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将甘薯纤维经微胶囊化处理后,应用于烘烤食品中,通过质量评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烘烤食品中添加5~10%的微胶囊化纤维,不会影响食品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有了显著提升,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群在生活中会食用功能性食品来改善自身的身体状况。对目前的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做分析发现,微胶囊化是功能性食品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利用到喷雾干燥技术,为了实现此技术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利用,进一步提升微胶囊化水平,文章分析研究了喷雾干燥在功能性食品微胶囊化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胶囊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食品生产技术,正逐步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的特点,多种微胶囊化的方法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工业中微胶囊产品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微胶囊技术,以及微胶囊化产品微观结构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有关微胶囊产品稳定性、分散性、扩散性方面的基本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兼具光致变色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光致变色聚乳酸(PLA)纤维,将PLA和光致变色微胶囊通过熔体纺丝及热拉伸工艺制备出光致变色PLA纤维,并系统分析了纤维的形貌、结晶及热学性能,着重研究了光致变色微胶囊对纤维力学及可逆变色行为的影响,揭示纤维性能差异对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致变色PLA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结晶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为2%时具有与纯PLA相当的断裂强度,为4.15 cN/dtex,且结晶度达到最大55.42%;光致变色PLA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呈现出高灵敏度、优异褪色性及光稳定性,且变色强度随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非线性上升,通过调整光致变色微胶囊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纤维变色功能与力学性能兼具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食品添加剂的微胶囊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微胶囊化特点、多种微胶囊化的方法以及国内外对食品添加剂微囊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脂溶性食品配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多种问题。通过微胶囊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脂溶性食品配料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产品品质。复合凝聚法是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化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复合凝聚法的原理,概述了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所选用蛋白质与多糖类壁材的特性与研究进展,讨论了常用壁材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蒜生物活性功能及蒜粉微胶囊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瑜  罗飞  许时婴 《食品科学》2007,28(9):610-613
大蒜是一种很重要的功能性食品资源之一,本文综述了大蒜的生物活性功能、生物活性成分,并对蒜粉的微胶囊化方法、微胶囊化壁材选择、微胶囊化壁材溶剂选择以及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工业中食品微胶囊化的壁材、方法及作用,并阐述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0前言冷饮食品添加剂的微胶囊化就是利用囊壁物质,将添加剂作为心材包裹在微胶囊中,被包裹的冷饮食品添加剂通过囊壁上的微孔慢慢向外渗透、扩散。经过微胶囊化技术处理的添加剂具有以下优点:1)改变物体状态,将液体转化为分散性较好的粉末,便于运输和使用;2)增...  相似文献   

11.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的微胶囊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作为主要壁材,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鱼油,以防止鱼油氧化,掩盖不良风味(鱼腥味),并作为功能性食品配料应用于不同的食品中,增强食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高不饱和度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通过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微胶囊化,不仅可以防止其氧化,而且掩盖了脂肪酸的气味,并扩大了应用范围.在众多微胶囊化方法中,本文重点阐述了适用于食品成分的微胶囊技术,探讨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工业化前景等,总结了常用复合壁材的组成,以期为食品微胶囊,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RA)的商业化生产给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微胶囊Vc加工方法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挤压法制备微胶囊化维生素C,对其工艺和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微胶囊化提高了维生素C的使用性能,特别适合于添加在需高温加热的食品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了食品香精微胶囊化的几种方法,以及其在烘焙食品、糖果、饮料、调味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将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化能降低它的挥发性,减小刺激性气味对食品产生的影响,控制它的释放速度,从而能提高它的保鲜效果,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文章介绍了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壁材的选择、制备的方法与特点、微胶囊的表征、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其微胶囊在食品保鲜方面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将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其微胶囊应用于食品,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较异硫氰酸烯丙酯,更能显著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所以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在食品保鲜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光敏纤维在国际上开发成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6):64-64
近日,日本研发的光致变色复合纤维,并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光敏纤维制品,如绣花丝线、针织纱、机织纱等,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光敏纤维是指在光的刺激下纤维发生颜色和导电性可逆变化的纤维,主要有光致变色和光导纤维两种。日本某公司将吸收350—400nm波长紫外线后由无色变为浅蓝色或深蓝色的螺呋喃类光敏物质包裹在微胶囊中,用于印花工艺,制成光敏变色织物。微胶囊化可以提高光敏剂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具有诸多健康作用,但由于在加工、储存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致其活力下降,无法顺利到达肠道发挥益生功能。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胶凝性和成膜性等特点,且来源广泛,作为微胶囊壁材具有巨大潜力。通过膳食纤维微胶囊技术可以为益生菌提供保护,提高其存活率、稳定性并实现在肠道中的控制释放。文章综述了膳食纤维壁材的来源、特性及其微胶囊化益生菌的制备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微胶囊在提高益生菌稳定性、控制释放和功能特性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功能递送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制品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将功能性物质用于食品时,为保持其稳定性和避免对风味产生不良影响,最近,较多采用微胶囊化技术。 很早以来人们一直对微胶囊化技术进行研讨,以能选择可适合各种各样原料的制作方法,至今,已能散见适用于一些食品的胶囊原料的实用例。本文将简介近来一些新的微胶囊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汪媛 《针织工业》2021,(2):52-55
分散染料微胶囊化染色废水可循环利用,染后织物不需要水洗,节约生产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为探索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文中采用商品染料C.I.分散红167、纯染料167和微胶囊化分散红167,通过染料在纤维上的半染时间,根据希尔公式得出的经验值推导出各染料在涤纶上的染色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染料微胶囊化并不对染料在纤维内部的扩散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其扩散系数不会发生数量级的变化;对分散染料进行微胶囊化,使染料的半染时间延长,这可能与微胶囊的缓释作用有关;对分散染料进行微胶囊化,并不造成分散染料在性能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微胶囊化技术是实现精油产品缓释功能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壁材的合理选用是调控精油的作用时间、提高精油产品稳态化性能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蛋白质和多糖分类概述了缓释型精油微胶囊选用壁材的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精油微胶囊在食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