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高压管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油管开发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介绍了如何根据系统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及成本等要求选择适当的高压管软管结构及扣压类型,并作了相应的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在汽车的动力转向系统大部分采用液压助力的方式.整个系统包括转向机、转向泵、油管、油罐、转向盘等组成.转向泵是整个系统的动力源,它通过液压油作为介质,将液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减轻驾驶员操舵的强度,同时提高车辆的可操纵性.典型的结构存在很多问题,这里所开发的新产品是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动力转向油泵.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试验验证的方式,对液压转向系统中的最大的噪音源—转向泵,进行了脉动噪音分析,并通过调试高压管衰减噪音,提高了车辆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谐振管是降低汽车转向系统流体脉动噪音的重要部件,如何选择合适长度的谐振管进行降噪测试非常重要.以某轿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转向高压管结构的分析及1/4波长消音管基本参数的计算,制作9种测试样件,采集其频谱噪声数据、油管进出油口压力脉动数据及初选方案的噪音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谐振管的最佳降噪长度介于根据谐振一次频率、二次频率计算的理论长度之间;谐振管长度与噪音值不成线性正比关系,可以计算结果为依据制作多种样件进行台架测试选取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装有调谐器管的汽车转向高压油管是衰减系统流体噪声的重要部件,调谐器管参数直接影响高压油管降噪效果。以某轿车转向系统高压油管为研究对象,制作布置2支及3支调谐器管的两组测试样件,利用整车测试法采集驾驶室内噪声频谱及转向高压油管末端振动加速度数据,结果表明,两组样件中,与直径7.2mm相比调谐器管直径为6.4mm的转向高压油管噪声值及振动加速度更低;调谐器管长度延长或缩短均会造成噪声值及振动加速度值的变化,调校过程中应采用多种长度样件匹配测试确定最优方案;对于布置2支调谐器管样件,与布置于转向机侧相比调谐器布置于中间的噪声值及振动加速度值更低。  相似文献   

6.
(1)转向沉重 有4种情况:快转、慢转均沉重且转向无压力,其原因可能是油箱液面低,油液黏度太大,或阀体内单向阀失效,应检查液压油箱油位及油的黏度,必要时分解转向器,检验、清洗、补充丢失的元件:慢转轻而快转沉,其原因可能是液压泵供油量不足,应检查,必要时更换;空负荷(或轻负荷)转向轻而重负荷转向沉重,其原因可能是阀块中溢流阀压力低于工作压力,或溢流阀阀芯被脏物卡住或弹簧失效、密封圈损坏,应先调整溢流阀工作压力,必要时分解、清洗溢流阀,更换弹簧、密封圈;转动转向盘时,液压缸时动时不动,且发出不规则的响声,其原因可能是转向系统中有空气或转向液压缸内漏太大,应检查吸油箱有无漏气处,管路连接处是否完好,排除系统中的空气,检查液压缸活塞的密封状况,必要时更换密封件或液压缸。  相似文献   

7.
《农机导购》2016,(4):71
问:助力转向方向盘打空转,轮胎转向反应迟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是什么呢?答:助力转向有气压式、液压式和电动式3种。拖拉机主要采用液压式。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机械传动部分和液压助力部分组成,液压助力部分由转向液压油箱、转向油泵、转向油缸、各种阀门和油管等组成。助力转向方向盘打空转,轮胎转向反应迟钝主要有机械传动件方面的问题和液压助力方面的问题引起的,重点是液压助力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液压助力系统供给的液压油压力低、流量不足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叉车的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转向器又有球面蜗杆滚轮式、蜗杆曲柄销式、循环球式和蜗杆蜗轮式之分,转向传动机构又有机械和液压助力式之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在机械式转向系统上加了液压助力器。液压助力器主要由液压泵、操纵阀、液压缸、油管、液压油箱等组成。机械式转向器故障的分析判断不再叙述,这里仅对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实际上就是对常见液压传动部分的泄漏、油路中有空气、液压泵工作不良、操纵阀失效等引起转向沉重、跑偏等故障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9.
汽车前轮电子转向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宗长富  麦莉  郭学立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1):1022-1026
介绍了一种汽车转向的最新技术——前轮电子转向系统,并对其理论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方向盘回正力矩的建模。模拟生成了为驾驶员提供路感的方向盘回正力矩;利用所提出的前轮转向控制算法,可以使汽车具有不变的转向特性,通过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反馈控制,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叉车转向系统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零点不对应问题,开发一种无差转向系统,以STC单片机为内核,通过PID算法控制电磁阀进行油液补偿,消除转向偏差,实现了机、电、液一体化,使叉车转向过程中方向盘零位与车轮零位精确对应,以利驾驶员操作的便利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运动副径向间隙和齿条倾斜对齿轮齿条转向机构转向误差的影响,将不同位置的运动副径向间隙用间隙杆和变长杆来代替,利用螺旋理论推导了转向机构的空间运动模型及主销转角与转向轮转角的理论模型。以最小转向误差为目标,以转向过程中压力角的最大值和车辆的最大转角最小值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含间隙转向机构优化模型。运动分析表明:含间隙转向机构的正转及回正过程具有不同的转向误差,且回正转向误差比正转转向误差更大;换向瞬间会产生比较大的转向误差;运动副间隙或齿条倾斜程度的增大会使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增大。考虑运动副间隙的转向机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转向机构的转向精度。  相似文献   

