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陶瓷》2015,(8)
硅酸锆是陶瓷釉料中不可缺少的乳浊剂,在釉中能起到增白、耐磨、耐腐蚀、抗水解的作用。笔者简述了硅酸锆的发展概况,并研究了作为硅酸锆替代品的新一代乳浊剂的——纳米硅酸锆的乳浊剂机理、产品性能及其在陶瓷中的应用前景,纳米硅酸锆将成为陶瓷釉料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硅酸锆放射性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小勇  刘俊  范盘华 《陶瓷》2009,(3):45-47
简述了陶瓷行业用硅酸锆原料的放射性来源。通过试验验证了硅酸锆在放射性测试过程中的质量和体积对放射性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小云 《陶瓷》2012,(19):9-10
通过对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产能及出口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产业链中上游产品硅酸锆的产业现状及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受到的影响,指明了硅酸锆企业应对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刘小云 《陶瓷》2012,(10):9-10
通过对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产能及出口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产业链中上游产品硅酸锆的产业现状及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受到的影响,指明了硅酸锆企业应对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陶瓷》2016,(11)
针对钴蓝在不同添加量和不同细度对硅酸锆发色的影响进行实验,确定了添加量、细度与硅酸锆发色的关系。结果表明:钴蓝能显著改变硅酸锆的色调,使黄白色硅酸锆呈青白色,但却不能增加其白度,添加量过多反而会使亮度下降,影响白度;钴蓝细度的变化对硅酸锆发色无明显影响。添加微量的钴蓝可改变其色调,可拓宽硅酸锆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硅酸锆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但是,硅酸锆粉体的大晶粒尺寸和高烧结温度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合成超细球形硅酸锆粉体,研究了超细球形硅酸锆合成机理和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水热法获得硅酸锆前驱体。在前驱体中加入1 wt%的氟化锂(LiF),经900℃煅烧0.5 h能够合成晶粒尺寸为50 nm,平均粒径约为300 nm的超细球形硅酸锆粉体。  相似文献   

7.
2009年开始,中国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陶瓷产能也得到大幅提升,硅酸锆企业也增多增大,即使2012年后硅酸锆价格一路下滑,仍旧有不少企业新增设备,扩大产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硅酸锆企业的产能已超过50万吨,但受终端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拖累,硅酸锆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重,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挑战一:陶瓷厂压款严重陶瓷厂拖欠原料供应商是目前影响硅酸锆企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回款难造成资金周转慢。  相似文献   

8.
硅酸锆行业发展与锆砂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炳昆 《陶瓷》2010,(6):11-11,29
1我国锆砂现状和消费简述 锆砂是锆行业发展的基本原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物资源。锆砂的开发、应用和贸易与下游的硅酸锆、化学锆和金属锆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将重点就硅酸锆行业与锆英砂消费作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郝小勇 《陶瓷》2014,(8):9-12
笔者回顾了锆行业与陶瓷行业的依存与发展历史,对陶瓷行业的新装饰技术和新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这些技术对未来锆行业尤其是硅酸锆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无水四氯化锆为锆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氟化锂为矿化剂、乙醇为溶剂、氟化锆为生长助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锆晶须。借助综合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硅酸锆干凝胶在氮气气氛中热处理的物相变化以及成型压力、氟化锆用量对形成硅酸锆晶须的影响,探讨了硅酸锆晶须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热处理并不影响硅酸锆的低温合成,成型压力过大或过小、氟化锆用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硅酸锆晶体的一维择优生长,成型压力为2 MPa、氟化锆用量为10%(质量分数)时,硅酸锆晶须直径为0.2~0.4μm、长径比达到15~30。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硅酸锆乳浊剂系列产品的结构,降低陶瓷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美轲(广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自主开发了亚微米级硅酸锆生产线。本文详细介绍了亚微米级硅酸锆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对比了亚微米级硅酸锆与传统工艺生产的硅酸锆的质量指标;分析了亚微米级硅酸锆与传统工艺硅酸锆在结具中的应用效果。由于产品粒径范围窄,白度好,可降低陶瓷企业的硅酸锆投入量,有效降低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霞 《耐火与石灰》2001,26(6):47-4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冶金铸造行业不仅要求材料具有耐高温性和抗磨损性,而且要求材料具有低膨胀性、高热震性和足够好的导热性等。具备这些性能的材料之一就是氧化铝-硅酸锆混合物。文中阐述了加入有机添加剂的氧化铝-硅酸锆水成泥浆(氧化铝:硅酸锆=1:1)的pH值、粘度和流变性能。