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水解酸化+SBR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流程厦设计参数,预处理主要采用了水解酸化工艺,生物处理采用了SBR法.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印染废水电化学-厌氧-好氧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浓度印染废水难以进行有效生物处理,探索了以电化学为预处理手段的厌氧-好氧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并优化了相应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原水COD为2000mg/L、色度0.65-0.80、联合工艺总HRT为29h时(电化学lh,UASB12h,SBR调节池8h,SBR8h),采用SBR出水部分回流的操作方式,系统出水COD稳定在100-130mg/L之间,色度低于0.02.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SBR工艺的流程、原理及其特点,并根据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兴起的各种SBR工艺特点,论述了SBR工艺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工艺,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焦化废水难处理这一难题,引入SBR工艺(反应期缺氧/好氧相结合)来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是可行的。在试验中还考察了SBR工艺的运行方式、曝气时间、污泥负荷等对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进水COD为650-1900mg/L,氨氮为150-330mg/L时,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经技术经济分析,每吨水处理费用约为1.3元。  相似文献   

5.
根据SBR工艺反应过程特点和规律,首次提出了成分参数、过程参数和工艺参数3个概念,以便更深入地分析SBR工艺反应过程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更好的过程控制策略,根据过程参数变化规律特征来判断成分参数的存在状态和数量,进而控制和调节反应过程的工艺参数.在所提出的这3个参数概念和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系统总结了SBR工艺有机物降解过程中COD、DO、OPR、pH数值曲线变化,讨论了成分参数COD与过程参数DO、ORP、pH之间以及过程参数DO、ORP、pH相互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利用DO、ORP、pH进行智能模糊控制的可能性,为SBR工艺的设计及其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石油进入SBR工艺城市污水厂后对污水厂造成的影响,选择石油产品同城市污水处理常用的SBR工艺为对象,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利用污水厂强化去除油污染的可行性,从而为运用SBR工艺处理突发性石油污染提供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SBR工艺可以有效抵抗50mg/L含量的石油污染冲击,有机物、氮和油含量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在100mg/L与200mg/L含量的石油污染冲击下,出水COD和石油含量等重要指标出现超出国家标准情况,需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强化处理.SBR工艺可承受一定程度的石油污染冲击,其除油主要是通过污泥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存在有机碳源不足、脱氮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新的SBR运行模式(分段进水SBR)得到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模式的优势为可以利用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减少外加碳源,实现脱氮效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传统SBR工艺及分段进水SBR运行模式下对生活污水的脱氮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常规进水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5.19%,分段进水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4.23%,分段进水对总氮的去除率比常规SBR工艺对总氮的去除率高9.04%;在进水NO_3~--N浓度相近的情况下:常规出水NO_3~--N的平均出水浓度为12.996 mg/L,分段出水NO_3~--N的平均出水浓度为9.982 mg/L,出水NO_3~--N的浓度分段SBR的比常规SBR工艺的低3.014 mg/L;而分段进水SBR与常规SBR工艺对NH_4~+-N、COD在去除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以上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分段进水SBR工艺可更好的实现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8.
浅谈SBR工艺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BR法处理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灵活、有机物去除率高、耐负荷冲击性能好、投资省和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且SBR工艺不需设置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可节约占地.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可根据所处理废水的水质和水量来调整.分析了SBR的主要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改进措施.目前该工艺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废水治理领域.  相似文献   

9.
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进行废水处理,实验考察了各阶段运行时间、碳氮比等对化学需氧量、氮磷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强化SBR工艺最佳运行方式为:进水搅拌1 h,曝气5 h,停曝搅拌2 h,沉淀2 h,一个工艺周期为10 h,碳氮比为18.当进水总磷为10 mg/L-1,氨氮为100 mg/L-1时,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85%及78%;与普通SBR工艺相比,强化SBR工艺的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提高约13%及12%.结果表明,强化SBR工艺在进水搅拌阶段使磷得到了充分释放;在停曝搅拌阶段混合液得到了充分的反硝化,提高了脱氮效果,同时由于抑制了聚磷菌释放磷而提高了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腐殖土强化SBR工艺运行效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腐殖土填料强化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将添加腐殖土填料的SBR反应器与传统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腐殖土填料可以提高腐殖土填料SBR反应器对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可以提前30 min完成有机物的氧化;在硝化阶段,腐殖土填料有助于活性污泥发生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相比传统的SBR工艺反应器对NH4+-N和TN的去除率提高了6%和5%以上.腐殖土的添加缩短了SBR工艺的有机物氧化时间,提高了硝化速率和硝化程度,对于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行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论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介绍了SBR的研究现状和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T)是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以序批曝气-非曝气方式运行的充-放式间隙活性污泥处理工艺。通过CAST工艺在低温地区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CAST工艺中各个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和工程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漯河某污水处理工程中CASS反应器为研究对象,用镜检观察生物相的变迁规律,研究生物相与运行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生物相在调试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变迁规律,先出现鞭毛虫、随后出现游泳性纤毛虫、固着性纤毛虫.纤毛虫是出水水质较好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4.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技术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论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技术特点以及该项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污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点及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实现SBR法的自动控制是进一步推广这一工艺的必要条件。为了使SBR法的运行更安全可靠,尽可能节省运行费用,应当逐步实现SBR法的有机物浓度控制。  相似文献   

16.
笔者用收集到的我国若干污水厂的运行数据,验证了“国际水污染研究及控制协会”(IAWPRC)颁布的“活性污泥1号模型”(ActivatedSludge Model NO.1)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SSSP”(Simulation of SingleSludge Processes)在我国城市污水厂的适用性,得到肯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SBR法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通过建立SBR水处理模型确定溶解氧优化曲线.以此曲线来优化控制SBR过程中的溶解氧,实现节能降耗.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400~500mg/L,污泥浓度为4000mg/L的条件下,采用优化控制方式去除1mg/LCOD比传统控制方式能节约近30%的风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法 )处理小城镇污水的不足 ,提出在 SBR前增加一个综合水解池 ,将污泥经脱磷处理后进入综合水解池 ,使污泥在系统中进行循环 ,由于综合水解池的水解作用 ,可将水中的难降解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物质 ,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 ,从而降低SBR的曝气量或缩短曝气时间、调节出水的 p H值 ,并达到污水污泥一次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工程实例介绍UASB+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处理玉米淀粉废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COD去除率达到98.8%,出水水质为90mg/l,能够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自1971年美国欧文教授描述了SBR(循序批式反应器)以来,SBR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有了很快的发展。本文对提高SBR的有机负荷、填料SBR的可行性和其技术经济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对SBR内抑制污泥膨胀的机制和基质去除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