12.
循环球式动力转向器漏油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常见的循环球式转向器漏油的问题,指出动力转向系统匹配问题、密封结构设计不合理、制造误差以及装配原因是产生渗漏的主要原因。从系统匹配、密封结构入手,对渗漏的动力转向器重新进行系统匹配,对密封结构如扇齿轴结构、上盖面及侧盖面结构及堵头结构进行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循环球式转向器漏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杰 《广西机械》2012,(11):158-160
介绍了轿车机械液压转向工作原理,从转向泵工作原理,分析转向沉重的根本原因。并描述转向系统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及总装装配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总结异物是造成转向沉重的主要因素。对异物的控制是解决转向沉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胀圈密封作为综合传动装置中重要的动密封形式,准确地评估其功率损失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对传动装置设计和性能评估有着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胀圈密封功率损失的影响,建立某胀圈密封结构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采用层流模型对胀圈密封内部流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压力、转速、温度(动力黏度)对胀圈密封功率损失和泄漏量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方案研究胀圈密封功率损失和泄漏量的影响因素主次关系。结果表明:主密封面在实现密封的同时造成了较大的功率损失,泄漏主要由胀圈切口和端面槽体在压差作用下产生;密封功率损失与转速呈抛物型关系,与压力、动力黏度呈线性增长关系,泄漏量与转速呈线性降低关系,与压力呈线性增长关系,与动力黏度呈反比例关系;三者对功率损失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动力黏度、转速、压力,对泄漏量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动力黏度、压力、转速。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包含转向节、转向管柱及方向盘系统的转向系统模型,在转向节处输入由试验测试的加速度频谱,计算方向盘的频响函数,并基于板件的厚度或结构优化来改善频响函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成功地解决汽车高速行驶时方向盘的抖动问题,为汽车转向系统的研发设计提供了思路,大大缩短了整车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6.
融合助力转向功能的新型主动转向系统LQG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主动转向系统基础上,集成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主动转向系统,使其同时融合主动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功能,不仅解决了汽车低速转向轻便与高速转向稳重的矛盾,而且可以实现驾驶员路感和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完美结合。推导出新型主动转向系统动力学方程,考虑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干扰和噪声,构建了新型主动转向系统LQG控制模型,设计了新型主动转向系统LQG控制策略,并对转向路感和系统鲁棒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QG控制的新型主动转向系统,具有较好的系统鲁棒性能和鲁棒稳定性,可有效抑制路面随机激励、转矩传感器量测、模型参数不确定所引起的各种干扰和噪声,使驾驶员获得满意的转向路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旋进式胶囊机器人在充满黏性液体弯管内的无碰撞转弯行走,提出一种离散逼近的空间万向旋转磁场控制策略,采用与机器人相连的赖柴坐标系确定机器人的姿态,建立旋转磁场与机器人内驱动器耦合所产生的空间磁力矩模型和弯管液体环境对机器人转弯运动响应的流体力矩模型,对转弯过程中磁力矩和流体力矩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转弯过程中外旋转磁场使机器人发生随动效应,流体力矩使磁力矩诱导的摆动响应迅速衰减现象有利于机器人在弯曲环境内的非接触式驱动。  相似文献   

18.
负荷传感转向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负荷传感转向液压系统能够按照转向油路的要求,优先向其分配流量,无论负载压力大小,方向盘转速高低,均能保证供油充足,因此转向动作平滑可靠。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重载商用车应急转向难题,提出一种采用新型电动化的商用车电液耦合转向系统(Integratedelectric-hydraulic steeringsystem,IEHS)实现应急转向的新方法,针对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应急转向切换控制平顺性和时效性关键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应急转向控制方法,以满足最新应急转向法规对重载商用车转向系统的新强制要求。其中,上层根据混杂切换逻辑进行正常转向与应急转向模式的切换控制,下层采用模糊PID控制对目标电流的精准跟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正常转向和应急转向之间切换控制的仿真验证,同时在硬件在环试验台架上进行对应急转向功能的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应急转向控制方法能够在电液耦合转向系统液压部分失效的情况下较好地实现应急转向功能,并保证混杂切换的时效性和平顺性,满足应急转向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四轮转向汽车的转向特性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东明 《现代机械》2003,9(6):73-75,91
本文分析比较了四轮转向汽车的转向特点 ,概述了电控四轮转向汽车的结构原理 ,介绍了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 ,指出了四轮转向系统控制技术所面临的困难 ,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