水成泥浆中氧化铝-锆英石混合物的流变性与泥浆浇注性能相关。文中还阐述了多孔模板浇注结果。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利用钛酸酯偶联型分散剂对超细硅酸锆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分别测定了改性前后超细硅酸锆粉体的粘度、沉降体积、活化度等性质,并采用红外光谱仪、能谱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改性硅酸锆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型分散剂能够成功地对超细硅酸锆粉体进行改性并提高其分散性及稳定性,当钛酸酯偶联型分散剂加入量为0.7%时,经改性的超细硅酸锆粉体的粘度、沉降体积、活化度等性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硅酸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纯ZrCl4、 Si(OC2H5)4为前驱体,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硅酸锆.采用DTA-TG和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凝胶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当前驱体溶胶中未引入矿化剂时,硅酸锆的合成温度高达1450℃;相比之下,溶胶中引入矿化剂LiF后在600℃下便开始出现了ZrSiO4衍射峰,在700℃合成的硅酸锆不仅合成率高,而且晶体发育好,实现了低温合成硅酸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以无水四氯化锆、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LiF为矿化剂,分别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制备硅酸锆超细粉体。利用XRD、TEM等测试手段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硅酸锆粉体合成及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1000)对硅酸锆粉体的分散效果明显,并且它对硅酸锆合成无甚影响,PEG1000与ZrCl4的质量比为3%时,硅酸锆粉体合成与分散的综合效果最佳;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有一定的分散效果,但它会影响硅酸锆的合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不但会影响硅酸锆晶相的形成,而且对粉体的分散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非水解凝胶化工艺对低温合成硅酸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纯无水ZrCl4、正硅酸乙酯(Si(OC2H5)4)为前驱体,LiF为矿化剂,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出硅酸锆粉体.应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不同非水解凝胶化工艺对低温合成硅酸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容弹工艺无法低温合成硅酸锆;采用回流工艺虽然能低温合成出硅酸锆粉体,但所制得的硅...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共沉淀法合成锆镨黄色料,分别探讨了煅烧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对合成色料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与色度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4℃/min的升温速率煅烧至750℃并保温时间1 h,合成的色料性能最佳,此时主晶相为硅酸锆,还有少量的二氧化锆;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致使硅酸锆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色度值随着硅酸锆含量的变化也先提高后降低;而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硅酸锆的含量增加,并在8℃/min时完全转化为硅酸锆;随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的增加,部分硅酸锆晶体的显微形貌由颗粒状发育为块状和柱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28日,由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由江苏脒诺甫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承办的标准审议会在江苏宜兴国际饭店隆重召开。审议会认真审议了《陶瓷用硅酸锆》行业标准等。这是由硅酸锆生产企业江苏脒诺甫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的国家级行业标准,标志着中国陶瓷企业上游硅酸锆产业实施的标准化战略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快速干燥法制备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C@ZrSiO_4),研究了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最佳合成工艺,并系统分析了色料在钙系透明釉和长石系透明釉中的发色性能。通过XRD、TEM、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前驱粉体中加入3 wt%的氟化锂(LiF),在还原气氛下经1100℃煅烧2h,合成的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综合性能最佳。并且该方法制备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在钙系透明釉中呈色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在微乳液-水热法制备硅酸锆粉体的过程中,草酸对硅酸锆粉体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RD、SEM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实验样品进行物相及显微形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草酸的羧基能与Zr4+反应形成络合离子化合物,增大空间位阻,促进晶核大量产生从而减小粉体粒径,当草酸加入量为理论合成硅酸锆质量的9.8%时,所得硅酸锆粉体的平均粒径(D50)仅为0.62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