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糙米酵素发酵剂筛选分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发酵面团中分离乳酸菌和酵母菌,并对分离的菌种进行形态观察和产酸特性实验,对筛选出的单菌种进行复壮、扩大培养。将培养的单菌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加入糙米培养基中,测定各自的产酸效果,挑选出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和酵母菌。与直投式酵母菌发酵为对照,比较分离的酵母菌和乳酸菌在糙米发酵中的产酸效果。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面团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产酸效果优于直投式酵母菌,分离得到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最佳配比为1:2~1:3。  相似文献   

2.
导致乳酸菌饮料变质的污染菌有酵母菌、霉菌和杂菌,其中主要污染菌为酵母菌。把这三种污染菌制成含菌量不同的带菌液,进行乳酸菌饮料的污染试验表明,只要有一个上述污染菌存在,就会导致乳酸菌饮料变质。将产品进行80℃、5min热处理,能有效的杀死这些污染菌;加入0.4%的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的生长。酵母菌生长的延迟期约4h,即产品生产后4h为最佳杀菌时机。  相似文献   

3.
对米发糕发酵所用的传统发酵剂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从中分离纯化出3 株乳酸菌和5 株酵母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初步鉴定3 株乳酸菌均属于干酪乳杆菌属,5 株酵母菌均属于酒香酵母属。  相似文献   

4.
杜琨 《中国酿造》2022,41(7):16
乳酸菌细菌素是细菌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这些细菌素能杀灭或抑制引起食品腐败的细菌的繁殖,可作为天然的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中应用。该文综述了乳酸菌细菌素的分类、国内外研究现状、抑菌特性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乳酸菌细菌素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简要分析,对乳酸菌细菌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和酵母菌广泛用于谷物、果蔬、豆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的发酵,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乳酸菌和酵母菌不仅可以分别用于食品的发酵,还可以组合使用对食品进行联合发酵。该文对不同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组合方式、相互作用,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发酵对食品的感官特征、贮藏时间等品质具有明显影响,对改善食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为乳酸菌与酵母菌联合发酵改善食品品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传统发酵食品的改良与新型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食品的腐败变质几乎都是由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影响这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有食品本身的和外在环境的。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就可以找出一些指标,以供食品生产和食品卫生管理单位参考和应用。一、食品内在因素: 1.营养物质: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类 (1)水份; 水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生物对水的需要以霉菌最少,其次为酵母菌,再  相似文献   

7.
传统发酵食品-浆水中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轶  王玉丽  陈晓前  赵萍 《食品科学》2007,28(1):219-222
通过对浆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及数量测定,查明了浆水中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及酵母菌,其次尚有少量放线菌,霉菌为污染菌。从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了2株乳酸菌、3株酵母菌,1株放线菌及2株霉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初步鉴定2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明串珠菌属(Leaconostoc);3株酵母菌分属于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及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放线菌属于诺卡氏菌属(Nocardia);2株霉菌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  相似文献   

8.
食品腐败这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腐败了的食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营养和色、香、味,而且还会产生有毒的物质,危害人的健康.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相似文献   

9.
本技术的科学领先性:采用多种单体的生物制剂,经合理、科学复配,其抑菌范围广谱,具有很强的抑制酵母菌、霉菌和细菌发育的作用,尤其是对常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细菌、酵母菌、霉菌等作用最强。其保鲜效果在国内一流,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10.
黄水是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副产物,其含有丰富的乳酸菌、丁酸菌、己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资源。从黄水中分离、筛选乳酸菌的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的菌株在黄水中利用淀粉和残糖发酵产生乳酸的能力明显高于直接从黄水中分离得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11.
耐盐乳酸菌在高盐稀态酱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研究耐盐乳酸菌的分离、培养、保藏及其在高盐稀态酱油中与酵母菌的协同发酵作用,确定了可应用于高盐稀态酱油中的乳酸菌种类及添加时间和添加量。通过乳酸菌的作用使酱油颜色更加鲜亮、有光泽,并增加了酱油的香气。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饮料及发酵乳这类食品具有爽口风味和独特的保健功效而风糜世界,某些高级酱油中也加入乳酸菌,在变质的真空包装肉及肉制品和某些蔬菜中乳酸菌也是主要的污染菌,对这类食品进行营养学和卫生学评价时,需提供乳酸菌数的情况。国际上对一些乳酸菌饮料和发酵乳食品制定了严格的乳酸菌数标准。本文介绍的是目前世界比较先进的一种方法,来自于瑞士。经本所首先应用,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3.
从腐败的蔬菜和肉质食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LAB),并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乳酸菌生物成膜不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生化分离鉴定乳酸菌,在不同的营养物质浓度及培养条件下,用96孔板法检测乳酸菌成膜。在无外添加物,37℃和42℃的培养温度,pH4有利于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低温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低浓度的NaCl可促进LAB形成生物膜,但高于某浓度,就抑制LAB成膜。不同LAB菌株对不同葡萄糖浓度成膜效果不同,且与温度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腐败食品中乳酸菌具有一定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控制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对于防治食品的腐败变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天然食品的关注逐渐增多,以及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渐严峻,具有作为化学添加剂与抗生素替代品潜力的乳酸菌抗菌肽已成为了研究热点。为了深入探索其结构、特性及作用机制,以便应用于食品加工、农业、畜牧业与医药生产等,需要首先将抗菌肽从成分复杂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同时为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势必要提高分离纯化效率。文章综述了乳酸菌抗菌肽的分离纯化方法,期望有助于获得更多的新型乳酸菌抗菌肽并提高纯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乳酸菌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及自然分离的乳酸菌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一些缺陷进行了简要叙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因工程乳酸菌的研究现状,并对基因工程乳酸菌在肉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食品防腐剂及其合理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防腐剂及其合理应用章珏防腐剂是指能防止由微生物所引起的腐败变质,以延长食品保存期的食品添加剂。食品防腐剂按性质可分成两类,我国常用的有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甲酸酯类、丙酸盐类等;后者有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17.
对分离自酸马奶酒中的9株乳酸菌和8株酵母菌存在共生作用的菌株进行筛选。分别于各自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代谢产物,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测定其稳定期的浊度值和干重值。结果表明: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促进的酵母菌生长有12个组合,而接近一半的酵母菌代谢产物对乳酸菌有促进作用。有7个组合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存在共生作用。结论是7个共生组合分别是:LAB2YST4、LAB4YST2、LAB5YST2、LAB7YST2、LAB7YST4、LAB8YST2、LAB9YST2。7个组合中酵母菌YST2和除LAB2外其余的乳酸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共生,共生原因还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蚯蚓抗菌液及其防腐保鲜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熊光权 《食品科学》1991,(10):29-31
蚯蚓的有机溶剂浸提液对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霉菌、酵母菌有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它的活性pH范围是4.5~7.8;100C热处理仍有96.4%的抗菌活性;在肉品中的防腐保鲜时间是山梨酸最大使用量时的一倍。  相似文献   

19.
酒类酒球菌分离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9种乳酸菌培养基对酒类酒球菌的分离培养效果。结果表明,ATB,改良MRS培养基对酒类球菌的相对鉴别力(ROF值)最高;在以上2种培养基中添加50mg/L放线菌酮能有效地报制酵母菌的生长,可以用于酒类酒球菌分离。  相似文献   

20.
目前,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使用最为广泛,它能有效防止食品由微生物所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发生,从而延长其保存期.可以说,没有食品防腐剂就不可能有现代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