)的生产状况,我们通过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取得了冲天炉熔炼浇注¢600×1500mm大断面球铁件的成功,在国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1试件技术要求球铁牌号为QT600—3.在试件本体距上、下端面150mm的两截面上沿1/2半径四周的任意位置取样,其σb≥550N/mm2、δ≥2.5%、HB200~260(粗车后);球化级别1~3级、石墨大小5~6级(个别4级…  相似文献   

10.
在其它工艺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孕育增硅处理对铁素体球铁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孕育硅量的增加,石墨球化率下降,球径增大,球数减少,分布均匀性变差,尤其当Si含量大于4.0%时,容易产生碎块状石墨,且有加剧之倾向;同时,球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硬度趋于增大,而伸长率呈现出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球墨铸铁中石墨绝大多数呈球团状,但随着球墨铸铁壁厚增加,凝固时间的延长,球化孕育的衰退,反球化微量元素的富集,石墨会出现:蠕虫状、开花状、碎块状、水草状等形态,铸件表层到心部石墨形态由球团状,逐渐变为团絮状、蠕虫状、开花状,碎块状等三明治现象。石墨的分布也会出现一些特殊规律,如:列队石墨球,偏聚石墨球,石墨球漂浮等。这些现象已严重影响了球墨铸铁厚大部位的球化率。我们采用合适的碳当量、铁水中加入0.005%的Sb,采用低稀土球化剂,使用高效、长效孕育等工艺方法,成功将500mm×500mm×500mm的试块心部球化率提高至Ⅵ+Ⅴ≥80%。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测试了Cu-Mn合金奥贝球铁齿轮啮合后表面显微组织与硬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石墨球数高达480个/mm2,石墨球径为1.5μm,石墨大小为8级,球化率达97%.等淬后经回火处理,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接近30%,上贝氏体约为70%,白亮区近乎消失.齿轮啮合后其表面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组织,表面显微硬度高达852 HV,显著提高了齿轮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用阶梯试样研究了不同壁厚下低温球墨铸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壁厚的低温球墨铸铁基体组织都是F+P,其石墨形态都是VI型+V型,球化级别都为3级,石墨大小级别都是6级。随着铸件壁厚的增大,其石墨球数和珠光体数量逐渐减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布氏硬度不断减小,伸长率增大;当壁厚超过75 mm时,变化规律相反。而铁素体晶粒度级别一直都随着铸件壁厚的增大而减小,冲击吸收功基本上是随着试样壁厚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铸造》1989,(3)
石墨球径和球数对球墨铸铁耐磨性的影响;高碳中铬合金钢衬板的研究与应用;铸铁用DS-1砂的研究;热处理态φ46mm灰铸铁水平连铸棒材的成分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相关文献对变质剂中组成元素进行分类,分析了有关元素在铁液中的作用及行为,设计出四种不同成分的变质剂,对超低碳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进行变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SC变质剂变质效果最好,能够在铸态得到圆整度好、数量少、分布均匀的细小石墨球,并且基体组织中不存在碳化物。对SC变质剂加入量进行优化,探索不同变质剂含量对超低碳ADI的石墨球数、石墨球大小以及基体组织的影响。但是,SC变质剂加入量的改变,对石墨球数和石墨球大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铸态GGG40球铁的化学成分及浇注温度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流伟 《现代铸铁》2005,25(5):60-60
我厂为德国客户生产GGG40(相当于中国的QT400-15)牌号球铁,铸件品种多,壁厚不均匀,结构复杂,要求在铸态条件下球化率不低于2级,球径小于0.03 mm,铁素体量高于90%,无缩孔、缩松和石墨漂浮.为达到技术要求,我们对化学成分和浇注温度进行了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刘洋  杨弋涛  姜磊  赵凌  邵光杰 《铸造》2007,56(2):167-169,176
为了描述球墨铸铁中石墨颗粒的分散均匀性,提出了基于多重分形的描述方法,该方法采用Matlab分形工具箱提取石墨颗粒分布密度的分形特征来定量描述石墨分布的不均匀性,其多重分形谱的宽度以及最大最小概率子集维数之间的差别反映了石墨分布的不均匀性。不同Ce含量的球铁石墨图像的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薄壁球墨铸铁容易产生白口组织的原因,抑制白口组织的生成应促进石墨化、增加石墨球数.介绍了化学成分C、Si、S、Mn、稀土元素及球化、孕育处理对石墨化的影响.应通过严格控制铁液成分、加强孕育并适当添加稀土元素,促使铁液充分石墨化,增加石墨球数来有效抑制白口生成.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含铬球墨铸铁厚壁件球化不良,等温温度对组织和性能影响不明确的问题,添加了0.2%的重稀土钇在球墨铸铁中,并设计了5种等温淬火温度用于研究等温转变温度对含铬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重稀土处理后,石墨球尺寸均一,分布均匀,常规处理后球墨铸铁中出现的大尺寸石墨球消失,钇的添加有效的解决了含铬球墨铸铁球化衰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球墨铸铁中石墨球粗大问题,本文提出用堆焊法来细化球墨铸铁表层石墨球。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在球墨铸铁表层获得具有尺寸细小、圆整度好且分布均匀的石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